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部地理】镇原宋代瓷蒺藜火球:见证宋夏军事黑科技的趣历史

镇原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瓷制蒺藜火器是一款古代“手榴弹”,它是中国最早火药兵器的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火药的运用和镇原古塞边防提供了实物见证。

1 改良“陶弹”的2.0升级版

11月24日上午,记者实地考察北宋名将种世衡修筑的药葫芦古城遗址,出发前镇原县博物馆王博文馆长提及镇原北宋时期御夏的七个古城遗址,他说从分布图上看,你就能发现它们如同北斗七星一样精心布局,城寨之间形成了坚固完整的作战体系。这些城寨,进可相互策应、主动出击西夏,退可对敌方进行警戒监视,己方也可补充休整,在巩固边防、抵御西夏进攻方面,收效最为显著。

在药葫芦古城遗址,记者并没有发现残砖断瓦、礌石箭镞的丝毫痕迹,浩荡西风中只能凭空想像“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的战争场景,但次日,在镇原县博物馆见到的一件珍贵文物——宋代瓷蒺藜火球,完全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这件器物保存完整,器形为圆球状,通体施绿釉,有逆刺142个,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枚海胆,这些逆刺长约2厘米,瓷蒺藜直径13厘米,上部顶端有0.8厘米的小孔。讲解员说,它的用途是装置火药及置引火线,瓷蒺藜的中间为定心药室,内装有小铁块,整个器形胎质厚重,重达0.78公斤。

这件蒺藜火球是1979年在镇原县孟坝镇大寨村出土的,它的原型应该来自于当时已普遍在战场上使用的装填火药的陶罐。

这种“陶弹”被作为燃烧性火器使用时,其器壁当然是越薄越好,抛出后一着地面或落在建筑物上即摔得粉碎,有利于火种撒布与燃烧,但又薄又碎的陶片很难重创敌方军士,工匠们绞尽脑汁,便在陶罐表面加上蒺刺,并且使其逐渐变大变粗,这样起爆后的“陶弹”就不再是一堆小碎片,大大提高了“陶弹”的杀伤力。瓷蒺藜火球便是这种改良“陶弹”的2.0升级版:它在圆球外表布满锐利尖刺,用许多铁刃碎片,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一丈许,外以纸并杂药敷之,又施瓷胎外壳,均有逆刺,用抛石机或人力抛出或埋藏放置在敌人阵地上,引爆炸裂后,铁刃碎块四射,杀伤敌人。

想想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敌我双方士兵正在用长枪穿刺、刀剑交击,忽然身边一枚蒺藜火球爆炸那种摧肝裂胆的可怕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志钧说瓷|古代威力巨大的军事武器
最早的火药武器出现在唐朝末年[图]
黄土高原正在发生的惊天巨变,何尝不是中国之变?
甘肃首个中国书法之乡落户庆阳镇原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二十三:火药
北宋发明了哪些火器火炮?都有哪些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