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世纶教授:桂枝药证与附子药证临床经验

原创 杨雅阁喻刚陶有强 胡希恕经方医学 2023-11-14 21:02 发表于北京

胡希恕经方医学

胡希恕先生曾经指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经方医学体系,临证中依据症状反应辨六经易,辨方证难,而方药之中,具体药物用量的确定更难。

本文医案及老师讲解,根据冯世纶老师在第26期、29期传承班期间《少阴病证治概论》与《太阴病证治概论》讲稿录音整理而成,老师通过具体医案讲解桂枝与附子的用药经验,临证如何做到方证对应及药证对应。

医案一:胃肠神经官能症案

顾某,女,66岁,邹城。

初诊2011年6月14日:尾骨、腰及臀部疼痛遇冷加重,臀部一痛小腹就胀气,气上嗳气,声响非常大,如呼吸机开动,下午17:00开始打嗝一直到第二日天明方止,此打嗝症状约有15-16年,失眠20年,同时打嗝也严重影响睡眠,出汗多,起夜2次,大便可,苔白腻,脉沉弦细。

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加桂枝汤证。

清半夏15g 党参10g 陈皮30g 枳实10g 苍术10g 茯苓15g 桂枝10g 生姜15g。

九诊2011年10月11日:上方据症变化加减2个多月,症状改善不明显,因述:左臀部环跳一痛就打嗝,怕冷腰部尤甚。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合桂枝加附子加桂汤证。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党参10g 苍术10g 茯苓12g 枳实10g 清半夏15g 陈皮30g 川附片15g 生姜15g 大枣4枚。

服药一周,腰痛减,打嗝变化不大。心感惭愧,患者无怨言,始终不渝来诊4个月,反尔安慰医者,仔细分析,辨六经辨方证是对的,是否是用量不足?于是原方不变,只是增桂枝为20g。

十诊2011年10年25日:嗳气已,其他症亦渐好转。

按:本例病程长达15年,属慢性病,证属太阴合并表证,六经辨证是正确的,关键是方药的对应,具体讲是桂枝用量的对应,用桂枝不仅解表,更突出的是降冲逆。

老师讲解此案:

姓顾的老太太是邹城的,住在孟府旁边,2011年6月14日来诊了,这个老太太有点客气,她说“尾骨、腰及臀部疼痛遇冷加重,臀部一痛小腹就胀气”,老太太山东话吧,“我这个病一疼,这小肚子胀气就打嗝,气上嗳气,那个响声非常大”,她拿个手机,录了音让我们听一听,她因为睡着了打嗝,她不知道,她女儿给她录的音,我们听了听,听了后,那个声音像什么啊?原先最早的咱们国家使的电动呼吸机的声音,“咚...咕隆...”,那么个声音,下午17点就开始打嗝,睡觉时更明显,到第二天早晨才止,这种打嗝症状有15-16年,失眠20年,打嗝严重影响睡眠,出汗多,夜尿2次,大便还可以,苔白腻,脉沉弦细,我们当时辨六经是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是茯苓饮加桂枝。

当时辨证啊,就是认为她是轻微的表证,加上桂枝就行了,实际上我们说辨对了吗?吃了以后,知道是不对的,因为这病人来回了好多趟啊,从邹城跑到北京,已经跑了第九次了。

有一次来了以后啊,我们看,不对证,改成了少阴太阴合病,改为茯苓饮合桂枝加附子加桂汤,桂枝加了15g,而且加了川附片15g,治疗以后,腰痛有些减轻,打嗝变化不大,真是啊呀,我们挺着急的,她倒安慰我们。

我们非常惭愧,治疗这么长时间了,老太太非常体谅,还给我们道歉。

她来了以后,她说:“上次我给你们说瞎话了。”

我说:“怎么回事?”

她说:“上回没效,我怕你们生气,我说我有效。”

我说:“是我们没能耐,没给你治好,我们不生气,请你多原谅”。

后来仔细辨证,我们看辨证对了吗?头一次辨证没对,茯苓饮加桂枝好像不对,疼的厉害,所以辨成了少阴了,加了桂枝也加了附子,这个少阴太阴合病,应该是对了吧?怎么还不见效啊,是不是桂枝量不够啊,把桂枝加量,后来加到20g ,结果过了半个月,老太太又来了,告诉我们她好了。

这里头桂枝降逆有个体会,在这里头,其他证都辨对了,太阳太阴合病不对,少阴太阴辨对了,其他药用对了,桂枝量不够,降逆气力不够,桂枝量加到20g见效了。

老太太还不错,见效了,还来了告诉我们,说“我好了”。

哎呀,一般人好了,哪还又跑一趟,这个患者非常的可爱可敬。我们应该尽心为患者服务。

这个病人有个分析吧,到了第十诊才好了,这个病例辨证辨对了吧,有些慢性病并不是一下就治好了,做到方证对应,做到药的对应,每个药用多少,量的多少并不见的说有个固定的量,桂枝谁说用10g就行了,时方派、温病派,我好多的老师,我开桂枝,“啊,你开这么量大”,那个时候叫“钱”,我开3钱,他给我改成1钱半,我给有的老师抄方的时候,用桂枝,他就肯定的每次就是这样,3钱他改成1钱半,所以对桂枝的认识,有从临床体会,还要看原文的体会。

