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拍 | 15件矚目高古玉,360°全方位瀏覽


5月30日下午2時30分起,萬昌斯五週年春拍將接連帶來兩場古玉拍賣,其中中國古代玉器 I」將有200餘件珍品亮相,而下午5時30分開拍的「中國古代玉器 II · 重要私人珍藏夜場」將呈獻28件重量級出彩之作乃本季一大焦點。


作為香港首家以古玉為重點主題的拍賣行,萬昌斯在玉器領域的研究、鑒定能力有目共睹。在此特別精選15件重量級高古玉器,其中不乏港台、英美及著名藏家舊藏,讓各位藏家先睹為快——其中三件可掃描/識別二維碼,360°瀏覽拍品,左右拖動停在不同角度,放大縮小細細品味。


中國古代玉器 I

5月30日 14:30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359 漢 白玉帶沁「龍鳳」紋珮

長 6.8 cm (2 5/8 in) 厚 0.6 cm (1/4 in)

估價:HK$80,000 RMB64,000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364 戰國 白玉帶灰皮「雙龍」珮

長7.4 cm (27/8 in) 厚 0.5 cm (1/4 in)

估價:HK$60,000 RMB48,000


這件戰國時代的「雙龍」玉珮形制扁平,通體由深熟灰皮所蓋,亦顯現局部褐斑。雙面同工,見兩條大龍眼鼻相對,咧嘴咆哮,扭動身體,伸出利爪,氣勢十足。兩龍構成此珮的主體紋飾,而牠們之間亦見兩條左右穿梭的小龍,一條在上方舒展,另一條在下方蜷曲,靈動可愛。匠人以淺細陰線描繪四龍的五官及其他細部,大龍的眼睛渾圓,鼻、嘴內卷,長角上翹,毛髮成撮,身上滿佈「C」及「S」形的蟠虺纹;小龍耳朵圓卷,眼尾上翹,身呈「))」紋,尾毛收聚。至於四龍之間的空白,乃匠人以老熟的鑽孔拉絲再配合細膩磨工經營,其邊順暢無滯,龍紋的外廓亦因此顯得鮮明。


此件紋飾抽象,具強烈時代風格,四龍亦傳神活現,歷經兩千多年,品相仍佳,是一件難得的高古玉精品。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365 漢 白玉帶沁「龍」紋珮

長 11.3 cm (4 1/2 in) 厚 0.3 cm (1/8 in)

估價:HK$120,000 RMB96,000


此珮堅實瑩亮,兩面均工,大部受沁。雕琢龍形修長,其首、腹、尾部彎曲,身軀蔓延如波浪,以三處鏤空突顯龍體曲線,紋樣規整而曲直有度。龍首稍長,鼻捲曲而上翹,開圓環以供穿繩佩戴,鼻下咧嘴呈桃心形,利牙盡顯,下顎微抬,眼如杏核而眼梢拉長,神采奕奕,氣宇軒昂,為典型的漢代龍紋。其頭披毛鱗,龍角平直堅硬,落於卷鰭處相連,一直一卷的線條組合精巧且考究。龍身施以細線陰刻卷鱗,乾淨利落,足見運刀嫻熟。

漢代龍紋造型達到了空前高度,氣韻生動而顯翻雲覆雨之勢。觀此珮整體,玉珮上勾邊線條趨直,而下輪廓呈起伏不斷的半圓彎曲,多處以直線取勢而卷翹收尾,造型稀奇,工法卓絕。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387 商 黃玉「龍」紋勒

高 3.8 cm (1 1/2 in)

估價:HK$80,000 RMB64,000


此勒子黃玉為材,瑩潤細糯,勒子近圓柱體,通體抽象龍紋,密佈雙勾陰線,以變形捲雲紋為龍身,如意紋為龍鼻,具有典型商代風格的臣字眼,一條細深陰線環繞柱體向下,將勒子圖案分割成三環。勒子中間打通天孔,上寬下窄,孔裏佈滿朱砂沁。整器造型古樸,匠人以簡練的刀法雕琢形制怪異,變化多端的龍紋,其形象具強烈的神秘感和獰厲感,帶濃厚的商朝神秘及抽象色彩,高古玉藏家萬萬不能錯過。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415 新石器時代 石家河文化 白玉帶灰皮「鳳鳥」紋配飾

長 4.7 cm (1 7/8 in)

參考:一件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玉鳳紋飾及題材與此拍品相似,載於荊州博物館主編《石家河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北京,2008,頁98,編號66

