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冠县

 

               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冠县


                          鲁西北地委旧址 

【鲁西北地委】1945年10月,鲁西北地委由冀鲁豫七地委改称冀南一地委(也称鲁西北地委)。地委机关驻冠县、临清市、堂邑县之柳林一带。1949年8月该地委撤销。地委书记先后有:许梦侠、韩宁夫、段毅,副书记有:杨易辰、高志学,秘书长王志洪,办公室主任杨新一,组织部长有:王志浩、高志学、张新村,宣传部长有:韩宁夫、张新村、王雨亭,民运部长有:桑龙轩、张新村。

     


            鲁西北地委召开第一次县委书记联席会议

                          鲁西北地委旧址

   鲁西北地委旧址是由十七座建筑、七个庭院、一个广场组成。共有三个展区,十个展厅。第一展区主要展示了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展示了冠县的出土文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眼前的情景让我想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鲁西北人民地委的领导下进行的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取得的一次次胜利。第二展区展示了传统农业习俗和郎庄面塑、剪纸等;特别是第三展区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冠县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这个展区让我们看到了冠县经济发展和壮大的光辉历程,眼前的景象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换来的。我们要继承的他们遗志努力拼搏,报效祖国。

走进鲁西北地委旧址,犹如打开了历史的天空。结构紧凑的十个展室、翔实的文字、图片资料和承载历史印迹的文物把一段段动人心弦的历史场景重放,感人的故事、简陋的工作环境和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使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现为“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的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北地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1938年至1946年,先后为中共冠县县委、中共鲁西特委、中共鲁西北地委、中共冀鲁豫七地委、中共冀南一地委等党组织在冠县和鲁西北的重要领导机关驻地。鲁西北地委旧址坐落在冠县县城南街老城区,由一处四合院和一处二进院组成。

战争铸就岁月

1920年初,进步思想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首先在冠县是小知识分子阶层引起了强烈共鸣。1926年,进步青年齐辉蕴在济南加入了共青团,回冠县老家建立了共青团冠县支部,发展了6名团员。“9·18事变”后,全国掀起了反日浪潮,冠县第一高等小学的进步学生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19352月,赵健民以春节拜年的名义,在堂邑县城徐运北家中主持建立了中共鲁西特委。同年6月,中共直鲁豫特委委员刘宴春来到冠县,在王村建立了冠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王村党支部,之后,组建了中共冠县特别支部,不久改名中共冠县工会、中共冠县县委。1937年许辛村小学会议后,设冠县中心县委。至此,全县党员发展到50多人,成为鲁西北大地的星星之火。

据旧址负责人赵林刚介绍,抗战时期,冠县一带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陈赓、宋任穷、赵健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和足迹。地区党、政领导机关和分区部队长时间驻扎在这里,当时就被誉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17万人口的县,15000人参军,1908名英雄儿女血染疆场。在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全力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19467月至19477月,全县共提供战勤支差六十多万个,出动民兵2029人,碾米磨面一百二十四万斤,做军鞋几十万双,捐款一千多万元。

英雄艰苦卓绝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健民,于193211月加入共青团,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冠县文化局的一位负责人在采访时说,“卢沟桥事变”后,他根据党中央“脱下长袍,拿起武器,组织抗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迅速建立了中共冠县临时工委,并在东三里庄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游击队。1939101,赵健民率“赵三营”,在陈贯庄大胆伏击了装备精良的日军广濑旅团及伪军四千余人,赵三营以24人的代价,歼敌110多,被誉为“鲁西北的平型关大捷”。此外,其他活跃在冠县的英雄儿女不胜枚举。

当时广为流传的“东边一只虎,西边一只狼,当中一架梁”,讲的是英雄区长王西原、梁文焕和郎勤骧。王西原作战勇猛,敌人畏之如虎,曾两拔敌人的区公所;梁文焕号称“梁文焕,围城转,白天不见夜里欢。”曾在敌人鼻子底下巧夺据点;米国宾曾单身取下敌人炮楼,俘敌20多人。

冠县抗日县长王化云毁家纾难,把妻子的家私变卖,换成十几挺机枪,装配了十支队机枪营,把自家库存的麦子磨面蒸馍,从馆陶运到冠县,供给县委、政府工作人员,每天一趟,持续一年。

七大闺女,七大女婿

 “七大闺女,七大女婿”的爱情在“两军阵前并马行”时成熟,抗日名将和巾帼英雄的结合传为佳话,他们是:

杨勇与林彬

杨勇(19121983)解放军上将,194004月,杨勇兼任运西专署专员,直接领导郓城、鄄城、巨野等县的工作,使运西地区成为鲁西根据地的中心区。194212月至194510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春杨勇在反击顽军石友三部的卫东战役结束后,杨勇从前线赶回濮县,与正在中共运西地委党校学习的林彬结婚。杨勇夫人林彬,山东冠县人,回族,马本斋近亲,绝世美女,回民三支花之一。

