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岭古道目录表(徒步机收录)

温岭古道目录表(徒步机收录)

(2015-11-24 21:35:02)
标签:

温岭古道

分类: 杂谈
鈔錄自「方山×方巖書院」之大溪盤山古道一覽表
 隘門嶺古道】出大溪西行,經上河頭、倒流橋、花園坦、花金嶺腳、上半嶺堂經剪角銀、隘門嶺進入樂清境內的迭石,可達大荊、雁蕩等地。
 【齊家山古道】出大溪西行,經上河頭、大溪嶴村上齊家山嶺,越茶籽坑,再上小和堂進入樂清縣境,經樂清的仰天湖村、桐陽村可達大荊鎮。
 小溪嶺濫田湖嶺古道】出大溪南行,經小溪村,上小溪嶺經嶺頭村,拾級上濫田湖嶺,過三界橋入樂清縣境,可至樂清各地。
 螺絲纏嶺古道】出大溪經小溪西嶴向西南行上螺絲纏嶺,經火石巖入樂清縣赤沙、裡竅、裡湖,可達大荊、雁蕩等地。
 桃夏嶺古道】自麻車嶼村南行,經毛竹下村,過玉嶺頭,上桃夏嶺,經濫田湖村及三界橋入樂清的湖霧嶺頭村,下山至湖霧鎮,可至舟山頭、水漲、大荊、雁蕩等地。
 【塘嶺古道】出大溪經下村、東橋、照洋、塘嶺等村,上塘嶺古道進入黃巖區境內,可達院橋鎮和黃巖城區。
 小塘嶺古道】出山市街經塘頭村或小塘村上小塘嶺,過着棋巖水庫達新嶺頭,經百步峻,對嶴小嶺到達黃巖區對嶴村,經泮家嶴可達黃巖區院橋鎮。
 翁嶴嶺古道】出山市街,上翁嶴嶺經山坑和塘獅嶺向左為黃巖區下村,向右為路橋區螺洋,可達黃巖、路橋各地,嶺頭有路廊。
 木盂嶺古道】出山市街經翁嶴普濟寺前門上木盂嶺,經牛頭崗入黃巖區境界,向左為占堂,向右為牛極,可達黃巖區各地。
 白嶺古道】出山市街經翁嶴村上白嶺古道進入黃巖境內,經中嶴村可達鑑湖、螺洋。
鈔錄自《溫嶺縣地名誌
 【天馬山】山以其形似天馬「昂首霄漢,勢如行空」得名。「其支東北行,崗巒秀潤,上有雁鳴塔與天柱、興文二塔並峙,望之如天外三峰。嶺路通郭嶴(今大閭鄉彭家村谷嶴),名黃泥嶺,故老云:『舊本無嶺,遷遣時,界外人為官兵所驅,眾潛避,逾此三日夜,絡繹不斷,遂成大路。』」(見《清《嘉慶太平縣誌》》)係石牛山分支,位於城關鎮、大閭鄉之間。海拔高251米。多松。
 【石牛山】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載:「石牛山,在縣南一里,巖石奇怪,厥狀如牛云。」位於縣城南2.4公里,界城關鎮、橫山鄉之間。海拔高332米。多松。石牛嶺嶺路彎曲陡峻,有石階,北起城關小南門外,南止橫山鄉珠村。
 【石盤山】據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載:「石盤山,在縣南二里,山脊平衍如盤。相傳仙人奕棋其上,自雁蕩至此,綿亙起伏六十餘里。山有二石筍,巍然並峙,下有石潭三,其形如釜,亢旱不竭。」位於縣城西南3.1公里,界城關鎮、橫山鄉之間。係雁蕩山支脈。主峰大尖頭海拔高437米。多松。有珠村嶺,自東南橫山鄉珠村來。上有「曬鱗石,相傳龍曝身其上,高逾尋丈,石溜處光平如砥,名龍搨肚。」(見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
