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整理:泄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类型少了些,我有几个泄泻的医案,供您临床参考。

泄泻.13例             

 ⑴泄泄1年余。乌梅汤。

   严某某,男,24岁。小店乡严家崮西。1990年10月14日诊:泄泻1年之久,每日3---5次,伴畏寒腹胀,余无明显不适。

诊见:舌老红,无苔,脉沉细。

处方:乌梅汤加味:乌梅20细辛4桂枝10党参15附子12川椒8干姜10黄连6木香8米壳12白头翁30诃子15槟榔12山査20白术15鸡内金10。

 6剂。   水煎服。

10月20日二诊:药后腹胀泄泻均减,大便日2次。

处理:上方加薏苡30。继服6剂。

随访:已痊愈,多年无复发。

⑵五更痛泻。阳和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香连丸加减。   

杜某某,女,31岁。沂水县三十里乡许家庄。1992年11月29日:腹胀疼泻近半年。腹胀左右窜疼,疼连两胁,每于五更时加重,用手揉之、拔之即泻,日泻2—4次。近3个月来加重,且腹疼连腰疼又加白带多。素有胆囊炎及胃炎史。

   诊见:舌淡红,苔薄少,脉沉弦,右手反关浮滑。

处方:阳和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香连丸合方加减。熟地20鹿角霜30炮姜5肉桂5麻黄9白芥子12甘草6薏苡30附子12败酱草30白头翁30木香8黄连6。

    3剂。    水煎服。

12月2日二诊:3剂后腰腹疼锐减,白带亦少,大便日1—2次,唯五更时腹仍疼。

处理:上方加元胡12灵脂12 。   6剂

 12月10日三诊:五更已不痛泻,有时腹仍不适,上方减木香黄连白头翁加白芍25防风12乌药8。

 6剂告愈。

随访:多年无复发。

⑶子丑寅卯时泄泻 8年。    

  陈某某,女,66岁,莒县桑元乡上疃村。2007年8月12日诊:从子时开始泄泻已8年之久。泻下稀便或稀水样便,每10余分钟1次,直至天明方止, 无明显腹痛,服用消炎药或止泻药可暂时缓解,常数月一发,近来加剧1月数次发作。

诊见:舌淡老红而胖,边有齿印,脉沉弦,两关尺弱。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柴胡12半夏12党参15炙甘草9黄芩12白芍30枣仁35诃子12米壳12,水煎服。 

3剂。

8月15日二诊:药后泄泻锐减,昨晚2次。

处理:原方继服3剂。

8月18日三诊:药后已不泄,继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无复发。           

⑷慢性肠炎(五更泄泻)10余年

薛某某,女,56岁。莒县药材公司职员。2011年3月6日初诊:腹痛泄泻,遇冷即发10余年。治疗则好转,遇冷即复发,有时完谷不化,有时大便细,解而不畅。每晨4—5点必腹痛泄泻,近来子丑时亦腹痛泄泻,伴失眠及左侧乳房胀痛,下午3—4点钟小腹不适,失气后则舒。

诊见:舌质老红,有瘀暗,苔薄白,脉沉弦,左关两尺弱。

治拟:舒肝益胆,少佐理气。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半夏12党参15炙甘草8黄芩12白芍30枣仁35败酱草30木香7。

5剂。水煎服。

3月11日二诊:药后子丑时腹痛泄泻与乳胀及小腹疼均减轻,睡眠仍差。其他变化不大。

处理:①上方加郁金12瓜蒌35青皮12槟榔15。

     ②百乐眠1合。治疗失眠

3月18日三诊:药后子丑时腹痛泄泻与乳胀及小腹疼均除。睡眠大有好转。唯五更时痛泻如故。

诊见:舌质老红,有瘀暗,苔少,脉沉弦,两关两尺弱。

处方: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熟地20鹿角霜25炮姜6肉桂6麻黄8白芥子10甘草6薏苡仁30附子9元胡12。       3剂。  水煎服。

