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王烈用藿香治呕吐的经验:藿香一味,治呕吐


  说起藿香,人们似乎并不陌生,在夏秋季节,酷暑难耐,不少人会因温度过高而中暑,出现头晕昏重,胸膈痞闷不舒,又或是贪凉饮冷,不注意饮食卫生,恣食不洁之瓜果而出现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这个时候身边的人多会温馨提醒:喝点藿香正气水就好了。

  谈到这里似有做广告之嫌疑,不过在2008年轰动全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医药的支援更是重中之重。震后的灾区缺水停电,且余震和阴雨天气不断,气候潮湿闷热加之房屋倒塌,夜晚露宿环境恶劣,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身体不适、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甚则寒热交作、腹泻等症,这些正是藿香正气水的主治所在,于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成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品目录中的一员。现在,藿香正气水已经成为多数家庭暑期必备之品,特别是入伏之后气温明显升高,对藿香正气水的需求会明显增加,其又呛又辣的味道也着实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切忌同头孢类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接下来,我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当中的藿香。藿香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地上部分的茎藤经切段阴干而成的。广藿香原产于东南亚各地,后经南洋华侨引入中国,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量栽培,北方各地也可见这种植物。夏秋季是藿香的生长繁茂期,香气袭人,药农们也多在这个时段进行采割。藿香的全草含有挥发油成分,可用作强刺激药或芳香料,更是香水制作中常用的成分。

  藿香味辛,性微温,可入肺、脾、胃经,早在南北朝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藿香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的记载。《千金要方》中言:“藿香汤治毒气吐下、腹胀等症。”《本草图经》中言藿香:“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本草纲目》更有提到:“藿香,辛香微温……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可见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醒脾、辟秽止呕等功效,简而归纳就是具化湿、解暑、止呕的功效。

  解暑、止呕一般很好理解,化湿该做何解,怎样辨别体内是否有湿气呢?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故而生湿,影响人体健康。中医认为人体湿气的产生与脾的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主运化人体摄入之水谷,化生精微充养周身。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则运化水湿功能正常,不易生湿致病。反之,若因贪凉饮冷、恣食不洁瓜果,则脾阳受损,又或居住潮湿,涉雨冒水,湿困脾阳皆可引起不适。表现出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黏腻,舌苔厚腻等症状。且湿性重浊黏滞,易与他邪合谋致病,以风湿、寒湿、暑湿多见,治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不过藿香气味芳香,性辛温走窜,对于暑湿、湿温初起或寒湿中阻等证的治疗配合相应药物皆可取得显著疗效。

  藿香除了药用价值外,还能盆栽以供观赏,并兼烹饪食材之用,最为普通的如酥脆可口的炸藿香叶,也有以之煮粥的,如砂仁藿香粥、二白姜防藿香粥。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故有一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也利用它来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如汉中美食罐罐茶、藿香饺 、藿香鱼等,成为誉满全国的名点。吃藿香也有将它的鲜叶凉拌后食用的,正可以借它来发挥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的药物作用,食后唇齿留香,岂不快哉!说了这么多,东西一句似有些与文题偏离,为扣主题藿香止呕之效,结尾再向大家介绍两个止呕的实用粥谱,若有需要,不妨一试。

  ●白术藿香粥
  材料:白术、藿香(鲜品量加倍)各10克,粳米100克,适量白糖。
  做法:把白术、藿香择净,放到锅内,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其汁,加入粳米熬粥,粥熟时放白糖,再煮1~2沸即成。
  功效:每日1剂,连续3~5天。能健脾化湿,适用于脾胃湿阻、胸脘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

  ●砂仁藿香粥
  材料:砂仁5克,藿香10克,粳米100克,适量白糖。
  做法:先把砂仁研成细末备用,把藿香择净,放砂锅内加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其汁,加入粳米熬成粥,粥熟时加入砂仁末和白糖,再煮1~2沸即成。
  功效: 每日1剂,连续服3~5天。能和中止呕,适用于妇女妊娠呕吐。

还有一味{辛香醒脾、行气宽中、祛痰止呕、药食两用}的佳品:紫苏(叶)。

  《名医别录》:“下气,除寒中”。
  《食疗本草》:“除寒热,治冷气”。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据《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 彭成 2015)记载:

  紫苏(叶)有行气、和胃、止呕作用,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呕逆。因其性温,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故较宜于寒阻气滞而胃失和降者。

  1.胃失和降之呕吐
  本品治脾胃受寒之吐逆轻证,单用有效,如《肘后备急方》治伤寒呕哕,用本品一把煎汤,徐徐饮用;《千金要方》治卒哕不止,以其浓煎顿服。治虚寒呕吐,以之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散。若治湿浊呕吐,以之与香薷、苍术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二香散;《症因脉治》香苏平胃散,以之与藿香、陈皮等同用;治湿热呕吐,以之与黄连合用,如《湿热病篇》黄连苏叶汤。治肝郁气逆,胃失和降,呃逆频作,嗳气不止者,《蒲辅周医案》柿蒂旋覆代赭汤。临床报道本品配伍黄连、半夏等,可治疗各种呕吐[四川中医,1998,16(8):29]。本品与香附、陈皮、半夏等同用,可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新中医,2005,37(1):38-39]。

  2.妊娠呕吐
  本病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本草汇言》曰:“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本品可行气宽中,顺气安胎,如《湿热病篇》苏叶黄连汤。然临床治疗本病,紫苏梗更为多用。

  用量及注意:
  6~15g。捣汁服或外用适量。不宜久煎。
  温病初起,风热表证,胃热呕逆均应慎用。
  用于行气和中,止呕安胎,发散表邪,用量不可过大;若用以治鱼蟹中毒,宜用量稍重,可单用至30~60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周一味中药(69)丨砂仁
今年很多人脾胃弱一些,家里备好3个中成药,养足脾胃的“气”
7大调理脾胃的中药,行气健脾和胃最有效
脉法药一体论(二)
健脾和胃苓术荷叶粥
香砂养胃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