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1年小战士送炮弹,看师长很眼熟,一问才知是“牺牲”19年的父亲

1951年11月中旬,朝鲜战场硝烟弥漫,上甘岭战役进行到关键阶段。由于敌人炮火实在猛烈,志愿军被迫转入坑道作战,正面战场交给志愿军的炮兵部队,与敌人对轰。

志愿军第16军47师141团2营7连的战士颜邦翼,虽然是一名文化教员,不在作战的第一线。但由于前线战士紧急,他也和战士们一样,奔波在生死线上,为友军部队炮7师运送炮弹。

这天,颜邦翼送完炮弹,在回营地的路上,和一个身穿军装的中年男人擦肩而过。虽然没有看清正脸,但他恍然觉得,这个人和“牺牲”19年的父亲很像。

于是,颜邦翼拉住一个路过的战士,问道:“这人是谁?”

小战士不明就里,回答说:“他你都不认识?这是我们炮7师的师长!”

回到营地的严邦翼,立马从包里翻出父亲留下的照片。当下他就确认,白天见到的这位师长,就是自己的父亲!

颜邦翼的父亲,正是开国少将,当时正在上甘岭指挥作战颜伏将军。那么,他为何会和儿子失联19年,又如何会在朝鲜战场相遇呢?

颜伏将军

北大高材生参军,粟裕手下最能打的团长

1911年,颜伏出生在四川省梁山县(今属重庆)的一个地主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颜伏自然不愁吃穿,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颜伏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世,他是孔子得意弟子颜回的第83代后人,祖上还有颜真卿这样的大师。

身为颜回的后人,颜伏不负厚望,在20岁的年纪考上北京大学,就读于哲学系。只是身逢乱世的他没有做学问的机会,而是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在从事地下工作期间,颜伏曾三次被捕。但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他咬紧牙关,不愿透露一丝党的秘密。终于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被中共北方局委以重任,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毕业之后,颜伏主动请缨,前往新四军军部担任作战参谋。按理说,作战参谋不用上前线作战,但颜伏就想当战士,每一次打仗都冲锋在前。

有一次,颜伏的部队在作战中被敌人打散,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是颜伏挺身而出,将被冲散的100多名战士集结在一起,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不过战斗结束后不久,颜伏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被迫留在后方休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四军主力北上,遭遇“皖南事变”,患病的颜伏堪堪逃过一劫。

抗战结束后,颜伏已经蜕变成一位出色的指战员。1947年,担任第48团团长的颜伏率部参加莱芜战役,敌我双方你来我往,打得昏天暗地。

这时,团里有人提出,部队休整一天,第二个再展开强攻。不过,颜伏剑走偏锋,连夜攻城,带领战士们撕开了一个突破口,一举拿下了敌人把守的阵地,立下头功。

战后,48团被誉为“最能打的部队”,团长颜伏则成为粟裕手下“最能打硬仗的团长”。

接下来,颜伏又参加了多场重大战役,屡立战功。然而到1949年,由于常年带兵打仗,颜伏的肺结核愈发严重,常常发烧、咳血,体重暴跌到不足100斤。可即便如此,他也不下活下,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直到新中国成立,颜伏才得到了难得的休养时间。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颜伏再次临危受命,担任炮7师师长,入朝作战。

当然,此时的颜伏不会想到,他会在战场上见到失散19年的儿子!

颜邦翼

割断联系,家人以为他“牺牲”

颜伏三次被捕,差点被国民党杀害。他无惧生死,当担心连累家人,因此离家不久,他就主动向妻子提出了离婚,从此不再和家里来往。

颜伏离家的时候,儿子颜邦翼才3岁大,被母亲留给了奶奶。但没过多久,奶奶就因病去世了,无家可归的颜邦翼被二叔收留,才勉强活了下来。

在颜邦翼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父亲的身影,只有二叔对他的嘱托:“你爹是八路军,是老百姓口中的大英雄!”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颜邦翼左等右等,也没能等到父亲归来。他自然而然地以为,父亲牺牲在了战场上,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年之后,二叔从返乡战士们的口中得知,大哥颜伏还活着。他兴奋不已,对侄子颜邦翼说:“你也长大了,去找你爹去吧!”

