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皮肤病的相关治疗中医通方+皮肤病中医治疗浅谈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惑病的主方,狐惑病多认为如今之白塞病,白塞病必具之症状为口腔溃疡。所以近代经方家多以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如胡希恕、赵锡武、岳美中等前辈多有验案可参,现代也有较多相关的临床报道。但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却不多见,故现将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治疗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报道如下:
1 、黄仕沛老师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经方的使用重在“方证对应”,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甘草泻心汤不单可治白塞病、口腔溃疡,黄仕沛老师还将甘草泻心汤应用于治疗各种渗出较多的皮肤粘膜疾病如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结膜炎、痔疮出血等疗效显著。
1.1甘草泻心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是仲景治疗一切澄澈清冷之涎、沫、渗出的主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甘草泻心汤是从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衍化过来的,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的关键药物是甘草。甘草用于外科溃疡、渗出性疾病在《证治准绳》以及清代王孟英的医案里面都可见到。四妙勇安汤里面也有大量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稳定生物膜,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并可以缓解粘膜刺激,保护粘膜,修复粘膜溃疡。黄师常言甘草为本方之主药,临床常用至30g。
干姜主要针对清稀的分泌物,更有现代研究指出,干姜能调节免疫,故本方能取效,还要取决于干姜。黄师经验,干姜一般用6g,渗出较多稍加量。
1.2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
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主要是针对清热燥湿而设,《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1.3甘草泻心汤中的半夏
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剌激作用。《伤寒论》312条“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汤即由半夏、苦酒、鸡子壳组成。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而从两方的服法来看,苦酒汤是“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是“少少咽之”。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法夏对粘膜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4 甘草泻心汤中的加减法
1.4.1此类患者多有郁热,故往往应加石膏,石膏可用60g至90g。
1.4.2渗出、瘙痒比较明显可加升麻、苦参燥湿、解毒。仲景用升麻非为升举清阳,是用于解毒,如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4.3潮红,脱屑比较明显的,《伤寒论》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可加生地,最大用至90g。
1.5此方的运用还重在守方,否则再次发作将前功尽弃。
2.医案三则
例1:罗某,男性,47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全身皮肤斑块状皮癣已10余年,反复发作,脱屑较多,瘙痒甚。曾到外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银屑病”。医生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罗某害怕药物副作用,未敢服药,仅自购些膏药外用,病情逐渐加重。故至黄师门诊求治。刻诊:双大腿外侧、双小腿外侧、双侧肘部后外侧见大片红斑丘疹,最大处约7×8cm,最小处约3×4cm,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大量渗液,搔抓后流血,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及关节无肿痛。
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 干姜六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苦参十五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2010年3月23日复诊,见全身皮损较前好转,红斑丘疹最大处范围已缩小至5×3cm,瘙痒减轻,渗液减少。守方治疗。至2010年5月,大腿、小腿皮肤嫩微红,平滑,不痒,背部、肘后仍有红色丘疹、鳞屑,范围最大3×3cm。患者继续守方治疗。至2010年11月,患者除右肘部仍有皮肤潮红及脱屑外,其它部位皮癣已痊愈,仍守方。
例2:梁某,女性,25岁。2010年12月来诊,当时已怀孕4个月,自诉近1周突发全身散在性疱疹,脓疱,皮疹逐渐增多,至密布全身,四肢、颜面、背部为主,渗液量增加,渗液可湿透衣襟,瘙痒难忍。查体:颜面、全身均见密布红色疱疹,部分溃破,大量渗液、流脓,双下肢为甚,双下肢皮肤粗糙,疱疹、脓疱融合成片,部分溃破、结痂。
