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州这些古村古宅,你去过几个
台州这些古村古宅,你去过几个·

​台州日报paper.taizhou.com.c 2014年2月6
在台州94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5000多个村落,有一批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保存至今。
穿越历史、拂去尘埃,我们仍能体味台州先民的审美情趣和建筑理念,感受他们的信仰与崇尚。
1三门·东屏村
地理档案
位于三门县城海游东南14.5公里,隶属横渡镇,地处黄泥塘岗西麓,南连眠牛山,与木里湾村为邻,西南毗坎下金村,西北近水坑村,因村东的东坑山形似一座帷屏,故名东屏。全村700多户,2400多人,下辖大岙坑、上角头、水坑三个自然村,是三门县陈姓聚居第一大村。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历史文化
东屏村位于龙母山脚,青山簇拥,绿水环绕,景色秀美。走进村子,入眼即是藤葛垂垂的古桥和黑瓦白墙的老宅院。有人说,东屏村有中国最好的古村落建筑群,是台州最好的山水画廊,三门最佳的人居环境。这样的赞美不乏有夸大的成分,但东屏村溪水环绕,群山如屏,曲巷纵横,古宅幽深,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2路桥·凤阳章村
地理档案
位于路桥区新桥镇东南面,东连横街镇,南临温岭新河镇、泽国镇,西靠峰江街道,北接路南街道,交通便捷。新桥五凤楼是独具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群,至今基本保持原貌。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一个人漂游到一片土地上,安顿下来,这一停顿,就是几百年。起初就像一颗种子,不引人注意,可是却不断地在土壤下面生长出繁密的根系,不断地分支,覆盖了整片土地。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变成了一部家谱。有婴儿出生,有老人死去,家族更替的故事宛如平静的河水下面却有暗流涌动,惊心动魄。这个村庄就是凤阳章村,这个家族就是管氏家族。
3仙居·管山村
地理档案
位于仙居县东南部,紧挨永安溪,距离县城3公里,为仙居李氏望族聚居地之一。
历史文化
隋朝,一位高僧来到仙居,他在安洲山一带传经说法,百姓蜂拥相随。这位高僧就是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561-632),后人为纪念灌顶大师这次的传教之行,而将此地命名为“灌山”,后人俗称“管山”。
唐长庆元年(821),唐穆宗执政时,李世民六世孙李道古深知朝政复杂,于是来到仙居管山小夹岭隐居。自此,李氏族人在管山一带生息繁衍。至明清时期,村落已具相当的规模,为仙居李氏望族聚居地之一,遂成仙居有名的大村。
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到处可见,颇具规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单体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点缀于幢幢新楼之间,古祠堂虽稍有破损,但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
4临海·下沙屠村
地理档案
隶属临海大田街道,距离市区12公里。村前西临溪,东濒山,地处大田平原下沙东岸下沙山脚。2006年12月,马家大院被列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村中以一幢民国大宅而闻名,也是民国临海“东乡四大家”、当时大沙乡乡长马雄洲的家园。
据《台临下沙马氏家谱》载:唐末黄巢乱,马氏家族因避乱从婺州东阳铁陇至台,迁大田下沙溪边定居生息。村前自东而下50余米宽的下沙溪如同白练潆洄环绕,缓缓西去。驻足溪堤,放眼四望,溪宽村隐。
马家大院里,昔日的辉煌早已失色,唯独精致的窗棂,檐头墙角的堆塑,群青花绘,隐隐显露出当年匠人的妙手丹青。
5温岭·白璧村
地理档案
位于温岭市坞根镇西部,地处白璧山西麓。
历史文化
《嘉庆太平县志》记载:“白璧山,其山崖壁峭立,坻堮嶙峋,一片璧色,或说尝掘得白璧于此。”
白璧村属沿海丘陵区,是一海边村落。村落垒石为屋,别具特色。村中至今犹存三座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温岭碉楼的组成部分。
白璧村每一座小石屋都让人注目流连。墙体用天然石块随意地垒砌,石块之间填泥土或灰浆粘接,厚实坚固。石块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粗、拙、野、乱,有一种不受约束的美。用当地随手拈来的石材,以简单适用的技术建造石屋,让它们像一棵树一样在村子里天然生长,人与自然以这样的姿态相处,最好不过了。
6玉环·炮台村
地理档案
