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分钟读懂旗袍发展史
userphoto

2024.04.10 安徽

关注

中国的旗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民国时期,也称为“民国旗袍”,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的典型代表和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一款女性时装。旗袍产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廓形发展来说也经历了马甲旗袍、倒大袖旗袍、经典旗袍、改良旗袍、花样旗袍和现代旗袍等阶段。每个阶段亦是旗袍时尚的建构、重构与不断完善的过程。

20世纪20至40年代

笔者研究发现,旗袍时尚的产生源于社会中下层少数女性活跃者的创造和引领,然后通过各阶层女性的尝试、创造、模仿、推广,逐渐在各个阶层扩散、传播开来。1929年颁布的《民国服饰条例》,顺势而为地将已经得到广大女性认可和亦已流行的旗袍列为民国女子礼服的一种和唯一的公务员制服。

在20世纪20至40年代,《良友》《玲珑》《妇女杂志》《图画周刊》《妇人画报》等画报和杂志不仅在封面、封底上展现了各阶层女性的旗袍样式,而且通过文字、图片向女性读者传达旗袍的时尚信息,介绍流行的旗袍特点、风格、制作方法等,在旗袍时尚的发展与传播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当时传达最新观念和物质信息的商业广告媒介——月份牌,也从多个角度表现了穿着旗袍的新女性形象。月份牌的画家们在表现旗袍款式时都极尽写实、细腻、精确之能事,其画作使旗袍的款式、面料纹样、装饰元素清晰得可以成为效仿的摹本,也成为很多女性制作旗袍时的重要参考。

民国  杭穉英  穿着旗袍的女性形象月份牌广告四条屏(左、下)  民国时期《良友》杂志封面上穿着旗袍的女性形象(右上)

在这一时期,政界宝眷、名媛、影剧明星、女学生等在各类场合和社会活动中演绎着属于她们的“旗袍秀”,并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无形中促进了旗袍时尚的发展和传播。其中,首位闯荡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黄柳霜对旗袍时尚的演绎,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风的真谛,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旗袍的浪漫气息。1934年,美国好莱坞服装设计师特拉维斯·班通(Travis Banton)就曾为黄柳霜设计过一件有金龙刺绣图案的旗袍,使黄柳霜一度成为中国旗袍在好莱坞的代言人。

美国设计师班通为黄柳霜设计的有金龙刺绣图案的旗袍

20世纪50至70年代

由于整体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服饰配件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这时期女性的旗袍普遍趋于简洁,款式相对保守、衣身宽松、开衩较低,体现为以朴素实用为主的风格特征。

笔者曾参与的上海大学博物馆主办的“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展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实业型家族——荣氏家族的8位女眷穿着过的各类旗袍近百件,其中50至70年代的旗袍占一定数量。这些旗袍的所有者,大部分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活在中国香港和海外的荣氏女眷。她们的旗袍表现出显著的“中西合璧”特征。其中旗袍套装占一半多,即一般是一件中式旗袍,外配一件与旗袍色彩、面料相同或相似的西式外套。在这些旗袍实物中,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旗袍使用的面料国产和进口兼有,领和开襟处一般很少使用传统的盘扣,多用摁纽和拉链。

荣氏家族着旗袍女眷的老照片与传世旗袍

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以上海为代表的内陆移民南迁进入中国香港,海派旗袍在中国香港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从而开创了20世纪50至70年代旗袍在中国香港的黄金时期。在此传播阶段,温婉优雅的海派旗袍受西方“超短”服饰时尚的影响,下摆上升至膝盖的位置,开衩变高,廓形上也大大夸张了女性胸、腰、臀的曲线,将西方的性感表达融入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旗袍在西方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方影视文化中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对旗袍时尚的主题传播和对东方服饰文化叙事的探索。比如,1960年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拍摄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对中国旗袍服饰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在该影片中,通过旗袍所体现出的东方风尚不仅吸引了西方观众,也使中国旗袍艺术潜移默化地传播到世界各国,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服饰文化和时尚设计。