3月25日四诊:药后五更痛泻除,停药3天后又觉腹部不适,大便细,能解而不畅。

处理:上方加吴芋6肉苁蓉15。  6剂。

随访:药后五更痛泻除,至今无复发。

⑸晨泻 (痛泻要方、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

刘某某,女,55岁。莒县洛河乡仇家管庄。2012年2月5日初诊:泄泻2月余。每日晨起即泻,2—3次稀便,欲解则不能禁,伴小腹不适,腰骶部有冷感。

诊见:面色黄白,神疲倦怠,舌质淡而老红,有裂纹,苔薄白。脉左关弦,右关、两尺弱。

处理: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草诃子肉蔻(方略)。

5剂。     水煎服。

2月10日二诊:服上方5天后,唯腰骶部冷感减轻,泄泻如故。

辨证:其左关弦为肝郁,右关两尺弱为脾肾两虚。

处理:用痛泻要方、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颗粒2代(20克)炙甘草颗粒2代(6克)黄芪颗粒2代(20克)白芍颗粒2代(20克)防风颗粒2代(12克)升麻颗粒1代(6克)柴胡颗粒2代(12克)肉蔻颗粒1代(10克)诃子颗粒2代(12克)白术颗粒2代(20克)补骨脂颗粒1代(10克)吴茱萸颗粒2代(6克)

     7剂。开水冲,分2次,早晚饭后服。

    2月19日三诊:药后大便成形,日1—2次,已无欲解不能禁情况。

    处理:原方继服6剂巩固疗效。

3月16日四诊:药后大便正常,身觉有力,如同未病之前,停药1月余。因3天前坐凉地,泻泄又作,日3次之多。

诊见:舌质淡红,有裂纹,有瘀斑,苔薄少。脉稍弦,右关、两尺弱。

处理:前方继服6剂告愈。随访无复发。

⑹中气虚伴中焦虚寒泄泻。

张某某,男,67岁。莒县城里。2012年6月18日诊:大便稀或溏日2—3次达3月之久。受凉即泻,吃生冷食物亦泻,伴有乏力。其致病之因是喝啤酒所致。

诊见:舌质淡而老红,苔薄腻微黄。脉沉弱结不齐(素有房颤)右关、两尺弱。

辨证:此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所致。

处方:方用补中益气丸2合。附子理中丸2合。

2012年7月6日,来电告知病愈。

⑺五更泄。阳和汤加减。

张某,女,42岁。莒南县道口乡东许口村。2011年8月4日诊:腹痛泄泻半年余,每日晨5点左右即泻,日泻4——6次,大便带粘液,服四神丸合抗菌消炎药有效,停药即复发,经多医诊治无明显疗效,近来伴有全身畏寒。素有月经先期,量中等,白带多时则黄,且临经腰腹痛。

诊见:舌质淡而暗,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弦,两尺弱。

辨证:5—7点钟是卯时,经络气血运行至大肠,正气抗邪故病作,全身畏寒乃阳虚,大便带粘液、白带时黄是湿毒(有炎症),月经先期,临经腰腹痛为肾虚。

处方:①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熟地20鹿角霜20炮姜6肉桂6甘草6麻黄8黄芥子12地榆30焦山楂30诃子15薏苡仁30附子12败酱草30。    

3付。   水煎服。

②黄藤素胶囊2合。(治带下黄与大便带粘液)

8月12日二诊:药后腹痛除,腹泻锐减,日1——2次,已无粘液。仍为早晨5点大便。白带减少已不黄。

处理:原方继服。6付。

随访:已痊愈。

⑻多年反复发作性泄泻。(藿香正气丸症)

于某某,女,31岁。莒县阎庄街,教师。2011年7月16日初诊:每天早晨泄泻1—2次1月余。病因是4年前初夏吃西瓜致病,之后每年夏天泄泻,入秋逐渐好转,遇冷辄发,常感小腹冷。素有胃下垂史,常感胃脘痞满、嗳气不适。有时失眠多梦。

诊见:身体较高,稍瘦,面色黄白,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濡缓,左寸、右关弱。

处方、①藿香正气合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减:藿香15大腹皮15紫苏12甘草6桔梗10陈皮10茯苓20白术15厚朴8薏苡仁30附片颗粒2代(6克)地榆30焦山楂30。   

