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经羲:中国任职时间最短的总理,只干了不到10天

1911年10月30日,为响应武昌起义,云南昆明爆发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胜利在望。

眼看清朝大势已去,守城无望,一位华发苍颜的老人仓皇出逃,没多久便被军官生擒。老人看到军官后气得全身颤抖。

“我把你当知己,你却背叛我。”“好心机,好手段。”“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这项上人头你尽管拿去。”

说完,老人缓缓闭上眼睛等待处决。军官一番踌躇后,单手握住刀柄,只见寒光一闪,军官会手刃故人吗?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老人的结局会如何?

官三代的坎坷仕途

原来,这名老人叫李经羲。他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晚清光禄大夫李鹤章,伯父是晚清权臣李鸿章。

李氏前几代的祖先生活贫苦,到了李经羲爷爷的爷爷那一代,才开始购置田地、家产,日子逐渐富裕起来。

家境渐好后,李氏家族开始走科举之路,但科考结果并不顺利,直到大器晚成的李经羲爷爷李文安考中进士。

与李文安一同考中的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而曾国藩是李文安长子李瀚章和次子李鸿章的老师。

李文安与妻子一共生了六子二女,基于严苛的家教,他的子嗣不是位高权重就是富甲一方,长子李瀚章曾任湖广和两广总督。

次子李鸿章更胜一筹,身兼数职位,任两江、两广和直隶总督,还是海军衙门帮办,控制着朝廷的内政、军事和外交。

与两位哥哥在政坛大展拳脚不同的是,李经羲的父亲李鹤章为官半道转战商场,回乡主理家业,将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丰厚的家私让李经羲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贵公子。

沾了祖上的光,李经羲不用像爷爷和两位伯父那样寒窗苦读,通过优贡便可以做官。

优贡生是由地方官员推荐或考选的学生。这些学生会输送至国子监学习,只要在三年选拔一次的朝考中合格即可做官。

李经羲21岁那年朝考合格,被封为七品县令,一毕业就做了县长。

可他的仕途进展得并不顺利,刚上任不久,他的父亲便于1880年去世,按丁忧制,不得不辞官守孝三年。8年后,母亲也不幸去世。

李经羲又守孝三年,不得不说他简直是清朝版的苏东坡,还没开始大展宏图,仕途就被耽误在守孝的路上,实在是太难了。

除孝后,为了让仕途进展顺利,在1891年的顺天、直隶水灾中他捐银万两。此后又陆陆续续捐银至四十万两。

因此,李经羲被赏戴二品巡抚花翎。

1893年,李经羲升任湖南盐法道、长宝道两个官职,管理全省盐务及长沙、宝庆政务,官位四品。

从21岁到34岁的14年间,除去守孝的6年,在任8年间他的官位能从七品升到四品。除了父亲留给他的家产,更多的是受到两位伯父李瀚章和李鸿章的荫庇。

任性巡抚得罪慈禧

凡事也都有两面性,李经羲仕途受伯父荫庇的同时,也会受到株连。1895年,李鸿章代表晚清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李鸿章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经羲也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参劾。

1901年,自称为晚清“裱糊匠”的李鸿章又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也许是为感谢李氏家族的背锅之举,慈禧太后下旨令李经羲担任广西巡抚。一个月后,慈禧又改令他担任云南巡抚。

对于慈禧比翻书还快的工作调动,李经羲根本没时间去广西担任巡抚,因为他一直在忙于另外一宗要紧的事。

原来在1900年6月,朝廷扣押了一批法国驻云南领事馆私自屯用的军火。法国驻云南总领事方苏雅目无朝廷法纪,公然以武力抢回军火。

此举激起昆明民愤,数万名百姓包围昆明的法国领事馆,并焚毁两座法国教堂和英国教堂。

这就是当时的“昆明教案”事件。《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乘火打劫,要清政府赔款白银33万两。

