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茅以升用时2年半修建钱塘江大桥,通车八十余天,写下誓言后炸毁

1937年12月,茅以升刚把钱塘江大桥修好八十余天,就接到了把大桥炸毁的命令。虽然早有预料,但茅以升在毁桥之前,心情还是十分沉重,他拿出笔记本,写下了一段誓言。

天才少年留学美国,修炼成桥梁专家

茅以升10岁那年端午节,家乡南京举行龙舟大赛。这一天,涌上秦淮河文德桥观看比赛的群众,都挤在一边,导致栏杆断裂,桥面随即翻转垮塌,无数人溺毙在河里,其中就有一位茅以升的少年朋友。断桥事故震撼了茅以升,少年时,他就有建造最坚固桥梁的念头。

15岁时,茅以升离家北上,本想考取留美学生,不想由于信息不通,错过了时机,只好报考当时唯一的工程学府,唐山路矿学堂。由于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茅以升产生了打道回府的念头。这时,母亲的一封信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母亲得知茅以升的念头,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道:“学业未完成,不得归家;若是成绩不好,或者不能毕业,就别回来了。”孝顺的茅以升,只好打消回家的念头,留校发奋读书。

后来,茅以升回忆说道:

“经此刺激,甚为感动,遂树发愤力学信念,专心致志,结果成绩不坏。此事虽然平淡无奇,但凭以往事实经验,自信力坚强与否,关系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前途,愿与诸同学共勉。”

过了没多久,很多同学去参加革命,茅以升也想参加,其母亲知道后,又来了一封信,告诫他说:“要有学问,才能革命。如果离开学校,则不以你为子。”这才让茅以升沉下心来,以学业为重。

要不是母亲的这两封信,茅以升极有可能错失成为桥梁专家的机会。严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后,潜下心来的茅以升成绩一路狂飙,学业突飞猛进,年年考第一,光英文笔记就有两百多本。毕业时,成绩打破记录,全校轰动。

茅以升的毕业证书

1916年,茅以升以优异成绩,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因为成绩过于优秀,荣获了该校的金质奖章,为此康奈尔大学干脆对来自唐山交大的学生免试入学。

硕士毕业之后,茅以升来到美国钢城匹兹堡,一边在桥梁工厂实习,一边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那段时间,茅以升起早贪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赶到学校上课,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过就出门,半夜才回到宿舍休息。

游子思归,学业有成的茅以升取得博士学位后,报效祖国是他的梦想。他谢绝了美国高校的高薪留校任教邀请,执意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建设。

1920年,茅以升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父亲得知他归来,亲自带着家人跑到码头去迎接。一家人相见,很是温馨开怀。

接受挑战,完成钱塘江大桥的修建

1933年,茅以升在北洋大学教授,忽然接到邀请,前往杭州修建钱塘江大桥。

在此之前,我国的大型桥梁,都是由西方国家一手包办的。在当时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修建大型的桥梁。因为缺乏修建经验,中国人对自己能否修建大型桥梁,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茅以升决定接受挑战,打破这一惯例,为中国人长志气。

业主方不放心,同时又委托美国顾问华德尔进行设计。后来看到茅以升的设计比华德尔的设计要节省经费240万元,而且结构更为合理,才决定采用茅以升的方案,由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大桥的建造。

华德尔的设计是单层联合桥,公路、铁路、人行道都在一个桥面上;茅以升设计了双层联合桥结构,下层为铁路,上层为公路和人行道,交通互不影响,更为合理,而且造价更低。

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美国人差,甚至要更加高明。

钱塘江上造桥,实属难事。古往今来,钱塘江素有险滩之名,水流湍急。上游时有山洪泛滥,下游还有海潮涨落冲刷,同时要经受台风考验。如果上下并发,则翻江倒海、波涛汹涌,险恶异常。江底深达四十公尺的流沙,更是难以克服的难关。

开工未久,就遇上了翻船事故。一艘专门在上海定制的打桩船,刚到达杭州湾,遇上大风,波涛翻滚,就沉没了,船上的工人也遇难了六十多人。这时,业主又强制要求缩短工期,并警告茅以升:“如果造桥不成功,你就跳钱塘江,我在你后面也要跳下去。”

造桥遇上了极大困难,流言四起。银行财团也担心投资不保,也上门索债。茅以升四处奔走,焦头烂额,寝食难安。这时候,母亲给茅以升打气。她对茅以升说道:“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中国人第一次造桥,也要经历。儿子,你就是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打妖除魔,一个个来。”

潜下心来的茅以升,以卓越的胆识和深厚的科学知识,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江底流沙上打桩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打太轻,木桩下不去;打太重,木桩就断了。忙活了一昼夜,才打了一根桩,而一个桥墩就需要打160根桩。茅以升发明了“射水法”,改进了打桩技术,一昼夜实现打桩30根,克服了打桩的困难。

再就是由于江水太急,施工困难。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沉箱倒扣在江中,再用高压空气挤走箱里的江水,工人就可以在沉箱中工作。

