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带5岁儿子考研惹争议:父母的过度焦虑,到底有多可怕?

2020年12月26日、27日是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日子

在济南第一中学的考点外

李女士与她5岁的儿子已经站了1个多小时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李女士认为

儿子还有16年,大约5840多天就要考研了

带孩子来到考场外是想让孩子感受考试氛围

并通过这种方式

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男孩的妈妈说:

“孩子还有16年,5840天就考研了,提前带过来感受氛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有的网友认为,这位女士对儿子未来的期盼很高,也对孩子的未来有比较明确的规划,看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下血本了。

还有一些网友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可能对很多事情不能感同身受,这位母亲有可能是把自已的意愿与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了!

一个5岁的孩童,正是玩乐的年纪,却被父母的焦虑,过早地汇入考试的洪流,何等可笑!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当下父母的普遍共识。

殊不知,父母的过度焦虑,正在毁掉孩子。


父母焦虑的本质,是无法接受孩子终将平凡

很多人小时的梦想,是长大后能站在金字塔顶端。

但努力了几十年,依然无法触及顶端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能出人头地,替他们圆梦。

他们为孩子的前程奔波,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平凡无奇的自己,再有一个无比平凡的孩子重复他们的命运。

印度电影《起跑线》,曾引发了很多人关于教育的思考。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费尽心思想让女儿皮娅进入名校的故事。

为了给女儿报名,爸爸天没亮就到学校排队,但是早有家长半夜就在学校门口打地铺。

听说有学校只收富家子女,夫妻二人又买了一套别墅,却没想到在学校眼中,店铺老板不属于“上层阶级”。

后来他们听说学校会有名额给到贫困生,于是他们一家又搬到贫民窟,伪装穷人。

就这样,一家人为了孩子上名校,来来回回地折腾。

可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有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人后,上名校、找名师、学才艺、补不足,恨不得将全世界最好的都给孩子。

明明孩子很优秀了,可看到孩子之前还有更优秀的孩子,家长们又慌了。

就这样,家长们为了孩子更优秀变得愈发焦虑。

天涯上有条帖子,楼主问:是不是所有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


楼主的朋友无奈地说自己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尽管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补课,但仍然没有效果,只能上个专科。

楼主想劝她别心急,在得知男孩喜欢研究水电的爱好后,便建议她送去孩子学技术,当个维修工也不错。

谁知这句话惹怒了朋友,朋友黑着脸生气地说:“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楼主提及她的朋友和爱人都出自名校,属于社会中上层。

按她的期望,孩子应比自己更好,结果现在连本科都考不上。

这种跌出预期的落差,是她不能接受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教育应达到的目的。

要高学历的父母接受孩子的低成就,要比接受自己平凡更难。


对孩子期待太高,反而会害了孩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的高期待,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有个高赞回答是:会把孩子压成平庸的废材。

因为家长的高期待,会削弱他们对孩子的激励,导致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肯定。

从而让孩子产生自卑,甚至有自我否定的心理。

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本没有过错,但如果对孩子要求太高,很容易物极必反,最后伤及孩子一生。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9岁的女童,拔自己的睫毛和眉毛上瘾了。

最初女孩妈妈发现女儿的睫毛和眉毛都没了,以为是孩子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的身体非常健康,是心理出了问题。

原来,女孩妈妈对她要求很严格,每次考试都要保持前三名。

平时的休息时间也都被妈妈报的6个培优班占据,几乎每天女孩都是从早到晚连轴转。

由于学习压力实在太大,女孩患了焦虑症。

有一次她不小心扯掉了一根睫毛,突然感觉很兴奋便上了瘾。

在将自己的睫毛、眉毛全部都揪光后,又开始薅头发,只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与压力。

女孩妈妈得知原因后心疼又自责,可再后悔,孩子受过的伤也无法抹去。

北京大学副教授蒋承说:

因对教育落后恐慌,导致每对父母都铆足了劲,推着孩子往前、再往前。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给其他人,便想尽各种办法去推孩子,设法让孩子超过其他人。

可他们忘了,教育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让孩子用短跑的方式跑马拉松,很可能没跑到一半,就跑不动了。

就像记录片《没有起跑线》里,一位家长说的这样:

你总想让孩子赢,但如果因过度逼迫,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甚至自杀,那最后赢了什么?



放下对孩子的执念,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遗传学中有个理论,叫均值回归。

大意是说,父母的极端特征,不会随着基因完全遗传给后代。

后代的这一特征,会随着基因重组和时间推移,慢慢回归到平均值附近。


也就是说,即使父母都是学霸,他们的子女,也有可能落到普通人行列。

如果你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也请你不要放弃。

因为即使是平凡的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也会发现他们出彩的一面。

土耳其有句谚语: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聪明的鸟有高树枝,而笨鸟也有矮树枝在等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帮他们过上适合自己的生活,那他们也终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转变对孩子的期望,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就如作家刘继荣所说的: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其实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他们不管成为英雄,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终会都有鲜花陪伴。

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真正的的不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理人生】人生最难的,是与平凡和解
领先全宇宙的超神学习法:量子波动速读走红为哪般​?​
朋友圈疯狂“晒娃”,到底晒的是啥?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治好我这个老母亲的焦虑,从跟儿子聊天开始
老师说“一塌糊涂”,你别发疯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