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将”吴信泉一枪不发,困住美军整整七天,李奇微:这怎么打

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我们一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无尽的战争也成为了主旋律。当然战争的历史一直可以延续到人类社会的伊始时期。比如说西方古代的特洛伊战争,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所以由此而演化出许多经典的战术,在许多著作中都曾经提到过,比如说《孙子兵法》等,虽然战争给民众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是由战争总结出了战术却也凝结着先闲的智慧和总结,这些智慧能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能够让我们在许多不得已发起的战争中应用到古先贤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奇迹。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就用到了三国时期猛将关羽的“水淹七军”,美军的总司令李奇微惊叹志愿军这一战术的玄妙,最终迫使美军只能撤军。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关羽凭此计再次名声大噪,那在志愿军中究竟是谁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战术呢?他又是如何想到关羽的“水淹七军”的呢?水淹美军之后,志愿军又创造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关羽之“水淹七军”

三国时期,刘备凭借在汉中地区大败曹操,凭此优势自封为“汉中王”。而刘备手下猛将关羽自然不肯落后,趁着曹军目前的颓败之势开始举兵攻打荆州。因曹操此前将大军集中在汉中一带,所以在荆州只有少部分由曹仁带领的军队,想要长时间抵抗关羽大军是断无可能的。

于是曹操便派出自己上将军于禁前往荆州支援曹仁,而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此时形势对于禁大军极为不利,荆州一带正值雨季,除了路面泥泞湿滑难以行军,而且还处于汉水下游区域。但于禁却对此不以为然,关羽必须想方设法不能让曹仁和于禁汇合。

影视剧中曹操

为了探清于禁大军的情况,关羽特地多次前往于禁大军驻扎地探查。最终决定利用暴涨的汉水做文章。结果也正如关羽所预料,汉水的暴涨让于禁大军全部被淹没冲垮,于禁大败,这一战让关羽的名声大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淹七军”。这一经典战役也被记录到史册之中,“水淹七军”的故事流传开来。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关羽自然是三国时期毋庸置疑的猛将,他此次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创造出这样惊为天人的战术无疑是智慧的,伟大的。而俗话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距离三国时期将近一千七百多年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次出现了相同的战术,而且这一战术竟然用到了美国人身上,这也就是现代版的“水淹七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谁能够想到这一战术呢?

抗美援朝

时间来到抗美援朝,志愿军此时已经取得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但是狂妄的美军却仍旧不肯承认失败,并且不愿意推进停战协议的谈判,并且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为了让美国人认清此时的现实,志愿军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继续给美国人施压。

这次战役志愿军信心满满,摧枯拉朽般攻下了汉城,让美军再次见识到了我军之威。这场战役我军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美国人走上谈判桌,签订停战协定。但是在这次巨大的胜利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停战协定

一方面,是我志愿军战士许多天都是连轴转,时时刻刻沉浸在炮火之中,已经多日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另一方面,在敌人守军撤退之后,我军前线部队奋力追击,导致前后战线拉的过长,前线部队的物资补给一时之间无法从后方运送到前线。加上敌人为了不给我军留下物资,在撤退前已经将其全部毁坏。

这些方面的危机足以让这次战役的形势逆转,好在我军韩先楚将军注意到了这些隐患,并且将遇到的这些危机报告给了彭老总.彭老总立刻根据韩先楚将军的建议全军进行原地休整,等待物资补给的供应。

美军麦克阿瑟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此时的他正陷入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渴望一次大胜一雪前耻。于是美军趁着我志愿军还未在汉城等地稳定下来的时候,发起了“第四次战役”。我志愿军战士只能和美军鏖战,他们已经接受到了帮助兄弟部队逐步后撤的任务,只要阻击成功就能够挫败麦克阿瑟的野心。

三十九军奉命阻击

而这一次麦克阿瑟的阴谋也没有得逞,他在观察局势后有些恼羞成怒,认为有必要发起一次全面战争。但是麦克阿瑟的建议和接连失败引起了美国高层的不满,遂决定撤换最高指挥官,并且任命李奇微接任。