 【梅嶺】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梅嶺山,脈自溫嶺龍鳴山來,兩峰屹上,直入雲際,為縣西諸山之望。……故老云:『宋端平間,里人金世清遇老人贈梅一支,植嶺上,後漫山皆梅花。』……」一名元寶嶺。主峰海拔437米。多松、茅。嶺路東起城關鎮嶴底胡,西止江廈鄉白巖村,嶺頭有烽火臺遺址。清林喬豐有《度梅嶺》詩云:「突兀雙梅尖,煙嵐莽回互。罡風忽吹開,棱棱山骨露。嶺高天可捫,石攲足恐誤。古木交枝柯,寒泉噴雲霧。巖陰一草廬,疑是仙隱處。丹灶不可尋,躊躇下山路。」
 【藤嶺】又名亭嶺。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亭嶺,縣東南十里,宋周克興建會文亭處。嶺即以亭氏,字承讀變,因為藤嶺。……」位於縣城東南2.8公里,界城關鎮、大閭鄉之間。海拔高222米。多松、茅。為去東南濱海區之通道。1985年鑿隧道,1986年11月12日道成通車。
 【新嶺】在元寶嶺北,因鋪設嶺路晚於元寶嶺,故名。界城關鎮、江廈鄉之間。兩峰分別高295米、437米。嶺路東起城關鎮嶴底胡村,西止江廈鄉東坑村及溫嶠鎮孟家嶴。
 【莞田嶺】亦名莞田山。係百千山支麓。位於縣城北1公里,界城關鎮、渭川鄉之間。海拔高129米。多松、竹。下半多梯地,種植豆、麥、薯類。城關至溫嶠公路經此嶺,已成通衢。嶺棟有路廊及三清觀舊舍。
 【大閭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大閭山,與大雷一山,雷音近閭,因歧為二矣。有東西兩峰,俗稱火樓尖。……其下即大閭塗,……群山環護,獨一面通海外,銅鐵二嶕守門戶。……」為大雷山北支。位於大閭鄉中部偏西。主峰火樓尖,今稱雙尖頭,海拔分別高368米和295.2米。多松、茅。山嶴、山麓多梯地,種植薯、麥。大閭嶴在東南山嶴,有大閭街,城南區公所設此。南有大閭嶺,公路經其間。南抵嶴環。飯箅山在西南,海拔高418.3米。
 【姆嶺】古名姥嶺。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載:「大雷山,在縣南十七里。……大閭、姥嶺、莞山、長沙,皆其支山。……」位於大閭鄉境內。有姆嶺下、姆嶺頭等村落。主峰海拔高131.1米,嶺高77.4米。多松、茅。溫嶺至松門、嶴環公路於嶺頭分行,設停靠站。金山在其東。
 【疊嶺】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沓嶺山,俗名疊嶺。上有臺,屬隘頑汛。」古名沓嶺山。位於嶴環鎮境內。主峰海拔高188.5米,上下皆梯地,種植薯、麥、果木。產青石。
 【筆架山】以山峰形似筆架得名。古名金鈿山、營田山。位於嶴環鎮,南延至江灣鄉。主峰臺山頭海拔高176米,古置烽火臺,今設航空標。多薪炭林。西有營田後山(104米),北有羅殊嶺(路殊嶺),南有東河嶺
 【金雞山】以山形得名。古名桂巖山。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載:「桂巖山,在縣東南二十里,長沙之北。山椒平衍,可百餘畝。……其南有歧頭山,與驪洋對。今隘頑所置烽堠其上。」位於觀嶴鄉,北交石橋頭鎮。主峰海拔高234米。多松、茅。上有大峻嶺小峻嶺峻嶺頭、大平頭、鵝冠頭諸村落。慢遊嶺在其北。
