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赏 |隋唐五代玉器的特征及鉴别要点

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

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此时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与观念。

这也反映在玉文化的发展上。

隋至盛唐玉器,不论是简练还是精琢,其处理都恰到好处,均可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有代表作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金扣玉杯

晚唐及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再度出现分裂,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社会经济严重萧条,玉文化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灭北周后建立隋朝(581-618年)。隋代时间跨度很短,玉器事业未及发展,因此,出土及传世品均少见。

唐代 七梁玉发冠

唐高祖李渊建立的唐朝(618-907年)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强大帝国。多种物质文化如陶瓷器、金银器、铜镜、璧画等,均极为昌盛。

玉器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创新涌现装饰品造型多样,特别是佛教文化内容的玉器以崭新的面貌独放异彩。

唐代玉器的显著成就,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五代”历史上的五代十国(907—960年),包括唐末兴起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及前蜀、后蜀、吴、楚、闽、吴越、南汉、北汉、南平、南唐十国,其玉石形制与文字内容皆与唐代者相似。


1
隋代玉器的考古发现

隋代与秦代相似,前者是经过战国分裂割据后首次统一的帝国,而后者是经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和大变革后重新又统一的王朝,其历史均较短。

不同的是,前者是经战国玉器大发展之后统一的,后者则是经魏晋南北朝玉器大衰落之后统一的,两者的历史也已前后相隔了近千年。

为此,这两个时期的玉器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点。在相同方面,两者的用料、制作和数量相对少,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玉器的品种和风格等方面则有许多不同与差别。

隋代玉器情况在数十年前并不为人所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发展而渐为人们所了解。

从现在的研究资料说明,其玉器的品种此前已见的绝大多数消失,所能见者有新出现的玉铲形佩、玉双股钗、玉嵌金口杯和玉兔等近十种。

所见玉杯,圈足矮圆形.在口沿嵌有金箍一圈.是迄今所见金玉合作的最早实用器皿之一。

无论是已有或新出现的玉器,其用料和局部结构形式等方面则有很大的不同。

如玉兔系和田羊脂白玉圆雕而成,通体光素无纹,两侧腰有一横穿圆孔,以供佩系用。这与其前殷商和西周时见到的玉兔有明显的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玉器虽品种和数量不多,但均用优质青白和田玉制作,这与战国以前和魏晋南北朝玉器用料较杂、使用优质和田玉较少的情况呈鲜明对比。

唐代 花鸟纹玉簪首


2
脱胎换骨似变化的唐代玉器

唐代玉器是在魏晋南北朝玉器大衰落和隋代时略有发展并有一定复苏和变化后开始的。

由于唐帝国大统一、经济从复兴至昌盛、东西文化密切往来等原因,它除所用玉料和制作方法与战国秦汉相似外,其他方面则面目全非有如进入另一新天地之感。

其变化之大就如同一个重病人作彻底的脱胎换骨式的治疗一样,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焕发了青春。

唐代 莲瓣纹玉镯

唐代玉器的品种式样几乎是全新的。

即使名称仍如前期,但形式也是各不相同,作用也较单纯,多数与实用和佩戴有关。

汉魏时期曾有回光返照的礼器和盛极一时的葬玉几已消失。所见者主要有作佩饰用的玉簪 (或玉簪头)、玉梳(或玉梳背)、玉镯、玉带板、玉人神仙佛以及作实用的玉杯等实用器具。

玉簪自新石器时期出现就一直不断,但隋代以前皆为单股形,自唐代始,除隋代始见的双股钗和最早出现的单股钗仍制作使用外,又新出现一种簪头部分为玉制、宽薄片状、簪身为金银质的复合式簪。

这类簪因年代久远,故今所见多只剩簪头.而金银等金属簪身多已脱落无存。玉梳始见于殷商,此后各代每有所见,唯早期多呈圆首圭形或长方形。


3
数量突增的唐代玉带饰与玉实用器皿

唐代出土玉带上的革程即皮质带已腐朽无存,今所见均为玉带上嵌缀的带板,数量相当可观,仅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一处窖藏中就发现数套。

