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姜伯驹:不是别人要卡我们脖子,是教育困住了自...
2005年,94岁高龄的钱学森躺在病床上,感慨万千,谈到教育钱学森发出强烈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005年3月,钱学森因病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他一直有看报的习惯。这次《参考消息》上连续几天介绍了钱学森的母校。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这些文章不断地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在这所世界顶级的大学里感受到了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气氛,这里鼓励创新,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包容结合。

回望中国的大学,钱学森夙夜忧叹,对他的秘书强调:“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这样一所学校,都是一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有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人才。”“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关于教育钱老说了很多,也感慨了很多,这些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钱老一直是以身作则,是一位颇具眼光的伯乐,他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任用年轻人才,为国家举荐了不少栋梁之材。


研制卫星时候大胆启用孙家栋,研制导弹时举荐了任新民,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举荐了王永志……在中国航天工业发展的历程中,钱老是一位敢于创新培养优秀人才的典范。

1992年9月21日, “921工程”正式启动,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里程碑,但是任务庞大而又艰巨,谁能主导挂帅成了首先遇到的绊脚石,相关部门征求钱学森意见时,他想都没想力荐了王永志。


谈起王永志,就要从中国第1枚自主设计的导弹“东风2号”说起。这枚导弹诞生在特殊时期,出现的故障比较多,科研人员们都很难受。

有一次发射时由于天气暴热,火箭推进器在高温下发生了汽化和膨胀,燃料贮箱内不能灌注发射所需的燃料。这将严重影响导弹的射程,使弹头无法飞抵预定着陆区。这个问题不解决,东风2号也就算不上“中近程导弹”,项目就要被搁浅。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就得增加火箭推进器的动力总量,但是燃料箱容积有限,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燃料。

为此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众人一筹莫展,这时刚刚30出头的王永志直接站起来提出:减少600公斤的酒精就能达到预定目标。但是王永志提出这个方案之后,众人一致反对:明明燃料不够,还减少燃料,这不是瞎胡闹嘛!

这是王永志经过多轮详细计算,大胆提出的“逆向思维”。但是众人不理会,方案被否定后,王永志十分不服气,直接越级找到钱学森。

钱老静静地望着这个激动的年轻人,认真的听完王永志几乎慷慨激昂的论述,一拍桌子:有道理,叫火箭总师过来!

等到总师来了之后,钱老指着王永志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照他的办!事实上,真的感谢王永志的大胆和精妙计算,也十分佩服钱老敢于创新的理念,最后射程的目标果然实现了。

后来王永志的创新思维在我国航天领域多次运用,都堪称神奇,他也被任命为运载火箭研究院的院长,后来又被举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依旧接过钱学森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力棒。钱老对此记忆犹新,经常感慨说我们中国航天需要创新型人才。

2005年7月,钱学森因病住院,面对来看望的领导。钱学森谈论中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教育的现状:“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是很大的问题。”

接着,就成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来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在小编看来,这就是钱学森之梦!

是啊,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带领一代代年轻的科学家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是多么渴望有创新的人才,能够在以后的科技发展中独当一面!

2007 年8月3日,领导再次探望钱学森,这一次,他又提到了人才的培养问题。他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2009年9月10日,领导冒着细雨,登门看望了钱学森,他仍然牵挂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这次谈话是钱学森生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谈话。 


教育界特别是学校,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首要力量。但是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交出的答卷显然不够优秀,首当其冲的就是初级教育。

中小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现在的教育,虽然公布新课标,但是正如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姜伯驹所言: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是教育困住了自己。

在课标内的,老师就拼命的教,不在课标内的,即使学生想学,老师也会劝说“考试又不考,学它干什么?”,结果就是,孩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挫伤,成了一台只会背公式的“机器”……



以学习英语为例,全中国所有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天天学英语,中考英语满分高达120分,而物理化学才40分~60分,这对那些理科思维强的孩子是不公平的!这样一刀切只会培养出一堆“翻译家”,而不是我们急缺的理化科技人才!
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本在教育,在于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我们要回答“钱学森之问”或者是实现“钱学森之梦”,就必须将教育改革放在第一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学森的用人智慧和选才哲学:大胆启用年轻人
钱老,你的苹果树种下了吗?
从钱学森发现王永志得到哪些启示?
破解钱学森之问
逆向思维
鬼谷子与钱学森之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