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明帝刘庄,没有任何污点,靠自己的母亲上位,死后却青史留名

刘庄,本名刘阳。 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

出生于建武四年。那仍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刘秀带着大腹便便的阴丽华赶赴冀州前线。

途中,刘阳出生。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刘秀貌似对这个孩子不太上心。等到消灭巴蜀,刘秀才发现刘阳已经读通《春秋》了。

建武十三年,刘阳十岁。「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这两个时间点并不特别,刘秀当时都是对全体儿子一起进行的操作。

然而,两年又两年,再一个两年,刘阳成为了皇太子,改名刘庄。

早在刘秀定都洛阳,刘庄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皇太子刘彊。是郭圣通的儿子。

建武十七年,诸公为王的同时,刘秀废去了郭圣通的后位,改立阴后。

明面上的历史记录,是说郭圣通因为没什么机会跟刘秀碰面,心怀怨怼,有「吕、霍之风」,不能做为万一皇帝早逝,辅佐新帝的天下之母。

反观阴丽华即使三年不见刘秀,也是四平八稳。

刘秀是一个喜欢笑闹的人,阴丽华却不是。

这两个看起来不是有什么感情基础,只是刘秀很喜欢阴丽华。

在刘秀称帝时,本来打算就立阴丽华为后,但是被拒绝。

其后花了十数年,刘秀终于把自己的梦中情人放上皇后的位置。

老实说,要说他们有什么爱情故事,我反而觉得阴丽华没有爱过刘秀。

只是刘秀踏上了一条「想要,就必须得到」的帝皇之路。一路走了三十三年。

公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岁的刘秀勤政爱民,乐此不疲,但也终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时候。

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同日,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

西汉只有一个太子刘彻,在父亲过世的同一日完成登基。

这样的效率,除了看得出刘秀不是突然亡故,也呈现出政局的稳定。不稳定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出来闹个几天。

登基大宝的刘庄,首先下诏拔擢邓禹跟自己的弟弟刘苍。

邓禹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主要的功绩在于帮助刘秀安排人事。

后来大部分的时间,刘秀并没有再任命邓禹任何官职。

汉明帝特别任命邓禹为高于三公的太傅,可能跟他八个月后的第二诏有关:「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

举荐制度,是两汉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

太学考试主要只是征选朝廷郎官而已。

在地方的治理上,汉明帝认为父亲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他想要提高举荐制度的可靠性。提供检举制度,是惩罚。

以邓禹为太傅,是表扬。太傅是古代的三公,多古?黄帝那么古。

历经春秋战国,大家一官各表之后,汉朝原本是没有太傅的。吕后时一度复置,后废除。一直到汉哀帝才又复活,并且固定下来。

要知道,汉哀帝是一个政治高手,斗垮了王莽一族。当时,他设立太傅,将原本的丞相孔光放上去,位在三公之上,其意不言自明。

所以等到哀帝过世,王莽再起,他就颁布了恢复古三公的条款。

并依次为太师、太傅、太保。

王莽自为太傅,孔光升上去做太师。

简单说,太傅是西汉新莽时代,国家的副手(不是副元首)。侯国,王国,都有自己的太傅。

太子东宫也有,称之为太子太傅。但由于西汉朝廷长时间未置太傅,所以大多数《汉书》的太傅,指的几乎都是太子太傅。

到三国志时代,就更乱了,那是后话。

虽然太傅在新莽时代,只是三公第二名。

可那到底是王莽用以篡汉的官职。整个脉络走下来就是:刘秀仍用太傅,不设太师。

东汉本体第一个太师,就是大家都认识的董太师。

这就呈现出了,东汉太傅的重要性。但刘秀真的是把太傅当成执政首席吗?

