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香世代耕读传家

       看许多以旧式大家庭为题材的电影或小说,总看见其长者强调这个家是书香世代,诗礼传家,而大叹后代子孙不长进。其实甚么是书香世代呢?由于电影往往描写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家庭,所以我们很容易以为只有世代簪缨的世家大族,才叫书香世代。

         若说世代书香家庭,其经济状况实在千差万别,有些确是地方望族,如曾国藩的后代。但是等而下之,自称书香世代之家的,仍大有人在,柳亚子、钱穆、周作人、冯友兰、马叙伦、萧瑜、陈翰笙,以至贫穷得无书可读的夏衍、自称城市贫民的现代人千家驹,都自认为世代书香。

         这些世代书香之家中,不是每一个人都以读书考功名为念。例如陈翰笙,他的祖父是秀才,父亲读书,但大伯父开当铺,二伯父开米行,三伯则靠祖辈的房屋,吸鸦片过日子;曾国藩修身齐家平天下皆有方法,他的家很重视教养,但曾国藩的后人并不是以做官维持生计的,他家治有田产,单是正月宴请佃农,清末时便要摆几十桌,每桌坐六人。事实上,读书反而会影响家道,萧瑜以至其它人都提过,他们家变得清贫,是因为太着重读书,务诗书不治生产的缘故。

         大致上,代代有人读书,绵延好几代,就有资格称为世代书香。世代书香的家庭一般很重视这个传统,往往成为子弟在逆境中发愤读书的动力。马叙伦说:“父亲在日,我已没有幸运好好地读书,何况父亲过去了,但是我的母亲呢,偏偏要从他老十个指头底下养活我们的生命,还要我承继祖父的书香”。夏衍家曾经是大户,但后来已经很冷落,穿别人的旧衣服,过年连供品也买不起。夏衍幼小时自然请不起专人来教,在普通的私塾念书。他已嫁的姑母说不行,说娘家是书香门第,夏衍只有两兄弟,大哥已经当了学徒,可惜了,夏衍必须进城里的学堂。后来夏衍家实在负担不起,已经到断炊的地步,夏衍于是瞒着母亲找了一份学徒的工作,当夏衍把要当学徒的决定告诉母亲时,“母亲听着,不作声。很久很久,才慢慢打开箱子,给我整理了几件换替的衣服,她的面色是凄苦的,我想不出一句话来宽慰她。直到睡下之后,我朦胧中听到她一个人在独白:‘……完了,有甚么办法,世代书香,就在我这一代完了,兄弟两个都当了徒弟......。’”幸好当了学徒半年后,夏衍偶然有机会得以再读书,虽然读的是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但这大概已足以减轻他母亲的歉疚感。

         称为书香世代的,据所看的传记,大多是江浙和湖南的人,这现象无疑与南方为文化中心有关。江浙两省文风极盛,在清代是科举登第人数最多的地方,状元有1/4来自苏州,而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267人中,江苏78人,浙江68人。湖南的书香世代数目也有相当,因湖南在南方各省之中,虽不及江浙,但可以赶得上江西、安徽等地方,到了清末,更因维新人物多,而人才极盛。

    其它文风不盛的地方的人,即使代代读书,大致只说自己是耕读传家,像广西武将李宗仁就是。不少江浙书香门第也是耕读传家,但多是收租形式,在文风不盛处,却真是既耕又读的。耕读传家也是一种资格,若只有一代人读书还是不能称得上的。李准是河南人,祖父伯父都教私塾,父是杂货店商人兼办邮政。在农村,知识分子少,李家就算知识家庭,所以门联上老贴着耕读传家四个字。“祖父的服装最能说明耕读传家这一特点,一件土布蓝大褂,虽旧,不论冬秋总穿上,一顶破呢帽,给村人当喊礼先生时才戴,再一点与农民不同的是不论冬夏,总要穿袜。”

 

         冯友兰的父亲对书香世代耕读传家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有一个秀才。因为代代出翰林,这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子孙中代代有个秀才,则不但可能,而且必要。这表示你这一家的书香门第接下去了,可以称为耕读传家了。一个人成了秀才,虽然不是登入仕途,但是可以算是进入士林,就是说成为知识分子了。”秀才翰林虽然过时,但换上今日的名词,这一番话不仍是极有道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几句家训,揭开家族兴旺的秘密
书香自何处
祖父夏衍与中共隐蔽战线(上)
曾国藩:一个家庭,有七个祥兆,是兴旺发达的开始,子孙福气满满
曾国藩: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
家训宝典之二百七十二:曾国藩《家训》之四致诸弟其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