由于新任的云贵总督尚未上任,而云南前巡抚丁振铎又不愿独自担责,慈禧觉得办事干净利落的李经羲定能处理好此事。

于是慈禧改命李经羲为云南巡抚。

在丁振铎、李经羲的努力谈判下,法方愿意将赔偿降至15万两,先支付6万两,余下的分三年付清,双方签订文本了结此案。

“昆明教案”事件结束后,李经羲请求进京陛见,有要事相奏。慈禧未允,李经羲再次请求,并强调“如果不准陛见,徒使国家有异日之悔”。

慈禧看到奏折后大怒,斥责李经羲胆大妄为,竟然敢以下犯上,对她使用威胁之词,慈禧当即免除他的云南巡抚之职。

1903年1月,李经羲又被下令署理贵州巡抚。但只是代理巡抚之职,并未转正。

地处边陲的广西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一直匪乱不断。

朝廷已将办事不力的巡抚革职,为尽早平定匪乱,慈禧又派做事果断的李经羲担任广西巡抚,这次免去一切流程,要求他速速上任。

接到慈禧懿旨后,李经羲反而上奏请病假。在慈禧的再三催促下,他才磨磨蹭蹭答应上任。

1904年七八月,李经羲又不顾朝廷反对,绕远路前往广西。他经由湖南湖北到达上海,再从上海坐船到广西,这期间尽管朝廷三番五次下旨催促,他依旧不理不睬,直到9月底才正式上任。

李经曦此举看似在逃避匪乱,实际上也是对清朝政府无能的一种反抗。新官上任后,李经羲就采取雷霆手段,平定匪乱。

总督对革命党人的庇护

因平定匪乱有功,李经羲受到朝廷的表彰。但他与慈禧的矛盾也愈来愈深。便以“病体难支”为由请假,闲赋在家。

1909年慈禧去世后,李经羲复出并被任命为云贵总督。任职云贵总督期间,李经羲发展并壮大了云南陆军讲武堂。

早在1899年,政府为提升陆军力量,下令在全国设立讲武堂,培养新军。为响应号召,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成立,也就是讲武堂的前身。

1908年清政府同意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于第二年开始招生。

1909年9月,李经羲兼任讲武堂总办。他曾说,“云贵总督可以不做,而讲武堂不能不办。”讲武堂聘请的教官多数是毕业于日本军官学校的优秀人才。

早在李经羲担任广西巡抚期间,他就得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蔡锷是个能文能武的杰出人才,便不惜大费周章地将他请到广西。

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后,李经曦又邀请蔡锷来讲武堂训练新兵。

而讲武堂的教员多数是来自革命同盟会,这些人是第一批革命的火种。

虽然蔡锷并不是同盟会的成员,但他一直在暗中协助同盟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当时北洋军的一名军官嫉妒蔡锷的才能,经常在李经羲耳边说蔡锷是革命党。李经羲不仅置之不理,还资助他们钱财,并叮嘱蔡锷他们要小心行事。

除了对蔡锷有提携之恩,李经羲对我们的开国元帅朱德也有知遇之恩。

在四川的朱德得知讲武堂在招收学员,因家境贫寒,在乡下教书的朱德为改变国家命运,果断弃笔从戎。不远千里从四川徒步至云南,走了76天才到达。

遗憾的是他错过了报名时间,为了成为讲武堂的学生,朱德与门卫发生争执。

那时正好李经羲在讲武堂,得知朱德是从四川徒步而来的,甚为感动,当即破格录取。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多个地区紧跟着爆发起义,昆明也聚集大批带有武器的革命人士,他们随时准备参加革命。

1911年10月30日晚,云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在昆明发动起义。蔡锷和讲武堂监督李根源指挥新军从南校和北校场分别向昆明进发。

起义前,蔡锷吩咐所有士兵,不能伤害李经羲及其家眷。起义很成功,朱德攻占了督府,但未找到李经羲。

经过一番搜寻,朱德在萧巡捕家中找到李经羲。蔡锷立即赶来,李经羲以为蔡锷会将他处决,于是就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