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干姜十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石膏六十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二诊,颜面及手臂疱疹明显减少,已无明显渗液,背部疱疹稍减少,渗液仍可湿透衣襟,双下肢情况基本同前,仍瘙痒难忍,守上方,加用苦参十五克、升麻十五克。
继续服药一周后,患者全身疱疹及渗液症状明显减轻,渗液已不会湿透衣襟。但患者及家属担心局部皮肤难以护理,前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孕妇多型疹”,考虑因孕激素影响,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其皮疹须在分娩后一周才会痊愈,并只能以激素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坚持复诊,仍服甘草泻心汤。此次,其背部疱疹虽渗液不多,但较前潮红,原方去苦参、升麻加生地六十克。治疗半月后,患者颜面及双上肢皮肤已较光滑,原皮疹部位仍遗留有色素沉着,未再出现新的疱疹、渗液,背部可见散在疱疹,略潮红,无脓疱,无渗液,双下肢仍可见疱疹融合成片,渗液较多,部分脓疱。由于患者病情已明显好转,故予出院,出院前,主管医生对其疗效表示惊叹,从未见孕妇多型疹有如此疗效。患者继续守方至今,已怀孕7个月。除双下肢外全身皮肤已光滑如初,仅可见皮疹后色素沉重,无新发皮疹,双下肢疱疹基本结痂,无渗液,继续服药治疗。
例3:患者,陆某,女性,22岁,2010年12月初诊,自诉有慢性湿疹病史3年,每因天气变化及饮食不节发作、加重,反复治疗无效。刻诊:全身散在皮疹,瘙痒难忍,皮疹溃破可有少量渗液,皮肤粗糙,双下肢为甚,并可见大片色素沉着。
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 干姜六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石膏六十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二诊皮疹、渗液已有所减少。患者服药至今已3个多月,除双下肢仍可见少量皮疹、渗液外,全身其它部位已无湿疹再发。
皮肤病的相关治疗中医通方
发表者:王东海 789人已访问
生活中怎样预防皮肤病
穿衣之道:
湿疹患者宜穿纯棉的衣服,如尼龙、冷衫等质地就不宜穿着。洗衣粉要使用非生物性的,洗衣粉包装上会有说明。
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对宠物的毛髻会有敏感反应,至于藏于被褥床单中的尘埃螨对湿疹只有少少影响,平时把被褥床单洗干净便可。至于汲烟也会造成刺激,大人应避免中湿疹患病儿面前吸烟。涂不刺激的润肤膏于患处,给患处保湿,便会减少痕痒,自然不会抓得那么厉害,减少患处恶化,而润肤膏配合药物,就会加快治疗。
润肤膏也有几种类别,通常愈油腻愈好,不过,如果满身都是湿疹,涂得全身油腻腻,会使孩子不舒服,最好在较严重的范围涂抹较油腻的软膏,在其他地方才涂清爽一点的乳剂。尤其是在夏天出汗,搽清爽的乳剂不会局着皮肤,但冬季皮肤干燥痕痒,涂油性软膏较适合。
湿雨天要注意预防皮肤病
湿雨天要注意预防四大皮肤病。
——防湿疹。台风暴雨过后,气候潮湿,如果人的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液渗出,严重的可出现水疱。专家提醒,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双腿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涂防水油膏,或出水后用1%的盐水浸泡双腿约半小时,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防脚癣。专家提醒,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时应穿上雨靴防护。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顶用,则要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如不慎患上脚癣,一般可外涂复方苯甲酸酊等。对局部轻度糜烂的患处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防蚊虫叮咬。连日阴雨天,气候潮湿,很多人的家里都有一股霉味,吸引了不少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专家提醒,夏季应尽量使用蚊帐,并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适当涂抹“花露水”和“蚊不叮”等外用防护剂。对于虫咬皮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他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防阴囊湿疹。阴囊皮炎是发生于阴囊及其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俗称“烂裆”。专家提醒,参加抗洪的人们上岸后应立即擦干下身,洗干净后抹些痱子粉,换上干净内衣。如条件允许,下水前最好换上防水裤。如发现下身皮肤有破溃,应暂时避免下水。
皮肤病通用中药方
清肝饮
【来源】程淳夫,《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青蒿、柴胡、黄芩、丹皮、橘叶、川楝子各10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肝胆风火。
【方解】肝属风,胆属火,风火为阳,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更剧生,风火相煽,遂循其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各种不同反映。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橘叶、川楝子走肝胆经以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主治】肝胆风火遂循脏腑之经络表现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女阴瘙痒、带状疱疹、脱发等疾患。
