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狗仔”的一天:为了爆料加班加点
本 文 约 445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当代明星们的头等劲敌,非“狗仔”莫属。他们仿佛天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在人海茫茫中迅速锁定目标,跟踪、偷拍无所不用其极,只为爆料出惊天巨闻,博得眼球。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了专门的狗仔队,论专业素养,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群大臣见了躲,皇帝见了也只得摇头,表示束手无策的人。让我们穿越时光,走进宋代“狗仔”的一天……

狗仔的一天,始于忙碌


北宋 张择端(传) 清明易简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繁华的汴京街头,一处悦来客栈里,宋代狗仔睁开睡眼、伸个懒腰,在摊头吃个武大郎烧饼,喝杯王婆豆浆,就开始了繁忙的一天。第一个落在他们头上的难题就是——今天挖点什么有趣的料?

宋朝的狗仔队“眼观四路,耳听八面”,或是辗转在民间的街道巷陌打听一些小道消息,或是从朝廷进奏院、各个官署内部流传或者泄露的消息中大作文章,目的就是挖掘新闻,写出10W+的爆款文章,满足广大宋代民众的吃瓜心理。

一般,跑腿的狗仔被称为“内探”“省探”“衙探”,他们主要负责搜集新闻素材,而后由负责撰文的狗仔“探官”编写成文。这些人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探听朝廷政治动态,将独家消息散播至街市,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此等好差事,但凡有点笔头功夫的人,谁不想试试?于是,当职业狗仔一醒来就苦思冥想着选题的时候,另一些还在成为“狗仔”的路上苦苦挣扎的人,正忙着投“简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政府向全国发布消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报纸。宋太宗成立了上都进奏院,各路消息由门下省的给事中(官名)负责编定,然后呈至上都进奏院发出。
宋朝报纸种类繁多,有“朝报”“邸报”“边报”“邸状”“报状”“进奏院状”等。然而,这些报纸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查,它们最大的缺点就是无聊!

要知道,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
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

“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儿。每一事率数十人,各专藉以为衣食之地,皆他处之所无也。”

光临安的小买卖就多达178种。

北宋 张择端(传) 清明易简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一来,人们茶余饭后必得少不了谈资。再加上宋朝政局动荡,动不动就有外族入侵,人们身在家中坐,心却时刻记挂着远方的战事。官报千篇一律,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朝廷事务和官员工作总结,人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与自身有益的信息。

于是,一部分头脑精明的商人瞄准了时机,在社会上广寻“头脑灵活、消息灵通的人士”,安插于各个部府衙门,窃取内幕。一种特殊的报纸“小报”也应运而生。宋人赵升在《朝野类要》卷四的“朝报”中写道:“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小报是一种民间报纸,有别于官报,不设报头,内容除了“政治正确”的官方信息,还刊登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包括朝廷悬而未决的问题。小报上的这些信息被称为“新闻”,也正是从那时起,“新闻”一词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一些书肆的主人,他们掌握了宋朝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用其代替手抄。一份小报的诞生,意味着接下来成千上万份小报会流落市井。
据之前提到的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这种报纸的销量在所有买卖中位居第二,再结合当时的物价(《宋代物价研究》中提到北宋时一卷书大约20-50文,小报面前普通群众,价格可能在几文钱到十几文)那真是一份不菲的收入!

另外,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中下级官员也暗自加入了小报行业。狗仔们的顶头上司,就是这些从事小报发行的人。他们的“简历”将流入这些人的口袋。若是机灵一点,文笔好一点,便能顺利通过面试,在这行混口饭吃,若是呆头呆脑的,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居上。

四处奔走,挖掘猛料


此时,职业狗仔们正迎着烈日,苦苦奔走寻找素材。负责宫闱秘事的“内探”,正绞尽脑汁写一篇皇帝与后宫妃子之间感情纠葛的爆文。他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宫女,向他们打听皇帝最新的情感状况:新纳了几个妃嫔,哪个妃嫔圣宠正浓,哪个妃嫔被打入了冷宫,或者某妃某嫔的肚子有了动静。

专门报道时政新闻的“省探”,忙着结交达官贵人的仆侍妾婢,以便知晓某官员的升迁、任免、差除以及官员奏议等情况。不厚道的,顺便挖一挖有没有花边新闻,比如有没有贪污贿赂、收养小妾……有多劲爆就多劲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另一部分负责凶杀案的“衙探”,则往来于各大衙门,向监狱大牢里的犯人们打听某某轰动社会的凶杀案的进展情况,并实时对外播报法治新闻,为广大老百姓科普法律知识,提高人身安全意识。

如果是突发攸关民生的特大新闻,搞不好,狗仔们还得上前线,报道最新战事,撰写一系列相关文章,比如“震惊!金人又入侵大宋朝”,又或者是“看了会流泪,大宋北方人民和部分官兵奋起反抗”……

狗仔们废寝忘食,辛苦地挥洒汗水,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小报最大程度地呈现内容的专业性、丰富性,让民众读来欲罢不能。

一晃眼,时间已到了下午,该搜集的资料也搜集得差不多了,在外抛头露面的狗仔们的工作完毕,耍笔头的狗仔“探官”慵懒地起床了。

北宋 张择端(传) 清明易简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先是将昨日的稿子提交给发行商,套上罗衫,穿上丝鞋,去了宣德门附近的一家汴京熟食店填了填肚子,又喝了一盏茶,然后约线人们在此交换情报。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如何拿捏住民众的心理,制造热点,并巧妙地运用流行词汇将干巴巴的素材编写成一片有趣的新(八)(卦)