李经羲虽然隐约感觉这一幕迟早会来,但他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快。

短命总理失望隐退

起义成功后,蔡锷被推选为云南都督,他和李根源来到领事馆邀请李经羲来执掌大权。

但李经羲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世代享受朝廷俸禄,不愿背叛。蔡锷也不强求,妥善安置好他与其家人,并护送他离开云南,辗转返回上海。

离开云南那天,蔡锷一路护送他至车站,还让他带走大量财产。对于李经羲的恩情,蔡锷也投桃报李。不杀李经羲,朱德也给予肯定。

武昌起义爆发以来,作为信息中心的上海,民情振奋,到处都充斥着革命的气息。好在李经羲安全地回到上海府邸。

清帝退位后,朝中老臣大部分都旅居青岛,李经羲见上海局势动荡,也举家前往青岛。

当时旅居青岛的遗臣众多,有的眷恋旧朝,为复辟帝制而奔走。袁世凯为拉拢旧臣,多次前往青岛游说招揽。

李经羲应招担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为笼络人心,封李经羲、徐世昌、赵尔巽、张謇为“嵩山四友”。

“嵩山四友”指的是总统都没有把他们当成臣子,而是把他们当成朋友对待,可见袁世凯对他们的重视非同一般。

虽然李经羲住在青岛,但青岛只是作为他进行政治活动和联络党派的一个驿站,上海才是他真正的活动基地。

在当时政局不稳的国情之下,李经羲也在选择。即使他在袁世凯处任职,但他绝非袁世凯的死党。必要时还是要识时务,抽身而退。

1917年,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就是否参加一战而产生“府院之争”。

5月23日,黎元洪罢免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并于5月28日提名李经羲为国务总理。他此举也是为稳住北洋军阀,拉拢张勋。

但遭到北洋军阀的坚决反对。随后,倪嗣冲宣布安徽独立,山东、河南、陕西、福建、浙江等省份纷纷跟着宣布独立。

反对李经羲当国务总理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吓得他躲在天津不敢进京就职。

在黎元洪的催促下,李经羲提出必须由张勋护卫才能进京就职,黎元洪只能无奈接受。

5月30日,黎元洪致电张勋让他来京共商大事,并前来调节“府院之争”。

张勋便率领五千兵力从徐州出发,李经羲在张勋的护卫下,于6月14日抵达北京。

6月22日,李经羲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并兼任财政部长。

然而,让李经羲未曾想到的是,张勋进京并不是为了调解府院之争。他的目的是复辟清朝。6月30日,张勋入宫面见溥仪。

京城飘起龙旗,张勋宣布复辟。慌乱中,黎元洪逃入荷兰大使馆,李经羲躲进江朝宗私宅。

李经羲才乔装成运煤工人,乘坐火车回到上海。至于国务总理一职,从6月22日上任到6月30日结束,才不到10天。正因如此,他被后人称为“短命总理”。

1917年4月到8月,称得上是李经羲一生中最忙碌的4个月,他不断奔走在革命事业中。

这一百多天里发生的事情足以让李经羲体验到政局动乱的戏剧性。可见面对动乱不堪的时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重返上海后,他已经心灰意冷。从此只在上海的别墅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天或拈花弄草,或哄逗孙子,或咏怀度日。

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病逝于上海,享年65岁。

李经羲的一生走过了清末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期,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看到了政权更替中个人的无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职最短的总理,只干了十天,被称短命总理,却受朱德等大人物赏识
朱德、叶剑英是他学生,蔡锷是他门生,一身大才可惜生错了时代
总督李经羲:清王朝的忠臣与掘墓人,曾提拔蔡锷将军与朱老总|云南|李经羲|蔡锷
清朝灭亡时九大末代总督是谁?清朝灭亡后他们最终的下场又如何?
北洋内阁人物:李经羲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总挂在嘴边,忠于大清,手下却有一帮革命将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