 【雞鳴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雞鳴山,自紫高西來,左右勢皆昂峙,中一帶如屏,前與石樓山相對。平地亂巖四佈,其一斜聳八九尺,類荊州石,世傳仙人欲移此山,塞鐵場門洩處,聞天雞鳴此石上,遂止。故山曰雞鳴,石即號曉石奚。……」位於田洋鄉東部,界肖村鄉。高159.4米。產「雞鳴早酸」楊梅,名聞縣內。其石壁上有古刻「橫翠」二大字,今湮滅。東有雞鳴嶺,南自肖村鄉金家,北至田洋鄉雞鳴村。
 【紫高山】別名紫皋山。位於田洋鄉東部,界肖村鄉。主峰羊角尖,海拔高296.9米。多松,間有楊梅、杉木等園林。山中有太乙洞、碧水潭、紫皋嶺。西北麓有紫皋、鐵場等村落。肖村、前嶴、烏龍嶴在其東南麓。
 【五尖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五尖山,在望海峰西,俗有五龍之稱。峰峰刺天,如掌高豎。溪流下見底石,類樗蒲矢,水口石將軍昂藏特立,其高數丈。慶恩寺當山頂。……」位於肖村、巖下二鄉間。主峰海拔高333米,慶恩王嶺(188.7米)在其東側,南有枝樹山(212米)、花藍山(150.8米)、鵝冠山(269米)、石老爺(221.8米)、石筍頭(147米)、平陰山(281.5米)等崗巒。多松、茅。
 【犁頭山】以其主峰類似犁頭倒豎,故名。位於肖村鄉東部,界白峰鄉。主峰海拔高296米。多松、茅。北側有花芯嶺,嶺路西南起自慶恩王村,東北止於花芯水庫。
 【南焦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南嶕山,在二十都。自河嶴山西行,至此眾峰嶄巖競舉,若豎鳥翅,亦如劍杪。溪流徑其間,風澤清曠,贔響外發,漸深,出口乃可容棹。如此至石佛嶺,均得嶕灣名矣。……」別名石佛山。舊時地域甚廣,分佈於高龍、石橋、巖下三鄉,今特指巖下鄉東焦灣南之小山,以「崖隒削立,略無附土,其狀嶕嶢」得名。界巖下鄉、大閭鄉之間。高148米,多松,間有杉木、柑橘、楊梅等林園。也產石板。
 【五龍山】山以形名。其上「有石聳立,大可百圍,上有叢木,如婦人危坐。」(明《嘉靖太平縣誌》語),稱石夫人(216米)。為縣內一大名勝。宋徐似道《石夫人》詩云:「消山偃蹇消湖碧,夫人此恨消未得。海上人歸會有時,怪似鬢雲非舊色。」又有百丈巖「懸立如削,曾有神僧遊此,號百丈禪師。或呼拍掌,或呼白象,皆百丈語訛。其頂有檜,森聳可愛。……」(清《嘉慶太平縣誌》語)位於城關鎮、巖下鄉之間。山麓有楊梅林。下河嶺在石夫人東首。
 【白鸛山】古名鸛頂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鸛頂山,在高浦嶴。一名金鵝山,多產鸛鶴,俗名白鸛山。」係五尖山東南支脈。位於巖下鄉東部。北接大車山,東望蜈蚣尖頭,南連獅子山,西為鵝冠山。峰尖海拔高290.8米,山頂多巉巖,多松、茅。峰東有李庵洞,旁經石大嶺。嶺側有此斗小山村。
 【下保山】宋時推行保甲法,山以行政區劃得名。位於渭川鄉東部,西南與芝嶴山相接。高11米。大多墾為梯地。南有下保嶺