从当时玉带板制品看,在一条玉带之上,带板确有大小件数之别和纹饰的不同,最多者达15件套,形式有扁平状的正或长方形、半月形和圆首圭形三种。

器上纹饰有龙纹、花果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在人物纹中又以所谓“胡人纹”最多。其带板多以背面的若干对隧孔供与革程结扎用,亦见用铆钉通过正背对穿孔直接与皮带钉插加固。

唐代 云纹玉杯

唐代玉质实用器皿,见者除玉杯外,尚有玉勺、玉盘、玉盒和玉罐等。其中以玉杯最多且形式新颖多变,见者有莲花式、云形、椭圆形、瓜果形等。

唐代 胡人戏狮纹玉佩


4
唐代玉器中的人神仙佛形象

唐代玉器中的人神仙佛及纹饰也进入全新的发展和变化期,其形式之多为前所未见,计有宽衣博袖的文人士大夫、头戴乌纱帽的官吏、衣着华丽美妙的仙女、长髯无冠的老人或道士,与汉族人形殊别的所谓”胡人”和具浓厚佛教色彩的飞天等。

其中以唐代独有的”胡人”最引人注目。其形态具有动感,作无冠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跹起舞.或手执珍奇异宝作跪地敬献状,或弹击各式乐器状,或玩耍动物和戏演杂技状。

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唐代玉器上的动物造型也突然增多。

除传统的龙、凤、螭外,更有一些写实性很强并具某种吉祥寓意和为推崇伦理道德服务的动物出现。

见者有狮子、骆驼、鹿、象、鹤、雁、鸳鸯、孔雀。绶带乌等。其中狮子、孔雀两种动物为玉器中首次出现,鹤、雁等鸟形为成对相向展翅飞翔态。

唐代 花卉纹玉梳背


5
玉器上首次出现的植物纹图

唐代玉器上的植物纹图,为首次以写实而又具体的形式在玉器上展现,并与上述的动物纹图相似,具有某种含义。

常见的有蔓草、缠枝莲、牡丹、石榴和葡萄等花果。他们或单独组纹饰器,或与其他动物复合组图。

唐代花果植物在玉器上首次出现是当时玉器的创举,为其后玉器纹式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自然景物纹图而载入玉器发展史册。

唐代玉器的制作和刻纹的表现手法在局部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

其中以整体图案隐起 (又称挖地或剔地阳纹) 再在其上加阴线,局部细纹法尤为突出。

如所饰阴线.用一道砣纹完成者多,具平行或放射短条状,细密而富时代特征。

给人一种近观景物之效果感,凡植物的花叶脉络、动物的毛发、人物的衣纹等皆一目了然。

再如云纹,至此期均以花朵形表现,并由尖长尾附于花朵状云头之后部;玉带板之形.四周边从正面到背面向外斜坡而下,结果是正面的面积小,背面的面积大,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唐代花卉纹玉梳背


6
初见端倪的五代玉器

五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时间短和处于动乱的时期,此期玉器与其他动乱朝代一样,也进入一次衰败期。

但局部的小王国之中仍有或多或少的玉器发现,其中重要的有南京市发现的南唐二陵出土玉器、四川省成都市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玉器等。

所见有玉龙纹带一条、玉飞天纹残器、玉哀册和玉成组佩等。其中一块龙纹带板背面用阴刻铭文记述了它的制作情况,对玉器的断代、玉带的发展演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玉飞天残器为迄今所知最早以飞天形象琢饰在玉器上的出土实物。数十件玉哀册不仅是当时重要文字资料实物,而且阴刻铭文上有填金.数量颇多,为今天存世中最早在墓中发现者,对当时历史和文字形体的研究尤为珍贵难得,在玉器发展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以降,随着佛教西来,西域文化艺术大量传入中国,特别是盛唐时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富庶,国运隆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都城长安也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唐代艺师大胆吸收外来艺术精华,并融为己用,从而使唐代的工艺制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八瓣花状造型和卷草纹饰原为典型的中亚题材,这时已被唐代工匠加以吸收改造后广泛地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

玉质以白玉、青玉为主。白玉中很多系新疆和田玉。器物以片雕与圆雕为主。纹饰雕刻主要是阴线刻与浅浮雕两类。

阴线组的线纹特点是细劲繁密直线与曲线共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小型勾砣且旋转速度很快。