【加减】男女脱发、头痒、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头,每日1次;小儿耳内糜烂、流水、痒痛不止,加杭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黄;腋下起疙瘩,红肿痒痛不止,加牡蛎、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男人眉毛烂、胡须烂、瘙痒、抓破流水,加生蒲黄、王不留行、三棱、五灵脂、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妇女乳房瘙痒、红肿、起硬壳,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穿山甲、蟅虫、竹茹、三棱、葱白;男女外阴瘙痒,抓破流水,加蟅虫、地龙、茜草根、怀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疗效】多年临床应用,凡肝胆风火,肝经湿热所致者,用之皆获佳效,而且奏效颇捷,疗效可靠。笔者临床亦喜用此方,对证验之临床,每获佳效,确为皮肤病实热证之良方。
23.2 八味洁肤膏
【组成】煨甘遂60克,红芽大戟90克,白芥子24克,麻黄12克,生南星、生半夏各55克,僵蚕30克,生石灰(风化自制者良)150~180克。笔者使用常依本方加白鲜皮、防风各30克。
【用法】上药烘干或晒干共研极细末,过筛,研细和匀,入麻油适量调和成稠糊状药膏即成,收贮备用。凡干性皮肤病,先用消毒纱布轻轻擦之,令皮肤发热、渗水,即取本膏涂擦患部,涂薄薄一层即可;而湿性皮肤病,亦用消毒纱布(或砂纸)擦之发热,即涂擦膏药薄薄一层即止。每日涂擦4~6次,痊愈为度。
【功用】疏风化痰,祛湿解毒。
【方解】人之皮肤犹如疆域之藩篱,易受外邪之侵袭,一有邪入即邪蕴为患,此皮肤病之所由起矣。正如《本草求真》云:“一有邪入,则阳疲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说明致因虽多,不外乎是风寒湿热或时疫毒气相依所致。痰毒必伏,相因而致。然邪有侧重,以风热湿毒居多。治宜疏风化痰,祛湿解毒为治。方中君以煨甘遂、大戟善祛经络水湿之毒,以毒攻毒,无处不到,又因外用,治皮肤湿毒尤宜。臣以生石灰,善治皮肤、骨髓疮疡恶毒,时疫毒气或脓水淋漓之证,尤为祛风热毒气,收湿敛疮之妙品;白鲜皮治风疮疥癣,尤能开关通窍,俾水行热清风熄而痒止;佐以防风祛风止痒,且善搜深入之风毒;僵蚕祛风热、散痰结;南星、半夏化风痰、祛湿毒、消肿散结;白芥子内外宣通,善能行气化顽痰。尤妙在用麻黄为使,麻黄善开鬼门,发汗散寒,尤能散肺经郁火之邪毒,鬼门(腠理)一开,诸邪必驱之无存,病必向愈。诸药配伍,其疏风化痰、祛湿解毒之功颇著。
【主治】一切皮肤病,无论干、湿型者均可用之。
【疗效】二十多年来,治验颇多,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亦在80%以上,若能(必要时)配合内治(内服对证汤剂),则效果尤佳。据1980~1990年来用本方外治多种皮肤病510例,有的配合内治方药,结果均获痊愈,治愈率达100%。
皮肤病与营养美食:
食物与人体皮肤的健康也是休戚相关的。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可导致某些疾病已不是鲜为人知。但是营养素的缺乏促使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仍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皮肤病有很多种:如各种皮炎、湿疹等,这些病都于营养素缺乏相关。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
下面介绍皮肤病患者的二款保健菜谱。
一、红柿肉末蒸豆腐
原料:西红柿一个、瘦肉60克、土豆二个、豆腐一合。
调料:清油、食盐、味精适量。
制法:先将其豆腐切成小块在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大碗内,上面散上一点盐;土豆切成丝状投入沸水锅焯一下,放入豆腐上面;瘦肉斩成肉末后放在土豆上面;再上面放入切成块状的西红柿;再少许加一点盐;用旺火蒸约10分种取出,放入味精拌一下,即可享用。
特点:此菜富含一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清淡可口,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素炒六样
原料:芹菜、胡萝卜、香干、菠菜、黄瓜、花菜各适量。
调料:清油、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法:将上述原料分别切成寸段或片状;再将芹菜、香干、菠菜和花菜分别投入沸水锅中焯水后备用。炒锅放油烧热,先投入胡萝卜片多炒几下,再加入黄瓜和其它主料同炒,加入食盐和少许清水,用旺火滚几滚,加入味精出锅。
特点:色泽鲜艳,口味清淡,营养丰富,对皮肤病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病患者应不喝酒与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以及不吃具有刺激性的辣椒、葱、姜、蒜香料等物,这些食物往往易刺激感觉神经装置,易加。
皮肤病中医治疗浅谈
发表者:肖月园 4516人已访问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可追溯至古,甲骨文即有对“疥(疥癣)、疕(银屑病)”的记载,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系统介绍了百合汤对狐惑病(白塞氏病)治疗,并描述了其临床特点,经历代的发展,至宋代即提出了皮肤病的内外兼治思路,明清时代理论几近成熟,更加重视内治法,建国后各地成立中医学院,编写中医外科学教材,文革后各科分工精细,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而后中医皮肤病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中医外科学中分化出来,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完善的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治病过程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从人体的完整性与大自然的同一性出发,讲求“天人合一”,注重四时五行变化、情志饮食劳作所伤、脏腑功能盛衰,明辨标本缓急、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内外因合参以明辨疾病转归。可六经、八纲、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经络辩证等多种辨证思想优而选之,或几种联合辨证施治。
