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少将3天歼灭一个军,粟裕皱眉头:谎报战绩要杀头的

“报告军长,兵团部急电。”第30军机要工作人员迅速而有力地向谢振华报告。

此时已是1949年5月12日下午2时许,第30军全体指战员已在奔袭浦东的途中。

谢振华赶紧打开电报,默默地说:

谢、李(第30军政委李干辉):因敌企图撤退,友邻已开始行动,兵团改变原有命令,现命令贵军于5月15日攻占川沙地区。

此令。宋(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郭(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

谢振华看完电报,突然觉得以前的任务是17日攻占川沙,现在提前了两天,军情紧急,必须加快速度。

于是,他命令机要参谋:“速将兵团急电送李政委阅,同时通知88师前卫部队加快行军,勿受小敌干扰,直奔川沙。”

机要参谋奉命前往。

谢振华立即在路边树林里召开紧急会战会议:“兵团新的命令对我们是一个考验,目前我们只剩下两天半的时间,离南汇还有三百里路。”

“这就要求我们加速、加速、再加速。为了保证兵团新命令的执行,我建议前指靠前指挥,带领88师和89师兵分两路同时进攻推进。我的指挥位置在88师,李政委率军直属队和90师向庙行进军,你看怎么样?”

大家基本没有意见,但也有同志担心军长靠前指挥有危险。

谢振华果断地说,眼前的情势已无前后之分。今天敌机的轰炸和狂轰滥炸,是对我们的骚扰。

幸好敌人没有发现我们的底细,轰炸是盲目的。我们要趁敌人没反应过来,狠狠地刺他的腹部。我想我们越早去越好。

最后,前委决定按照谢振华的计划行动。

谢振华所说的敌人空袭,是指30军今天上午转移到嘉兴南部的王店镇、张家桥时,由于天气晴好,敌机活动频繁。

他们见我第30军多纵队行军,就轰炸扫射。谢振华迅速命令各师边防空边行军。尽管如此,行军还是推迟了。

敌机飞走后,指战员的疲倦一扫而光,行军速度再次加快。战士们还编了打油诗,唱起来;

蝗虫叫,蝗虫叫,敌机轰炸我歇脚;蝗虫逃跑我追击,蝗虫溜号我飞跳。

前指紧急命令下达后,战士们将大踏步前进变为跑步前进,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快字,都是为了战斗的突然性,为了给敌人致命一击。

5月中旬正值初夏,战士们衣着单薄,跑步行军轻松多了,但一天下来,流淌的汗水浸透了军装。

四顾桥,浙沪交界的小城。

一支近百人的精干队伍,乘着昏暗的暮色转战四顾桥镇。原来,他们是第30军88师侦察连的英雄。

他们伪装成国民党士兵,作为第30军的先头部队,一边侦察敌情,一边搜索前进。

“口令,哪个部分的?”突然,一个粗厉的声音从小镇边上的树林里传来。

“你瞎了眼了,我们是罗军长派来的搜索队,你又是哪个部分的?”

“喂,兄弟们,都是自己人,我们是海防支队的。”

对方一听是37军军长罗泽闿的搜索队,语气确实柔和了许多。37军是蒋经国的看家部队,海防支队则由地方保安部队升格而来。

我侦察兵走到敌人跟前,突然用冲锋枪顶住敌人的腰部,厉声喊道:“我们是解放军!”

敌人的哨兵吓得几乎瘫痪了。

侦察员审问敌人的哨兵。“你们驻扎在哪里?有多少人?”

“我……我们是耿司令派来的前哨连……正……驻扎在镇西南角。”

“如果你胡编乱造,我就开枪打死你。”

“长官,长官,如果小的有半句谎言,我愿被切成碎片!”

“你在前面带路,不要大喊大叫。”

罗泽闿

“是的,是的,是的。”

不一会儿,侦察兵就转移到了四古桥镇西南角的一间房子里。

屋内,敌人在吹牛聊天。他们刚吃过晚饭,根本不知道要解放军会来得这么快。

“缴枪不杀,我们是解放军!”