估價:HK$50,000 RMB 40,000


此件白玉帶灰皮「鳳鳥」紋配飾雙面刀工,每面減地淺浮雕出側面鳳鳥陽紋,鳳鳥昂首凸胸,長彎勾喙,圓眼,頭頂勾形高長冠,神采奕奕,尾部又分為雙叉向下彎曲,爪於腹下,長彎,好似在奔跑。鳳鳥上方與下方各琢一圓孔,孔為單面鑽,兩孔各與頂部底部相通,可供繫佩。上端和下端淺浮雕雕規整的「V」字形紋理。此件的紋飾雕琢工藝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一玉鳳飾極相似,特別是鳳鳥身上的淺浮雕羽翎紋,鳳鳥造型皆長喙曲頸,小圓目,尾羽長而飄逸、抽象而經典。

淺浮雕及減地陽紋是石家河文化玉雕的重要特點,兩種技術運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區別商周時期以陰刻為主的明顯標誌。「鳳鳥」紋飾亦是石家河常見題裁,而器形為珩,亦十分特殊,故此器是一件極具研究價值的藏品。《說文》云:「鳳,神鳥也。」《山海經》釋鳳:「丹穴山鳥,狀如鶴,五采而文。」鳳是古人創造出的瑞鳥,也為圖騰。鳳在古代歷來被看作是神鳥。擁有它的人是有權勢者或為顯貴,也可能是負有通神職責的巫覡,佩帶它來與神靈溝通。


中國古代玉器 II · 重要私人珍藏夜場

5月30日 17:30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15 春秋 白玉帶灰皮「螭虎食虺」紋劍璲

長 5.5 cm (2 1/8 in)

參考:一件戰國中期的鏤空龍紋玉佩題材及紋飾與此拍品相似,載於震旦藝術博物館著《戰國玉器》,震旦文教基金會,臺北市,2007,頁196,編號140

估價:HK$80,000 RMB64,000


白玉劍璲油潤亮澤,見寥寥沁絲,局部覆蓋深色灰皮。正面造型奇特,淺雕一螭虎伏於邊緣,圓目長頷,以微細陰線刻其脊骨,蔓延至尾部。螭虎前爪鋒利,前伸而牢抓一虺,嚙於口而定其生死,兩後爪並用,各取一虺,合為一虎捕三虺,風行電照,雄健威猛。「螭虎食虺」旁陽刻春秋時期流行的勾雲紋裝飾,刀工剛勁有力,張馳有度,背面光素無紋,下部矩形開孔,以供劍鞘穿過。

《封燕然山銘》曰「鷹揚之校,螭虎之士」,可知螭虎在中華文化中象徵神武勇猛,代表力量與權勢。此器題材罕見,別緻精湛,是為雅士收藏的高古玉傑出之作。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16 西漢 白玉「鏤空」「高浮雕」「龍」紋劍璲

長 8.7 cm (3 3/8 in)

估價:HK$100,000 RMB80,000


此劍璲白玉質地,器身局部呈褐沁,高浮雕一螭龍,螭首表情栩栩如生,大眼垂眉,身軀窈窕,姿勢曲線曼妙,極具動感。細身長尾,尾部分向內捲曲,弧度自然。龍的頸、胸及尾巴採透雕手法,做工精湛。下部有一供穿劍柄所用的長方形孔。整體佈局平均,刀法流暢,精簡到位,刻畫細膩。玉劍璲是裝飾在兵器鐵劍上的一種玉劍飾。興起於春秋戰國,至漢代達到極盛。此劍璲設計巧妙,工藝精湛特殊,「鏤空」兼「高浮雕」工藝與一身,是西漢劍璲之代表作,由二千多年前的漢代流傳至今保存良好,難能可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17 東漢 白玉帶紅沁「高浮雕」「熊」「龍」紋劍璲

長 7.6 cm (3 in)

參考:一件漢「熊虎」紋玉版,題材及紋飾與此拍品相似,載於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2冊‧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科學出版社,北京,2010,頁 128

估價:HK$120,000 RMB96,000


白玉劍璲玉質堅實,凝厚亮澤,呈赭紅色沁斑。其主面形如拱橋,下部矩形開孔,正面中央起高浮雕,琢一熊兩龍坐於劍璲之上。龍首扁平四方,回首直視前方,脖細而體型小巧,尾長而蜿蜒繞於白玉面上,刀工精熟,刻畫細緻。臥熊與另一浮雕螭龍相對而視,頭尖眼圓,口部微張,精神威武。而螭龍盤屈於劍璲左側,股部高聳,龍爪抓地,整體呈「~」形,尾末微捲上翹,回首呼應,曲線流暢,形象生動。劍璲側面亦可見熊首突起,與螭龍首部相對,栩栩如生,兩面皆具觀賞性。