6付。   水煎服。

②归脾丸2合。1丸,日3次,

③曲麦布汀(胃动力药),1合,1片,日3次,饭前服。

7月22日二诊:药后泄泻减轻,但每早晨大便1次,腹部有鼓胀感。

诊见:面色黄白,舌质红稍淡,舌苔薄白。脉濡缓,左寸、右关弱。

处理:继服3剂。

7月29三诊:泄泻基本痊愈,近半年来,月经先期,临经及经期小腹冷,下坠,泄泻加重,白带多而黄,现在月经第20天。

 诊见:面色黄白,舌质淡红而暗,舌苔薄白。脉濡缓,左寸、右关弱。

处理:现在是月经前,是调经的最佳时间,改用四物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6剂。

8月5日四诊:上药是调经为主,佐以补脾,对泄泻后效果不佳,余症如前。

处理:仍用首次方:藿香15大腹皮15紫苏12甘草6桔梗10陈皮10茯苓20白术15厚朴8薏苡仁30附片颗粒2代(6克)地榆30焦山楂30。

6付。  水煎服。

8月12日五诊:药后效果很好,早晨已无肠鸣泄泻,仍有小腹冷感。舌、脉如前。

处理:上方继服2付。

8月14日六诊:现在月经期,肠鸣泄泻加重,小腹冷明显。

处理:四物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6付。

8月21日七诊:药后又早晨肠鸣泄泻,且感肢体酸软乏力。

诊见:面色黄白,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濡缓,左寸、右关弱。

处理:仍用首次方:加丁香6川椒12。即(藿香15大腹皮15紫苏12甘草6桔梗10陈皮10茯苓20白术15厚朴8薏苡仁30附片6克地榆30焦山楂30丁香6川椒12)。

6付。

8月26日八诊:药后早晨已不泻,胃脘及小腹仍有冷感。

处理:上方+吴茱萸6克。连续服18付告愈。

2012年8月6日:电话随访:今年夏季病未复发。

按语:该病人素体中焦虚寒,其泄泻由内伤饮食所致,藿香正气是治疗外感暑湿和内伤饮食之良方,治疗过程中结合调经加用温中散寒效果不佳,最后还是藿香正气加温中散寒而收全功。同时说明夏秋季因饮食不当至病,往往每年此时发作,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可以速愈且能阻止再年发病。

⑼泄泻。  阳和汤合疼泻要方。

刘某某,女,48岁。峤山乡房家村。2012年11月2日初诊:泄泻达3年之久,大便稀,带粘液,日2—3次,剧时达7次之多,伴有畏寒,遇冷辄发,经多医多方治疗,只能取效于一时。素有胃炎史,常感胃脘不适,饭后加重,或伴胸脘灼热。

诊见:舌质淡红有裂纹,舌边有齿印,苔稍厚腻微黄。

右手脉沉弦,左关、两尺弱。

辨证:苔微黄,胸脘灼热为上、中焦有热;畏寒遇冷即泄泻,两尺弱为下焦虚寒及脾肾阳虚;左关弱为肝木失养。

治拟:温肾舒肝培土。

处方:用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并疼泻要方加减。

①熟地颗粒2代(20克)鹿角霜颗粒2代(20克)炮姜炭颗粒2代(6克)肉桂颗粒2代(6克)麻黄颗粒1代半(9克)炒芥子颗粒1代(10克)甘草颗粒2代(6克)薏苡颗粒3代(30克)败酱草2代(30克)附子片颗粒4代(12克)陈皮2代(12克)炒白芍颗粒2代(20克)防风颗粒2代(12克)白术颗粒2代(20克)。  

2剂。  开水冲服。分2次,早晚饭后服。

②芩连片1合。3片,日3次,饭后服(用在以上冲剂之后)治上、中焦火(胸脘灼热)。

③桂附地黄胶囊。2合。6粒。日3次。饭前服,治下焦寒及肾虚(兼能引火归元)。

11月4日二诊:药后感觉特好,大便正常,胃脘亦好受,夜间能熟睡3小时许(素很少能熟睡)身体感觉轻松,畏寒感减轻,唯劳累后感觉胸闷心悸。

诊见:舌质淡红,有裂纹,舌边有齿印,苔少微黄。右手脉沉弦,左关、两尺弱。 

11月9日三诊:药后大便正常,饮食增加;唯遇惊吓及劳累则心悸胸闷。

诊见:舌质淡红,有裂纹,舌边有齿印,苔薄。右手脉沉弦,两尺弱。心率120次/分。

处理: ①谷维素100片。5片。日3次。(按有报导达剂量可治疗心动过速)

②振源胶囊。2合。2粒。日3次。

③桂附地黄胶囊。2合。6粒。日3次。

11月22日:特来告知已痊愈。

⑽泄泻  (藿香正气丸)

黄某某,女,42岁。莒县峤山乡房家村。2012年11月9日诊:腹痛腹胀泄泻2年余,日泻2—3次,夏季遇湿热剧,冬季遇冷亦剧。经多医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停药即复发。素有慢性胃炎史,故常感觉胃脘痞满,纳呆少食。月经基本定期,临经小腹冷痛(自16岁行经,至今如此,以后治疗月经,可用良方温经汤加减)近来白带多且黄,有时带血。