在几所房子里反应各不相同。一间房屋的敌人未发现我军,我军就以政策攻心;

另一所房子里的哨兵似乎发现了我军,想拿枪射击。我侦察英雄手疾眼快,一梭子打倒敌人。

其他几所房子的敌人都乱成一团。我侦察队很快消灭了大部分敌人,俘获敌人10人,缴获轻机枪3挺。

12日午夜,谢振华率军到达新丰镇后不久,接到88师师长吴大林的报告:该师侦察队在四顾桥消灭一小队敌人。

警觉的谢振华皱起眉头,判断敌人会发现我军的意图。于是,他立即召开战斗会议。

作战参谋拿着煤油灯和蜡烛,照亮八仙桌上的作战图。谢振华手里拿着一支红铅笔,在地图上做了一个对比。

思考片刻后,谢振华对参谋长夏光和作战科长说:“我们要以快制快。敌人发觉了我们,我们就要更快地贴近他们。”

夏光说:“能不能派分别有88师和89师的先头部队团组成两支利箭,不停地攻击前进?小敌根本不管,交给后卫清理。”

“好。另外,为了防止敌机轰炸骚扰,我们可以错开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

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即为30军参谋长夏光

大家都同意谢振华的意见。经研究,最终决定由88师262、263团和89师265、266团马不停蹄进攻川沙。

出发时间,88师13日凌晨5时从四顾桥出发,直插金山卫。

第89师于13日中午12时30分从平湖东南出发,向乍浦、金山卫等地进攻。14日上午攻下奉贤城,当晚直接拿下南汇城。

要求:如果先头部队团遇到小股敌人,不要纠缠,尝试通过迂回的方式对付敌人,然后继续前进。

各部在推进时要注意防空,避免密集臃肿的行军队形,保持道路畅通,加强各部之间的联系。

5月13日清晨,天刚亮,我88师先头部队团奉命出发。一连三天,战士们披星戴月行进。战士们虽然疲倦乏味,但大家都渴望早日实现解放上海的大目标。

文工团在杭州湾唱歌鼓劲

5月13日黄昏,第30军先头部队沿杭州湾北岸海堤公路、五盘洋向柘林发起进攻。战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望着茫茫大海,稍稍放松调整。许多人第一次看海都很兴奋。

海上的气候一说就变了。一时间,天色漆黑,风刮得很大,许多几尺高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打在第30军的绑腿上。

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砸在我指战员头上,密密麻麻,下个不停。指战员浑身湿透,吃力地在水面上行走。

在某公路拐弯处,267团二连连长薛继东突然发现谢振华军长站在公路旁的水洼中,不时向身后的部队张望。

“大家看,谢军长和我们一样往前冲!”

战士们惊奇地向前望去,果然看到了军长在风雨中挺立的健壮身躯。大家都会意地突然加快了脚步,从谢振华等军部首长身边穿梭而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3日夜20时许,在奉贤城区南端的泉公亭镇,猛烈的枪声在夜幕下漆黑的雨雾中炸开,“缴枪不杀”的喊声震惊了惊恐的敌军。

这是我89师侦察队与国民党军8师23团在泉公亭镇西南的遭遇战。

随着我方勇士的猛烈进攻,敌军守军溃不成军,四散奔逃。不一会儿,就俘获敌人100余人,步枪、冲锋枪100余支,机枪4挺。

与此同时,沿泉公亭以东,我88师262团在副团长王体冉带领下,与守敌展开激战。

不远处的海堤公路边,王体冉发现许多凌乱的影子在恐惧中颤抖,估计是逃敌。

“缴枪不杀,我们是解放军!“

敌人跑得更快,有的向我方阵地前沿开火。

“调集机枪,给我打!!”

突然,262团的轻重机枪轰鸣着向敌群袭来。一时间,火光闪烁、硝烟弥漫,海堤公路两侧300多米长的泥湾里倒下了100多具敌军尸体。

为保证部队快速推进,给敌人意想不到的打击,部队决定抽调89师、88师从柘林向奉贤、南汇进军。

5月14日上午9时左右,奉贤城区。

我的89师265团正迅速向城内推进。在连长蒋树发、指导员徐继先的带领下,作为尖刀连的七连首先冲进静谧的奉贤城区。

精明能干的蒋树发出身新四军。他果断下令:“一排在左,二排在右,向前搜索,三排和连部随后跟上,每排注意保持联系。危急情况下互相支援。”

