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十大“国学之道”之二“君臣之道”


 

君臣之道——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于天下。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国家给百姓安居乐业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

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反对霸政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恢复井田制度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孟子经典语录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以规距,无以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中的仁政思想
尧舜“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潘銘基:孔孟出處進退的風骨觀
【名家论孟子】(13)司马光疑孟研究
孟子——君臣道
何为儒家之道(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