李奇微接任后,决定继续延续麦克阿瑟的战略构想,不过他和麦克阿瑟相比,更加稳重谨慎。他在分析局势后决定派出的机械化军团继续进攻我志愿军,这支部队算得上是美军的精锐部队。

李奇微

我志愿军在收到消息后,决定派出三十九军阻击这支部队,只要拖住这个美军机械化部队,兄弟部队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转移。而三十九军军长就是赫赫有名的“虎将”吴信泉。此人以打仗勇猛加上心思缜密著称,是我军典型的文武双全之人。

在接到阻击的命令之前,三十九军战士在吴信泉的带领下已经连番作战许多天了,他们部队遇到的情况和大多数前线战士一样,缺乏补给弹药,而且战士们疲惫不堪。虽然他们在此前在吴信泉的带领下,吃下了许多美军王牌部队,但是即便拥有再强的战斗力,也难以阻挡纯机械化的美军部队。

吴信泉

吴信泉认为常规作战阻击是毫无胜算的,因为美军这次算是“以逸待劳”,加上弹药补给要远比他们丰富。加上附近几乎没有可利用的地形,所以想要阻击这支部队并且拖住他们,就需要用战士们的生命来堆叠。这在吴信泉的心里是我万万不可能的,每一个战士们的命都非常珍贵,不能够让他们白白牺牲在战场之上。

所以吴信泉带着部队边打边撤,在这同时他在仔细思考如何实现阻敌之策。在抵达华川地区的时候,吴信泉看着手中的地图和远处的华川水库,突然灵光一现,就有了阻敌之策。他想到的屁股后面穷追不舍的敌军都是机械化部队,如果他们遇到突如其来的洪水,虽然不至于让他们损兵折将,但泥泞的道路和形成的沼泽地一定会让他们难以前行的,实现阻敌的功效。

水淹七军

其实这一计策突然在脑海之中的出现,并不是他只是一时来的灵感,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大战磨砺,这让他突然想起了三国时期的猛将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吴信泉表示要上演现代版的“水淹美军”。

现代版的“水淹美军”

在吴信泉下定决心认为计划可行的时候,他就下达命令一方面要求战士们原地休整,并且派出一支队伍在敌人沿途进行频繁骚扰,迫使美军和我军交火;另一方面,他带着战士亲自去观察华川水库的情况,发现在水库中的储水量有些不足,不足以让美军“人仰马翻”。

于是吴信泉就下令将水库中十二个放水的闸门暂时关闭,等待这几天蓄水。只要蓄水到达足够的量,就一定能够起到奇效。在确定水库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他就带着战士们观察这股美军的情况,并且尽力吸引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在华川地区下游。

华川水库

美军李奇微自然知道我军和美军零落的交火一定是在谋划着什么,但是在仔细翻看地形图之后也没有发现任何端倪,即便他看到了华川水库,但是挤破脑袋也没有想到会“水淹美军”,因为在他的认知中从来没有这样的案例。

但是一向胆小谨慎的李奇微认为他一定没有发现什么,而轻易前进可能会马失前蹄。李奇微的小心谨慎为吴信泉的蓄水大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李奇微犹豫不决的几天时间之中,华川水库的水已经储蓄了充足的量。

在吴信泉决定释放华川水库的储水的时候,队伍里却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就是直接用炮弹将划船水库轰开,让蓄水全部的一股脑地冲向美军,这样才能造成美军的伤亡。而另一种声音就是只要同时打开十二个闸门即可,同样可以实现阻滞美军的效果。

华川水库

最后的抉择需要吴信泉去选择,吴信泉在这之前了解到这个水库是当地的民众集资修建的,所以他决定选择第二套方案,即便给美军造不成多大的伤亡,但是能够起到阻滞敌人的目的就可以。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战争本来就给民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战争只是一时的,而生活却是永久的。不能为了战争就肆意破坏民众的生活。