21岁的指导员徐继先身先士卒,带着一个排冲在最前面。

到了镇公所,几个伪镇长、伪保安队长模样的人低头说:“欢迎解放军进城,解放奉贤。”

徐继先严厉地说:“我们接受你向我军投降的态度和行动,请服从我军的命令和指挥。”

随后,徐继先派一名排长接收伪团上交的枪械。经清查,枪械近百支。

徐继先问伪镇长,奉贤的敌人怎么样了?伪镇长答复说,奉贤驻有顾锡久的123军,另有37军海防支队零星驻扎。

当他们听说人民解放军即将进攻时,于今天早晨弃城而逃。

徐继先迅速向团领导报告敌情。团长果断下令,该团主力通过奉贤城,将逃敌追至南汇一线,留下少量兵力先维持奉贤城秩序,待后续部队上来后立即交给他们,再追上该团主力。

当晚8时,265团三营副营长张琦率先冲进南汇城,击溃敌保安团一部。

20岁的张琪聪明果敢。他13岁参加新四军,经历了多次恶战,是第30军最年轻的营级干部。

有一伙敌人依托镇公所阵地负隅顽抗。张琦命令两个连的重机枪,堵住镇公所的新大门和侧门,让60炮向镇公所的射击。

随着大炮“轰”的一声,敌人被炸得非死即伤,镇公新西南角也被炸毁。最后只有十几个敌人举手求饶,我军停止射击,俘虏了残敌。

14日,265团迅速跃进,所向披靡,战胜了敌机的轰炸,连克两座县城,成为我30军进军浦东的先头团。

至5月14日夜,30军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奔袭,行军250余里,全部到达南汇县城南约15公里的大团村预定地域,为川沙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

谢振华、李干辉等军地领导商定,让指战员们好好睡一觉,吃上一口热饭,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为第二天攻克川沙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此时,从川沙到白龙港的路上,车来车往频繁;城外工事里,铁锹镐叮叮当当;城里的兵营也是嘈杂混杂。原来,国民党第51军刚刚进驻,正忙着布防。

川沙县是上海浦东重要的出海门户,川沙县以东的白龙港则是浦东最便捷的出海口。

因此,汤恩伯对川沙和白龙港格外关注,将其视为浦东三线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王秉钺所在的第51军主要分到了第8师的残部、第37军和地方交警队。辩护;

第二道防线为浦东城,以37军为主防,交警队防守;

第三道防线是高桥地区,也是浦东的核心防守阵地,以汤恩伯嫡系——舒荣第12军为主,配属吴淞交警总队。

4月底,汤恩伯原本只派出蒋经国的青年军37军保卫浦东。后来,他判断我军可能以一部兵力从苏北渡江,占领浦东高桥镇,切断黄浦江入海口,策应主战。

所以又把部署川沙前线的37军625团驻守高桥镇加强防御。

上海战役打响后,汤恩伯得知我军主力沿沪杭公路向北进攻浦东,于是再次拆东墙补西墙,将驻守市区南线的第51军调往兵力不足的川沙、白龙港一带。

同时,汤恩伯还有一个恶毒的计划,那就是炸毁奉贤柘林段的海堤,用海水淹没浦东,形成天然屏障,保护自己在上海的后院,使解放军不能从侧面和背后攻击他们。

为此,5月7日,汤恩伯派守卫沪杭警备司令部的爆破专家杜长城前往浦东,与第37军作战参谋李友杰、工兵营营长齐友仁、浦东沿海支队司令员耿子仁等人一起侦察。

经过一番勘察,最终选定柘林海堤作为爆破点,并运送了一车黄色炸药。定于5月18日涨潮时实施爆破。

柘林海堤

然而,汤恩伯“水淹七军”的拙劣战术很快被我30军的急行军打破。

14日凌晨,我88师先头部队团262团一举歼灭拓林之敌,使汤恩伯企图水淹我军的罪恶企图化为乌有。

如今,王秉钺在他位于白龙港的临时军事指挥部闭上了眼睛。乍一看,他表情悠闲,嘴里甚至哼着几个跑调的京剧片段。

刚才他又看了看作战图,他估计解放军到达他的防区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因为嘉兴距离川沙300里,加上最近正值雨季,天气多变,道路泥泞难行。

