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首唐诗写洞庭:有人看山水,有人赏月影,有人别离苦,有人思乡情

写洞庭湖的古诗中,有两首最为知名,方回评价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方回指出,这两首诗有个共同的特点:两联前言景後言情,乃诗之一体也。

1、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就是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中书令,襄阳人,与孟浩然同乡,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引荐。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这是一首干谒诗,也是一首述怀诗,但是,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2、洞庭湖寄阎九

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

渺渳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这是一首工整清淡、含蓄蕴藉的五言律诗。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计划。颔联和颈联写景,“秋正阔”的洞庭湖,一望无涯、秋水连天;水流旷远,清涛攒聚,江树隐没,荆吴莫辨。尾联写诗人祈望朋友准备船只一起乘风破浪,实际上有寓意。

孟浩然本来就有儒家的入仕思想,四十岁前,受当时隐逸之风影响,在鹿门山住了多年。但他在游山玩水之余,其实也想以隐求仕,仍在努力读书,作考试准备。

四十岁,到长安未考中进士,引荐给皇帝而无果,知道事无所为,返回故乡,真正做了鹿门山隐士。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其“精神上或意识形态上也还是在负着天下兴亡之责的”(朱自清《论气节》)。诗的结尾正表明了他希望有人助他“舟楫”,以实现横渡“巨川”的理想与抱负。

3、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也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个人的孤苦,在诗中互为表里。悲伤不消沉,沉郁不压抑。

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4、过洞庭湖

杜甫

鲛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护堤盘古木,迎櫂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

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自湖南归襄阳所时作。

首句点题,颈、尾两联极力描写洞庭湖水面的辽阔旷远以及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是杜甫晚年少有的畅快之作。

5、洞庭湖

唐·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起句用散文法,直抒胸臆,谓人生匆匆,常飘摇于湖海之上,全诗沉重,实自此始。

颔联写景,洞庭波涛的壮大,诗人站在船头,看着浪奔远处,日落西山;经过一夜的水涌船摇,早上又看到巨浪奔空,与晨光相接。

颈联感叹人事已非,沧海桑田,“虞巡”者,即《史记》所载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于零陵事;“轩乐”者,源自《庄子·天运》。

尾联结语尤沉痛,“是对“湘君”悲剧的叹息,更是对像自己一样被贬士子的悲叹。

6、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此诗叙述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以景赋兴,梦中还家,五更失眠,无心看书,借酒消愁,再想到京洛老朋友,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全诗语言通俗,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意境悠远。

作者时任尚书郎,出使夏口多日,与诸子泛舟洞庭湖,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写了一首《湘中有怀》诗,张谓即作此诗为其唱和。

7、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南飞雁,带走我的烦闷,远处的山峰,送来一轮明月。在高楼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醉后一阵凉风起,吹得我袖带旋回,如同跳舞。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8、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作者在岳阳馆中,望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置身此楼,想到曾经谪戍此地的名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与他们相似相通。

颔联和颈联写景,眺望洞庭湖,潮平两岸阔,湖面广远,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情振起,壮景抒豪情。

尾联,诗人笔锋一转,目光落在一只孤舟,浩渺的湖面显得更加孤独,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思归。

全诗语言典雅隽永,凝练含蓄。感情由“愁”而“豪”而“孤”,跌宕起伏,虽以“孤愁”为主,但哀而不伤,承继了“风雅”的传统。

9、过洞庭湖

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作者自东向西而去,第一次路过洞庭湖,作此诗。首联写游湖,湖里的惊波骇浪,不时发生,使人心悸不已,虽然只有半日,可是鬓发都要斑白。颔联写湖上所见,天连水,水连天,汪洋一片,船到湖中,忽然一座山,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山。颈联从高处远处写,高空有鸟儿,远处有帆,因为太远了,显得船很悠闲。尾联写渔夫打鱼,行歌浩渺间,此唱彼和,显得热闹欢快。

这首诗感受入手,中间写景,最后写事,描写路过洞庭湖的所见所闻,层次井然。

10、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作者由中书舍人贬至巴陵任岳州司马,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获赦东归,寄居此地,常和他游饮赋诗。一天晚上,贾至与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洞庭湖,写下这诗。

秋风萧萧,红叶纷飞,湖面澄澈,碧波粼粼。诗人 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景色幽深的洞庭秋景图。与友人兴会所至,也不管小舟驶向哪里;抬头望月,明月在天,白云缭绕,于是有感而凭吊湘娥。

11、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五首 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这首诗描绘洞庭湖之景尽在首句,初读平淡无奇,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实则平直天然,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上全然无白天的烟波瀚渺,无烟可见水面清澈,澄清如画,静无波澜,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尽在七字之中!

