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人的冬日风情

过去的上海还没有现代化的空调等设备。在飘雪的季节里,当时人们都怎么躲过窗外的严寒呢?讲起这冷,阿拉上海人真是无敌了!虽然是南方,但和北方的冷相比,更叫人刻骨铭心,听说下周冷空气就要来了,有种寒冷就叫我在上海,你准备好了吗?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视频


几个词让你读懂上海的冷

冷丝丝、冷冰冰、冷飕飕、阴势刮撘、刮刮抖(读着都觉得冷!)


上海人过冬必备“武器”

阿拉上海人不叫秋裤,侪叫棉毛衫、棉毛裤。

棉毛衫贴身保暖,因此还有“养女儿是棉毛衫”的说法,比喻贴心。

洋气的上海人还想出这些单词:

棉毛衫裤 me more say cool

羊毛衫 young more say

羊毛裤 young more cool

更坑爹的事还有 care down cool(开裆裤)

棉毛衫、棉毛裤、绒线衫、绒线裤、羽绒裤


汤婆子、盐水瓶、热水袋

汤婆子是以黄铜铸成个,扁圆形状,与现在比赛用个冰壶蛮像。只是汤婆子要小上一号。铜做的汤婆子过于导热,太烫手了。因此冲进开水后就塞进被窝里来预热被窝。


汤婆子


用汤婆子有风险,常有它烫伤人的记录。在当时一只优质汤婆子也要“老价钿”了。精心保护是必须的。汤婆子陪人睡觉。天亮之后就出空身体,壶里的水还有余温,用来主人家早晨洗脸洗手。一点点不浪费是上海人家的持家传统。做人家,一滴温吞水也不舍得。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节约为本的上海小姑娘、老阿姨就用吊光了盐水额玻璃瓶来代替热水袋。


盐水瓶



上海人家里少不了有一只、几只热水袋。热水袋是用橡胶做成个。冲进热水甚至开水后拧紧盖头,就可以用来取暖了。刚刚灌进烧得“哒哒滚”的开水,怕烫到人,就缝一只棉布袋子套上。考究一点的人家,就以绒布来做套子。热水袋捧辣手上、焐在胸口也算是老上海冷天里的一道风景线。



骆驼绒罗宋帽

还有一样老上海冬天的穿戴,现在年轻人看也没有看见过,这就是“罗宋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记忆犹新。


罗宋帽


罗宋帽的料子是骆驼绒,柔软、轻巧、暖和。戴在头上,把帽子放下一半可以遮耳,耳朵不生冻疮;把帽子全部拉下可以遮脸,似如今影视剧中案犯或特警戴的面罩,可抵挡扑面而来的寒风。


姆妈们的“蚌壳”棉鞋

为了御寒,上海姆妈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必须为一家老小的棉衣、棉裤、棉鞋忙乎好大一阵子。当年没有人造纤维,只有棉花,所有的衣着和床上用品,原材料都是棉花,条件许可的,或许会采用丝绵。从自制的“蚌壳”棉鞋,到系带的灯芯绒棉鞋,差不多就是过去上海人冬天的“足下”。

取暖神器滑雪衫

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有的上海人才开始穿滑雪衫。个辰光,穿件滑雪衫属于时髦个。所以还有“儿子像滑雪衫”的说法,意思是外表看看蛮漂亮,实际上不贴心。


还有人讲,轧公交车一定要穿滑雪衫,穿了滑雪衫,一滑,就挤上公交车。这样,上班才不会迟到。


有一种痒不能挠

冻疮大概算是上海冬季特产了。冷的时候,硬硬的,痛痛的;热的时候,软软的,痒痒的。每到睡前热水泡脚的时候,千万别碰它!碰到的感觉那叫酸爽。

曾经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年戴着顶罗宋帽,内着节约领,骑着自行车在冰天雪地中赶着去上班,每月拿18元工资的“小日子”也有着“大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宁老底子哪能过冬?
老底子上海人过冬的20样神器,侬还记得伐?
老上海们是怎么过上一个暖和的冬天的?
寒潮来袭,济南银如何对抗寒冬?您来支招
中国各省出游着装宝典
蚌壳棉鞋、烫婆子、蛤蜊油……那些年,上海人怎样过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