诊见:舌质嫩红而淡,苔薄黄。脉细弦滑数,两尺弱。

心率120次/分(与稍贫血有关)。

处理:先治疗泄泻,再治疗妇科炎症及月经等。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广藿香颗粒2代(20克)大腹皮颗粒2代(20克)苏梗颗粒1代(10克)甘草颗粒2代(6克)桔梗颗粒2代(12克)陈皮2代(12克)茯苓颗粒2代(20克)白术颗粒2代(20克)姜厚朴颗粒2代(6克)姜半夏颗粒2代(12克)白芷颗粒2代(12克)诃子颗粒2代(20克)肉豆蔻颗粒1代(10克)败酱草颗粒2代(30克)。       

2剂。开水冲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11月11日二诊:药后感觉甚好,腹痛腹胀除,大便成形,日1次。

诊见:舌质淡红而嫩,苔薄黄。脉细弦滑数,两尺弱。

心率112次/分(稍微贫血有关)。

处理:原方继服5剂巩固疗效。

黄藤素胶囊4合。4粒。日3次。治疗带下。

奥硝唑4合。2片。日2次。治疗妇科炎症。

11月22日:药后诸症均除,唯心率稍快,给柏子养心丸等调理而安。

⑾泄泻。参苓白术合补中益气。

朱某某,男,23岁,莒南县石莲子乡朱家庄。2012年9月2日:泄泻或大便不成形,日2—3次,有时带粘液达3年之久。饮食尚可,伴有畏寒怕冷,四肢酸软,全身乏力。

诊见:舌质淡老红,稍胖,苔薄白。脉右关、两尺弱。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颗粒1代(10克)炙甘草颗粒2代(6克)山药颗粒2代(20克)桔梗颗粒2代(12克)升麻颗粒1代(6克)茯苓颗粒2代(20克)薏苡颗粒2代(20克)砂仁颗粒2代(6克)莲子颗粒2代(20克)炒白扁豆颗粒2代(20克)诃子颗粒1代(10后)炮姜炭颗粒1代(6克)白术颗粒2代(20克)黄芪颗粒2代(20克)陈皮颗粒1代(6克)     

6剂。开水冲,分2次,早晚饭后服。

9月9日二诊:药后大便成形,日1次,唯大便前小腹痛,大便带粘液。

诊见:舌质老红,苔薄白。脉右关、两尺弱。

处理:上方加防风颗粒2代(12克)炒白芍颗粒2代(20克)地榆颗粒3代(30克)焦山楂颗粒3代(30克)

   6剂告愈。建议服桂附地黄丸以善后。

⑿寒积痛泻。温脾汤加减。

申某某,男,33岁,莒县果庄。1992年4月8日诊:去年冬季吃凉猪头肉,之后腹疼便溏带粘液,每日4—5次,已近半年,经多方多医治之无显效。

诊见:舌质暗,苔黄厚。脉沉紧。此寒积肉食致腹疼泄泻。

处方:用温脾汤加减。党参15甘草8附子15干姜10大黄10山楂30地榆30金银花30白芍25当归12訶子15米壳10。

3剂。    水煎服。

   4月10日二诊:服1剂后,大便下粘液甚多,疼锐减,第2剂后,大便即每日1次。

处理:上方加木香8黄连6。

继服3剂。

随访后得知,腹疼泄泻均除。

⒀晨起痛泻。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王某某,女,23岁,莒县招贤镇北黄埠。1993年4月7日诊:每日晨起,小腹左右串疼,继则泄泻达4月之久,每晨必泻2次以上,所泻多为稀便,有时带粘液。

   诊见:面色黄垢,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弱。

处方: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熟地20鹿角霜30炮姜5肉桂5麻黄8白芥子12甘草6薏苡30附子15败酱草30白头翁20木香8乌药10地榆30。 

6剂。   水煎服。

    4月29日二诊:服上药6剂疼泻均除,停药10天后又复发。

处理:仍用上方加赤芍15(因舌质黯,有血瘀)。共服12剂病除。随访无复发。

结语:临床有许多患者,吃点凉东西、或喝点不热的水或坐在凉的地方即泄泻,用附子理中丸有效,但很少有除根的,我用阳和汤加减,部分有除根的,有的不能除根,请同道在实践中探讨。

000000

另外还有2个(泄泻伴鼻衄与鼻衄伴泄泻的医案)病机很复杂,想看看的话,请发我的电子信箱索要。

电子信箱:chinatfh@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句话巧记《参苓白术散》的配方组成,学习方剂就这么简单!
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泄泻医案案例
出自宋代《局方》的中成药,专治脾虚导致的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治疗胃肠炎的经典方
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