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藜麦:为啥被称为“粮食之母”?有哪些突出优势?怎么种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满足“吃饱肚子”这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风味和营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趋势下,以番茄为代表的各种风味浓郁的蔬菜品种资源逐渐被发掘,并在生产上获得较大面积的推广栽培。而在粮食作物里面,近些年来重视度较高,且开发较好的则是藜麦。

藜麦种子

藜麦是在原产于南美洲被称为“粮食之母”,并且已有七千多年栽培史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随着对藜麦栽培和食用价值研究的加深,其在未来的巨大栽培潜力日益受到关注,被视为“未来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推动对藜麦的研发和推广生产,曾将2013年命名为“国际藜麦年”。但我国从1988年才开始引种藜麦,起步相对较晚,如今在黑龙江、河北、山西、吉林等十余个省份都有不同规模的种植。

藜麦作为粮食作物受到如此高的重视,那么它有哪些独特优势?种植藜麦又需要掌握哪些技术呢?本文,为卿画眉说三农将为大家做一下介绍。

三色藜麦

有哪些优势

  • 营养成分

藜麦在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方面,是玉米、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所难以比拟的,也正是因为这种营养全面与丰富性,使之被冠以“最适合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换句话说,仅藜麦一种作物,便兼具了主粮和蔬菜搭配才能满足的人类营养摄取需要,这是藜麦备受重视的首要因素。

藜麦

  • 栽培适应性

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压力之下,目前可供人类种植粮食及园艺作物的土地面积,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在这种背景下,要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品,一个途径是增加单产面积,另一个途径是把盐碱地、高寒地、干旱地等原本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开发出来用于生产,而藜麦就很好的满足了第二个途径。

藜麦植株

藜麦的环境适应性比目前栽培的主粮作物都要强,具体表现在耐寒能力、耐盐碱能力、耐干旱能力方面,比如,它对土壤的酸碱适应区间介于pH4.5-9.5,这是其它主粮作物和绝大多数蔬菜作物所不能达到的区间。简单来说,别的作物难以生长的地方,藜麦能正常生长,这样一来藜麦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就不会与当下的主粮作物争夺土地,自然也就具备了更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也正是这种“皮实”的特点,我国目前发展栽培藜麦产业的地区,多数是对耕种来说自然禀赋相对较差的地区,比附华北沿海、松嫩平原的盐碱地区、干旱少雨且沙化严重的河西走廊、寒冷的青藏高原等地。

盐碱地上种植的藜麦

藜麦怎么种植

  • 土壤与积温要求

藜麦对环境适应性强,但是对除草剂较敏感,种植藜麦的土地应至少一年内没有喷施过除草剂;在藜麦播种时20厘米以内的土层范围内,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15%,否则出苗困难;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相比,藜麦不耐连作,因此规模化生产应避免重茬;另外,要进行机械化规模栽培,最好选择地势平整且地力较为充足的地块。

在温度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两点要求,首先是栽培地的无霜期要不少于100天,其次是整个生育周期以内,温度应稳定在15-28℃。

高原地区种植的藜麦

  • 施肥整地

藜麦对施肥的反应较为强烈,目前在藜麦种植标准化施肥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认可度比较高的施肥模式是在旋耕土壤之前,每亩施入约4000斤的有机肥,每亩底肥中加入的化肥包括:尿素10-20斤(注意,底肥中氮肥不宜过多,不然容易引起徒长);硫酸钾6-10斤、磷酸二铵20-40斤。在基肥均匀撒施之后进行土壤翻耕,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

需要提醒的是,在不同栽培环境下,不同藜麦品种甚至同一品种对施肥产生的效果会相差较大,因此规模化生产中,如果没有现成生产数据参照的话,最好先做小面积栽培试验,再进行扩种。

山区种植的藜麦

  • 播期与播种

在甘肃、青海、山西以及河北、华北等地多是在春季播种,具体时间是10厘米深土层温度稳定稳定在10℃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在雨热条件较好的云贵地区,播期应依据品种成熟期、气候条件、当地栽培制度等来确定,一个基本的原则是要确保藜麦成熟时不会因为频繁降雨而造成种子穗上发芽。

目前藜麦的主要播种方式是条播,优点在于群体结构好、利于实现合理密植和机械化管理;在西藏、云南、山西等地,受茬口安排等因素影响常采用精量播种器械进行穴播,优点是出苗率高、苗势整齐度好、株行距更均匀,也有地区采用育苗移栽,但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小面积栽培。

藜麦幼苗

不同藜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采用不同株行距播种,最终形成的产量数据差别较大,因此在藜麦株行距确定上,难以做到统一。一般来讲,穴播要求每穴播种4粒左右,青海、甘肃等地区为保苗每穴可播8粒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穴距一般介于15-30厘米,行距介于20-50厘米,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差别较大,在规模化栽培之前要预先做好小范围的对比试验。

藜麦规模化生产

  • 间苗保苗

藜麦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播后4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3-5天可结合降雨对缺苗的地段进行补苗,如果土壤湿度不足,补苗后要进行人工灌水。在秧苗长至10厘米左右的时候,需要进行间苗和定苗。

一般每穴保留1-2株,肥力充足、水分供给保障能力较好的地区,藜麦单株长势较好生发的侧枝数量较多,可以减小亩保苗量至每公顷11.25万株,而对地力状况或雨热条件较差的地块,单株长势较差,应加大亩保苗量至每公顷12-12.75万株,以确保取得较好的亩产量。

但在云贵地区,保苗的标准通常为肥力好、雨热条件适宜的地区每公顷4.5万-9万株,而地力及雨热状况较差的地区,保苗量则介于9-15万株。

藜麦成熟麦穗

  • 中耕及水肥管理

第一次中耕一般是在5片叶时进行,此时根系入土较浅,中耕深度不宜太深,要注意中耕不要压住幼苗;第二次中耕一般在初花期进行,除了松土和除草外,要将长势差的植株,尤其是生病的植株清除并带出田间;第三次中耕一般在株高100厘米时进行,要结合中耕进行适当培土防倒伏。

藜麦抗旱,但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适时灌水对丰产具有重要意义,藜麦两个水分临界期分别是出苗阶段和开花阶段,但要注意灌水量不宜太大,如果遇到天然降雨,可以不进行灌溉,尤其是在进入开花期后,土壤含水量偏高,容易造成植株倒伏减产。

藜麦中期追肥一般以叶面肥为主,在进入开花期和灌浆期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硼肥和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有积极作用。

结语

最近几年我国藜麦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20年已达到32万亩,而在2014年这一数据尚不足2万亩,未来藜麦的栽培前景向好,但是藜麦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差别较大,种植技术和产量水平也会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等产生较大差别,因此各地在规模化种植之前,应做好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管理方式的先期试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
大姜种植技术要点
为何要让小土豆成第四大主粮
农业部首次回应让土豆成为第四大主食:不是缺粮是为百姓健康
国际小米年来了,一起了解小米的历史
一颗马铃薯是怎样长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