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子与《论语》

作者:傅小凤\创业就业事业部来   来源:原创

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在孔子门徒中,曾参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小孔子46岁,在弟子中最为年少,且师从孔子较晚,是以不在早期孔门“十哲”之列。

孔门十哲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曾参对孔子学说的领悟能力确实不及子游、子夏等人。但随着儒学的发展与影响的扩大,曾参的地位日益崇高,一跃而成为孔门“四配”之一的“宗圣”。宋程颢、程颐、朱熹等人推举曾参为孔学之惟一的正宗传人,而近代的康有为等却认为他是导致儒学变质、走样的罪魁祸首。那么,曾子学说是否为正宗孔学,曾子对儒学的阐释是否使其走样变质了呢?

(一):称“子”之谜

《论语》中,孔子之言统称“子曰”,诸弟子则多直称其字,除冉求、闵子骞在某些篇章中被偶尔称过冉子、闵子,唯有有若与曾参始终称“子”。其中,“曾子曰”有十四处之多,仅《泰伯》一篇就有五处,分量极重。我们所熟知的《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座》一章中,曾参之父即曾晰,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孔子对其志向深为赞许,说道“吾与点也”。

参公之像

这些,一方面足以说明曾子弟子是《论语》一书的主要编纂者,所以对师父曾参始终尊称为“子”,且连带对其父言行也有较大的渲染;另一方面,这也成为康有为等攻击《论语》为“曾学”,非孔道之正传的根据之一。康有为认为,曾子从师孔子时年龄最小,且“最为老寿”,“九十余乃卒”,所收门人弟子也最多。有若等人虽也有收徒,但都逝世较早,所以后代所传《论语》多为曾子门人所编纂,是为曾学。

孔子之后,孔门支派繁多。曾子作为孔子去世后在世时间最长的弟子,门徒众多。韩愈在《送王秀才序》中提出“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而乐正子春与子思同为曾子的得意弟子。这样,就形成了“孔子——曾子——子思/乐正子春——孟子”这条孔学的传播之线,儒学八派也就基本上变为曾氏一门一枝独秀了。

但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曾子篡改了儒学。首先,由于孔子向弟子传道授业时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并没有成书,因此各弟子所领悟吸收的知识不尽相同,而是各有侧重,这也是孔子去世后孔门派别纷繁的原因;其次,曾子一生惟尊孔子,子夏等人曾有意让较像孔子的有若继承孔子教席,曾子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其言辞也以“闻诸夫子”为荣,所以没有篡改的动机;第三,《论语》开始撰写时曾子业已过世,编者为其弟子而非曾子,而《论语》的编撰者除曾子弟子外还有有若弟子、子夏弟子等。曾子所传下来的孔子之学是正宗的,只是并非孔学的全貌而已。后世的程朱理学以曾子为惟一之正统,是其谬误,不能归之于曾子。

 

(二)“参也鲁”

《论语》先进篇十八章中,孔子评道:“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参也鲁”一句是针对曾子而言,似乎在孔子眼里曾参较为迟钝。曾子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多有疑阙”,且曾子在对孔子学说的领悟方面不如子游、子夏等人。

   

曾子(左)康有为(右)

康有为认为《论语》“谬陋粗略,不得其精尽”,且将之归因于它的编写者——即曾子门人的“学识狭隘”,强调“其偏失已多”,已经失真。他赞同宋人叶水心“曾子未尝闻孔子大道”的观点,说道:“曾子之学术如此,则其门弟子之宗旨意识可推矣”。这些论说,与“参也鲁”的评价不无关系。

然而就笔者看来,曾子的“鲁”不仅不是儒学失真的原因,还是儒学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因素。尹氏曰:“曾子之才鲁,故其学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也”。曾子奉孔子之言为金科玉律,不敢有丝毫改动,在后期传授弟子时也必称“吾闻诸夫子”,这就使得孔子的言论以比较真实的样貌记载下来。再者,鲁钝之人,往往立场坚定,颇具毅力,曾子勇敢的担当了传播孔子之学的责任,一生都没有丝毫懈怠,才使得儒学得以成为经典。其三,如朱熹所言,“曾子以鲁得之,只是鲁钝之人,却能守其心专一”。曾子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的提升,其“反求诸己”“三省吾身”等观念深入人心,从某些方面说来,曾子正是以“鲁”得道。


(三)守身与弘道

在《论语注》中 ,康有为提到:“论语既辑自曾门,而曾子之学专主守约……所辑曾子之言凡十八章,皆约身笃谨之言”。如下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康有为评道:“观其临没郑重言君子之道,而乃仅在颜色容貌辞气之数;乃启手足之时,亦不过战兢于守身免毁之戒”,曾子兢兢于保身,已然偏离孔子之大道。从上文来看,曾子似乎显得有些迂腐,临死时最关注的居然是肉身是否完好无损,对君子的要求也仅仅在容貌、颜色这些外在的表象。

但我们知道,曾子是主张“孝”的,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父母全而生之,亦当全而归之”。孔子“仁”道思想太深广、抽象,往往使人不得其门而入,而曾子将其具体到孝道上来,则易于学习、遵循。颜色、辞气之说,是就君子所要达到的外在修养而言,并非本质要求。

更何况,这只是曾子的部分言论。我们再来看以下两章: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这是曾子言论中比较大气、有力的两章,对君子与士的阐述,对仁的重要性的见解,在契合孔子的精神的同时还有所发展。“士不可以不弘毅”一章中对“士”这一阶层的独特的价值定位,是曾子的理论特色之一。弘能胜重,毅可致远,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对“士”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的独到见解,及它所显示出的厚重感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连康有为也不得不承认:“真乃孔子之学也”。而这一理论也对后世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结语

曾子以他对孔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仁以为己任”的弘毅精神,终其一生都在发扬孔子之学。由于性格和资质使然,曾子对孔学的阐释更注重内在修养一面,他“求诸己身”的慎独精神,以及“三省吾身”的自省追求,成为儒学“心性派”的开端。他把孔子的仁道具化为孝道并加以深化,发展了孔子关于“孝”的理论。曾子有守身之言,亦有弘道之语,虽偏于守成,亦可谓稳健。曾子之学是对孔学的重要继承与发展。可以这么说,曾学是孔学的正宗,但不是全部,不能因后世的误解而否定其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门有十哲,《论语》中除孔子外,为何只有曾子、有子称为“子”?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参(儒家五圣,二十四孝子,孔门七十二贤)
换个角度品《论语》:孔门众生相
论语:柴也愚(11-18)
#每日学论语#19.15【2017-11-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