而后三句都是虚写,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更是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想拿船换酒、顺流上天,极其夸张、想象力丰富,与李白其他诗一脉相承,可谓高妙绝伦!

12、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着力描写洞庭湖的湖光和山色,将平静的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镶嵌在白银盘里的一枚青螺。

以一个收放自如、别出心裁的比喻,将洞庭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力。

洞庭湖就在诗人身边,俯仰湖光秋月,远眺洞庭山水,这秋天的夜晚很美。洞庭湖中的君山,在月光辉映下愈加青翠,此时洞庭湖的月光、湖面、君山,三位一体,宛如一幅谐美的山水画,十分惹人喜爱。

13、题君山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湖面风平浪静,倒映在水中的君山,山影凝重,碧是湖色,翠是山,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

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的螺髻。

14、岳阳楼 其一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诗前两句突出一个“愁”字。说人要散愁,就应到岳阳楼来。人们有愁能散,有积怨能化解,这是岳阳楼的伟大神气。

后两句联系实际,“可怜”一词,形容诗人“愁”的内容,激起思想波澜的是“覆舟”,要责怪什么呢?分析主客观的情势,勉励自己面对风浪,正视现实,要勇往直前,不断奋斗。这正是岳阳楼给指明的方向。

15、岳阳楼 其二

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这是一首咏史诗。当时,诗人由桂林北上途经岳阳楼,抚今追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七绝。

表面上写楚国,说楚国有统一天下的条件,实际上暗讽唐王朝,晚唐陷入藩镇割据的困境,中央有结束藩镇割据的条件。

后两句表面上是批评楚王沉迷女色,误国误民,实际上是批评唐王朝统治者沉迷女色,使得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

纵览全诗,咏史意味浓厚,诗人的报国之心,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然而终究是壮志难酬,悲愤难平,徒增感慨罢了。

16、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被罢相,为相州刺史,不久又贬为岳州刺史。虽然远置江湖,诗人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仕途上的坎坷遭际,并未能使他消极沉沦。在这首诗中,他写出开朗乐观的状态,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诗主要写游洞庭湖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远眺洞庭湖所见,广袤无际,烟波浩荡,与天相接;湖上的君山,千重翠色映入洞泉之中,极其壮观。

后句乃全诗的点睛之笔。看到阳光铺满水面,产生幻觉,仿佛自己正乘舟于天际,继而抵达了日边。洞庭湖广阔无边,远远望去,水天相接,日光照耀下,水光与阳光交相辉映,给人以遨游天际的错觉,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

17、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此诗虽为送别,但送别之意却无迹可求,“心存魏阙”之意也隐微深沉。诗人借眼前景物,表达对梁六入朝的歆羡与对朝廷的思念,深藏不露。

诗写得十分自然、平实,毫无造作的痕迹,有人认为是七绝由初唐进入盛唐的里程碑式之作。

首两句写景,在巴陵一眼看去,全是洞庭湖的秋色,君山浮在水中,一个“秋”字就有无限蕴藉,诗人送友人入京,难免自怜自伤。“不可接”尽显诗人心中惆怅,他望着梁六远去的帆影,自己却不能平静,贬谪的失意、前途的忧虑、僻居的孤独、惜别友人与暮年伤感之情,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用口头语写眼前景,有弦外音话外意,引人遐想,耐人涵咏,章法上通体散行,风致天然。

18、题君山

方干(一说作者程贺)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干这首诗,与前面的古诗不同,在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她对诗人提到一件新鲜事,以前是没有君山的。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

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19、洞庭玩月

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诗为洞庭湖上赏月之作。首句描述秋夜月光,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后两句即细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湖波银光闪烁,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景象。“乌鹊”、“蛟龙”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最后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写明月之美好。

20、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前四句写景,“漫漫”一词,将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眺望夕阳景色,不由想起国都,这里暗用晋明帝“日远长安近”的典故。颔联抒怀,“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

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律诗中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

这里20首,写洞庭湖、岳阳楼或君山的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欢迎留言告诉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阳楼绝妙诗词十首,同一座高楼,不同的人感怀不同事
古典诗词鉴赏<十一>---2
三上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诗意岳阳楼(上)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走进洞庭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