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运耀从阳明胃经辨治痤疮经验

刘运耀,男,1939年生,福建省闽侯县人。福鼎市医院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专于中医妇科、温病、中医急症临床,尤擅胃病研治。

痤疮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范畴,亦称为“酒刺” “粉刺” “面疮”。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治疗方药也各不相同。近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该病的发病机制。

刘老认为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由于气血旺盛、肝常有余、素体阳旺、营血偏热、络脉充盈,易出现气血郁滞而发病。现代患者嗜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使中焦运化失司,助湿生热,湿热循足阳明胃经上蒸于面部体表,阻于肌肤而发本病。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中口鼻、额部均是痤疮好发部位。

肺主表,外合皮毛,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若腠理不密,热邪乘机侵犯肺经,使肺经血热郁滞,则肺卫失宣,皮毛被郁,邪毒肺热蕴于肌肤,积热循手阳明大肠经上熏于面部,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头面部位也较多,多为痤疮好发部位。

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冲脉起于胞中,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沿腹部正中线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女子经前及经期冲任精血旺盛上蒸面部,故行经期及经前期痘疮加重。

从上述可知痤疮主要是由于阳明胃经热盛兼夹肺热及冲任血热所致。该病临床上有“病程绵长,急慢性交替,此愈彼起,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加强生活调适,注意合理饮食,如适当锻炼,起居有节,减少熬夜,减少食用甘甜、油腻及辛辣刺激等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等均有积极意义。

结合以上病因病机,刘老在治疗上侧重清胃凉血、解毒消痈、活血散结,临床上常用清胃散为主方加减。方中黄连苦寒泻火,直折胃腑之热,是为君药;升麻甘辛微寒之品,一取其清热解毒,一取其引药上行之功,而为臣药,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黄凉血滋阴、牡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阳明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在原方基础上,刘老加入金银花解一切疮疡疔疮肿毒,蒲公英入胃经清泻阳明之火,消疮毒、溃坚肿,而金银花得蒲公英其功更大,若恐黄连苦寒伤胃时可以蒲公英替之;紫花地丁擅除头面疔毒,协同金银花、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功效;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知母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助凉药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润燥。

该病于局部每夹有气滞湿阻,可导致湿聚成痰,可配用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刘老认为天花粉可使痘疮内增液、随即软化,配以皂角刺易于透出。

临证时若伴有脓头者,可加皂角刺、白芷消肿排脓;若胃火旺盛以致口气热臭,舌红苔黄配以石膏清胃泻火;若痤疮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若痤疮伴有痒感,可加苦参、苍耳子、地肤子等清热燥湿止痒;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或火麻仁润肠通便、通降腑气;若男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可加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肾阴,二至丸有西医的雌激素之功效,有助于平衡内分泌,加强药物疗效;痤疮逐渐消退,留有痘痕,酌用赤芍、乳香、没药、桃仁、三七粉消除痘痕。

验案举例

夏某,女,21岁。2015年8月21日初诊。面部痤疮多年。痘疮部分色暗,伴有脓疱结节,以前额、两颊、口周明显,面痒,月经推迟,经色偏暗,量少,经前经期痘疮加重,时有便秘,舌红尖赤苔黄脉细近数。

中医诊断痤疮。中医辨证属阳明经蕴热。治宜清胃解毒。方用清胃散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升麻6克、黄连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6克、赤芍15克、桃仁5克、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黄芩10克、枇杷叶15克、天花粉15克、皂角刺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苍耳子10克、地肤子12克、甘草6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面痒好转,但腹痛则便,日1次,月经将至。同上方去桃仁,加木香10克、当归10克、益母草15克,共4剂。

三诊:诉未再生新痘疮,无痒感,月经已净,白带正常,舌红苔薄黄。结合舌脉,其胃火已清大半,去苦寒之黄连改用蒲公英。同上方去苍耳子、地肤子、黄连,加蒲公英15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5克,再服7剂。

四诊:面部无生新痘,仅余暗红色瘢痕,同上方去天花粉、皂角刺、木香、墨旱莲、金银花,乳香、没药减量为6克,加三七粉5克加强活血化瘀,服用10剂。

五诊:面部少许瘢痕颜色较红,脉细数,舌淡红苔薄白。同上方加女贞子10克、墨旱莲15克,续用7剂。经上述治疗1月余,电话随访患者述已向愈,嘱注意饮食清淡,忌食油炸酸辣,起居规律不可熬夜。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肖诏玮、黄河清《福建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组成
祖传秘方高效根治痤疮
10个祛“痤疮”民间偏方,太难得了,通治一切痤疮!
痤疮,就是肺胃有热!釜底抽薪的方子,清胃火,消痤疮
痤疮的中医治疗(精神卫生)
许柳田:加减枇杷清肺饮是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名方,也是基础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