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随即把儿子首级砍下扔皇帝前

詹姆斯是罗斯福总统的大儿子。

年满20岁那年,他到欧洲旅行,看中一匹好马。

虽然口袋里剩下的钱不多,詹姆斯依然买下马,随后拍电报让父亲汇旅费给他。

他想先斩后奏,父亲总不能任由他在欧洲逗留吧。

结果他收到回电:“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

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四届,他治国和教子都很有方法。

“在儿子面前,我只是个父亲”,他说。

罗斯福为我们作出了如何爱护子孙的榜样。

他的做法,看似无情,实则是真正为儿子着想。

古今中外,父母无一不倾尽全力为儿女绸缪。

皇帝也不例外,不过不同的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明太祖朱元璋为保子孙富贵连杀臣属,还是没有保住他心爱的孙子。

明太祖选了皇孙接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殚心积虑地为接班人考虑,制订了系列新政,他想给子孙后代打下千秋万代的基础。

朱元璋只学过几个字,他常常让史官给他读书,深知狡兔死走狗烹之道。

他是创业皇帝,一帮臣子们跟随他打江山,他还是恋旧的。

可臣子们太能干,让他很不放心。

老朋友和他的子孙后代排排坐,自然是子孙比较重要。

大儿子朱标跟在朱元璋身边长大,他是老朱中意的接班人。

不过这也成为老朱忧心忡忡的原因。

开国皇帝的接班人一般是行武出身。

不是不行啊,你看唐高祖李渊,初期属意大儿子李建成。

要说李建成也是能文能武。

他文能帮助父皇协理朝政,武能跟随出征。

可他干不过弟弟李世民。

因为弟弟征战功劳更大,手下有帮能人。

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讲的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残杀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聪明些,他选择皇弟赵光义接班。

在赵光义上位后,赵匡胤的儿子和另一个弟弟因各种原因去世。

野史里传闻是赵光义下的毒手。

联想到唐朝宋朝的人伦大变,朱元璋思虑得更多,因为他选择的太子朱标不是武将。

朱元璋称帝时,朱标才十来岁。

这位太子没有机会跟随父亲参战,他从小就被要求学习儒家学说,治国方略。

仁慈是他的治国良方,可朱元璋不相信这套。

这位杀伐果敢的皇帝内心很矛盾。

他一边要防止玄武门之变,不希望李世民杀掉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父皇让位的事情重演,一边又希望太子心狠手辣些,否则难以掌控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

《明史》记载,朱元璋杀人过多,朱标出面劝止父亲。

朱元璋找来一根荆棘,然后冷冷地看着儿子,让儿子用手去拿。

朱标没有动。

朱元璋说,你知道刺手吗?我现在就是在帮你拔除这些刺。

没想到向来不敢反驳父亲的朱标,居然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如果当皇帝当得好,自然没有坏臣子来刺手。

估计这样的争执不止一次。

当面批评父亲,而且是这么强势的皇帝,朱标心里压力很大。

慢慢地,他一病不起,最后竟撒手尘世。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眼力很好。

假使朱标继位,他从小见识过战火,懂得百姓疾苦。

在他的仁政治理下,明朝进入兴旺时期。

但是没有假使,朱标死了,朱元璋伤痛之余,把目光转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这个他喜爱的孙子,在富贵之乡长大,不识稼穑艰难,更不懂人心叵测。

他要为孙子开辟道路,哪怕血流成河。

反正已经杀了那么多人,不在乎再多杀几个。

于是蓝玉进入他的视线中。

蓝玉比较骄狂,倚仗功劳屡次违反规矩,放在以前朱元璋就忍下了,毕竟朱标还是可以镇住他的,而且他是朱标的舅子。

现在朱标已死,蓝玉不能再存在这个世上。

开国皇帝要为后世削除障碍

朱元璋大杀官吏,开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反腐运动,这样做的原因除了为子孙的皇位着想外,还与他的身世经历有关。

公元十三世纪末期,北方蒙古族南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统治的元朝。

似乎有点时运不济,游牧民族的政治管理才能本来就不好,又遇到持续天灾。

经济状况不好,导致朝廷大量印发钞票,上调各种税收。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廷内部政权不稳,39年换了9个皇帝。

元朝入主中原时,大肆杀戮中原百姓,甚至有官员提出把农耕田变为游牧场,还好他们中尚有清醒的人,否则中原大地更加生灵涂炭。

这个朝代实行民族压迫。

它的民族政策引发矛盾深重。

当时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汉人和南人排在第三、第四位。

第一等级的民族杀掉后面两个等级的,有可能只是赔头驴或赔只羊。

民族歧视以及饥荒连连导致各地起义军浩浩荡荡。

元朝迅速崛起也迅速灭亡。

元朝灭亡南宋时,崖山海战中,丞相陆秀夫背负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跳崖,消息传出,十万军民随之跳海。

崖山事件过去数十年,不做亡国奴的信念一直在民间流传。

第一个起义的韩山童自称为宋朝赵氏后代。

朱重八参加的就是他的起义军。

农民朱重八本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他十分贪恋安逸的家庭,有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二哥,还有可爱的侄子,可这一切在他16岁那年没有了。