於劍璲之上雕刻熊紋歷來罕見,此器高浮雕工藝精湛,令劍璲小巧而氣勢非凡,加之保存完整無損,為東漢玉劍璲之上乘良品。

6518 「象牙白」玉「龍」紋韘形珮

長 7.4 cm (2 7/8 in)

估價:HK$100,000 RMB80,000


韘形珮色澤瑩潤,脈理堅密,其象牙白質,比一般雞骨白質更為罕見。珮作雞心狀,中部開一大圓孔,正面上部鏤空透雕龍仰首,盤身彎曲,軀幹細長,分邊繞珮兩側而下。龍首張口,鼻卷翹而角尖直,杏核眼,眼梢飛揚,豐神異彩,意氣風發。其首帶紅沁,有「鴻運當頭」之美好寓意,極為難得。玉龍足肌凸起,前後肢強健有力,著細陰線刻爪趾、現鱗羽,栩栩如生,見碾琢細膩而運刀有力。

韘為射箭時套於射手拇指的武器型玉器,既可保護拇指不被弓弦勒傷,亦具佩戴裝飾之用。韘之早期記載出自《詩經 · 衛風》:「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可知佩韘是掌握射藝的成人身份象徵。至漢時,玉韘功用性弱化,而裝飾之美觀價值更高,此器工藝上乘,宜佩戴把玩,便為一例。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19 漢 青玉彩繪「龍」紋巨型壁畫殘件三件

最大:長 23.6 cm(9 1/4 in) 厚 0.7 cm (1/4 in)

來源:香港重要藏家舊藏

估價:HK$30,000 RMB24,000


此殘件上以朱砂為引,彩繪出靈動精巧的龍紋與卷雲線條。每條紋飾均清晰可見,形若遊絲,細如毫髮,逶迤婉轉,順暢遒勁,正是使用了漢朝時與「漢八刀」齊名的「遊絲毛雕」雕刻技法刻繪而成。其特點正如明人高濂在《燕閒清賞箋》中所描述的:「漢人琢磨,妙在雙鈎,碾法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而由於另一面為平素,估其極有可能是嵌在牆身上作為類似璧畫的裝飾。此件的雕刻工藝固然是靈巧至極,但更令人嘆服的是,當中的龍首部份已經超逾30公分,顯出此壁畫完好無缺時的巨大程度。龍紋級別之高,加上形制之大,再用上了高超的遊絲毛雕技法,以當時的技術層級究之,很有機會是皇室為祭天或皇室成員的墓葬所製,以取其避除祥、引魂升仙的功能。其次,朱砂彩繪這種裝飾手法在玉器史上極罕見,十分珍貴,極具考古價值。綜上所述,此殘件兼具極高的收藏和考古價值,實屬罕見。


6520 新石器時代 龍山文化 黃玉璇璣

直徑 12.7 cm (5 in) 厚 0.8 cm (3/8 in)

來源:英國藏家舊藏

估價:HK$100,000 RMB80,000


璇璣以珍稀的黃玉為材,玉質上乘,溫潤緻密,精光內蘊。璧呈扁平環狀,圓心中空,質地厚實,兩面光素無紋,內緣平整光滑,廓外凸起三個形狀及方向相同的齒牙,間距相等,故亦稱「牙璧」。

璇璣之名源自《尚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考其用處,清末吳大澄《古玉圖考》中描繪《璇璣圖》幷注釋:「璇,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是玉外郭有機牙三節,每節有小機括六,若可鈴物,使之運轉者,疑是渾天儀中所用之機輪,今失其傳。不知何所設施。」

此器自新石器時代流傳至今,品相佳美,屬難得一見的珍品。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21 商 白玉帶灰皮「龍首」珮

長 8.2 cm (3 1/4 in) 厚 0.7 cm (1/4 in)