再加上国军飞机侦察轰炸频繁,解放军即使有飞毛腿,也不会这么快到他眼皮底下。

如果三天后解放军到达,他已经从容部署防御,等待解放军的只有子弹。

王秉钺回到台湾后与家人合影(图片出自台湾新闻管理部门)

40多岁的王秉钺以精明能干出了名。他所指挥的第51军,是张学良东北军的旧部。因此,它是国民党军队系列中的杂牌军,长期受到歧视。

鲁南战役中,整51师被我们华野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在随后的战斗中,曾经和30军的前身华野12纵队打过仗,连吃好几次败仗。

王秉钺本人因善于投机,积极反共,深受蒋介石青睐。短短十年,他就从团长升为军长。

然而,杂牌终究是杂牌。蒋介石和汤恩伯从骨子里排斥东北军和西北军。渡江战役前夕,王秉钺所在的第51军驻守在扬中与江阴之间的地区。

但汤恩伯考虑到扬中、江阴是通往苏南的门户。解放军一旦从这里突破,就可以直插京沪铁路线,很容易切断国军从南京到上海的生命线。

于是,4月18日,汤恩伯突然将驻守常州的第54军第8师调往扬中与江阴之间的江防,并将王秉钺部转作他用。

渡江战役中,第51军在我的紧追不舍下损失惨重。残部撤退至上海后,进行补充重建,辖113师、第4师和一炮兵团;驻守川沙时,他奉汤恩伯之命,临时指挥第八师。

上海战役打响前,汤恩伯安排第51军部署在市区交通大学一带。

蒋介石来上海给爪牙打气时,对杂牌军也是恩威并施。他曾专门召见过王秉钺,使王秉钺受宠若惊。

王秉钺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誓,一定要在上海好好打一仗,让同盟国和汤恩伯看看,他的王秉钺也不是吃干饭的。

5月12日上午,王秉钺在他的上海交大临时军部接到汤恩伯的电报:限贵部于13日前到达川沙,接管37军川沙至三九港之间的防务,加固工事,加强驻防。

王秉钺立即率领第51军强渡黄浦江。来到川沙后,王秉钺看准地势,狡猾地将军部设在川沙东北的白龙港。

王秉钺(中)回到台湾后

他只把两个营的兵力放在川沙城,将军主力放在以白龙港为轴心的一线地区。

14日临近午夜,王秉钺的参谋长打电话向军部报告:“报告军座,4师和113师正在夜以继日地加固工事,估计后天防线会特别坚固,到时候可以高枕无忧了。”

出征前,王秉钺又谨慎了。他向参谋长项建柏强调:“解放军擅长夜战和近战,你们要多埋地雷,多设铁丝网;让炮兵尽快修复阵地,此外还要督促第8师加紧准备。“

14日夜,敌人不敢睡觉,我30军军长也不愿休息。谢振华和部队前方同志围绕地图,认真研究部署15日的作战行动。

眼睛布满血丝的谢振华操着浓重的赣南口音说:“川沙一线是王秉钺的51军,这是我们的老对手了!”

在座的师首长都笑了。

在1947年底的盐南战役中,华野第12纵队将“追击”我军的敌51军大半吃掉。王秉钺靠化妆才免于被俘。

谢振华又说:“从目前的敌我形势来看,敌强我弱。因为我军单枪匹马进入敌腹地,敌51军东临大海,西临37军,背靠12军,可谓占尽优势。”

“虽然敌人战斗力一般,但我们要以一个军对付一个军并不容易。我们不仅要攻坚,还要阻援。从数量上看,兵力显然不够,我们只有灵活运用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接着,谢振华和大家认真分析敌我防御形势,最终制定了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先打蛇头的作战方案。