 【芝嶴山】山以嶴名。古時「嶴內嘗產芝。」位於渭川鄉東南部,界城關鎮。東北接下保山。芝嶴在其東麓。高95.5米,山坡多梯地。芝嶴嶺通上林村。東南麓有溫嶺化肥廠。
 【花芯嶺】嶺以山名。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此山左右列嶂,蓮萼朵朵,中間名花心。」嶺路東起白峰鄉花芯山麓之花芯村,西止肖村鄉慶恩王村。長1.7公里。
 【嶠山】又名溫嶺嶠嶺,溫嶺縣名本此。位於溫嶠鎮西南部,俗稱溫嶺棟頭。溫嶺至江廈公路經此。大嶺在東,遺有大嶺坦名。小嶺居西,行人漸稀。高90.2米,山頂平曠,多松。晉時,其地為臨海郡、永嘉郡分界處,稱臨海嶠、中嶠。唐李白詩云:「眷然思永嘉,不憚海路賒。掛蓆歷海嶠,回瞻赤城霞。」海嶠即此,溫西中學在其北麓。
 【鵝冠山】山以形如鵝冠高聳得名。位於溫嶠鎮西南部,界桐山鄉。高158米,多松。北有瑤排嶺,西有柴嶺
 【桐山】舊因山上多產桐子,故名。古名硐山,今稱和尚山。位於桐山鄉東南部。山高197米,多松,間有杉、茶、楊梅、柑橘等果木。溫嶺至大溪公路經山北。東南有風門嶺,起自陳家宅,止於江廈鄉上河嶴村。
 【沙帽巖】因山上有一巨巖,遠觀如烏紗帽,故名。後演變為今名。位於桐山鄉北部,為嵩巖山東支脈。西南連峨嵋山。高462.7米,山坡陡峻,多松。東南支脈有帽嶺,帽嶺頭村在其東麓。
 【峨嵋山】古稱峨山,一名峨鼻山,俗名牛鼻山,以「其上懸垂如牛鼻」得名(見清《嘉慶太平縣誌》)。後諧為今名。位於桐山鄉西部。山高158.6米,上有峨嵋山村。嶺路通本鄉及青嶼鄉、樂清縣等地。多松,間有杉、枇杷、楊梅等果木。桐山溪源此。烏巖頭峰在其西,高420米。清林兗《臘月峨山》詩云:「窮村冬日苦,積雪上寒崖。溪石如鵝卵,山峰錯犬牙。尋常憂世路,搖落惜年華。自笑空囊客,淹留未到家。」(見清《嘉慶太平縣誌》)
 【瑞峰山】山以峰迎瑞氣得名。位於桐山鄉東部,界琛山鄉。山高146米,多松。纏死嶺頭在其北,南接上珙山,西麓舊有祇園禪寺。
 【長崗嶺】以山崗漫長得名。東起桐山鄉橫路頭村,逾西南至青嶼鄉大猛坑。嶺上有長崗嶺頭村落,嶺側有天打巖、五峰尖、道士冠、風吹崗諸峰。
 【吳嶴山】古名虞嶴山。據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虞嶴山,在十九都,距溫嶺五六里。南行通莞田……」後演變為今名。位於馬公鄉東南部,界城關鎮、渭川鄉。上有吳嶴嶺,高點164米,東起渭川鄉西嶴村,西止馬公鄉吳山村。高峰181米,多松。溫嶺至溫西公路盤山而過。明邵恆有《虞山春秋小景》詩詠之:「黎杖尋春一徑遙,竹籬開處近山坳。東風昨夜消殘雪,纔放新紅上小桃。」
 【樓旗山】又名樓崎山、天馬山。位於琛山鄉中北部,界部瀆鄉。主峰樓旗尖,高359.8米,險峻高聳,多松。下多梯地,種植薯、麥。東北有樓旗嶺,起自琛山樓旗村,止於部瀆鄉下陳。原有宋古剎惠眾禪寺。明謝鐸有詩詠之:「參差石外峰,彷彿樓上旗。空憐太常績,不作摩崖碑。」
 【焦灣山】原名嶕山。位於琛山鄉西部。東連樓旗山,西接瑞峰山,界部瀆鄉。山高160.3米,多松、茅。東有巖山嶺,南自北焦灣村至部瀆鄉江上村,西自纏死嶺至桐山鄉帽嶺村。妙嚴寺在其南麓,今破落。