地处玉环县半岛东端,距玉环县城35公里。东濒东海,与洋屿、鸡山、大鹿等岛屿隔海相望,南与坎门隔海相望,西靠楚门,北与沙门毗邻,最高山峰海拔147米。
从漩门到栈台的漩栈线是玉环县的县道。绕过几道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直到顶,就是炮台村了。站在此处,视野开阔,是瞭望海上洋屿、鸡山、大鹿、三蒜、披山等岛屿最高的地方。
历史文化
明朝年间,为抵抗倭寇海盗入侵,抗倭官兵在这荒无人烟的无名海岛上立寨,筑建炮台、教场,并在隔海相望的小鹿岛也筑建兵寨。后来,迁来岛上的移民,就将此地命名为“炮台”。清雍正年间,方氏族人始居。解放初期, 为解放洋屿岛,解放军驻扎该村,修筑战壕。
这座一直与硝烟和战争紧密相连的渔村,几百年来,它不仅记录了先民的艰辛与甘苦,也记录了抗倭英雄的足迹,更记录了60年前那一场血与火的海战。
7黄岩·布袋坑村
地理档案
位于黄岩区屿头乡,北邻临海市,西毗仙居县,南近省内第三大水库长潭水库。距离黄岩城区50公里,海拔500多米。村中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古民居,2010年被命名为台州市摄影基地和美术家写生基地。
历史文化
布袋坑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村子沿着一条溪坑而建,地形两头尖,中部圆,宛如布袋而得名。村口的石桥就是布袋口。另外一种说法则是与民间的布袋和尚传说有关。相传,唐末至五代时,僧人布袋和尚云游到此,人们就把村子命为布袋坑。
布袋坑村是个温情的小山村。初夏时节,女人们从山上采下金银花,晾晒在竹匾上,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山脚沿溪的老宅办起了农家乐。坐在老宅里,品着山里的农家菜,喝上几碗自家酿造的糯米酒,欣赏着墙外盛开的桃花,颇有世外桃源的感受。
8椒江·章安
地理档案
隶属椒江区,北接临海市,南与台州市区隔江相望。古镇南濒椒江。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建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始改名“章安”。由于交通条件优越,清末民初商业相当繁荣。章安老街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完整,古建筑多为清至民国时期。2006年2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历史文化
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余人的船队,从章安启程,在台湾南部登陆。这是正史上关于台州与台湾海上直航的最早记载,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且最大的历史事件。
章安老街,是章安的一道风景。老街全长660米,呈东西走向,以章安桥为界,把整条老街分成东西两部分。一半属华景村,一半属回浦村。老街300多间房屋大都是木结构,老字号的招牌依稀可辨。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的章安桥,长30.9米,宽4.9米,架在回浦河水上。
9天台·花楼古民居
地理档案
位于天台县古城妙山南麓,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陈氏所建,称花楼。至清中后期,陈氏后裔在妙山新建多幢民居,虽有独立的楼名,但统称花楼。民居多依山而建,现存有创垂堂、亚魁第、进士第、慎德楼、新花楼等建筑。花楼民居为天台县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天台古城的东边有一座山,山并不高,但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妙山。清天台文人齐召南将“妙山眺雪”列为天台小十景之一,“妙山虽一拳,高已轶广宅,雪后眺环城,插天皆太白。”
花楼民居是陈氏家族在近三百年中所建造的民居群。清顺治年间,陈体斋登上妙山,妙山的景色打动了他,于是他决定在妙山南坡上建楼造堂。当楼建成时,他取了一个极有诗意的楼名“花楼”。“乐着德之华也”是他取名花楼的依据。
陈体斋最初所建的花楼毁于火灾,其后代就在妙山的南坡上不断地重建一座座花楼,并以德字命名他们所建的楼堂。于是,在花楼这一建筑群中就曾出现过修德楼、安德堂、世德堂、永德堂和中德堂等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村台州温岭 | 里箬古村,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
江南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入秋这座小县城就变得仙气飘飘!
“神仙居”、“仙梅”,台州仙居有多仙?
浙江/黄岩最美古村落(1)
专题:泰顺古民居
台州这些民宿,美炸了!不去你就吃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