谢振华命令:15日凌晨3时,第88师从大团东北方向出发,向川沙以东进攻推进。

凌晨5时,第89师从大团西北方向出发,直奔川沙市。

战役打响后,两个师在川沙南北铺开,切断了第51军和第37军的联系。

15日凌晨,第30军两个师又披星戴月出发。他们像两把威力巨大的铁钳,从东向西进攻川沙。

上午,第89师265团如秋风扫落叶般击溃沿途分散的敌人,然后直奔川沙城。

随265团行动的89师师长余光茂作风硬朗,敢打善战。战斗打响后,265团1营、3营分别从东西两翼迂回,插入敌纵深,切断敌退路。

敌人正等着吃午饭,被我军的快速穿插搞得惊慌失措,一团糟。

韩玉春,30多岁的骨干连长,作战经验丰富,他命令尖刀排直刺敌人的营部、团部。

余光茂

爆破组战士率先炸毁敌线前两道铁丝网,却在敌堡内被猛烈的机枪火力挡住了去路,全部牺牲。

韩玉春大声喊道:“重机枪、枪榴弹,给我打!”

我火力压制住敌人火力,第二爆破组继续进攻。3分钟后,随着一声巨响,30多公斤重的炸药包撕掉了敌人炮台的盖子。韩玉春迅速指挥尖刀排和连队主力冲向敌阵。

第3营也由著名的第7连冲锋。在老连长、32岁的蒋全发带领下,他们猛攻地堡,迅速歼敌。

直到下午1点,川沙市区激烈的枪声才逐渐停止。265团团长命令部队继续搜捕残敌。果然在车站发现一群逃跑的敌保安团散兵游勇。

三营副营长张琦命令敌人投降。敌人被我军的威力所慑服,都举手投降了。

就这样,不到3个小时,我89师265团左右张弓,干净利落地歼灭了驻守川沙市的近千名敌军,歼灭守敌200余人,俘700余人。

得知这场胜利的消息后,谢振华在电话里对余光茂说:“老余,你包了个好肉馅饺子,恭喜你胜利了!”

黄昏时分,铅灰色的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打湿了人们的衣服。咸咸的海风吹过来,这种牛毛细雨像鹅毛一样飘来飘去,飘在人的脸上,感觉一阵凉爽的瘙痒。

原来,这种天气正是汤恩伯炸海堤阻击我军的时候,但现实却是我第30军军长谢振华,早已做好围歼国民党军第51军主力的准备。

经过白天的激烈战斗,第30军官兵基本实现了战前的计划——先占领川沙城,然后立即包围敌51军于西线,并阻击敌37军。

下午,军前指命令266团接管263团包围小营房的任务,让263团腾出双手,向东进攻歼灭二九港和三九港之敌。

现在,谢振华继续命令部队分割包围敌人。他对作战参谋说:“命令266团、264团从小营房、川沙迅速穿插曹家路、顾家路镇,完成对敌51军北部的分割合围,切断其在高桥方向与12军的联系。”

“命令90师在午夜前来到蒋家路镇,向敌人发起进攻。”

作战参谋接受命令后迅速离开。

夜色深沉,细雨绵绵。我264团和266团的勇士们齐头并进,一头扎进曹家路镇和顾家路镇。

在快速穿插的过程中,他们赶上了前面一支稀疏的队伍。警觉的264团四连连长杨从标判断,这一定是逃窜之敌。

于是,他命令第一排为尖刀排,只携带枪支和子弹,一路小跑向前,阻击敌人逃跑。

10分钟后,战斗打响,我4连前后夹击,仅射出几发机枪子弹,扔出10多枚手榴弹,就俘虏了300多名敌人。

杨从标将俘虏交给后续部队,继续北上奔袭。

266团三营营长于德胜也率部北上。为了快,他用8连和9连当尖刀,不停地向北插,并规定小敌人暂时不管。

深夜,我264团和266团分别到达预定包围区,立即向守敌发起猛攻。

在风雨交加的黑夜里,敌人在睡梦中惊醒,仓促拿武器应战。失去斗志的敌人听到枪声四起,一声声冲锋号和缴枪不杀的声音,顿时惊慌失措。

他们也不知道我们来了多少部队。遇到枪声纷纷四散,向白龙港方向缩了回来。不久,我军将敌第12军与第51军截断。

与此同时,在南汇至川沙公路上,我90师官兵也轻装上阵,勇敢穿插,向白龙港方向快速前进。

到午夜左右,各师到达指定地域,纷纷向前指报告。

临时前指用缴获的汽灯照亮房间,墙上高高挂着作战地图,作战参谋熟练地在地图中做标记。

谢振华走到地图前,只见我军红箭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刺向白龙港地区,激动不已。他在地图上又指又划,自言自语道:“好,好,看来这次王秉钺逃不掉了!”