桂枝是干什么的,是降冲逆的,经方有个特殊的认识,不一样,跟时方派不一样,时方派认为桂枝是辛温散风寒,它不能用于热病、热证的,你看看用药十讲,咱们方剂书都是这么讲的,他们对桂枝的认识就不对,跟经方不一致,所以他就不会用桂枝。

这个病例长达15年,属于慢性病,证属于太阴合并表证,六经辨证是正确的,关键是方药的对应,具体讲的是桂枝用量的对应,桂枝不仅解表,更凸显的是降冲逆,我们有这点体会吧。

医案二:风湿病案

刘某,男,65岁。

初诊2010年11月13日:三年来双膝关节痛,左膝为重,无四逆,口中和,无汗出,多年耳鸣,大便日2行,苔白根腻,脉细弦。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苓术附汤证。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5g 大枣4枚 苍术15g 茯苓12g 川附子10g。

结果:初诊川附子用10克,服一周未见变化;二诊川附子用15克,服一周仍未见变化;三诊增川附子18克,四诊增川附子为25克,皆无明显变化,当五诊川附子用30克时,则关节痛全然消失。

按:此是表里合病而表证重而里证轻者,表里同治。方证对应,不仅是药证对应,还包括量的对应。

老师讲解此案:

这是新疆来的,三年来双膝关节痛,左膝为重,无四逆,口中和,无汗出,多年耳鸣,大便一天2次,苔白根腻,脉细弦,判断他是太阳病啊还是少阴病啊,从这个字面上讲,你判断一下,没写恶寒,这个非常不典型,有些我们的病历问诊可能写的有些不仔细吧,但是我们临床见到这个病人一看,认为这个关节疼痛时间这么长了,一般不是太阳病,而是少阴病,我们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苓术附汤证。

这是一般的量,我们写的川附子,实际是黑顺片,从10g开始,最初啊用10g ,服1周没见变化,患者从新疆来的,好家伙,人家特意来看病的,在这住着,不容易,二诊川附子升到15g,当时怕中毒啊,没有见效,吃了一周没变化,又把附子增至18g,后来四诊把川附子增到25g,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证明啊,不是个阳证,是个阴证,吃附子不觉着热,所以没有恶寒仍然是个阴证,主要是关节疼痛。

胡希恕说过“一般的风湿疼痛多与少阴有关”、“痹症多离不开少阴”,有些症状我们没写,恶寒什么的,只是说合并其它症状,没有明显的四逆,我们辨证是少阴太阴合病,后来五诊一看,这个病人挺有耐心的,治疗一个月了,还来找我们,我们心里也觉得对不起人家,赶快想办法吧,把附子增到30g,吃到30g的时候,关节疼痛好了。

这里头啊,这是吃了附子逐渐累加的效果吗?可能有,但是用到的附子的量也是个关键,所以这里头附子的制剂啊,当今是有问题的,给我们了个经验教训,这是我们2010年治疗的,2011年欧阳卫权说“现在的附子最少要用15g”,目前的附子量得用大量的,也可以逐渐的加量,不至于附子中毒,药量用到恰到好处,做到方证对应才能见效,方证对应不仅是药证对应,桂枝加附子加苓术,这个方证对应了,但是量不够,它也不叫对应,量也得注意。

体会:

中医将药物的应用指征称之为“药证”。

桂枝与附子,是临证中最常用的经方本草。黄煌教授在《中医十大类方》中把桂枝、附子的应用指征称之为“桂枝证”、“附子证”,桂枝证由两部分组成:1.发热或自觉热感,易出汗,甚或自汗,恶风,对寒冷敏感,关节痛;2.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心动悸,易惊,烘热,失眠。附子证身冷畏寒、精神萎靡、倦卧欲寐、脉沉细微弱、舌质淡苔白滑润,为“虚寒证”,为“阴证”。

吉益东洞先生在《药征》中将桂枝药证总结为“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将附子药证总结为“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很多中医名家对某些中药的用量令人叹为观止,如张锡纯先生临证妙用生石膏,量大者或至七八量而力挽狂澜;火神派吴佩衡先生附子用量有达400者,人称“吴附子”;汪承柏教授“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型淤胆性肝炎,赤芍用量达300g;黄仕沛教授对大剂麻黄的应用得心应手,在病情需要的时候可用至35-45g。

桂枝用量,常规剂量发汗解表,如桂枝汤用桂枝三两;大剂量则降冲逆,如桂枝加桂汤用桂枝五两。

附子用量,小剂量附子可调节机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如薏苡附子败酱散,胡希恕先生说“薏苡附子败酱散......附子可不要重用啊!我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个方药是药量较重的,薏苡仁差不多用一两,败酱草可以用五钱,附子一钱到二钱,对一般很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大剂量附子可救垂绝之阳、挽暴脱之阴,如李可老中医创制破格救心汤,方中根据病情轻重,炮附子一般用至30-120g,若病情危重,则直接使用生附子。 

冯世纶老师在临床中治疗痹症附子多用20-30g,冯老临床多用白附片,或根据药房情况酌情选用黑顺片、黄附片,若患者自备有生附子,冯老则嘱患者用生附子(如一患者开白附片35g,因患者自备生附子,老师修改为生附片15g先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便秘(太阴病)的经方治疗
六经辨治疑难病症 ——学用经方的体会和感悟
门诊量一天能到300,鲍艳举老师用经方有何秘诀?
薛伯寿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与经验
张耕铭六经辨治儿科病验案选析|小儿川崎病
葛根汤治鼻炎,唯有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