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感染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55%!爱吃这些菜的人更危险

眼下,很多人处于“阳康”状态,身体表现出或轻或重的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陈茂教授等联合英国学者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在线发表观点文章中指出,新冠病毒感染不仅可导致急性心血管损伤,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能还有长期影响。

一、新冠康复后

心血管功能紊乱风险增加55%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仍居首位,堪称影响国民寿命的“第一大杀手”

而在此基础上,新冠疫情还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

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无论住院与否)在康复后的一年内,心血管功能紊乱风险增加55%,包括心律不齐、血栓、肺栓塞、脑梗塞、冠状动脉疾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心脏炎症,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没有心血管病史的人也会在感染新冠后出现心血管功能紊乱。

基于以上研究,在此提醒大家,感染新冠后一定要提高对心血管的关注度,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更要做好防治,以防引发严重后果。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血管“杀手”?保护血管健康又可以怎么做呢?

二、不想心血管越来越差

这些饮食习惯趁早改

冬季本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又正值“三九天”,室内外温差大,心血管一收缩,血流速度就快,血管内膜更容易损伤

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埋下“导火索”呢?生活中一些饮食习惯,可能就是背后的“凶手”。

1、早餐:全是主食

现代人吃早餐讲究简单、快,因此包子配油条、烧饼配馄饨、粥配咸菜等的组合颇受大家欢迎。但是,这种组合真的很伤血管!

首先,这些主食多由精米白面制作而成,含有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一旦摄入过多,就会残留在血液中,刺激人体自卫的反应机制,引发慢性无菌性炎症,损伤血管

而且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还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增加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风险,诱发心血管疾病。

2014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摄入最高的人群比摄入最低的人群,心脏病发生的几率增加4倍

改善建议

一顿健康早餐少不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可以将主食的1/3替换成薯类、豆类等粗杂粮,搭配蛋、奶、豆等优质蛋白,除了新鲜果蔬,还可以加10克左右的坚果,其中富含保护心血管的不饱和脂肪酸。

2、家常菜:高油高糖

番茄炒蛋、咸鱼腊肉等是很多人喜欢的家常菜,烹调时不注意,也可能升高血压、血脂,损伤血管。

在节目中,李建平主任分享了一个患者的体检报告:三年前体检正常,三年后心梗死亡!

三年前的赵女士,55岁,体检结果完全正常,无吸烟史,饮食偏清淡,三年后却心梗死亡,而罪魁祸首可能与这个“家常菜”——番茄炒蛋有关!

1)番茄炒蛋:高油高糖

要把鸡蛋炒得蓬松,就要多放油,再加上炒番茄时很多人还会再放一次油,无形中就容易摄入过量油脂

节目组曾走访了几户家庭,发现她们平时做西红柿炒鸡蛋的平均用油量有整整10勺,大约50g,超过全天建议摄入量的1倍

而且西红柿炒鸡蛋,常以甜压咸。400g西红柿要吃出甜口,至少还要放入20g糖

改善建议

①在鸡蛋中加点温开水,增加含水量,这样即使不放那么多油,也可以让炒出来的鸡蛋更嫩滑爽口。

炒菜时,可以用醋代替部分糖油,辅助保护心血管。

2)咸鱼腊肉:高盐

春节餐桌上少不了各种腊味,而腌制品中含盐量很高,高盐饮食可以激活体内炎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害;而且还会升高血压,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改善建议

①清洗、浸泡,减少盐含量,还能去除浮尘、其它有害微生物。

②搭配蔬菜。如搭配辣椒、蒜苗、芹菜、胡萝卜等,其中的维生素C、纤维素,可以抗氧化,减少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③不额外加油盐。避免造成油脂和钠摄入超标。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儿童都应少吃甚至不吃腊肉、咸菜。

3)高汤、浓汤:警惕高脂、高嘌呤

天气寒冷,大家都喜欢炖点热乎的汤,尤其喜欢在饭前喝碗奶白色的高汤、浓汤。

但实际上,高汤几乎等于水+油+乳化剂。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营养价值,反而含有很多的脂肪、嘌呤,长期饮用容易引起或加重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改善建议

炖汤时可以加入几片白菜叶,帮助吸附油脂,然后捞出。

可以在餐前喝一小碗汤,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有助于增强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辅助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炖汤时加些辅料,如莲藕、玉米、山药等,既能丰富营养,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脂肪吸收,辅助护血管。

三、补对营养素,吃出健康好血管

我们的血管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内膜最重要,它能够分泌保护素,让血管变得非常光滑。补充营养素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降低风险!

1、补充抗氧化剂:减少心血管损伤

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番茄红素、白藜芦醇、黄酮类物质等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内皮健康!

平时可以适当补充蓝莓、山楂、小番茄等新鲜蔬果,也可以每天喝一杯绿茶。

2、补充精氨酸:增加血管弹性

精氨酸能在体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帮助血管保持弹性,改善血流,防止血管破裂。人体每天需要10~20g精氨酸,可适当多吃花生、杏仁、核桃、蚕豆、黄豆、鸡胸肉等食物,充分咀嚼更利于精氨酸的吸收。

3、补充维生素P:修护血管内皮

维生素P又称芦丁,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修复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完整性的作用,还能提高血氧量,保护心血管功能,辅助预防微梗塞。

其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当中,但含量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茄子、橙子、柠檬、杏、刺梨、紫甘蓝、荞麦苗等。平时可以适当多吃。

下面可可给大家介绍一道洋葱拌茄子。洋葱含有的槲皮素、硫化物、前列腺素A等营养素,也有保护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好处,和茄子搭配可谓是“强强联手”。

【洋葱拌茄子】

【做法】

①茄子切两半,加盐腌制5分钟后入锅蒸熟,蒸好后将茄肉撕成小块。洋葱切碎末,入锅旺火炒15秒左右,倒在茄子上。

②另起一锅,加入3勺酱油、1勺米醋、小半勺糖、少许香油,待料汁煮至浓稠状后淋在洋葱和茄子上,拌匀即可食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十秒就有一人死于此病,日常多吃五种食物,就能降低患病风险
茄子与什么一起吃会生病
血管软, 寿命长, 生活中远离5件事, 常吃6物, 血管健康, 易长寿
天天走路也能“走掉”心血管病?达到这个步数,才有利于血管畅通
血栓“清道夫”公布,芹菜排第3,第1名多数人忽略了
内科医生:这3种素食,堪比直接喝油,不想血管堵塞,尽量少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