作战地图上清楚地显示,我第30军已将敌第51军两个师和归其指挥的第8师完全压缩包围在以白龙港为核心,东西4公里,南北5公里的狭小区域内。

很快,挂钟指向16日凌晨2点。此时的第30军临时指挥中心内,汽灯始终亮着,参谋人员一丝不苟地工作。

而谢振华、李干辉、副司令员饶守坤等军部领导也兴奋得睡意全无。他们密切关注前沿各团场的最新消息,并据此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部署。

至凌晨3时许,谢振华代表军前指作出重新部署兵力,向敌第51军发出进攻命令:

第90师270团向西北阻击敌37军;89师全部投入分割包围,从西、西北方向全力进攻;88师263团从二九号港向51军核心阵地白龙港发起进攻。

凌晨4时,白龙港,敌第51军指挥所。自诩老谋深算的王秉钺此时也充满了恐惧,大有朝不保夕之感。

他感觉解放军真是神勇之师。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仅仅一天时间就把他的51军包围在白龙港狭小的区域。

他又后悔当了汤恩伯的炮灰。虽然他身边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人马,但他们会救他王秉钺吗?不,绝对不会。他们没有背地里骂他王秉岳是老杂牌就不错了。

现在,解放军轻而易举地把他从他的防御体系中挖出来,就像剜出一颗毒瘤一样,几乎没有给他反应的机会。

王秉钺在指挥所里来回踱步。稍稍冷静后,说:别仗着你年轻气盛,我王某人好歹也是东北讲武堂4期、陆大8期的高材生,我从军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穿开裆裤呢,今天我就要跟你拚个鱼死网破!”

原来,王秉钺的小眼睛转了转,判断我30军现在的兵力还没有完全到位。

他想:解放军再快也只能轻装上阵,重炮不可能这么快到达川沙一线。而且浦东最近风雨不断,解放军即使有车也会在泥泞中跋涉,所以解放军的火力并不是特别猛烈。

第113师和第4师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第51军虽然在川沙立足未稳,仓促部署,但解放军跑了300多里路来到这里,肯定比我们累得多。

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我为什么不利用敌人疲惫这一点,快速突破呢?

而且我们的火炮很多,完全可以用重炮杀出一条血路。

于是,王秉钺立即命令参谋长向建白:

“拂晓前组织三个团的兵力,在重炮掩护下,在解放军进攻部署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从白龙港沿海堤出发,从三九港开一个大洞,杀出重围,与12军重新会合。”

“接着,我们联合12军、37军对解放军进行反包围,一举歼灭解放军。”

16日拂晓,王秉钺调集的美军山炮、野战炮、榴弹炮、步兵高射炮、82门迫击炮、60门火炮全部上前线,准备向三九港以北突围。

此时,我军只有60门火炮和轻重机枪等轻武器。敌我火力悬殊确实是个问题,对我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谢振华早已料到敌人会狗急跳墙。于是,他一面命令围攻部队就地构筑工事,顽强阻击敌人,一面催促炮兵团排除万难,以最快速度赶到川沙前线。

天色越来越亮,迫不及待的王秉钺命令所有炮火前倾到263团阵地。

顿时,三九港至唐家寨的阵地上,炮声隆隆,火光闪烁。我军修筑的许多临时工事被炸毁,多名官兵牺牲在阵地上。

46岁的263团一营营长毛廷珍性格豪爽、沉稳。他指挥部队迅速利用地形地物,躲避敌炮火猛烈轰击。待敌炮火延伸后,进入前沿阵地阻击敌步兵进攻。

果然,敌炮火延伸后,敌步兵向我前沿阵地疯狂猛攻。一营二连连长孙长生在敌人逼近我军阵地50米处时,命令部队架好刺刀,猛烈反击。

敌人以为我指战员已被他们的炮火打得筋疲力尽,便毫无顾忌地冲到我军面前。

“狠狠地打!”只见我二连前沿近百米宽的防线上,重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向敌人一齐开火。

