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一”,蒋勋老师这么分析,值得深思

提起颜真卿,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楷书大街小巷的牌匾上随处可见,影响中小学生字体几千年,不过今天我们不谈他的楷书,是他那件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

现代书法界对《祭侄文稿》其实争议很大,有人高度赞赏它的存在价值,有人又称它是悲愤时所作,轻重不分,错误连篇。历来只有极端优秀的作品才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评论,而笔者认为,《祭侄文稿》不是天下第二,而是天下第一。

从流传在世间的真品来说,《兰亭序》的真迹早已不在人间,而《祭侄文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从真迹来论,《祭侄文稿》称作“天下行书第一”,已经赢了。

我们再来看它的字迹,它是一篇文章的草稿,是颜真卿在五十岁时书写的一篇祭文,字体大大小小,涂改无数,中间楷、行、草交互错杂,这种杂乱变化之美,一般常年临摹的人,很难一眼就体会其中的美。

蒋勋老师曾说这篇文稿“虚如轻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初看没有章法,却是照顾了整体的大结构,比初唐的谨守法度有了更多变化。狂草与正楷的相互激荡交融,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看得最为清楚。”

下面是蒋勋老师从交响曲的角度对此篇《祭侄文稿》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义愤填膺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文稿一开始先写年月日——“维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接着,书写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官职——“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书帖前面六行,像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像歌剧的序曲,缓缓述说主题,主题是叔父祭悼死去的侄子颜季明——“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颜真卿在强烈的悲恸情绪中,努力控制自己,书法的线条平铺直叙,仿佛在储蓄力量,娓娓道来事件的缘由。

颜季明是颜真卿堂兄杲卿的儿子,是颜真卿特别疼爱的侄子。颜真卿是家族大排行的“第十三叔”。颜季明还不到二十岁,却因为战乱被杀。他还没有科考,也没有做官,由于为国殉难牺牲,朝廷追赠“赞善大夫”的官衔。

《兰亭序》的背景,是南朝文人春天饮酒赋诗的雅集;《祭侄文稿》的背景,则是安史之乱的,血泪斑斑。这种国仇家恨往往比附庸风雅的情调更让人铭记、缅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安禄山兵变,大军势如破竹。唐玄宗出奔逃亡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大唐江山危在旦夕,只靠几位忠心重臣稳定社稷。

当时颜真卿守平原(今山东陵县),他的堂兄颜杲卿守在与敌人交锋第一线的常山(今河北正定县西南)。常山孤城被安禄山大军包围,颜杲卿坚持不投降,阻挡了叛军南下,也为大唐军队整军备战赢得了时间。

拖延一段时间后,常山城还是被攻破,颜杲卿遭俘,不肯投降。敌军以杲卿爱子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叛军,被拔去了舌头,也就是文天祥《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的由来。结果,杲卿父子都遭屠戮杀害,颜家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三十几人。

两年后,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寻找到侄子颜季明的尸骸,悲家国之痛,伤青春之逝,写下了这篇感人的《祭侄文稿》。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祭侄文稿》的第二段是充满感伤的回忆,家族里优秀的青年后辈,像美好珍贵的玉石,像庭院中芬芳的兰花,从小被认为是家族的骄傲,却不料生命才正要开始,却惨遭无情的屠戮残杀。

书法线条像一个单一弦乐器的独奏,忧伤却又美丽温暖的回想,仿佛沉溺在回忆中不愿醒来,不愿面对眼前悲惨的现实。

祭文随着颜真卿的情绪,进入悲愤痛苦的压抑,从“尔父常山作郡”开始,美丽的回忆破灭了,线条跳回现实,沉重而凄楚。

悲剧的高潮在孤城被攻破,书法出现最浓郁的顿挫——“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孤城城门被攻破了,敌人凶恶残忍,父子都被俘虏,父亲不愿投降,眼睁睁看着亲生儿子被杀。

《祭侄文稿》第三段是乐章的高潮。“贼臣拥众不救”,圈改涂去,改为“贼臣不救”,可以想见两次重复中颜真卿对历史小人误事的咬牙切齿。只是小人无名无姓,似乎连可以悲愤抗争的对象都没有。

到了“父陷子死”,是全文笔墨最重的部分,颜真卿书法沉着厚重、磅礴大气的力度也达于巅峰。

那是要见证历史的线条,没有刻在石碑上,只是手写的草稿,但是力透纸背,有不可撼动的庄严。

——“天不悔祸”,是对颜季明年轻生命遭遇惨死的伤逝;——“携尔首榇,及兹同还”,带回了季明的尸骸,一起回家;——“抚念摧切”,好像还在怀念季明童年时被长辈抚摸的温暖,却已经是冰冷的尸体了——“震悼心颜”,笔画线条里都是老泪纵横的苍凉。

《祭侄文稿》最后一段的笔墨变化非常大——“方俟远日”(等待有一天),也许战争结束了,可以为颜季明找一块墓地;——“卜尔幽宅”,好好安葬这早逝的生命。

写到这里,颜真卿情绪的悲恸纠结,变成书法线条尖锐的高音——“魂而有知”开始,笔触流动飞扬起来,与颜体正楷的方正稳重不同,线条似乎逼压出书写者心里的剧痛;——“无嗟久客”,不要在外漂荡太久啊,是最后对死者魂魄的一再叮咛。

结尾的“呜呼哀哉”,干笔飞白,轻细的墨色像一缕飞起的灰烟,仿佛书写也随魂魄而去。颜真卿书法美学的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祭侄文稿》是没有誊写以前的草稿,所以保留了涂改墨迹,也保留了第一次书写时颜真卿的情绪。

理解《祭侄文稿》,理解没有修饰之前“原稿”“墨迹”的意义,《祭侄文稿》是难得的书法墨迹珍本,也是历史文件血泪斑斑的杰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详解
【祭侄稿】--自然天造的神韵与气度
颜真卿侄儿,被安禄山杀死,泣作《祭侄帖》,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这幅天下第二的书法作品放在今天也许就是一张废纸
从天下第二说起
颜杲卿、颜真卿散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