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2:他一生流亡,仕途失意,无处容身,却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流亡,仕途失意,无处容 来自优质品味课程 20:44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杜甫真的有这样的经历,他体会到了生存的卑微与生命的苍凉。

李白不会写这样的诗,李白的世界是长风几万里吹过去,他怎么会去讲那几根茅草?

他们两个人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杜甫让我感动的地方刚好在这里。

——蒋勋


 
01
 为什么杜甫是诗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叙述的情节很简单。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来到四川成都,盖了几间破茅草房。

八月时江边的风很大,上面的茅草被吹走了,吹走以后到处飘,南村的小孩们就跑来抢这个茅草。杜甫当时年纪很大了,就在那边骂他们,追着打他们,要他们把茅草还给自己。

今天看来,杜甫的这首诗,贯穿其中的还是他一向坚持的那种精神,就是讲民间最卑微的生活。杜甫让我感动的地方刚好在这里。

他看到了像蚂蚁一样的生存,卑微地、肮脏地、污秽地、邋遢地活着的生命状态,他觉得那么多人这样活着,怎么可以不去看这样的生活?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丧乱”是讲安史之乱,自那之后,睡觉一直不安稳,好像老是会被惊醒,这是一个逃过难的人的焦虑不安。

“长夜沾湿何由彻”,没有办法一整夜睡得踏实,一觉到天明。

下面忽然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人道主义就在这里发生。

这个时候他的视野开始扩大,最后想到的是谁能够使老百姓过上比较安乐的日子,房子能不能多一点,让大家都有屋子住。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你觉得杜甫似乎已经有一点疯了,这个人在贫穷当中,好像忽然出现幻象,眼前真的有了很多房子,穷人都可以进去住,好像一下变成住在理想国里面一样。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时候我的房子是破烂的,只能挨饿受冻死掉,都觉得没有关系。

这个时候我们明白了杜甫为什么被称为“圣”。杜甫的确有一个大的觉悟,他希望如果这是因为贫穷,那么就只让他自己贫穷吧,不要这么多人贫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为其人道主义的角度,后来非常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很多书法家都写过,最著名的是元朝一个大书法家鲜于枢写的,以书法来讲非常漂亮。

元代鲜于枢书法

鲜于枢不是汉人,他喜欢汉文化,他写杜甫诗的时候,线条拉出去的感觉,可以看出有宋朝黄庭坚的书法基础,又发展出很开阔的一种力量。




02
 安史之乱的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节选自《述怀

杜甫就是这样描写了自己作为难民的经历与心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今年夏天草木都长起来的时候,他才得以脱身,能够往西走。杜甫这个时候从西安往甘肃逃,因为唐肃宗在甘肃继位。

“麻鞋见天子”,因为在逃难,就用草与麻编了一双鞋子,见到皇帝的时候穿着麻鞋,“衣袖露两肘”,衣服已经破到两个肘都露出来。一个大臣见到皇帝的时候,还穿着麻鞋,衣服是破的。

杜甫的诗里,透露的全是战乱中的悲剧,他对逃难的描写细致入微。李白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可是李白的诗中没有这样的描写。

整首诗都在讲逃难的情形:“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有一封信可能要到十个月以后才收得到。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收到信以后,反而很害怕知道信里到底写什么,因为很可能是报丧。大概没有这样的经历的人,很难了解这种矛盾的心情。

杜甫总是给人留下一个形象,就是盛年已过,老在那边抓着越来越少的白头发的一个老人。杜甫给人的感觉,是现世当中的哀伤,与李白的潇洒很不一样。

开始被杜甫打动的时候,也就知道自己到了哪一个年龄阶段。

李白与杜甫提供的生命经验真的非常不同,我很高兴杜甫会在某一个年龄那里等着,让人对很多原来不屑一顾的卑微人生产生悲悯。

台北故宫博物院印的宋版杜诗,字好大好大。我眼睛老花以后,开始喜欢读这种字很大的版本。

因为杜甫的诗在历史上太有名了,很多书法家用不同的书体来写,但我觉得,杜甫的诗不适合用太漂亮的书体去书写。

我喜欢用魏碑字体去写杜诗,我觉得杜诗给我的感觉就是应该用魏碑写,很笨拙、很木讷、很朴素,没有任何线条的美在里面。我总觉得杜甫希望他的诗可以很直接,太漂亮的书法不适合他。

杜甫《望岳》楷书字体

03
 人世间不可解的忧愁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节选自《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谈到杜甫晚年的诗歌,请大家看一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公孙大娘是当时一个以舞剑器闻名的舞蹈家。杜甫看到公孙大娘舞剑时七岁,他回忆起当时看到的舞剑过程,并做了一些形容。

仅仅看这四句:“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已经是对于抽象行为的非常精致的描述,用来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也很恰当。

杜甫在这里讲的是感觉上的动与静、大与小、明亮与黑暗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到杜甫诗中很强烈的意象感。

唐诗的好处就在意象的处理,在叙事空间中,意象会一直交错出现。比如说,接下来杜甫开始讲公孙大娘“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从公孙大娘转到了对她弟子的描绘。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因为安史之乱,皇室没落,梨园崩溃,所以“梨园弟子散如烟”,到民间自己想办法求生活。这是讲帝国由繁华到没落的过程。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对于安史之乱以后的败落有更多感受,自然就写到这种乐极哀来的感觉。

“老夫不知其所往”,自己年纪也大了,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足茧荒山转愁疾”,在荒山里走来走去,走到脚都生茧了,还在发愁。

杜甫的愁与李白的愁很不一样,对于李白来说,忧愁是在人生现象里不可解的一种本质的忧愁;对于杜甫来讲,是在人世间跑来跑去,怎么奔忙都觉得无法解决的忧愁。

“仙”的愁与“圣”的愁是两种不同的愁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杜甫、张旭为之痴迷的公孙大娘究竟是如何舞剑的?
杜甫、张旭所称的“公孙大娘”不是大娘是美女
杜甫封圣,其实他从未享受过诗圣的盛名——从康震解读《石壕吏》说起
BBC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大唐“三绝”
刘希彦 · 天下唯不言之教最不可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