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扬”的陷阱

美国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家卡洛德维克博士在90年代末,曾就如何鼓励孩子作过一个4步骤测试。她选择了来自不同背景但是能力相当的一群孩子,并分为A组和B组:


第一步,让所有的孩子做同一套题,题目的难度不大,孩子们足以应付。结果,大家的成绩都很优秀。于是,老师对A组的孩子夸奖道:“真棒!你们是聪明的孩子。”同时,老师在另外的房间对B组的孩子说:“你们很努力,我看到你们在做题时非常认真。”


几天后进行了第二步测试,这次的题目有两套,一套比较容易,另一套有难度,孩子们可以任选一套。结果,绝大部分A组的孩子选择了容易的一套,而绝大部分B组的孩子选择了有难度的;在答题结束后,老师依然按照第一步的做法,分别给两组孩子反馈意见。


第三步测试中,要求所有的孩子做同一套题,但是这次的题目相当有难度。结果,A组的平均成绩明显落后于B组。


又过了几天的第四步测试,是要求所有的孩子根据自己被测试的经历,任意发挥写成作文,寄给远在非洲的兄弟学校的小朋友,这些非洲小朋友是他们根本不认识的。结果发现,大部分A组的孩子对于自己曾选择了容易的题,或者曾在第三次测试中成绩不佳的事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隐瞒甚至编造,而B组的孩子则趋于诚实。


德维克博士结合自己长期的经验,对这次测试做出了分析:


在第一步骤中,老师向A组的孩子进行了两个暗示:一、聪明是天生的;二、老师的评价很重要。而对于B组的孩子,老师的暗示却是:成绩是努力的结果,你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


在第二步中,A组的孩子为了维持老师的评价,于是选择了容易的题目;而B组的孩子则选择了挑战自己。


第三步中,由于感受到外部挑战的压力,A组的孩子开始隐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够聪明,同时担心老师是否还会给自己好的评价,于是紧张的心态影响了能力的正常发挥;而对于B组的孩子,外部压力并没有造成过度的内心紧张,他们似乎更相信自己的努力和认可自己的努力结果。



第四步的结果更进一步证明,对外部评价形成依赖的A组,倾向于不择手段地维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即使对方和自己毫无关联,而B组的孩子则倾向于对自己负责。

----------------------

结论:外人的评价,会防碍自信;孩子长期需要的,是良好的自我判断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是怎样误导孩子的
表扬与批评,没那么简单!
张丽钧:好孩子真的不是夸出来的
“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差别到底有多大?
风靡美国学校的成长性思维: 揭秘“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总夸孩子聪明能让他变笨?科学验证:是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