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和亲近的人乱发脾气,愿你明白得还不晚

“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

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

我已经懂了,

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史铁生

在《我与地坛》里,作家史铁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农村插队时因延误治疗而双腿残疾后,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之后又罹患尿毒症,仿佛身在地狱。

旁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引发他的怒火,他砸碎玻璃、摔掉手边的任何能摔的东西,狠命地捶打自己的双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把所有坏脾气都发泄给了家中的母亲。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悄悄地先躲出去。等到史铁生恢复了平静,她才悄悄地走进来,眼眶红红的,小心翼翼地跟儿子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史铁生常常独自跑去北京地坛,一呆就是一整天。母亲在家迟迟不见他归来,常常亲自去寻,她茫然又急切的脚步遍布了地坛每一处角落。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时的母亲已经肝癌晚期,常常疼得整夜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为了自己身后能给儿子留下一条活路,一辈子自尊自爱的母亲,也不惜拉下脸求人给史铁生寻一份工作。

一天早晨,母亲刚刚还笑着问史铁生要不要去北海看菊花,下一刻就突然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母亲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此后的岁月里,每每回想起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母亲陪伴着他、安慰着他,可这也成了史铁生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悔恨——“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把这种愧疚写进了《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里。他说,“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笑脸、耐心和热情

都给了客户、领导、同事和陌生人

怒气、冷漠、苛责、不耐烦

却留给最亲、最爱的人

 我 们 为 何 如 此 矛 盾 ?

人生有许多压力和无奈 ,或许是命运的磨难,也可能是过去世的怨恨相会。其实,生活的本质就是,千难之后有万难。人人都有不如意的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无论如何也不要做让自己日后愧疚和后悔的事。

为什么人们大多是把积攒的坏情绪、坏脾气都发泄给了家人?这恰恰暴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无非是心里有把握,无论对家人说了多难听、多重的话、多大的伤害,家人最终还是会原谅你,只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你。

但是,这些对家人造成的伤害,就像钉子钉在了木桩上,就算被拔去,深深的孔洞也再难复原。同时,也会成为日后烙在自己心上的伤疤。

发泄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相比对家人的不满意

发脾气的背后

我们更不满意的其实是自己

我们内心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只是这条通往美好的路上

充满困惑、陷阱、艰辛和挫败…

 我 们 对 现 状 和 自 己 失 望

委屈、失落、焦虑、压力不断累积,当内心不堪重负时,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引爆情绪的“导火索”。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免受这些负面情绪的伤害,又停止对家人的语言伤害和苛责呢?

1

 放过自己 别再较劲  

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也没有心量和能力爱他人。人们一直在追逐的财富、名利、物质、情感,说到底要的是那份“安全感”。但其实,这些好比沙漠中建堡垒,沙尘暴来袭时依然无济于事。

而安全感从来不是建立在那些随时都在无常变化的物质之上,或寄希望于他人给予,而是来自我们自己那充实、强大的内心。惟有如此,才能在任何情境之下泰然处之。

拥有充实强大的内心,首先就要学会爱自己,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知足和感恩是两门必修课:知足,可以止息求而不得的痛苦循环;感恩,则能开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源泉。

想要发脾气之前想一想,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比我们更有才华、更努力,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想一想,此时此刻,这个地球上有许多人正承受着疾病、贫困和战争的苦痛......

当我们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时,却有人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当我们吃穿不愁时,还有人连干净的水源都无法保证;当我们工作疲累时,许多人在为求职奔忙;当我们收获酬劳时,有的人辛勤付出却颗粒无收......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的理所当然,哪有什么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众缘和合的。当自己已然尽力,事情就没有遗憾了。而眼前平安顺遂也都是暂时的,不过是因为我们曾幸运地积累过相应的善根、福报、因缘。因缘散了,福报尽了,看似再坚实的东西,也会烟消云散。

勘破无常的真相,减少对外物的执着,放下对恒常不变的期待,接纳自己的现状,让自己稳定地安住在感恩和知足的正向心态中。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最真的爱!

2

  别太把家人当“自己人”  

懂得放过自己、爱自己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善待他人。对亲人,我们并非不爱,不过还需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家人和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有分歧,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有不同,这些完全都是正常的。不要预设家人应该处处和自己保持一致;也不要因为失去了“距离美”,就反复放大家人的不足和过错。

我们一定不喜欢父母把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同样的,也不要把自己的家人和别人家的去比较。

佛法智慧告诉我们,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当然也包括亲人。家人,并不等于我们自己,所以也别把家人太当“自己人”,彼此也需要留一点客气和体面。不要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强加给他们,一旦达不成,再“一厢情愿”地对他们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多修随喜,修一颗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心,修一颗宽容的心。用心观察家人日常的付出,哪怕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只是无心而做的点滴关怀。

最后,无论家人挣多挣少,社会地位高低,只要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用正当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份安宁和福报,都应为他们感到高兴,发自内心地赞叹。

生命轮回的大梦

以生老病死、以爱别离、怨憎会

以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形式

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生一场,最后总要散场

就让我们在这场短暂的相逢中

把笑容、耐心和热情

留给与我们最有缘的亲人家人

愿世间少一些遗憾

愿人生多一点温暖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发现亲人都很自私、没人情味儿怎么办?...
来自亲人的伤害,该不该原谅?
脾气不好,常说错话的人,请点击……
正能量满满的哲理经典语录
一个家最大的心酸,不是贫穷,不是落魄,而是……
抑郁症,离你有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