就这样,颜邦翼带着父亲唯一一张照片,踏上了寻父之路。可不凑巧的是,他刚走到成都,就被国民党25师抓了壮丁,被拉到前线与解放军交战。

一晃眼时间来到1949年12月,刘邓大军发起成都战役,大败国民党胡宗南部。早就对国民党不满的颜邦翼,动员身边的战友发起起义,投奔了解放军。

父子见面,却没有相认

颜邦翼小时候读过几年书,上级看他有些文化,于是把他留在部队,当了一名文化教员。

颜邦翼很少上前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战士们读书认字。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寻找父亲的下落,但问遍了战友,大家都不认识照片上那个人。

1951年,颜邦翼的部队被编入志愿军16军,跨越千里来到朝鲜战场。当时的他完全意识不到,在异乡的土地上,会有一个惊喜等着他。

刚到朝鲜时,颜邦翼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友军挖战壕、修工事,也帮助朝鲜百姓抢修被敌人炸毁的房屋。时隔多年之后,颜邦翼仍对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盖房子很简单,拿大树当柱子,再搭个棚子放上茅草,房子就建起来了。”

1951年上甘岭战役打响时,颜邦翼也去了前线,除了做宣传鼓舞士气,还穿梭火线,为炮7师运送炮弹。有好几次弹片都差点打在他身上,幸运的是,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终于在11月中旬的一天,颜邦翼运送完炮弹后,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很像他父亲的人。19年前,父亲颜伏离家参加革命,从此音讯全无。但无数次看过父亲照片的颜邦翼,几乎立刻认定他就是自己的父亲!

回到营地的颜邦翼,拿起父亲的照片和碰到的炮7师师长进行比对,终于得到确认。那一刻,颜邦翼忍不住放声大哭,泪水模糊他的眼睛。

不过,颜邦翼并未急于和父亲相认,直到1952年,他突然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

原来,16军的一个参谋长,看到颜邦翼的材料上,父亲一栏竟写着“颜伏”的名字时,诧异不已,连忙与颜伏取得联系。

颜伏利用作战的间隙,给19年未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其中说道:“孩子,父亲十分思念你,没想到咱们父子俩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你要听指挥,敢打仗,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

朝鲜战争胜利后,部队开拔回国前,颜邦翼难忍对父亲的思念,才找到了父亲。父子重逢的那一刻,两人拥抱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对对方的思念........

甘愿平凡,不沾父亲光

从朝鲜归国的颜伏,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6年后又晋升少将,曾担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直到这时,他才把儿子颜邦翼接了过来,留在自己身边生活。

不过,颜伏并没有因为多年的亏欠而纵容儿子。颜邦翼也明白父亲的苦心,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父亲虽然是开国将军,但我愿意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人

颜伏在济南时,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司令鞋”的故事。

当时,颜伏下基层考察时,偶遇一个名叫马永贵的老汉。马永贵穿的鞋子很破,用绳子绑着,前面露出脚趾,脚后跟也裸露在外。

颜伏什么也没说,弯腰量了一些马永贵鞋子的大小。回去之后,他立马让秘书去商店卖了一双新鞋,又一路打听,亲自把新鞋送到了马永贵手上。

马永贵大为感动,逢人就说:“俺穿的不是一般的鞋,是司令送给我的'司令鞋’哩!

1995年,颜伏在济南病逝,享年84岁。噩耗传来,济南数千名百姓自发前来祭奠,队伍排出了几百米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颜邦翼送炮弹,路遇炮兵师长,发现竟是“牺牲”19年的父亲
52年小战士送炮弹,看师长很眼熟,一问才知是“牺牲”19年的父亲
1952年,寻父6年的22岁志愿军战士得知:失踪19年的父亲就在朝鲜
小战士取送炮弹,见师长格外眼熟,意外发现是19年前死去的父亲
51年小战士送炮弹,见师长很眼熟,意外发现是“牺牲”19年的父亲
志愿军第八十八师在长津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