电影《苏丝黄的世界》剧照

此外,在1955年由美国导演亨利·金(Henry King)执导的电影《生死恋》中,女主角就穿过十多款旗袍,将中国旗袍的独特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旗袍既有左襟旗袍又有双襟旗袍,面料有织锦缎、提花绸、提花缎、暗纹绉、印花绸、士林蓝等,通过镶边、盘扣等工艺的运用,将精致流畅的版型与中国港风旗袍时尚融合,不仅充满东方古韵,且不失复古摩登和温婉端庄的特点。

美国导演亨利·金执导的电影《生死恋》中的旗袍展示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旗袍重返中国内陆时尚舞台,成为现代女性服饰的新代表,并通过文学、影视等媒介获得了一定范围的传播。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观念的滞后、生活方式的制约等,旗袍时尚并没有很快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此外,这一时期旗袍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制服上得到展现,使得旗袍成为迎宾员、宾馆服务员等行业的专业服饰。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断提高,旗袍得到更为宽泛和多元的传播。

在外交领域,外国元首夫人来华访问时,也通过穿着旗袍来表达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尊重。外国元首夫人们对中国旗袍的青睐,使中国旗袍文化得以进一步在国际上传播并产生影响。如2017年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梅拉尼娅(Melania)出访我国,在参加晚宴时便身穿黑色旗袍。这件旗袍的色调和材质体现出东方的旖旎高雅,除袖口处有一圈粉色毛边外,图案、款式设计都具有中国风格。

梅拉尼娅访华时穿着的黑色旗袍

此外,西方喜爱穿旗袍的明星也为数不少。澳大利亚制片人、演员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在电影《澳洲乱世情》中就凭借多款改良旗袍打造了旗袍经典形象。在1990年的第6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她以一袭粉色透明质地的旗袍惊艳四座。

20世纪90年代,在旗袍时尚不断升温的过程中,大众性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国内逐渐建立了一些旗袍展示馆,促进了旗袍文化的传播。除大众性旗袍文化传播外,我们不得不提到影视作品对旗袍时尚的推动。比如,在电影作品《花样年华》中,演员穿着的旗袍服饰可谓将当代旗袍时尚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批旗袍选用了格菱、条纹、花卉等海派旗袍常用的面料纹样,并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衬托角色的情绪,可谓万紫千红、美轮美奂。

这一时期,旗袍这颗“远东珍珠”也曾触发了很多国外设计师的灵感,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英国服装设计师加利亚诺。1997年,在某品牌秋冬秀场上的系列服装设计中,加利亚诺则借鉴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设计手段,融入了盘扣、立领、斜襟、刺绣、高开衩等中国旗袍传统元素和流苏、折扇、灯笼等中国装饰品,并运用华丽轻盈的丝绸面料和东方经典设计语言,营造出一系列东方美学意趣与西方设计观念融合的复古又甜美的旗袍,使中国旗袍的古典和优雅在个性化、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的演绎中构建了一套新的审美体系,在西方的时尚舞台上阐释了中西混搭美学的现代叙事特征,成为西方服装设计师解读和表达中国传统服饰之美与东方情结的经典之作。

英国设计师加利亚诺以旗袍为主要元素设计的系列时装

旗袍时尚的建构、重构过程,是融贯中西、兼收并举、刻意求新的过程,也是旗袍时尚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旗袍时尚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西方对旗袍时尚的传播、改良、挪用,或多或少带有西方认知视界的审美偏见以及文化挪用带来的种种误解。在现代及未来的旗袍时尚传播中,我们还需传承和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智慧,在不断的自主创新设计与传播中使中国旗袍走向世界服饰时尚的前列。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4年第1期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江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女性穿什么?一眼看遍中国女子服饰演变史
不只是旗袍,100年前的民国风可以有多绝!
有一种致命的美叫—旗袍
中国女性服饰演变史
女人为什么喜欢穿旗袍?
中国的旗袍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