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治疗痛经的心得和医案分享
本帖最后由 华医 于 2014-5-19 14:12 编辑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月水来腹痛”、“行经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痛经是妇女的常见病  。现代医学 根据临床情况将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几年内,占痛经的90%以上 。

  1 痛经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 。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气血瘀滞可因情感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或因久居潮湿之地,经期涉水淋雨,或恣食生冷,以致寒湿之邪客于胞宫,寒凝而痛。临床实践观察,痛经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因年轻女性多不注意自身保养,平时恣食饮冷,在月经来潮时也不能严格忌口,食用凉性的瓜果梨桃,寒易伤阳,过食寒凉之品易伤及阳气,阳气不足内寒则生,寒客胞宫,血为寒凝,瘀滞冲任,导致经期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经行腹痛。

  现代医学证实,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前列腺素诱发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下腹痉挛性绞痛,当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历时稍长时,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甚至引起子宫缺血,导致厌氧物积聚,刺激疼痛神经元而发生痛经。

  同时PG的刺激还可以使子宫收缩强度及频率增加,收缩不协调或呈非节律性,而致子宫缺血缺氧,引起痛经 。国内外有文献报道  ,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循环障碍有关。

  2 相关文献

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月水来腹痛候》日:“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明《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按拒揉为实。”

  3 治法方药

“女子经血易行,一毫不可壅滞”、“寒者热之”、“结者散之”治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以温经汤加减治疗。温经汤乃《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妇人之病,因虚、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是言妇人杂病之各种病因,导致多种经水之病,其中寒凝瘀滞又最为常见。是调经的主要方剂,方中以温、养为主,兼以祛瘀,如叶天士所言“此温字乃温养之意。非温热竞进之谓”。认为“桂枝人心经走血分,暖营血化寒凝;吴茱萸入肝肾脾胃经,温脾胃降逆止呕,暖厥阴温经散寒,二药于人参、甘草、半夏、生姜等健脾补气之中,缓温助土,凝化脉通,阴霾自散。”

  4 经典医案

随王付教授抄方时遇经典医案三则如下。

  张某,女,23岁,2009年9月7日初诊。经来腹痛3年,每次经前腰痛,经后少腹坠胀,食则呕吐,经色黑,有少量血块,量时多时少,喜温喜按,得热则舒。手足发凉,平时白带质多稀,面色黄,苔薄白,脉弦紧。特在月经即将来潮时调理。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当归15g,芍药12g,川芎12g,桂枝9g,红参 10g,吴茱萸 15g,麦冬20g,牡丹皮 12g,阿胶 15g,姜半夏10g,生姜2片,大枣5枚,炙草 10g,6剂,水煎早晚温服。二诊:月经来潮,血量不多,色黑无块,腹痛减轻,效不更方继服6剂。三诊:手足已不凉,食欲增加,白带显著减少。电话随访1年未发病。

  “寒则温之、通则不痛”,温经暖宫汤具有明显的温经止痛以及活血散瘀的作用,对于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刘某,女,20岁,2010年2月8日初诊。主诉:自l3岁初潮至今,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疼痛,大约2~4天,屡屡经中西医治疗,可均未收到远期治疗效果。刻诊: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少而色深红.经期延后,喜温怕冷,手足不温,时有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舌淡,苔白,脉沉。辨证:寒凝血虚,胞脉不通。治当温经散寒,养血活血。处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2g,桂枝9g,白芍9g,细辛6g,通草6g,大枣25枚,乌药10g,小茴香10g,甘草6g。5剂,每日l剂,水煎服,分早中晚温服。药用1剂,少腹怕冷缓解,继服 2剂,手足转温,5剂服完,经至一切正常。女子血虚寒凝痛经,其治疗应在经来之前7天左右服药,连服5剂为1个疗程,大约用药3至5个疗程,即可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追访一年,未再痛经。

  按:痛经多见于未婚女子,若因其素体阴血未盛,复加喜食生冷或衣着单薄,寒邪乘机客于女子胞中,血虚寒客,血行不畅,阻滞不通,则易变生寒凝血虚痛经证。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桂枝温经散寒,通脉散瘀;细辛温经散寒,并长于止痛;通草通利血脉,通达经气;大枣益气而生化阴血,加乌药、小茴香温暖胞宫,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药性以奏其效。

  李某,女,38岁,工人,2010年6月9日诊。主诉:

  经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尤其经期时少腹疼痛甚为明显,也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效果不够理想,近日带下量多,经期少腹痛胀明显而来就诊。刻诊:小腹少腹恶寒明显,遇冷则胀痛更甚,带下量多色白,时有色黄,阴部潮湿,心烦,急躁,口舌经常溃烂,咽干欲饮水且不多,胸中烦热,舌略红,苔薄,脉沉。辨证:下焦有寒,上焦有热。治疗当清上温下,处方以乌梅丸加味:

  乌梅12g,黄连10g,黄柏9g,当归12g,人参9g,附子6g,桂枝6g,细辛4g,蜀椒4g,千姜3g,桃仁9g,车前子12g,牡丹皮12g。6剂,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诸证均有明显减轻,又以前方5剂。之后,以该方加减续服 15剂,诸证悉除。

  按:女子患慢性盆腔炎,其治疗时大多认为是炎症,以此而经常使患者服用消炎类药以及中药清热利湿药等,导致寒邪留居于下,阳气被寒邪格拒而郁于上,以此形成上热下寒。对此若能果断采取既用清热药,又用温阳药,其治疗效果非凡。笔者根据患者表现而辨证为上热下寒,故治以乌梅丸变汤清上温下,使热从上而清,寒从下而散,加桃仁以活血化瘀,因病久易致瘀,牡丹皮凉血散瘀,车前子渗湿于下。诸药合用,以疗上热下寒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疾病
王庆国教授:治疗痛经用对这3个方,彻底告别止痛片
痛经分为哪两个方面?气滞血淤型痛经临床表现为什么?
痛经3
爱爱医资源-痛经(中)
子宫腺肌症痛经几十年,祛瘀三合方疗效极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