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孝善文化

清代学者王永彬提出:“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的确,“孝”是中国古人心目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孔子提出“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孝悌”,即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千百年来,“孝”一直是中国人的行为规范,行孝之人也被久久传诵。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一书收集了24则从上古到北宋的最感人的孝行故事,这些善行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十四孝》中一些孝行十分感人,如《百里负米》、《闻雷泣墓》、《戏彩娱亲》、《亲尝汤药》、《拾葚异器》等。春秋隐士老莱子直到70岁,为博父母开怀,还会身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取乐。魏代王裒的母亲最怕打雷,后来他母亲去世,每逢打雷,他就跑到他母亲的墓前跪着哭道:“您的儿子在这里,您不要害怕啊。”汉代蔡顺,迫于饥寒,只得拾桑葚充饥,却把黑色的桑葚供给老母,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

孝道讲求先考虑父母长亲后考虑自己,《二十四孝》中这类故事最多,甚至有一些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牺牲自己、拯救父母的感人事迹。春秋时的郯子,为治父母眼疾,入深山,披鹿皮,到鹿群中挤鹿乳给父母治病。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牙齿脱落,无法就食,他的祖母唐夫人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她,如此数年。晋代时的杨香为了从虎口中救出自己的父亲,徒手搏虎,英勇无畏。一些富有孝心的子女,一心侍奉父母,任劳任怨。北宋黄庭坚身居高位,但每天晚上都坚持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侍奉她就寝。南齐高士庾黔娄忧心父亲的病情,亲自尝父亲的粪便以验其病症。

一些小小年纪的儿童懂得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让人感动。三国时期的陆绩六岁时随父陆康谒见袁术,临走时怀藏两个橘子,为了留给喜欢吃橘子的母亲。晋代吴猛,八岁时就会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他认为这样蚊虫就不会叮咬他父亲。东汉王香九岁时就懂得为父亲夏酷扇凉枕席,寒冬身暖被褥。

另外,一些父母并不善待子女,子女却以德报怨,坚持不懈地行孝道,终于感化父母,甚至感天动地,终成圆满。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他依旧孝顺至极,终于孝感动天,做了尧的继承人。春秋时期的闵子骞,继母经常虐待他,还让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他父亲发现后要休掉后妻,闵子骞跪求父亲原谅继母,终于一家和睦。王祥因为继母的谗言而失去父爱,但是当继母生病想吃鲤鱼时,他不顾寒冬,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捕鱼,继母病愈,一家人和好如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善从善待自己的长者开始,人后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是《二十四孝》对我们今天的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孝
中国二十四孝故事 全集
传统经典:白话二十四孝故事(全)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二十四孝图册》欣赏
中华二十四孝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