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文/杨蓉

1995年的夏天,父亲推着“凤凰牌”自行车,送我去县城上学。站在西大街古色古香的黉门面前,他指着门楣匾额上的“无为师范”对我说,我把你送进无为最高的学府了。懵懂的我并没有读懂他语气里洋溢的骄傲和期待,反而为终于能离开他的视线,自由自在的飞翔而兴奋不已。

师范生活是新奇而充实的。闹中取静的优美环境,丰富的课程设计,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一切让我如鱼得水。新生入学军训,年轻的教官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显得很威严,教我们正步走,把被子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我们三班的41个同学很快就在每天的训练中熟悉了。

我们那一届共有来自庐江、无为两地的学生一百多人,编为四个班。每个班都是10名女生,都住在图书馆旁边的女生宿舍二楼,楼下是热闹的鞍子巷。

三年下来,不仅是女生之间,同届的甚至同校的都相熟了,因为学校集体性活动开展频繁。现在想来,无为师范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除了文化课学习,还有“三字一话”、琴棋书画……注重学生兴趣特长的培育,和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提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想要展示自我,从不缺少舞台,我们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学习的天地……有专业而渊博的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他们身上散发着迷人的“民国风流”;有在当时来说完备先进的设施提供保障,各个功能室对全体学生开放;更有精彩的活动让你去参与,广阔的平台让你去演绎;学风浓郁,活力四射,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那跑道两边高高的水杉树,花坛里一年四季长青的松柏,见证过我们奔跑的步伐;大礼堂边昏黄的灯光,艺术楼前静默的雕塑,倾听着我们飞扬的欢声笑语;乒乓球台边激战酣畅,琴房里歌声悠扬,美术室里静静的素描,书法老师泼墨挥毫……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无为师范成为莘莘学子成长的乐园、梦想的花园和精神的家园。

“小时候,老屋,翻父亲的书橱,看一些大部头。觉得书中有一个丰富辽阔的世界,能让一个假小子,读得如痴如醉,忘记晨昏。

也许从那时候起,文学就神秘地种在一颗幼小的心里。一直酷爱读书。初中的课堂常常是在四周一片寂静时,才发现老师正站在身后,盯着我压在课本下的课外书。跌跌撞撞地上了师范。

第一次拿起笔投稿,是命题征文《21世纪的我》,发表在1996年第8期的《作文通讯》上,35元稿费。至今记得师范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宋老师,在课堂上朗读这篇文章时洪亮的声音。可我依然懵懂。我的青春,在跑道、赛场、舞台上面驰骋,并且,爱情和青春结伴而生。对于文字,我并未持珍重之心。”这是我写在第一本散文集《莲心》“后记”里的话。

其实,不只是文字,对于青春,我亦未持珍重之心。贪玩的我浪费了太多的光阴。或许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怎么装订都有错误。如果一切能够重来,那么在黉门三年的日子里,我应该多去图书馆读点书,在课堂上多用点心听讲,对于考试能慎重些。还有,如果能像许多有远见的同学,没有放弃自学英语,也许,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 

我想,这样的感慨不止是我,似乎是我们那一代中师生常有的嗟叹。当我们毕业后大多走上乡村教师的岗位,面对一个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孩子,我们是有过迷惘和彷徨的吧?在世事浮沉的变幻里,我们也会涌出那样的一丝懊悔和不甘心吧?

我们那一届,有些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开拓更宽广的世界,并走出了人生另一种风景,但大多人和我一样,默默扎根在基础教育的阵地,我们品尝平淡也收获芬芳。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是一代代中师生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那一瞬,我竟然热泪盈眶。我想起了母校黉门两旁的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陶师陶、无私奉献”。我想,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从事的是哪一行,母校的教育理念、文化气质早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并滋养着我们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去诠释教育的真谛,书写生命的意义。

毕业后有很长很长的时间,路过母校我却从来没有进去过。哪怕我经常会去她旁边的米公祠和绣溪公园,我用很多的笔墨写过这两个地方。在散文《无城,让我看看你的眼》里,我深情地描摹并赞美她们,我把她们比喻成无城的一双眼睛,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和经济,深度和温度,明眸善睐,哺育着一座正在崛起的皖江古城。

路过她们,书写她们,我仿佛都会听到《无为师范校歌》里的吟唱:“绣溪边,墨池畔,双狮守黉门,满园桃李香……”看到那段激情燃烧熠熠生辉的青葱岁月。即使那古色古香的黉门早已不再,但母校依然是我心中永恒的圣地。因为神圣,反顾自身,只觉惭愧,便只能奋勇前行。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从办公桌走到窗前。当我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奔跑在校园里,看到他们脸上烂漫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一会儿,校园又沉浸在一片宁静里。我忽然读懂了26年前那个夏天父亲说的话,我也读懂了从事教育工作42年的他,他的骄傲,和他的期待。

我在无为师范温暖而博大的怀抱里成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此文为杨蓉老师所写,著作权和赞赏均归杨老师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师范母校-专栏】回忆汝师的“芳华”岁月 / 文:老纳爱花
『小 鸭』回望来时路,旧梦无归处
我能看见你在暗处鞠躬
三峡学院,不想说再见!
母校情怀 杨莉
张治富| 情牵四十年 友谊常相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