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本质与数学阅读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教育是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的。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人就像树木一样,要想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而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我认为,能唤起好奇,开阔视野,激发思考,审视信仰,检验设想,了解他人,认识自己的教育环境,都是有好的。

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苏格拉底)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蒙田)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人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心智能力。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才有价值(怀海特)

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要想培养理想的学生——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一个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朱永新)我们就不得不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重塑教育生活方式,改变学习方式

从2021年开始,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平时教学观察得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是因为数学阅读的时间太少,数学阅读的方法缺失,自己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与图形)的整合转化能力不足。

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严谨性以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每个概念、符号和术语都有精确的含义。我们阅读时必须对每个句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图表都细致认真地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

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要反复仔细阅读,直至弄懂其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否则,要么不理解所读数学材料,无法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要么曲解所读材料,获得的是不全面的甚至错误的数学知识,形成不正确的数学概念,更难以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本质的深层次理解。

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被省略,有时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还需要自己进行推导、运算、证明。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常需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我们在阅读时应作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写眉批、旁批、尾批,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并尝试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题过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使思维展开,提高阅读效率,还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应用。

数学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各知识环环相扣,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自上而下,不能够断裂,否则就不能顺利进行之后的运算及运用。因此,数学阅读不应急功近利、贪多求快,要按照材料结构呈现的顺序,有序进行。宋朝理学家朱熹强调读书“须知缓急”“须有次序”,要做到“循序渐进”,数学阅读尤其如此。

在数学阅读时,要认真感知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理解所读数学材料所蕴含的逻辑含义,分析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认知结构。数学阅读不仅需要感知、理解,更需要理解所读材料所表达的逻辑意义。

数学阅读四问

“我能回忆起有关知识吗?”

我们要明确阅读任务的性质、特点,任务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程度。

“我能初步理解题意吗?”

我们要反思有哪些因素阻碍着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可将关键词和关键数据重新以图象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现题目中联系的知识点,感知问题的整体印象,为探索解题思路奠定基础。

“我见过类似的问题吗?”

我们在阅读中经历顺利或挫折,成功或失败,这些经历在心理上会留下相应的元认知体验,都可以促使我们对原有的思路和目标进行修正,或重新确立新目标。

“我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我们要随时监控自己是否偏离目标,敏锐判断出现的困难、障碍,准确分析出现的原因,并适时地调整计划和策略。

数学阅读的方法

分块学习法(Chunking)——把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信息放在一起。学习数学和科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各种概念块。

根据认知心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数学学习的过程分为'信息输入、相互作用、操作训练、信息输出“四个阶段。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加勤快的手”,基于此,

数学阅读的建议,边读编写。毕竟:

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再说了,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最后说一点,我们也需要从阅读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做一些变式训练来以便加深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为将来去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啊。

我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时间里,我常常会引导大家试着去灵活转化阅读的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我们自己的语言(画图)来简述问题”,正所谓题目条件描述得太乱,搞得我啥也看不见,不干!先画图,咱再看!

当然,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千锤百炼反复打磨

最后祝:学有所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书 | 数学基本思想与教学
90%以上学生都不知道的数学学习“第一性原理”
关于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及信仰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