这突如其来的近距离射击不亚于枪炮的轰击,只需一个回合就将敌人击溃。敌人的嚣张气焰全无,后期进攻则畏畏缩缩。

面对凶猛的敌人,我263团全体指战员毫不畏惧,顽强作战,不断转守为攻。他们深知,这一战事关全局,如果阵地被敌人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谢振华紧急调整部署,密切关注敌人动向。哪里我军阵地有困难,谢振华就随时调兵遣将增援,绝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清晨6时,在263团阵地出现险情时,谢振华果断命令刚从南汇线赶到的90师268团、269团增援263团,并立即沿海向白龙港发起进攻,迫使敌人在白龙港南线逐步北撤。

上午10时,我第30军各团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向敌发起猛烈进攻,逐步压缩敌人。而敌人也试图撕开口子,杀出重围。这样,敌我双方就形成了互相僵持的局面。

我266团在白龙港西南小营房向守敌发起猛烈进攻。4连作为主攻连,首先向一栋独立房屋发起冲锋。连长杜玉祥命令:“重机枪排正面猛扫,尖刀排从侧面迂回。”

当我压制住敌人的火力时,尖刀排也逼近了敌人的据点。爆破组携带重达20多公斤的炸药包冲向独立家屋,即将到达目标。

突然,一颗机枪子弹从藏在地里的暗洞里射出,我的爆破手立即牺牲。

杜玉祥命令60炮轰击敌人据点,解放战士老李仅用两发火炮就将独立屋炸出一个大洞。

最后,剩下的守敌投降了。4连攻占独立家屋,为该团主力进攻歼灭小营房守敌扫清了道路。

小营房守敌撤退,向白龙港方向突围时逃至我265团阻击阵地。265团又追击敌人,敌人像狼和无头苍蝇一样冲了过来。

仍是三营副营长的张琦率部冲锋陷阵。

“左边7连,右边8连,包敌人饺子。”不多时,265团三下五除二,全歼残敌,乘胜向白龙港西侧发起快速突击。守敌节节败退,向白龙港撤退。

“丁作彬,丁作彬,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请你们赶快向我靠拢,否则,共产党会把你们一个一个吃掉的!”

“邹煜南,邹煜南,向我靠拢,向我靠拢,不能中了共产党调虎离山之计,被他们分割了。”

“孙师长,孙师长,天黑了,形势对我不利。共产党人善于夜战,你赶快突围,先突出去吧!”

16日黄昏时分,急火攻心的王秉钺不顾保密,在白龙港军部分别给113师师长丁作彬、第4师师长邹煜南、第8师师长孙信学打电话。

无奈,他的几位师长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虽然他们都想向军部靠拢,但解放军的快速穿插、突击,把他们的部队打得体无完肤。

整个白龙港好像都是解放军。他们的三个师无法向西和向北前进一步。如果他们向东,那只能下海喂鱼,如果南下,无疑会撞进解放军的包围网。

所以白龙港这一带,我们30军撒了一张网,敌人就像晕了头的鱼,网撒到哪里,他们就跑到哪里被我军歼灭。

王秉钺在军部来回踱步,忧愁不易。他空有3个师,却不能掌握哪怕一个连,他成了光杆司令,只能束手就擒。

王秉钺记得1947年初鲁南战役中,他的前任师长周毓英被围困在枣庄的惨烈场景。最后,周毓英无法掌握部队,在枣庄煤矿坚固的水泥工事中被活捉。

想到这里,王秉钺的心几乎要死了。他命令所有师今晚向北方全面突破。

王秉钺给师长们打气说:“我们不是张灵甫,目前解放军的实力与我们不相上下,只要从白龙港突出一个缺口,与12军会合,就一定成功,反过来对解放军形成包围,吃掉谢振华,为周毓英、王严等老军官报仇!”

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一个小时,他们的梦想就破灭了。

16日19时许,我第30军炮兵团克服雨势恶劣、江河悲凉的困难,终于赶到了前线!

还在途中,他们接到军长谢振华命令,马不停蹄奔赴预设阵地。现在,他们来不及喝水,来不及歇歇脚,与步兵老大哥握握手后,便向残敌发起进攻。

“同志们,我们的大炮上来了!”

“好哇!现在可以打败王秉钺了。”

“炮兵兄弟们,狠狠地打,帮我们出口恶气!”