         


       198210月杨勇与夫人林彬在上海

曾思玉与洪林

         


     曾思玉和夫人洪林

曾思玉解放军中将,原名曾世裕,191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272月参加革命,19308月参加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洪林1940年时任中共鲁西区委妇女委员会副书记兼鲁西妇救会副会长洪林。此时年方19岁,人称“鲁西一枝花”。194012月曾思玉和洪林结婚。

李聚奎与王惠颖

李聚奎(19041995),解放军上将。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8月入党,历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红三十一军参谋长、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一二九师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决一旅旅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委顾问,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委员。

李聚奎与王惠颖194110月在山东结婚

高元贵与齐涛

   


高元贵齐涛夫妇

高元贵,19083月生,山东省邹平县焦桥镇高道村人。1928年春高元贵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毅然投身革命。因参与组织学潮被校方开除,但革命的热情燃烧着他那颗年轻的心,先后到济南兵工厂、纱厂开展工作,后受山东省共青团委派遣,到淄博煤矿发展、组织共青团的工作。1935年,高元贵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并组织一二九 学生运动。193710月,受党组织派遣,到山东聊城地区发展抗日工作。1938年,高元贵在山东冠县工作期间,认识了齐涛,在高元贵的引导下,齐涛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建立了革命的友谊、爱情,并肩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齐涛任冀鲁豫边区范县妇救会主任。

许梦侠与张堃

 


许梦侠与张堃

许梦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冠县县委书记,鲁西北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川南区委组织部部长,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成都市委第一书记,四川省纪委书记、顾委主任。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中纪委委员。

张堃 (1920—1977) 原名张桂云。女。回族。冠县城西街人。1938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7月后,历任鲁西北地委妇委会副书记、鲁西北专署妇救会主任等职。1948年夏,任冀南第一地委妇委书记、妇联主任。19506月后,任中共隆昌地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长,中共泸州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等职。19736月任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革委副主任。197710月病逝于成都。

黑伯理与王震凡

黑伯理(1918 回族,原名映月,山东临清县城内(今临清市区)人。1936年聊城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任清平县乡农学校校长。1937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清(平)博(平)高(唐)支部委员。1937·事变后,乡农学校停办,入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政训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往济宁、曹县,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春,任聊城政治部驻朝城县办事处主任干事。聊城失守后,由党组织派回临清,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驻鲁西北(临清)联络处主任。同时,兼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委员、统战部部长。1939年春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武装工作团政委,八路军青海游击队政委,中共鲁西区委秘书长,冀鲁豫二地委宣传部部长,平阴、冠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1944年春,赴太行山区参加整风。19455月,整风结束后,任武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1月,任临清市政府市长。1948年春,中共冀南一地委柳林整党后,任大名市委常委、市长。同年8月,调任华北人民政府人事处处长。

 


黑伯理与王震凡

徐运北与沙晓鲁

徐运北,堂邑县(今聊城堂邑镇)人。1914年生。1934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在济南上学时多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341月在山东济南、聊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中共鲁西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民运部长。

沙晓鲁(19181969),回族,今冠城镇南街人,曾就读于临清第十一中学,在学生时代就在中共鲁西特委领导下做学运工作。1937年,由表兄沙延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聊城政训处工作,后任鲁西北专署妇委常委、聊城妇女抗援会主任等职。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先后任陕甘宁边区回民协会党团书记、中央党校五部文科教员、冀鲁豫区党委社会部保卫科副科长、中共鲁西工委和聊阳县委副书记、书记。建国前后,任中共聊城地委妇委书记兼冀鲁豫区妇委常委、中共北京市第七区区委副书记等职。

“七大闺女,七大女婿”他们一方是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宿,一方是冠县回族青年的巾帼英豪。他们的青春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闪光,他们的爱情在两军阵前并马行时成熟。在前辈们的努力下,当地的抗日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当时被誉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1942年冬,军分区司令员马本斋、副司令赵健民率基干团和回民支队,一夜之间,拔除伪七区部所在地赵固据点和西堤固据点,击毙伪区长蒋焕彩,俘敌200余名。

冠县一位官员的话代表了当地群众的心声,“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它承载的革命历史撞击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丰富当时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扩大了冠县的知名度,带动了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共濮县县委情况
冠城记 |“曾经住过很多大人物”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 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
冠县“七大闺女”之五,嫁给了“七大女婿”之五的原四川省委书记
颜建国:革命家万里,当年也曾从走过常庄的别楞门
中共汕头地委名词解释
解放军第10军政治部首任主任——许梦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