說明:原裝錦盒

來源:安思遠舊藏

估價:HK$150,000 RMB120,000


「龍首」珮質溫瑩潤,局部帶灰皮。整器為龍首形,兩對龍角向上微卷,額寬,盡頭上翹作鼻,鼻部線條向下延伸,與下顎處線條相連,裁三角形作嘴,龍首線條呈弧形,到軀幹中部有凹槽作頸部,頸部再延伸出一彎刀狀為握柄。玉佩分別在鼻、頭、尾處打孔,並用對稱雙陰線將珮身分割,線條剛勁有力,行雲流水,商代龍形象變化多端,為了突出某個特點會簡化其它部位,增加了複雜性和神秘感,匠人寥寥數刀,將龍的抽象、獰厲特點表現出來,鬼斧神工,十分難得。此品亦流傳有序,來源顯赫,為著名古董商安思遠的舊藏。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22 西周 白玉「龍」紋勒

高 6.4 cm (2 1/2 in)

估價:HK$100,000 RMB80,000


玉勒多用於串飾之器,是組佩的部份玉管。此玉勒白玉質地,玉質溫潤,器表局部呈褐沁,包漿光澤鑒人,全器以斜行方向,利用勾線隱起通體連貫龍紋,能見龍的五官及細部,紋飾簡練而抽象,極具西周風格。單管鑽孔,琢喇叭孔式,通天孔貫穿,繫繩以供佩戴,可單獨簡單配戴,亦可配入組珮中作為聯繫的一部分,長形玉器做貫穿的穿孔,極為費工夫。此件,雕琢紋飾精美,質地細膩,浮雕線條流暢,細微之處一絲不苟,是高古玉愛好者的不二選擇。


6523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玉勒項飾八件

最大:長 5.1 cm (2 in) 總長 86.4 cm (34 in)

估價:HK$120,000 RMB96,000


項鍊中的墜子是錐形,玉呈青黃色,局部褐沁,表面光亮。整體似子彈頭,圓度飽滿,上有小短榫,並鑽有一小孔,用於繫掛。其餘七件勒子︰五件為圓柱形,兩件為圓邊三角柱形。其中二件呈青綠色,表面光滑,圓不規則。其中一件飾有人面紋,以單圈代表簡易人面的眼睛,並由凸起的橫棱及細線組成。線條平直工整,表示當時已有輔助工具定位,而且兩面線條相接吻合沒有誤差,展現出高超的加工技術。另有兩件呈絳紅色,深淺不一;其餘的玉勒顏色質變,器形不規整,原始而古樸,均帶兩面穿孔,孔呈喇叭狀,為良渚文化玉管典型的工藝特點。此項鍊以金飾紅珠作點綴襯托玉勒,復古典雅。


▲ 滑動查看多張圖片


6528 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 玉豬龍

長 14.7 cm (5 3/4 in)

來源:台灣藏家舊藏

參考:出土於遼寧省建平縣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獸形玦,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形製與此拍品相似,載於牟永抗、雲希正主編《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1992,頁20,編號24

估價:HK$600,000 RMB480,000


此玉豬龍,豬首龍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的土沁。器體厚重,器形碩大,龍體捲曲如「C」形,首尾以一條缺而不斷的口相隔,渾圓飽滿。豬首形象刻劃逼真,肥首大耳,兩耳聳立,似在微微扇動,極有動感。面部結構清晰,大眼略微突起,正視前方,炯炯有神。鼻樑上帶有多道明顯皺紋。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面部回環自如,抑揚有致,流婉暢達,整體採用平凹變化的瓦溝紋與陰刻紋相互配合,工藝主體有力。中央有一大環孔,背部靠頸際有一小圓,可穿繩系掛。玉豬龍是龍與豬的結合體,而得「豬龍」之名,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龍形圖騰器物,是中華民族龍文化的起源。



查看春拍完整電子圖錄,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索取紙質圖錄,請關注萬昌斯微信,於底部菜單欄點按「拍賣」—「索取圖錄」,填寫登記表單。



萬昌斯2018春季拍賣會


預展

5月29日 11:00 - 21:00

5月30日 10:00 - 22:00


拍賣

5月30日

12:00 中國書畫

14:30 中國古代玉器 I

17:30 中國古代玉器 II · 重要私人珍藏夜場

18:30 佛造像及中國古董珍玩


講座

5月29日 15:00

大數據下的佛造像市場

段佳莉(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瓷器雜項板塊高級分析師)

古玉沁色研究

鄭力銘(玉器鑒定專家,中國藝術品研究會主席)


地點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萬麗海景酒店8樓海景廳(港鐵灣仔站A1出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預展最後一天來看看這些中高古玉器 | 明天開拍
古玉、字画精品迭出-万昌斯春拍导赏
香港万昌斯秋拍:中国古代玉器
2019年春嘉德(香港):观古才知玉为珍
秋拍预览 | 慧眼识玉——古玉专场珍赏
白玉精雕细琢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