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读《论语》——《论语》详解2.23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1]?”子曰:“殷因于夏礼[2],所损益可知也[3]。周因于殷礼[4],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5],虽百世可知也[6]。”

【注释】

[1]世:朝代。也: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2]殷:商朝。因:沿用。夏:夏朝。礼:指国家的制度法规等。

[3]损益:增减,局部修订。

[4]周:周朝。

[5]其:如果。或:有。继:承接,指取代。

[6]虽:即使。

【译文】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制能够预知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制,在其基础上有所新增或废除的情况能够知道;周朝沿袭了商朝的礼制,在其基础上有所新增或废除的情况能够知道。如果有取代周朝的,即使经历百代,也可以预知他们的礼制沿革情况。”

【讲解】

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政治模式没有根本性的变革,是礼制的草创、发展和完善时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礼的创建或修订者。由于三代的社会政治模式是类同的,所以前朝的礼制对于后来的朝代在主体上都是适用的,新朝的统治者只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作一些局部的修订就可以了。经过历次修订,看来西周时期的礼制已经臻于完善。《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于西周的礼制建设是颇为赞赏的。


社会是发展变化着的,所以礼制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调整。一个新朝代往往要先沿用前朝礼制,然后再作出局部的增损。朝代可以翻天覆地,礼却不可能脱胎换骨,所以孔子才很自信地说“虽百代可知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为政篇第二》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经典品读】虽百世可知也
#每日学论语#2.23【2016-8-16】
论语:十世可知也(2-23)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百世可知”与“未必尽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