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对,校对,校对!图书出版质量堪忧,把读者坑成了什么样?!


为出版物把好最后一关的校对行当,如今正在走向“没落”。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出版机构中,校对人员占比下降明显,老龄化现象严重,从业人员普遍超过50岁,年轻人身影难觅。以消灭差错为天职的校对人员流失,导致部分图书质量下滑,一些名作错误百出。

如今的出版物校对问题不少,我们先来看看网友的吐槽

给猴皮猪的日记

严厉谴责:都不会校对一下再出版吗?基本每回漏掉一大段!你们自己读读,看看能不能接的上!(注:该网友谴责的作品是文学名著《红楼梦》)

看书看到错字,就像吃饭吃到虫一样恶心,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书能不恶心我了#出版商和文字校对你们能走点心么?#


行走的巴别塔

孖吉is喆

正在拜读《说话之道2》,在第97页,关于TED一词的注释,涉及?是不是 设计?出版社要不要再校对一下改版!@蔡康永

今天总算读完了《奇山飘香》,看完第一反应,这是个越南人写的,其实人家是美国人。看了译后记,才知道,他是超越了种族、国别,站在'人'的角度写的,实属佳作。至此,买到的'短经典'全部读完,两个出版社都有校对不严的瑕疵,由此猜想,还不知道翻译的和原文到底多大差异。


小刺猬卡卡

大知圭介

国内出版物的校对真是坑惯了……宋哲宗废后“隆祐太后”(即“元祐皇后”),被错写成“隆裕太后”,吓我一跳……这都没发现……

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低级校对错误,其中还有一些是教材,这不是误人子弟嘛,反馈给出版社却没人理,这个不知该跟谁申诉。


何适

行业现状
消灭差错的校对员正在“被消灭”

从业者普遍超过50岁 30年间鲜有新人入职


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表示,以前,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个校对科,但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交给出版社的稿子,绝大多数都是电子版,“一些小型出版社,校对的工作外包给了排版公司,排版公司对稿子进行初步的校对审核。”


专业性较强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仍然保留着完整的校对科。

据记者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辞书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书画出版社等大型、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社,仍然设有校对科,但一些小型、大众类的出版社已经编校合一,不再设专职校对人员。以辞书出版社为例,该社以前有20多名校对职工,但现在只有9人,其中有3人还是退休返聘人员,8人年龄在50岁以上,35岁以下从业人员只有1人。上海文艺出版社校对人员最多时也有20多人,分设两间办公室,但现在只有3人,其中有2人是退休返聘,挤在一间办公室。

一位资深编辑坦言,由于校对人手不足,编辑的工作量加大,有时候来不及查证一些专业、冷僻的字词。该编辑认为,社会趋势应该是分工明确,越分越细,互相协作,可如今出版社要求反过来,最好是编辑全能,忽视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再加上出版与经济效益挂钩,编辑工作量增加到原来的5倍、10倍,导致不少书籍的错误,超过了万分之一的容错率。
上海辞书出版社资深校对、从业整整30年的左钟亮表示:1985年,市出版局办了一个校对班,学员分到了各个出版社。30年过去,我听说的年轻校对,就我们这里进来了一个。
左钟亮使用的一本《校对手册》已经泛黄,出版于1979年。他透露: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出过新版的校对专用书籍,说明整个行业都不重视这一工作。校对和编辑区别很大,校对对字词更加敏感。现在电脑打字还有很多造出来的错字,长得像,很容易被漏过。
他抱怨,你可以看看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名家的书,错误太多了。

权威发声

彭卫国表示,校对是出版工作的最后一环,人数可以少,质量不能丢。市新闻出版局委托相关专家,成立了编校质量测评中心,“每年,我们都会对出版社进行抽查。对于一些政府资助的项目,如果抽查不合格,我们就在第二年扣掉出版社的申报额度。”
他表示,出书品种比较多的出版社,是管理检查的重点,“这些出版社,一年出的新书品种很多,与他的编校力量不相吻合,我们就要查,确保图书质量跟上去。”

业界心声
电脑校对,永远不会是人脑的对手

一盏台灯,照亮了整个书桌;方寸之地,就是出版界校对人员的全部舞台。
  一杯茶,一支铅笔,数本厚重的字典,就算是已经老花眼,“校对人”却都是火眼金睛,错字别字难以蒙混过关。
  如今对于大多已经工作30年的老校对而言,质量合格是出版物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无错不成书”现象目前依然存在,已成为图书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业界人士呼吁,出版社编校管理不能再流于形式,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当年做校对也是莫大荣誉

凭着一本大词典谈成女朋友

左钟良,当年以校对身份参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词典,让他成功追到了女朋友。

有纸页泛黄的老词典,也有飘着墨香的“最新权威”,书桌上层层叠叠的大部头字典,陪伴了资深校对左钟亮30年。1985年10月,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左钟良进入上海辞书出版社,颇有一些风风光光。