但要把600吨重的沉箱准确安装到江底的木桩上,十分困难。第一次安装时,遇到了怪问题:沉箱乱跑,难以定位。

沉箱离开码头,采用浮运的方式。由于控制不当,首个沉箱漂流到了下游电灯厂位置。想方设法拉回安装位置下沉后,大潮涌来,切断了铁链,沉箱浮起,漂流到了上游之江大学,退潮之后陷入泥沙中。费尽周折拖回来,又遇上暴风雨,沉箱竟然拖着铁锚跑到了下游四公里远的南星桥,撞坏轮渡码头。用了二十四艘汽轮,把沉箱又拖了回去;不料又遇上大潮,钢缆蹦断,沉箱漂起,游到了上游十公里的闻家堰,退潮后又陷入泥沙中。

工人们认为江底有水鬼,要阻止造桥。茅以升用科学方法,破除迷信。他把铁锚换成10吨重的混凝土锚,解决了沉箱难以就位的问题。

为加快沉箱下降速度,茅以升又改进技术,发明了“喷泥法”,将沉箱下降的速度从一昼夜15公分提高到一公尺。

钢梁是在英国制造,运回来后再安装到桥墩上的。如此巨大的钢梁如何运输、安装也是个大问题,当年并没有大型的起吊设备。茅以升因地制宜,采用“浮运法”,利用海潮涨落的空隙,把钢梁运到桥墩上安装。在钢梁安装中,需要精确的计算潮水涨落时机,掌握娴熟的浮运技巧,避免钢梁在潮水中因颤动、碰撞、倾倒、飘流、搁浅而发生事故。

到了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人的飞机经常飞抵侦查,骚扰,有时还投弹轰炸。茅以升和工人们冒着战火,加紧了修桥工作。有一次,敌机的炮火炸到了岸上的工房,图纸和资料都遭受了损失。为了蒙蔽敌人,茅以升在桥面上堆放障碍物,造成上层公路尚未完工的迹象,迷惑敌人。

到了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车正式通过钱塘江大桥,现场的工人们欢声雷动。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大桥终于竣工了。大桥的完工,极大支援了正在进行的淞沪抗战,无数物资得以及时运抵前线,无数国民得以安全撤退到后方。

为抗日大计,炸毁桥梁

到了十一月,战事不利,敌军向杭州逼近,到处交通阻断,大桥成为向后方撤退的唯一通道。这时,茅以升接到了要炸毁钱塘江大桥的通知。

茅以升早有预料到这一天,他还做了计划,在南岸第二个桥墩,预留了一个空洞放置炸药。只有把桥墩一起炸掉,才算彻底毁掉大桥,防止敌人修复利用。

为达到最佳效果,茅以升把放置炸药的最佳位置告诉行动人员,让他们做好准备。放好炸药,拉好引线等,需要十几个小时。炸桥要等到最后一刻,对岸人员全部撤离后才行动。

眼看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才修建完工的桥梁即将被炸毁,茅以升也是忍不住悲痛。炸桥之前,他写下了一首诗,表明战后决心重修钱塘江大桥的心迹。

斗地风云突变色,

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1937年12月23日,敌军的先头部队隐约来到了大桥附近。工兵阻断逃难行人后,引爆炸药,钱塘江大桥被炸毁。这距离大桥刚刚通车不过八十余天。

被炸毁的钱塘江大桥

这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大桥,也意味着旧中国的深重苦难,也是大好河山被侵略者战火屠戮的见证。

茅以升携带造桥资料档案,辗转后方,等待有机会重修大桥那一天的到来。

抗战胜利,重修大桥

日军占领杭州以后,曾简单修复大桥,但遭到了游击队的破坏。为此,这座大桥在战火中不停经历破坏、修复的过程。

1946年,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回到杭州,着手重新修复已经破败不堪的大桥。

对于被破坏的桥墩,需要彻底修复,他们发明了套箱法,制造一个八百吨的大套筒,套在需要修复的桥墩外,沉到江底,抽干箱内江水,工人们即可在箱内对桥墩进行修复。

由于时局因素,经济境况不稳,修桥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修复过程断断续续。到了1948年,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到杭州解放前夕,撤退的士兵将大桥又炸了一次,幸好损坏不大。经过简单抢修,大桥很快恢复了使用。

大桥的彻底修复,是解放后的1953年。这一年,茅以升将第六号桥墩彻底修复,标志着这座丰碑性的大桥,得以完全恢复了全部功能。

至今八十多年过去了,修桥人茅以升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钱塘江大桥,依旧屹立在钱塘江上,和六和塔交相辉映,成为杭州一道美丽的风景。

(全文完,感谢点赞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塘江大桥建成89天,设计师却亲手炸桥?含泪写“此桥必复”
散文||钱塘江大桥之传奇
茅以升
“钱塘江上架桥”是如何办成的
视野 || “桥坚强”--钱塘江大桥70余年屹立不倒
茅以升: 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