 【箬坑嶺】嶺以山坑多竹箬得名。故稱箬山、箬坑。位於江廈鄉南部,靠東。海拔高296.3米,多松、竹、茅草。嶺路北起江廈鄉白巖村,南止塢根鄉程公庵村。
 【嶴池山頭】東北麓皆山嶴,上有池,故名。位於江廈鄉中南部。西接塢根嶺,南連箬坑嶺,海拔高264米,多松、茅,山麓廣植果樹。大山峰(302米)在其西南。
 【塢根嶺】即大塢根嶺。北起江廈鄉梅溪路廊,南止塢根鄉寺基村。古有「十里塢根嶺,冷飯吊頭頸」之民謠。海拔高274米,多松、茅,間有茶園。其北麓為公路,嶺間有嶺腳、嶺頭、中壟諸村落。小塢根嶺(130米)在其西側。
 【大球山】位於青嶼鄉東北部,跨桐山鄉及樂清縣地。西與小球山相連。上有洞,其深叵測。主峰槳樁巖,海拔高447米。旁有風吹崗,高362米,多松、茅。上有大球嶺,嶺路西起青嶼鄉中保村,東止桐山鄉峨嵋山村。山巔有涼亭。
 【烏沙門山】山呈條狀,西與楊梅山隔水相對如門,明時於此大敗倭寇,原名「倭喪門」,後諧為今名。位於青嶼鄉南部。古為海島,今東北緊連陸地。海拔高100米,多梯地,種植薯、麥。中有格嶺,東南有大堤連沙山鄉,即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之大壩。

 【洪武尖】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湖霧山……西連雁蕩,北接唐嶺,東有嶺通金山、月嶺。常有海氣升騰如霧,故名。……俗名鴻武尖,湖霧、鴻武聲近相亂耳。」位於太湖鄉西部,界樂清縣地。係湖霧山主峰,海拔高478米,多松、茅。今山頂有古牆基一圍,長里許,高二尺,為古寨遺蹟。民間傳為明洪武帝朱元璋曾兵敗退此固守,故名之。
 【盤嶺】古稱盤山。位於太湖鄉西部,界樂清縣。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盤山,界溫州樂清境,首敘者,縣山胚胎於此。山勢自雁蕩東北太安山,奔騰起伏至繡嶺,南紆北指,曲折盤旋,周圍數十里,故氏曰盤。甌人語「盤山盤半年」,極以狀其險遠。……」盤山多廣,尚無定論。今僅指盤嶺而言,最高點海拔268.4米,松、茅並茂。上有亭。北有盤山嶺頭村,東北達太湖鄉田下洋村,西南抵樂清盤山嶺腳,長約2.6公里,兩端山腰皆置半山亭。宋王十朋有詩詠之:「一嶺迢迢十里賒,行人終日踏煙霞。青山遮莫盤千匝,歸夢何曾不到家。」
 【秀嶺】因古時滿山翠綠如繡,原名繡嶺。今改稱秀嶺。位於太湖鄉北部,界黃巖縣地。最高點海拔176.3米。西接太湖山,東連唐嶺,北有雞冠巖(334米),東南為天燈盞(332.6米),多松、茅。嶺路南起太湖鄉秀嶺村,北止黃巖縣秀嶺鄉。明鄭善夫有「繡嶺行不極,盤山霄漢長……」之詩句詠之。
 【隘門嶺】位於太湖鄉與樂清縣石坦鄉之間。海拔高242米。
 【塘嶺山】原名大唐嶺山。據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載:「大塘嶺山,在縣西北四十里。山脈自盤山北折而來,其嶺始通自唐,故名。」位於照洋鄉、黃巖縣秀嶺鄉之間。主峰海拔高269米,多松林。嶺有人家。嶺路較寬,石板鋪設,南自照洋鄉塘嶺村,北止秀嶺水庫,長約10里餘。