“第二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有我的名字,当时拿给女朋友看,一下子就谈成了。没有这个,朋友都谈不成。”
左钟亮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经历,是大家必然回顾的经典岁月。
“冷板凳”一坐就是30年,左钟亮身边的同事日渐稀少。社里曾经想招一些大学生做校对,但到目前为止也只进了一个,年龄断层明显。
  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居致琪也向记者表示,社里前往大学招聘,编辑岗位都已经是研究生博士,若让他们做校对肯定不现实,“上海理工出版印刷学院说好了有实习生可以过来,直到现在也没看到学生。”

4000元工资缺乏吸引力
“同学大多去做了文案

据了解,如今本市一些主要出版社的校对,相当一部分都是左钟亮的同学,他们都是1985年市新闻出版局校对班培训出来的。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很像,校对队伍也是青黄不接,但那个时候中专生、高中生就可以做。现在,本科生普遍不喜欢这个不起眼、又很落寞的岗位,出版社又担心大专生、高中生无法胜任。
  不到30岁的胡堪硕,是校对群体里绝对的“新新人类”。2011年进入辞书出版社,但已经在校对岗位上干了近5年。胡堪硕坦言,校对的平均月薪只有4000多元,对于如今的本科毕业生来说,确实缺乏吸引力,“同学们也不愿意做校对,毕业后大多前往广告公司做文案。”
  胡堪硕表示,如果再有大学生过来,他会告诉他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文字有特别的魅力。那些老法师很有经验,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校对是最后一道防线,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提升图书的质量。”

有了电脑,还要人脑
从“校异同”转向“校是非”

由于校对功能特殊,出版机构在培训招聘校对时,往往是“严阵以待”。据说,当年在考试时,出版社就专挑那些字体超潦草的稿件,或者从传真室要来几篇稿子,交给应试生校稿。应用这类稿件,马上就能断定他们的本领实力。
  在电脑还没有发明前,铅字排版或者传真稿,可是新科技的象征。但是,这些器材还是相对落后,文章传过后,经常是墨迹一大片,污黑一团,加上写稿人字体龙飞凤舞,要辨别这些内容,真是难上加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老校对何行亮回忆,当年都是戴着袖套,“一天校下来,手是很黑很黑的。”
  何行亮表示,过去校对要进行三校,现在电子技术发展,没有了排版的工序,校对只需要通读一遍就可以,“错别字当然也是重点,读到好文章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个错别字,真是如鲠在喉。”
  他表示,现在的校对人员,主要任务已经从“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对于我们文艺类的书籍来说,错别字是不是真的要改,也要看作者的心情。有些作者甚至认为,我就是要特立独行,就是要用这个字。”
  左钟亮认为,电脑带来了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他飞快写下几个大字举例,“现在电脑本事大,有些字就算是打不出来,打字员也能给造出来。”比如,毋、每、母、贯这样的字非常像,只是通读的话,很可能就会漏掉。

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需培养高水平校对人员


自1979年出版后,《校对手册》再也没有更新,行当本身也已经不太关注校对这个职业。

目前,一些出版部门不重视校对工作,认为“无错不成书,无误不为报”,书报刊物上的错落随处可见,特别是电脑打字更易出现选错字的情况。左钟亮表示,这一现象非常值得警示,“你们看看一些所谓的大家,出版的文章里有多少错别字?这样的情况,以前无法想象。像沈从文等名家都是非常严谨的,是很要面子的。”
  左钟亮说,严格来讲,校对的知识面比编辑还要广,干好这份工作,不仅要求校对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基础及文字水平,更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认为,对编校质量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必须不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校对人员。”

影武者

有话说

校对人员的价值需要重新“校对”

  我国年出书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编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名家的书中也常见错误,对阅读质量的提升有相当影响。
  编校质量不过关,校对队伍跟不上是原因之一。据调查,在目前的各级各类出版社中,校对这个行当正在“消失”:岗位数量逐年缩减,从业人员老龄化情况严重,少有新鲜血液补充。
  校对人员在出版社里“位卑人贱”,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无非是看看错别字,出版社不重视,大学生看不起。但是,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谁也不会否认: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物的守门员,直接关系着图书出版的质量。
  做好校对工作,从业人员要有超强的责任心,出众的业务能力。但整个出版行业,更看重作者的文字、编辑的能力、设计的效果,而忽略了校对人员的默默付出。
  校对人员的奇缺,是他们辛苦劳动未获得充分尊重与认可的必然结果。
  作为整个出版行业最基层的工作者,校对人员的上升通道应该打开,优秀的校对同样可以参与评奖、晋升职称,给予宽广的发展平台。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类似校对的“不起眼岗位”很多,对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应该给予关心和尊重。
  对校对的劳动价值重新进行“校对”,是时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页教材文图错误28处 怎么回事?网站稿费是出版收入的5倍
姜爱萍:南师大社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
小议书刊出版中的校对管理
权威发布|总局公布19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附名单) 责令30日内收回
2020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真题、答案(初级基础)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印前质检创新,以名牌教辅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