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这件事,没有勇气,制造勇气也要试

作者: 赵晓璃

来源: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

本文已获授权。



写在前面的话:


事实证明,不敢和不擅于拒绝别人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疲惫不堪却又强颜欢笑,就好像每天都戴着一副“假面具”一样,明明心底万千个不情愿,但面对他人的要求时,似乎患上了强烈的“无力拒绝症”,导致本职工作效率低下、心怀怨气又不敢声张,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无比痛恨软弱的自己,从而陷入自卑的泥沼。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自己无力拒绝?同时什么情况下能够拒绝?以及,到底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优雅地拒绝别人呢? 


1

不能什么都想要


现实中,很多人往往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叫做——

 

我必须争取让每个人都喜欢我,而别人是否喜欢我,取决于我为他们做了多少。

 

。具有这种认知的人往往自我价值感低,他们往往为了博得对方的喜欢,从不衡量时间、精力及物质代价,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求必应”。

 

但问题在于,你事无巨细的“有求必应”,耽误的是你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当其他人经过三年五年的磨砺在职场有所起色,而你却因为主业的荒疏,让自己的价值大大缩水,看似变成了“万金油”,实则沦为了“老油条”。




如果不及时察觉与调整,这种认知会继续演变,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1、当认知固化成行为习惯,你就成为了“习惯型老好人”


习惯型老好人的特点是,对别人的要求几乎不会说“不”,不管该做不该做,一律都来者不拒,最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也从来不会给他人派活儿,于是升职当管理者这件事,往往和他们无缘。

 

2、当习惯成为自然,结果可以转换成原因

 

不拒绝本来是一种结果,但随着不拒绝的习惯成为自然,你的大脑就会形成一个固有的“回路”,就像很多不需要费脑子就能处理的事情一样,当有人有求于你,不管要求是否合理,你已经形成了“脑回路”,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应承下来。

 

如此,不拒绝从本来的结果摇身一变成为了原因,这些人往往因为不拒绝所以不拒绝,如果让他们开始拒绝,他们自己反而会受不了。

 

3、当不拒绝成为原因,会进一步固化认知

 

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人要求,在情绪上会演化成恐惧与不安。

 

这种不拒绝已渗入到你的潜意识里,会加剧异常顽固的认知模式:

 

拒绝=对抗与冲突=焦虑不安=自责内疚

 

于是,你只要一想到可能会有对抗冲突的局面,你就难以忍受,甚至会不顾及实际情况地伸出援手。

 

至此,不拒绝对你而言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是“逃避负面情绪”。

 

然而问题在于,逃避不仅无法消除负面情绪,而且会进一步强化负面情绪。



2

排查状况,对症下药


01 同事之间最忌“界限不清”


人在职场,最首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职责界限”。


当同事找你帮忙的时候,你必须明确三个问题——

 

1)、我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


2)、如果接受,万一这件事出了纰漏,责任在谁?


3)、如果拒绝,我是否能承受不利的影响?

 

如果认真考虑了这三个问题,依旧不想帮忙,那就选择拒绝,但在拒绝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02 欢乐颂实例解析


我们暂且回到《欢乐颂》里米雪儿嫁祸关雎尔那个桥段。

 

话说关雎尔的同事米雪儿生病了,她拜托关雎尔帮她完成手头的方案,此时关雎尔应该按照上面的方法尽快明确这三个问题——

 

1)、我有能力帮忙吗?

    ——有;


2)、如果接受,万一方案出了纰漏,责任在谁?

   ——显然谁也不想把责任摊到自己头上;


3)、如果拒绝,我能承受不利的影响吗?

   ——可能米雪儿会有意见,后期保不准在经理面前打小报告。

 

如果关雎尔能够认识到这次帮忙背后的风险,她最好的办法是拒绝,但如何拒绝既能摆明态度、又不得罪人呢?

