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柴胡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704(2010)03—0031—02

  成肇仁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长期潜心仲景学说的研究,临

  证擅用经方治疗各科杂症。笔者有幸跟随成师临证学习,受益

  非浅。现仅就成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浅述如下。

  《伤寒论》第146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

  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可见“发热微恶

  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表邪未罢,“微呕,心下支结”是邪郁少阳,

  枢机不利,木郁犯土,太阳少阳合病之症,太阳用桂枝汤,少阳病

  用小柴胡汤此为常法。加减法96条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

  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可见肝胆脾胃不和之证,用

  柴胡桂枝汤有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之功效。

  故临床陈师把柴胡桂枝汤看做用于治疗气血失调,调和气

  血之剂,而广泛运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不明原因低热、自汗、失

  眠、偏瘫、妇科杂症、更年期综合征、胃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

  痫、冠心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血液病等病症,疗效良好。

  1原方直用.

  1.1治太阳、少阳合病

  徐某,女,22岁。感冒1周。刻见:头痛、心悸、胸闷、干呕、

  胁腹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柴胡10g,黄芩10g,

  桂枝6g,白芍12g,法半夏10g,茯苓15g,瓜蒌皮lOg,党参15g,甘

  草6g,大枣10g。拟5剂告愈。

  此案“外证未去”又兼见“微呕,心下支结”之少阳证,兼胸

  闷、苔薄黄系胸中气机不畅,痰结化热之象,故陈师以柴胡桂枝

  汤和解少阳,兼以解表,加瓜萎壳以行气宽胸、涤痰散结,茯苓、

  半夏、瓜蒌以化痰饮、顾脾胃,解表调和两相适宜。陈师还认为

  临床若本为小柴胡汤证,后兼外感风寒者;或见小柴胡汤证未兼

  表证,但有“支节烦疼”,而无内热者,亦可用原方治之。

  1.2治胆气不畅,兼营血虚滞证

  杨某某,女,42岁。头昏目胀,胸闷肩背不适,月经量多淋漓

  不尽,乳房作胀,大便偏稀,但排出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弦。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芍15g,葛根15g,法半夏

  10g,当归12g,川芎10g,香附10g,茯苓15g,党参15g,甘草6g,鸡血

  藤30g。7剂,诸症皆失。

  此案头昏目胀、胸闷、经前乳房作胀、脉弦为少阳证,但中虚

  便溏,营血虚滞则月经量多,持续十余日难尽,故陈师方中用白芍

  量多于桂枝以和营,补中而益脾,又用当归、川芎、香附、鸡血藤补

  血活血,葛根解肩经脉之挛急。陈师认为此型临床上多见,重者

  可用小柴胡汤配合当归四逆汤疏肝补脾,活血温中。笔者验之于

  临床,方知字字确凿无疑。

  2变证加减

  王某某,女,53岁。日夜多汗已10年,伴胃脘作痛,饥饿时

  为甚,干呕频作,肩背拘急不舒,乳房作胀有块,口干不欲饮,舌

  力、饮食减少。HBV—M检查示:HBsAg(+),抗HBe(+),抗HBc

  (+);HBV—DNA:1.5×10;肝功能示:ALT178U/L,AST116U/

  L,ALB39g/L,GLB43g/L;肝纤维化指标示:HA337.37ng/mL,

  LN228ng/mL,PCⅢ104.78nfi/mL,PC1V—C132.56ng~/mL;B超

  瘀痰结,治拟软坚化痰、活血通络、调肝补脾,方用抗纤软肝方加

  减。药用:海藻15g,制鳖甲3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全瓜

  蒌15g,大腹皮、大腹子各15g,赤芍30g,莪术10g,丹参15g,薏苡仁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

  芍15g,法半夏10g,当归12g,川芎6g,龙骨、牡蛎各20g,浮小麦

  30g,代赭石20g,延胡索12g,党参15g,大枣10g,甘草10g,枳壳

  10g,干姜3g,葛根12g,治愈。

  此案为柴胡桂枝汤证的变证加减,方中成师以白芍量多于

  桂枝重在和营,又与他药合成半夏泻心汤意和中州,合四逆散疏

  肝理气,治乳房作胀有块,龙牡、浮小麦收敛止汗,葛根解痉缓

  急,当归、川芎、延胡索活血行气,代赭石降逆止呕。

  成师认为,对于病情复杂之证,桂枝汤用之可以有调和的作用。

  因少阳为六经三阴三阳之枢机,若表里阴阳俱病,各经皆用药调治,

  方杂而不专,不如用柴胡桂枝汤平正之剂调治,以求表里两解之功。

  高某,女,7l岁。胁腹走窜疼痛已3年。伴心悸,胸闷,咳

  嗽,痰色白清稀,脐周自觉悸动,忽冷忽热,口苦,头昏胀,嗳气矢

  气,夜眠差,纳减,手颤抖,大便干结难解。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滑。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6g,白芍12g,党

  参15g,甘草6g,茯苓30g,生龙牡各20g,当归12g,川芎10g,鸡血

  藤30g,淡大云20g,炒酸枣仁15g,僵蚕10g,钩藤10g,天麻10g。

  此案成师认为为太阳、少阳、厥阴三经同病。若不用柴胡桂

  枝汤加减,似方中难有重点,亦难另寻一主方。成师向来强调临

  证必须有主方,主方对证则用方不致谬之太远。此例即是成师

  紧紧抓住患者自觉忽冷忽热、口苦的少阳证特征,以及胁腹走窜

  疼痛之“心下支结”之变证,用柴胡桂枝汤证随证加减后,调治数

  月而愈。

  又如治王某,男,2l岁。多汗数年,紧张则烘热面赤汗出,伴

  胸胁偶有不适,易感冒,大便3—5日1行,腹部无所苦,便质稀

  溏不成形。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体微颤,脉弦细缓。左关重按

  则无。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20g,

  茯神各15g,香附10g,郁金10g,炒白术12g,枳壳10g,煅龙牡各

  20g,当归12g,党参15g,炙甘草6g。痊愈。

  成师认为,桂枝汤临床运用适应证较多,对于阴阳寒热气血

  证皆可调治,然非见病都可书此方。成师认为,桂枝汤重点和法

  之用,所谓和法,和不和者,不可滥用;若妄用则如“和事老”,早

  晚误事。有实邪,如痰、瘀、饮、毒,亦可见少阳诸证,而当祛邪,

  徒用和法只会延误治疗之机。若虚甚者,如气虚、血虚,也会见

  营卫不和之象,仅用柴胡桂枝汤又嫌其补益之力不足。成师常

  引《医学心悟》之言:“然亦有不当利而和者,??,若不辨明证

  候,切实用药,而借此平稳之法,巧为藏拙,误人非浅。”作为告

  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人临证常用的一些处方
王清任的三个逐瘀方剂在妇科的应用
岳美中临床惯用方
【《中医方剂病症图解》日 高山宏世】
刘志龙教授结合临床医案讲透小柴胡汤方证要点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精神神经系病(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