“轰,轰,轰!”总攻前,我军野炮榴弹炮开始试谢;然后,山炮和迫击炮开始试射。

伴随着军长谢振华激昂的怒火:“总攻开始!”各炮兵群正式开火,我强大的炮火呼啸轰击白龙港敌部。

顿时,枪声和硝烟弥漫在空中。猛烈的炮击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

我军267团那早已干劲十足,炮声刚停就像一把尖刀,直刺敌人的心脏。20时许,267团攻占白龙港西北的汀村家码头、青墩等敌阵地,歼灭八师残部600余人。

这时,敌第51军白龙港西北门户打开。

晚上21点,白龙港突然大雨倾盆。王秉钺估计,这是他们突围的唯一机会。他拼命向各师残部发出呐喊:“兄弟们,生死攸关!赶紧往北打啊!”

与此同时,谢振华也敏锐地感觉到敌人要进行最后的顽抗,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向各团下达了全面进攻命令:

267团赶赴白龙港以北地区,阻止逃敌;262团、264团各从顾家路镇抽调一个营冒雨迎战逃敌;265团、266团、268团、269团迅速由西向南赶赴白龙港,追击逃敌。

我军虎虎生威、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一下子就把敌人搞糊涂了,自始至终都难以相顾。

部队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攻占了敌军部,俘虏了敌第51军军长王秉钺及其随从、参谋,歼51军直属炮兵团、工兵营、特务团,将敌第4师、第113师一分为二。

为了更有效地杀伤消灭敌人,指战员干脆将从敌山炮团缴获的18门火炮与我军炮兵编组在一起,对敌人进行轰击。

军长被俘,军队被歼灭后,第51军成了无头苍蝇,任由我军分割突击。有的敌人想冒着风险抵抗,但在我军炮兵的配合和部队的猛烈冲击下,或乖乖投降,或被迅速歼灭。

那一夜,炮声嘹亮,杀声不断,远近火光冲天,天边时而火红壮丽,时而被乌云蒙蒙细雨吞没。

17日拂晓,我英勇的第30军终于歼灭了敌第51军和暂编第8师,此外还歼灭了敌37军和地方交通警察各一部,计俘敌8000人。许多敌兵在黑暗中乱跑时掉进河里淹死了。

我军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50门山野炮、11000支长短枪和50多辆汽车。

川沙战斗结束后,谢振华曾在周浦镇和被俘的王秉钺谈了一次话。

王秉钺操着东北口音,一脸颓丧地叹气道:“唉!我们真是输得一败涂地呀。我们的部署还没有调整好,你们就扑上来了。”

谢振华反驳:“我军也是刚刚赶到嘛!”

王秉钺点头哈腰:“是,是,贵军果真如神兵天将,三百华里,又是雨天,我以为你们至少要三天才能赶到。哪里想到你们来得这样快,而且当天夜里就打了起来,我不得不佩服贵军的勇猛精神!”

战报送到三野指挥部,粟裕初看之下,不怎么相信:“这个谢振华,也太会吹牛了,30军3天能歼灭一个军?”

于是他亲自打电话给谢振华:“老谢啊,你报的战果有点大啊,确定歼灭了敌51军了吗?谎报战绩可是要杀头的。”

也不怪粟裕谨慎,当时我军初攻上海,不少部队进展不顺:

29军在5月14日—15日于月浦吃了大亏,某主攻团一晚上下来只剩下两百多人,28军在刘行、杨行也进展艰难,面对敌人陆海空火力网苦苦支撑。

唯独在三野中当小弟弟的30军3天歼灭一个军,怎不让人生疑。

谢振华在电话中回复:“粟司令员,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我的头你恐怕要不到了。51军军长王秉钺就在我这里,待会马上送给野司。”

粟裕这才阴转晴,紧皱多日的眉头也舒展开了:“老谢,打得好,你为我们三野狠狠出了一口气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沙堵敌歼灭战——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解放上海战役
上海战役之:鏖战浦东
军长3天全歼一个军,粟裕为何说:谎报战绩要杀头的
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中将军长王秉钺,1949...
浦东简史 | 上海战役中的浦东战场
曹石亭参谋长回忆解放大上海高桥战斗和反特剿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