也不尽然。刘秀的第一个太傅,就是云台典藏的种子球员:卓茂。

卓茂是大儒中的大儒,曾经待过孔光手下。后来王莽篡位,卓茂就退隐不当官。一度跟随更始帝,但也觉得不优又辞官了。

这么道德高尚又择木而栖的良禽,非常适合刘秀的政治作战原则。

但刘秀把太傅独立出来了。

基本上,刘秀一称帝,就为了酬庸诸将把三公之位,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分出去了。卓茂召来,只是当广告牌娘的:当时刘秀可不敢撤换三公。

这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也只用到建武四年,卓茂过世后就悬着了。

而汉明帝重启了。

另一个,汉明帝的弟弟,东平王刘苍,是一个孔武有力,跟刘秀长得相像,也好学有智的人。

汉明帝给他的官职,是骠骑将军。

这个时候,还是东汉初年。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担任过骠骑将军,一是西汉霍去病,二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景丹。

但在汉明帝这时,主要意义只有一个:「宗室掌兵」。刘庄没有去动大司马,而是让自己的弟弟另外设立一个兵权中心。

当汉明帝巡狩天下时,刘苍就负责镇守戍卫京城。可想而知,刘苍绝对是跟刘庄最要好的兄弟。

他的领地东平,也紧邻着刘庄未成为皇太子之前的东海。

毫无疑问的,两人自然为同母所出。

「光烈皇后生显宗、东平宪王苍……」 显宗就是汉明帝的庙号。

西汉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故多以谥号称。

其实原本西汉皇帝建庙是建得很夸张的,导致养这些蚊子庙,还得每年进行祭祀,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等到宣帝中兴结束,不免俗的,就像这次的汉明帝。

汉元帝也得找个老爸没开刀的地方动动手,来彰显一下自己。于是就对庞大的帝庙下手啦。

嗯,也许是一件好棒棒的事。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古礼是儒生的心头肉,待到王莽掌权,自然也要作一番文章,这才大致把西汉皇帝的庙号确定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从汉元帝开始,就认为汉景帝是算不上咖的--没有重要功绩。

扯远了,虽然刘苍的骠骑将军跟霍去病的实质意义不同,但刘秀晚年国内大致平定,边塞战争仍是频繁。

是以这时候主要的非常驻军力,确实也是以边塞「远征」军为主。

不是驻军,蒙恬那时候是驻军,秦朝主要僵持的只有匈奴。

但在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王莽的胡搞之下,东汉要面对的边患,那可是一个四面八方。

刘苍想必也是得主管这个远征军的「主权」。骠骑的历史意义,也就逐渐发展出来了。

至于到了三国时代,那又是一个骠骑各自表述了。光是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边患的问题在东汉后期就解除掉了。

这个就之后再研究。基本上,除了邓禹跟刘苍背后的这两项创举,汉明帝的执政情况,跟刘秀后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以儒修德,以法治国。但他跟亲身浸淫战乱十数年的父亲不同。

在这个架构底下,刘庄有那么点汉武帝的倾向。

汉明帝跟汉武帝类似,对于学术思想的接受力相当高。

不同的是,历经新莽乱世,汉明帝对于阴阳儒那套胡说八道,看起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但他对于跟匈奴战争,也有执着。

刘秀花了很多时间解放奴隶,但汉明帝再次招募死囚上河套。

这绝对是一个兵源缺乏的警讯。

如果这是刘庄一个人的故事,东汉朝很快就会走下坡了。

光看帝王本纪,你很难明白,三年后这个王朝不但没有衰亡,还「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没有云台二十八将,哪管刘秀多么英明神武,也只有过劳死一条路而已。

认为父亲在任用官员上不够仔细,同时又追念着中兴二十八功臣的汉明帝刘庄,又用了怎么样的人才?

而在王莽独尊儒术的洗礼后,东汉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时代风貌?

我,很想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秀的五个儿子后来都有着怎样的生活和结局?
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东汉
中国古代才女:东汉篇《阴丽华》
八、西汉刘氏皇族统治四百二十七(公元前206年乙未至公元220年庚子)·之二
光武帝与两位妻子演绎人伦大爱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两位皇后郭圣通和阴丽华生育11个儿子,九个儿子皆得善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