吴信泉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此时他先下达了疏散周围民众的命令。在确认民众都疏散完毕之后,他命令战士们同时打开十二道水闸放水。巨大的水流就像是巨龙咆哮般喷涌而下,由于之前长时间的蓄水,水量是非常充足的。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水位就骤升到将近两米。吴信泉知道自己的战术一定会奏效。

美军

而处在下游的美军,没有见识过这种“自然爆发”的山洪。突如其来的大水让他们十分惊奇。这让这支机械化部队有些难以抵抗,一些帐篷和弹药全部被冲散,甚至使用的一些器械全部都被冲跑,而坦克等大型设备虽然没有被冲开的太远,但是却也陷入到泥泞之中,难以前行。此外美军架设的多座浮桥被冲垮,整个队伍一时之间陷入到混乱之中。

这次“水淹美军”虽然没有造成多大伤亡,但是吴信泉的战术目的已经达到。美军大兵经过六天的休整才将坦克等设备全部归位,恢复到几天之前的状态。而这三四天的时间足够我方兄弟部队安全后撤。美军李奇微听了这次战场上出现的情况,惊呼吴信泉的战术高明。

美军

吴信泉的战术创意看似从形成到组织实施用了仅仅不到几天的时间,就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这在我们看来或许仅仅是他们灵光一现,瞬间就想起了三国猛将关羽的计谋。但是任何一名士兵亦或者将军看来,这绝不是仅仅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仅仅为了那个所谓的“灵感”一定是建立在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指挥战斗之上的,不妨我们去一起了解“虎将”吴信泉的过往,看看他是如何从草莽成为百战百胜的将军的?

百炼成钢

战争带来的危害是可怕的,对民众的伤害更是毋庸置疑。但是从反面来看,正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前期发生了太多的战争,这才让我们最终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走向了真正幸福的时代。也正是因为这些战争,从中走出了无数的身经百战的将军,为我国现代化国防奠定了基础。

我们从侧面看,这些战争也相当于为将军们提供了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挥洒他们的青春,书写下自己的人生。尽管他们大多都是不得不为改变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而战,而吴信泉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走出来的一位将军。

吴信泉

吴信泉其实就出生在贫苦的湖南农民家庭中,那时候军阀连年混战,百姓民不聊生。但是好在红色思想在湖南地区已经广为流传,这些思想对于陷入困苦的百姓们来说,就是救命的稻草。

他们才真正地为劳苦大众说话,而吴信泉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洞悉了这一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主动加入到赤卫队之中,开始了和不公命运组做持续的斗争。由于表现突出加上性格稳重,在十八岁那年就光荣地加入我党,成为了年轻的党员。在加入我党之后,吴信泉就告别了家乡,和红军战士一起南征北战。并且参加了多次战斗,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起来。

蒋介石

后来随着老蒋对红军发起“围剿”,他也参与了五次“反围剿”战役,在之后参加艰苦的长征。虽然吴信泉的年龄在队伍中依旧算小,但是他却经过这些磨砺已经成为了一名“老革命”,成为了坚定的我党战士。

这些战斗让吴信泉完成了从战士到指挥者的蜕变,他在加入到队伍中之后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恶补起来,他的目标就是向着“文武双全”前进。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组织上对他的认可,职务也在随之调动。可以说他此时已初具指挥者的风度。真正让他指挥技术和军事素养得到提高检验的是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

也可以说这些战争给了吴信泉一个提高自我的平台。我们先说在抗日时期他所参与的战斗,期间他担任新四军三师以及苏北军区的重要职务,参加了和日军针锋相对的高沟杨口、两淮等战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吴信泉参加的南北李村伏击战。

抗日战争

这场战斗是非常激烈的,但是结果却是我军大胜。吴信泉那时候担任政委,本来亲自参与战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吴信泉却坚持和战士们一起上战场。在他的带领下,我军直插日军的师团指挥部,并且选择和敌人近距离搏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清扫战场时发现消灭日军将接近三百名,而我军仅仅损失二十多名战士。