加班加点,只为一篇爆文


当然了,也有比较倒霉的狗仔,愣是晃悠了一整天一无所获。事已至此,索性编个假新闻。北宋大观四年(1110)发行的一份小报,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所以起天下之议,四夷凶顽,百姓失业,远窜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今州县有蔡京踪迹,尽皆削除;有朋党之辈,悉皆贬剥。”

那一年,正值蔡京罢相。先前执掌大权时,他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残害忠良,早已引起了朝廷上下以及民间百姓的不满。大家都乐于见到蔡京垮台。
这份小报冒充宋徽宗的口吻,痛斥奸臣蔡京的卖国投敌的桩桩罪行,对其大力抨击,并声称已将蔡京及其同伙一网打尽,极大地满足了社会舆论的需求。一时之间,小报大卖,流言四起。

北宋 张择端(传) 清明易简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当然是妥妥的假新闻。其目的就是利用群众的愤懑之情,让虚假新闻不胫而走,赚个盆满钵满。至于谁有天大的胆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必然是那帮不要命的狗仔和小报发行商。

蔡京看了小报,气得手发抖,无奈民众声浪太大,只得连开几场发布会替自己挽回点脸面。高高在上的宋徽宗,也不得不立即下诏澄清,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近传伪诏:曰朕承祖宗之烈,在位数年,深思股肱之臣,尽皆忠辅,以相予治,不可得也。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疆视,耳不聪而强听,……远窜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今州县有蔡京踪迹,尽皆削除;有朋党之辈,悉皆贬剥……此御笔手诏,深骇闻听。目好人乘间辄伪撰诏,撰造异端,鼓惑群心,可立赏钱,内外收捕。”

大意思就是,“这事太骇人听闻了,朕可没干过。至于散布谣言的人,肯定是居心叵测,抓到大大有赏。”可见,小报的“威力”之大,影响之广,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

正常情况下,完成任务的狗仔们便能准点下班,去樊楼(北宋汴京有名的酒楼)喝点小酒,听个小曲儿,消遣消遣。不过也有加班的情况,比如遇到紧急事件。

北宋何薳笔记集《春渚纪闻》中记载,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科举殿试“唱第”(公布成绩):“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狗仔们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加班加点刻印小报,为了能够及时向大众公布中试名单。

一个狗仔大声地念人名,另一个狗仔则手忙脚乱地用蜡板刻印。不料,忙中出了错,传报的人将毕渐念成了“毕斩”,于是,小报刊登出来变成了“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后来,赵谂因为谋逆被诛,真应了“毕斩赵谂也”。

夕阳里的狗仔


这样一天下来,狗仔们往往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当他们晚上躺在床上,并不能完全地放松和休息,因为,当消息一发布出去,他们就必须得开始警惕朝廷的追捕。而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朝廷眼中却是“奸妄小人”。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闰十一月,监察御史张戬在奏言中说:“窃闻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至有矫撰敕文,印卖都市。”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一名官员又呈递了一份奏折:
“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圆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闱有一使臣及阁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遏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

这些奏折义正言辞地指出了小报撰发者的横行、嚣张、罔顾王法,以刊登虚假消息,泄露朝廷机密获取不义之财。

接二连三的指控,不得不引起朝廷的重视。官方一出手,狗仔们的好日子眼看就要到头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政府就已针对小报颁布了一系列禁令,要求开封府及各地官署严行捉拿雕印、贩卖小报之人,治罪重惩,并在开封府用于捉贼的赏钱中,专门“支一千贯文”用于奖赏小报告发者。

南宋时期,小报愈发流传,政府对小报的查禁也更严格。检举小报的撰发者,可得到“赏钱三百贯文”。而对于小报的撰发者,一经捕获,则要处以“编管(流放)五百里”的惩罚。同时,政府还在易于泄漏消息的办理邸报事务的官吏中实行保甲制,“其进奏官令院官以五人为甲,递相委保觉察”,互相监督。一旦有人私自泄漏消息,将严加制裁。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始终没有阻止小报的盛行。狗仔们依旧在暗处监视着朝野动态,发行者们依旧不亦乐乎地印着报纸,而民众们,则继续“嗷嗷待哺”,期待下一期的爆点……

民众“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也是正常不过的事了,而狗仔们一天天地奔波劳苦,共同撑起了宋代小报的这片夕阳天。

参考文献:
历史野谈《宋代“朝报”和“小报”,我国古代新闻事业进入鼎盛时期 》
魏永辉《现代“狗仔队”很厉害,古代“狗仔队”也不赖,连皇帝都忌惮不已夜雪闲话:宋朝的小报 》
王少南《从宋代特殊历史背景探析小报的产生》
叶伟民《宋朝“狗仔队”消亡史》
杉木《夜雪闲话:宋朝的小报》
雷钰《小报在宋朝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何屡禁不止?》

END
作者 | 薇薇安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经公众号“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上河图》全图欣赏 Qzone精彩由你而来
《清明上河图》画卷欣赏
图一: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原版全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高清全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