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见过这样的现象: 团队里本来干得很好、备受赞誉的人,突然间躺平摆烂了,不主动干活了,从“狼性工作”变成了“佛系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好员工“躺平”,多数是因为分配不公造成的,干得多、干得好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甚至有的还“干得越多活越多,能力越强越受累”,久而久之,丧失工作动力,不愿再努力! 想要防止好员工“躺平”,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重视人效评估,合理制定奖励 人效即人员的效率,是企业衡量现有人力资源获利能力的一种衡量指标,同时这也是企业用来评估企业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一种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每一位员工平均每天所创造的业绩价值或收益价值。 我们可以借助人效这一指标来快速了解到哪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良好,同时也能找到哪些员工需要通过企业培训的开展来提升工作能力、个人能力等。 通过人效评估,企业就可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减少人才流失! 1. 人效的计算公式 人效比=月平均销售额(毛利额)/月平均工作员工人数 日人效=当日营业额/当日总员工人数 人均工时、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等指标通常用于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对人效进行评估。 而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评估企业的人效产出,需要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修改人效评估的标准,如:产品数量、销售、客户数量、人均绩效等评估指标。 2. 制定指标的注意点 每个指标都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标准,所以在制定人效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自身资源状况,结合实际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 第二,根据当前目标和长期目标,动态制定人效指标; 第三,注重人效指标的合理性与平衡性,不要盲目追求高人效。 3. 企业该如何提升人效 想要提升人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力,而不是通过裁员或降低投入成本。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第一,参与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 想要对企业的人效负责,就需要充分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的制定,了解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牵头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企业人才梯队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也要与各业务部门确定各自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第二,建立维护高效的组织和运营流程: 20人和200人的组织,200人和2000人的组织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组织越庞大,敏捷力就会越低,组织就可能越低效,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组织结构,防止组织过于庞大臃肿! 第三,明确各岗位所需能力,开展培训: 企业需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分析岗位,管理员工岗位资格,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并根据员工的岗位需要和要求对员工开展长期的企业培训计划。 第四,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比如软硬件方面,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人性化关怀,同时给予市场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使员工能够轻松舒适地工作。 还有具体的企业管理手段,包括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制度。两者的目的和意义是不断激励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长期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让真正在做事的员工能够被看见,且能够被重视! 如此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优秀员工“躺平”。 薪酬设计,要保护“强者” 同样做一件事,每个人都贡献是不一样的。管理学上有个“二八定律”,20%的优秀人才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 而如果薪资一样,就会让优秀的员工产生不公情绪,从而越来越躺平。 很多老板搞反了,企业机制是保护弱者,这样会导致强者跳槽,弱者和混日子的留下来,导致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 所以,设计让员工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让激励机制向强者倾斜,才能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让优秀的人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避免有人躺在功劳簿里赚钱。 比如华为建立的以岗定薪制度,给每个岗位分级,再做绩效考核,就是要区分不同人的贡献,贡献不同,收入不同,才能体现激励的效果。 除此以外,保护强者的另一体现,就是要保护干部! 有些企业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家都不愿意当干部,做管理不但事多,还升官不发财。 一个公司没有人愿意当管理,就没有带队的人,也没有领导者、操盘手,这样的公司往往很难扩张发展! 没人当干部,就只能靠老板去管员工,所以有什么事都老板顶上。这样不叫做企业,还是个体户思维。 建立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给员工提供一种工作动力,能够激发员工热情,使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而消极的文化会像瘟疫一样侵蚀员工和企业,让本来优秀的员工渐渐躺平,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尤其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所以建立员工能够看到未来前景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 1. 学习与超越文化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关键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 成功的企业大多都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2. 创新与变革文化 “不创新即倒退”,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第一定律。创新与变革文化是企业危机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 在创新与变革文化的导向下,员工将越来越具有以下风格: 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敢于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目标; 善于打破今天的平衡,使企业处于动态的发展中; 宽容失败,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更好的经营机会; 善于行动,敢于实践,善于把好的想法变为现实。 3. 速度与效率文化 只有不断提升速度与效率,企业才能捕捉到更好的经营机会,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最终赢得竞争! 速度与效率文化是推动企业创新变革和进步的加速器,是企业精益经营追求的效果之一。 在速度与效率文化的引领下,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造精干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促使员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