吴信泉就在和日军高强度的对垒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指挥风格,灵活又不失沉稳,而勇猛是我军指挥者一个共有的特点。他在和日军的一场场的生生与死的决斗中,自己的指挥水平和能力在逐渐提高,逐渐向一名成熟的指挥者靠近。

解放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爆发,吴信泉按照组织的部署前往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这期间他能够和许多成熟优秀的军事指挥者一起并肩作战,他的指挥能力也因此受到深刻影响,在不断促进成长。在这期间,吴信泉参与了四平保卫战,以及后来的辽沈战役大型战役。

在东北成功解放之后,吴信泉南下继续参与解放全国的任务。此时除了国民党内部军心动摇等客观因素,吴信泉带领的部队几乎从未失手,可以用百战百胜来形容。在解放战争时期,吴信泉结合自己多年以来总结的战斗经验和指挥经验,加上和其他优秀指挥者的借经,逐渐从一名成熟的指挥者向一名优秀的指挥者转变。

大放异彩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不存在大规模的战役,整体上步入了和平年代。这时候这些卓越的指挥家可以选择进修,去学习一些更加现代化的军事理论继续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而吴信泉一开始确实是这样打算的,但是不承想不久后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美援朝爆发后,吴信泉成为了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将军,此时的他已经担任起我军的王牌部队三十九军的军长,而他经过多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优秀的指挥者。吴信泉在进入朝鲜战场之后,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并且创造了许多第一。

抗美援朝

许多入伍的新兵很少有人见过美国人,都听说美国大兵人高马大,并且装备着最先进的武器,所以有些战士心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吴信泉在听说之后,在全军动员大会上指出“不就是美国佬,他们不是也没三头六臂么!咱们就是要摸摸他的老虎屁股!”吴信泉的鼓舞让战士们勇气和信心大增。虽然他们甚至是吴信泉并不知道,他们即将要交手的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他们号称是“一百六十年未败”。

虽然美军这支部队也是现代机械化,但是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吴信泉根本不知道就是这支美军。他有条不紊地指挥战士们作战一段时间后,感受到这支美军部队士兵素养和火力非常充足,需要他谨慎应对,这才得知原来就是传说的美军王牌部队美军骑兵第一师。

美军

结果这次战斗在吴信泉的指挥下大胜归来,这一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那些有“恐美”情绪的新兵,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在国内的民众。而这场战斗的战绩更加喜人,歼灭了美军将近二千人。

抗美援朝战场是让吴信泉真正大放异彩的舞台,凭借他的指挥和战士们的配合,很快战场局势从刚开始的“美军一边倒”向我军倒去,我军逐渐拥有了战场主动权,并且如同“秋风扫落叶”之势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并且在第四次战役期间,创造了生擒美军的最高纪录。

吴信泉

后吴信泉将军在回国之后,继续在军队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直到身体逐渐虚弱后,写下了动人的遗书。遗书中从来没有提及他个人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如同一个要出远门的人一般,交代了自己遗体的去向和老房子的处置。他希望所有的子女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以做危害社会的人。

回顾吴信泉从贫农成长到百战百胜的将军的经历,再到“灵光一现”想出“水淹美军”的战术策略。这一计策看似仅仅只用了几天时间,但是这却是他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在一场又一场的磨练中总结出来的;在一场又一场的生与死的考验中总结出来的。也许“厚积薄发”这个词语才能够精确地形容吴信泉将军的这次创举。

图文无感可观看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吴信泉一枪不发,困住美军7天7夜,李奇微:仗还能这么打?
水淹美军 不费一枪一炮
水淹美军,不仅有吴信泉的妙计,更离不开战士的英勇无畏
志愿军水淹美军,令美军司令多年后仍心有余悸,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吴信泉一枪不发,困住美军七天七夜,李奇微:仗还能这么打?
志愿军奇迹之战!一枪未打阻击美军六天,李奇微:仗还可以这样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