浅浮雕工艺,以玉带板纹饰为代表其方法是:先用减地法雕出形象轮廓,然后在其上加刻细阴线完成造型。

隋唐五代玉器的特征

隋玉钗

作为一种传统的发具和发饰,因双枝插入发内,阻力加大而更为牢固。隋玉钗开唐宋玉钗之先河。

唐代 人物纹玉带板

玉带銙(带板)

古代衣着特点之一是穿长衫,腰部需用大带来束。一是行步方便,二是能表现主人的形体美。唐代始兴官服的玉带銙制度,玉带板的伎乐纹,源于新疆地区的龟兹乐(龟兹国名),早在晋代即已传入中原,当时朝廷将大批龟兹国的伎乐人带到甘肃凉州,与汉族的音乐融成为西凉乐。北魏时由凉州迁至华北平城。唐代玉带板的造型:除钝尾为长方形、一端平直,一端凸弧形外,其他均为正方形。玉板的边侧常作上窄下宽的斜面形背面四角各穿隧孔,以备缀缝于衣上。

龙纹的新神采

唐代玉龙具备了新的生机勃发、神姿奔放、激扬飞腾表现的还是气势美。

唐玉龙的造型特点是,身形细长弯转,有脊梁线(或脊毛),满刻阴线细斜格形鳞纹,蛇形尾;头前长有分枝角(如鹿角),土耳,梭形眼,大张口,口角咧过眼后角,上唇长而尖,或有牙,下唇向上卷;四肢三爪足;尾从一后肢穿过。作奔腾状,张牙舞爪,气势恢宏。

龙纹多伴有云纹,若飞行于云间。

追溯唐玉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当源自战国玉龙,但唐玉龙较之更为精彩.

因为,唐玉龙是在传统各式玉龙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且造型特点极为突出。

唐代云龙纹玉佩

造型优美的云纹

玉器中的云纹,大约从红山文化玉器的勾云纹起,即开始了它的漫长历程。

云纹是天上各种云彩的璜似象形;它们自然、天趣而神奇,云与天然的、极美的玉石之间奇趣天成。

从崇尚自然与装饰审美上看云纹与玉的结合,顺理成章。

若以历代玉器中的云纹,对照自然云彩的式样,将云纹的艺术造型概分为堆云形、流云形和朵云形。

唐玉的云纹基本届于朵云纹。唐玉的云纹主体如朵朵云花,然它们可分为两种:标准形与变体形。

标准形云纹,造型是上端似三瓣花形,下部连接一条带形‘花托’这种云朵又似棵棵灵芝草。

标准形云纹造型的来源,可能是东周或汉代的对钩形卷云纹。变体云纹在五代和宋代云纹中仍有继承,在明清玉器上的流云形云纹,应是这种云纹的承袭与发展。

唐玉云纹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它们是种种前所未见的形式美造型,它们极其飘洒极为典丽清奇。

唐人用古典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赋予云纹以生命活力,把云纹视为万瑞的象征。唐玉云纹是所有古代玉器云纹中最优美、最生动的形式,它把古代玉器云纹的审美意趣,发展到了极点。

唐代鸟衔花玉佩

新兴的花朵纹与花鸟纹

古代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在新石器时代所用各类纹饰基本为几何型与人物动物型没有植物型,如花草、花鸟、树木等。唐代玉器在装饰纹饰上,又开了一个先锋,即花朵纹与花鸟纹的初现。

花朵纹的造型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俯视形有平展丰满;其二为侧视形有立体感。

花朵纹的构图特点是,满密匀布,不留空隙。花朵纹形式结构是,多瓣花,有花蕊,周围有叶纹,纹饰的细部结构,用短阴线刻划,线条细密有秩,层次分明。

唐代 龙形玉佩

大唐帝国繁荣强盛,人民生活安定,故更加关住生活、崇尚审美。大自然最富神采与浪漫情趣的花朵、花鸟,即成为艺术追求的主要对象。

玉器的花朵纹、花鸟纹是典雅的也是优美的,宁静清丽、柔媚轻曼。它们代表了主体与客体融合、人与自然浑然统一审美情趣的最佳表现方式,是人们推崇自然、物我和谐的审美志趣与现实生活融通治玉的艺术形式。




每天学点文物知识
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器收藏:唐代玉器雕刻独有花纹
南滨史上最全e类课总结——中国古代玉器2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战国玉龙百态!
战国玉器的特征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图文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