 【翁嶴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翁山,在十三都。自五峙來,近連白塔,遠控靈湫,背即黃巖牛極、耆嶴諸山。山曰翁山,嶴曰翁嶴,蓋昔翁姓居焉。……」位於山市、鳳城兩鄉交界處。主峰飯箅尖海拔高276米,多松、茅。峰南有翁嶴嶺,嶺巔有涼亭。
 【象山】因其形如象鼻,原名象鼻山,簡稱象山。據傳古時在此新建數塔,又名新建山。位於新建、冠城、潘郎三鄉交界處。海拔高111米,多松。主峰稍北有四顧嶺,俗稱四姑嶺、施姑嶺、思姑嶺。上新建、下新建村在其南麓,鄉名亦由此來。明謝愚得曾有「明月滿灘人繫艇,清風隔樹客臨窗」之聯句。
 【虎頭山】以峰巒形似虎頭得名。位於新建鄉中部。係洋嶴山南支脈。海拔高128.4米,多松。西有洋嶴嶺,通洋嶴山頭。
 【西山】以山處潘郎西首得名。係象山北支脈。位於潘郎、冠城兩鄉之間。海拔高95.6米。山之陶家埠嶺頂上建有涼亭。陶家埠村在其東麓。
 【佛隴山】據傳舊時嶺間石壁雕有佛像、佛隴,故名。一名佛嶺。係樓旗山西南支脈。位於琛山、部瀆兩鄉之間。主峰海拔高232米,多松、茅。東北有立壁巖,西北麓有球家嶼、雞頭嶼。隔溪為佛隴村。
 【鳳城山】因「群峰環峙如城」得名。(明《嘉靖太平縣誌·地輿上》)位於鳳城鄉內。西連天皇山,東南接豎石山、蛇嶼。主峰海拔高267米,多松、茅,山麓多梯地,種植豆、麥、薯類。凹處有鳳城嶺,杭溫公路過此。元李子才有《石龍泉》詩云:「蒼崖流水石泉甘,鑿飲清波不計年。眼底尋源都道異,不知原是玉龍涎。」
 【豎石山】位於冠城鄉境內,鳳城嶺南側。東南連蛇嶼。海拔高77米,多梯地,種植豆、麥、薯類。
 【靈湫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靈湫山,距縣四十里,界接黃邑。……崖壁峭險,懸瀑數十丈,噴薄而下,聲振林木。遠視白鶴雙翔煙際,謂之白鶴泉,亦呼龍湫。下有威神寺、吳公臺。……」位於鳳城鄉北部。係溫嶺、黃巖界山,亦唐嶺東北之支脈。主峰海拔高131米,盛產楊梅。東麓有山坑、湖頭村。山坑嶺在其東凹處,通黃巖縣地。
 【五峰山】古名靈伏山,一名小茅山。位於白山、潘郎二鄉鎮之間。因上有五山峰高聳,故名。主峰海拔高186米,山坡險峻,多松,山麓種植楊梅、桃、竹等。其南有古剎流慶禪寺,今修葺一新。曹嶴嶺在其東南。
 【黃監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黃監山,在石倉山東。舊黃姓官少監者居此。」位於長嶼鎮。係長嶼山支脈。中有石船坑。兩崗夾水,環境清幽。山體多白石,有千餘年採石歷史,故崗上多廢井礦洞。石船坑以東山崗,最高峰216米,上有淨明洞、桃源洞、上方洞、道峰洞等名洞;岱石廟等石窟寺;八仙巖等奇巖。石船坑西,最高峰海拔271米,上有雙門洞、嶽峰洞、登明洞等。兩崗有稀疏松木,坑畔廣植楊梅、枇杷、柑橘等果木。石船坑迤西南登高即達長嶼嶺。明李璲有詩云:「獨秀峰邊翠作堆,幽棲如入小蓬萊。山中瑤草無人識,洞裡桃花空自開。」
 【長嶼山】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嶼不甚大而最有名,並石倉、黃監或統稱長嶼。……」位於長嶼鎮。上有長嶼嶺,北起長嶼嶴裡村,南止肖村鄉烏龍嶴、前嶴。主峰獅巖頭,海拔高390.1米,產松。多石礦,係「長嶼石」產地。