皮肤之为病,“本诸于内而形诸外”,尤其久病者,多由内在因素致病,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或房室损伤、或脏腑所伤,风、寒、暑、湿、燥、热诸邪易感,虫、毒易恋,而致皮肤之疾,故中医治疗,多需内外兼治,内治尤为重要。皮肤病皮损辨证(根据皮损的性状、色质判断阴阳、寒热、虚实)为中医理论之特色,上述多种辨证方式结合皮损辨证,以立法遣方用药,可疗效显著,且减少复发。简述常见三种皮肤病的辨证分型论治:
湿疹:这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长期困扰患者,总由禀赋不足,属于过敏性体质;继而后天失其调养,饮食不节或过食腥发动风、炙煿厚味、烟酒浓茶、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更兼腠理不密,淋雨涉水、防护不周,复感外界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皮肤,发为本病。临床辨证分型,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脾虚湿蕴型,宜健脾利湿;血虚风燥,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荨麻疹:中医又称瘾疹,因禀性不耐,卫外不固;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与气血相搏,发生本病。急性期多属于表证、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为主;慢性期多挟湿、挟虚、挟瘀,应结合除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进行治疗。临床上,亦可简单从风热、风寒、血热、湿热、卫外不固、血虚风燥等论治。
硬皮病:中医称皮痹,多为脾肾阳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之邪阻于肌肤,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卫不和而痹塞不通。脾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健脾通络;寒湿阻滞者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血瘀经脉者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另外,痤疮、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黄褐斑、带状疱疹、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大疱病等常见皮肤病皆可应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评价高。如是说,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特点有:
1.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疾病可选用临床上积累成熟的中成药或中药协定处方治疗,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便用,如治疗扁平疣,公认的“紫蓝方”,面部过敏导致的各种皮炎,急性期都可以考虑应用朱仁康的“皮炎汤”,可谓卫气营血皆有所兼顾,等等。那么,在此基础上,再与中医传统的辨证结合,临证时遣方用药加减变化,可望取得满意疗效。
2.皮损辨证。根据皮损可判别患者目前处于的病情、病期,分析证型,指导用药。比如:根据皮损的颜色是红、暗红,有无鳞屑,上有无光泽,结合全身症状,判断血热、血瘀还是血虚风燥;脓液的有无,稀薄还是浓稠,位置深还是浅,以及形质、色泽和气味,或是溃疡的形态及色泽等,来判断胜败之象,等等。
3.中医治人,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分析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追本溯源,从根本去除病因,从整体解除患者病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相对副作用小。中药没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诸多副作用,有些皮肤病可单纯口服中药解决问题,有些需与西药联合治疗。尤其是结缔组织病、大疱病等这些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是免疫抑制剂来治疗的疾病,同时服用中药可加强疗效,改善患者全身不适症状,并辅助激素减量,从而减少长期应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
5.外治方法多样且疗效称奇。自古至今,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很多外治的方法及制剂,外治法有如药浴、溻渍、奄包、火针等,制剂如三黄洗剂、止痒药粉、颠倒散、生肌玉红膏、金黄如意散、土槿皮酊、补骨脂酊等等。
总之,中医治疗皮肤病,历史源远流长,经验百家争鸣,我们要多学习、多总结,继承发扬,充分利用祖国医学国粹,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皮肤病方(2008-11-23 12:13:3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皮肤症中的应用
古今验方皮肤科新用
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
芍药甘草汤治疗皮肤病,屡获奇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