 

此时关雎尔可以采用拖延+巧妙转移法。

 

在米雪儿提出帮忙的请求时,关雎尔不用直接亮明态度,她可以说:“我回去考虑考虑,明天答复你吧。”

 

等到第二天,关雎尔可以给米雪儿发一封这样的邮件——


“米雪儿,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但我思前想后,觉得贸然帮忙实为不妥。首先,这个方案的前半部分是你做的,如果我接手做,鉴于我对前期工作的不了解,势必会存在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万一出了纰漏,我们都不好交代;其次,听你说起这份报告还是蛮重要的,既然这么重要的事,是不是应该先和经理知会一声呢?最后,我毕竟只是个实习生,目前还没有转正,要不你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同事帮你呢?你人缘这么好,一定没有问题的。”

 

之所以选用邮件而不是口头方式,是因为邮件有据可查,米雪儿收到这封邮件,想必就会打消让关雎尔帮忙的念头了。

 

03 对上级的命令,未必唯命是从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如果上级让你帮忙,你岂敢说“不”?可如果轻易做出了能力之外的承诺,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

 

要知道,职场中,如果你不把你的真实情况对上司做如实反馈,你的上司就更不清楚你的情况啦。

 

如果领导对你提出了帮忙的要求,那要怎么办呢?

 

老道的职场人往往会采用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他们每天早上都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将来自上级的工作按轻重缓急编排了一个次序表,当领导再提出额外的要求时,他会展示这张表给上级看,让上级决定最新的工作应该排在什么样的次序中。

 

这样做,首先把决定权交给了领导;


其次能够让领导直观地看到,如果安排你去做这件事,那么就需要将之前的其他工作进行重新安排或交由其他人处理;


最后还能避免推卸责任之嫌。


3

别高估自己,学会衡量自己的时间

 

这就要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要尝试拒绝?

 

说到底,拒绝的本意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牛气,相反,懂得拒绝的人,往往愿意直面不那么完美的自我。

 

拒绝的根本目的,是对自己的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的管理。

 

基于此,你需要赋予自己勇气,至少开始学着尝试拒绝。

 

01 扭转思维


首先你要明确,任何人都不是人民币,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即便再红的明星也有黑他的人,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万人迷”。

 

其次你要清楚,他人对我们的认同与拒绝并没有本质关联,“不拒绝”不等于“他人认同”。

 

最后你要懂得,个人获得的成就与尊重,并不至于他做事的数量,而在于他做事的质量。

 

02 掌握拒绝的方法

  

1)、想说“不”时,先拖延


你正在加班加点编制报表,而你的同事想让你帮她做个PPT。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我先要做完报表,再看看有没有时间。”

 

此后不管她怎么说,你都要顶住压力,用这个理由拖延下去。

 

如果对方事情紧急,可能等着等着就不耐烦了,直接找其他同事帮忙了;如果这件事根本就不紧急,她会把这件事放一放,没准就忘记了。

 

2)、增加事情难度,让对方知难而退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实在拖延不下去了,你可以这样回答:“我的报表分析还没有做完,为了节省你的时间,这样,你把幻灯片的内容写好,我来帮你处理效果。”

 

3)、说话要留有余地,切忌过满

 

即便你决定拒绝对方,也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最常用的话术如下:


A、“客套+拒绝+客套”式,例如:

 

“大家都是同事,互相帮忙也是应该。但是我现在确实要赶着编制报表,真的太不巧了。如果在平时,我一定帮你。”

 

B、“抱歉+要求+为难”式,例如:

 

“实在抱歉,我正在编制报表。不过如果你很着急,我可以抽点时间帮你做些后期效果,但需要你自己把内容填充好。如果这样还不行,我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4

适度拒绝是价值的体现


正如喜剧大师卓别林所说的:“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学会说“不”的好处很多:


1、你拥有了自己空闲的时间——这对于超负荷工作的你来说尤为关键。


2、你可以专注于自己觉得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3、其他人也会学到如何完成一些他们想让你做的任务,能提高工作效率。


4、你减少了别人下次以同样理由麻烦你的机会。


5、最最重要的是,你显示出了你是一个有原则与自主选择权的独立的人。

 

要知道,管理精力与时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


如果你不懂拒绝,你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势必会过于松散,那么你向前的每一个方向都意味着意味着一事无成;倒不如学会恰当的拒绝,腾出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与提升,不被他人干扰,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与步伐。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业作家兼职业咨询师的文字自留地,聚焦职场、生活与个人成长,以犀利、果敢、接地气的言语,鼓励你活出想要的自己。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员工应遵守的“十个约定”
共勉:工作7年,整理了10条优秀的工作习惯
10个讨人厌的坏习惯,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聪明人在职场上最常用的4种交际思维!
做人
别把职场当宫斗,没那么复杂!守住10条规则,让你变身职场达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