 【葉茶寮山】以「昔葉姓種茶結寮之所」得名。別名花芯。位於白峰鄉西部。主峰海拔高208米,多松、茅,間有柑橘、枇杷、楊梅、茶、梨、桃、李等果木。南峰下有花芯村,花芯水庫在其東,西有花芯嶺,通肖村。
 【高浦嶴嶺】又名消溪嶺。清《嘉慶太平縣誌·敘山》載:「高浦嶴嶺,在縣東南。左為高浦,右跨消溪,延長數里。自嶴上有一路沿澗行,俗稱百步峻,到頂始平,半嶺篁竹間居民茅屋數家。西下循崖歷級,險非工甃,崖側水聲震激林木,過者防庾袞眩墜矣。土人亦呼消溪嶺。」位於高龍、巖下兩鄉。嶺高200.8米。北有毛梁頭峰,海拔高290米,嶺兩側多松、茅。嶺路通巖下鄉消溪村。
 【五崗山】以其有五個山崗得名。位於松門鎮、淋川鎮之間。東北接蒼山,南連五崗咀(147.9米)。最高峰白巖頭海拔高209.5米,多松、茅。上有甘嶴嶺,東起松門鎮甘嶴村,西北止淋川鎮施家。
 【交陳山】以其山勢迤連如城得名。明《嘉靖太平縣誌》稱「大小茭陳」,後諧為今名。位於交陳鄉境內。為石塘山北段,三面瀕海。主峰砲頭臺海拔高303.8米,多松。西麓南北有大交陳、小交陳諸村。上有豐門嶺大小格嶺。東北尖嘴稱斜頭山。
 【雷公山】以曾被雷擊得名。有《雷鋒怪石》詩云:「峰巒峭拔承蒼穹,造物當年憑火工。天譴風雷放霹靂,劈開怪石觀玲瓏。」位於石塘鎮街區東側,東麓瀕臨大海。海拔高124米,長松、茅。上有白嶺,山周有流水坑、元龍嶴、後山、前山諸村落。
「嶺路圖錄」(根據出版地圖等資料歸結)
「城關」:火姆尖—平坑塘—白溪
「田洋—肖村」:(1)石倉下—烏龍嶴 (2)雞鳴—袁家
「肖村—巖下」:許家、高園之間—△西花尖—下羅
「肖村—白峰」:前黃—曾家—?
「肖村—長嶼」:樓嶴—長嶼石礦—烏龍嶴(分支向雙門洞)
「長嶼—白峰」:新堂—小嶴—下張太
「溫嶠—桐山」:搖排嶺—陳家宅
「琛山—部瀆」:珠村—△立壁巖—佛隴、下林之間
「琛山—桐山」:上嶴—寺下
「桐山」:(1)嶺下坵—新基山頭—毛栗坦—帽嶺頭 (2)峨嵋山—裡沙田—桐山水庫以西—長崗嶺頭—長崗嶺腳
「桐山—大球」:裡沙田—大球嶺頭
「江廈」:東坑—上嶴
「青嶼—桐山」:大猛坑—長崗嶺頭
「塢根—橫山」:(1)塢根—東里—坑潘南面—雞篰坑—西山 (2)洋呈西面—江山—大坑西面—△依人山—畚楂坑—矮嶺腳
「大溪—樂清」:(1)花園坦(花金)—塘頭—嶺腳—煎假銀—小隘門南面—樂清 (2)上河頭—洋園嶴(大溪嶴)—下洋溪—齊家山—樂清 (3)葉家(小溪)—△虎頭山△白巖山之間—火石巖—赤砂—外林崗頭—樂清
「大溪—新建」:(1)濫田湖—上垟 (2)上洋嶴—陽山—杜家堂—登雲橋
「潘郎—白山」:潘郎—鍾家—曹嶴
「太湖」:陳家垟—甜茶(田茶)—廟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11个行政区最高峰
七星山主峰 七星山東峰下冷水坑
台州十大徒步穿越路线
新昌、嵊州13座高峰,你征服了几座?
宁海十大高山
各城市的第一高峰、广东省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