由于持续瘟疫和旱灾,饥民无数。

等待朝廷救济的朱家发现,救济金被贪官们拿走了。

朱重八的亲人相继去世,为了找块地埋葬他们,他到处给地主磕头。

随后他到皇觉寺去当和尚,想混口饭吃。

可是元朝官府到处在抓起义人员。

就在这样的乱世中,朱重八发现,他不起义还不行。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官府当成起义人员抓去充数。

进入军队后他把名字改成朱元璋。

朱元璋当和尚时,出外化缘过几年。

他丰富了眼界,见识过百姓的苦难,同时获得不少天文地理知识。

等到他入伍,大家发现他,天生是个领袖的材料。

他的格局非常大,眼界很开阔,而且讲义气、处世冷静,深谋远虑。

他能在一团乱麻中迅速找到关键点,往往属于掌握真理的少数人。

打陈友谅和张士诚时,多数人认为张士诚软弱兵少容易攻打,主张先灭张士诚。

可朱元璋却决定先打陈友谅。

老朱不是一介勇夫,他分析了人心。

张士诚和陈友谅结盟,可是张士诚力量小,会躲在一边看陈友谅被削弱,而陈友谅狂傲自大,会全力出兵营救张士诚。

事实证明他做得对!

亲人离世以及乞讨生涯,让朱元璋感受到贫民百姓的苦痛,军队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他领略到身边人性的可怕。

一旦他掌握实权,他要肃清贪官污吏,同时他学会睁大眼睛去识别人心。

名将的穷途末路

蓝玉谋反案是明朝初期四大案中的最后一案,牵连一万五千多人。

蓝玉案后,仅剩下几位老将。

汤和早已告病还乡,耿炳文、郭英性格柔弱,朱元璋想找个武将帮助孙子,掰着指头也没找出来。

他决定矮子里挑高子,就选傅友德吧。

和朱元璋一样,生活不下去的青年傅友德懵懵懂懂地参加了起义军。

不过他没有老朱的运气。

尽管他英勇善战,却改变不了他的领导的结局。

他的领导不经打,战败后立马投降,之后他来到陈友谅的大营,成为军队的四大金刚之一。

刚愎自用的陈友谅,没有重用四大金刚。

直到傅友德投降朱元璋,才真正开始他的名将之路。

征云南、四川,出兵漠北,他战功赫赫。

傅友德是蓝玉的老领导。

朱元璋曾说,如果论武将的功劳,傅友德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傅友德成为太子太师。

其实傅友德很低调,尤其在老朋友们一个个去世后,他低调得都不想在朱元璋面前出现。

天下虽然那么大,皇帝没有下令,与皇室瓜葛纠缠很深的傅友德能逃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皇室供职,其中有个还是老朱的亲兵护卫。

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老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

能够活到朱允炆当太子时期的开国功臣,都是比较低调的。

不过傅友德曾经问朱元璋要三千亩地,被老朱狠批了一顿,认为老朋友不知足。

也许这件事在老朱心里埋下了刺。

朱元璋没有放过傅友德。

一天宫宴,傅友德的儿子值勤。

由于大意,他的剑鞘,没有按照规定摆放。

老朱对傅友德一直是不放心的。

于是,他对傅友德说:“你儿子剑法不错。”

傅友德大惊失色,他知道这次皇帝不会放过他了。

为了保住家族,他砍下儿子首级,随即自杀在皇帝面前。

他希望这样做,皇帝能够看在亲戚份上,放过他家里的其他人。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真实,明史里记载,傅友德在朱允炆当太孙后两年,被皇帝赐死。

他的家人全部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像傅友德这样的名将,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被赐死的痕迹,已经很不容易。

大明王朝的宿命

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的皇位着想,不可谓考虑得不周到了。

所有轻视皇权的做法,都被他打压下去,哪怕给他提意见的人权位再高,功劳再大,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做主的话,都会被他杀掉。

他要树立皇权的绝对威信。

明朝时期,官员的待遇非常低,朱元璋肃贪手法恶劣、暴躁,他制定的法律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的,杀!

胡惟庸案中,文臣几乎杀光,等到蓝玉一案,开国武将也所剩无几。

朱元璋心里可相信的,只有他的至亲。

为了弥补他年轻时遭逢亲人逝去的遗憾,朱元璋对血肉至亲非常珍惜。

他一方面大肆反腐肃贪,并借机杀掉他想杀的人,树立威信;一方面制定世袭爵位制度,不许子孙出去工作,给他们分封土地,让他们在封地上享受荣华富贵。

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兄弟们在朝中结党营私,避免有其他皇子觊觎皇位。

人算不如天算。

在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好皇孙朱允炆开始要削去叔叔们封地上的藩位,手段比较激进,引起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的不满。

他带兵打进南京城,取代朱允炆当了皇帝。

朱元璋为子孙谋划得非常长远。

但他没有算到,一百多年过去,老朱家的人口庞大到数也数不清,分封的土地怎么也不够他的子孙们不劳而获。

两百多年过去,元朝的现象在明朝末年出现。

关内农民揭竿而起,关外满人入侵。

清朝取代明朝,中原大地再次被外族占领。

今天,中国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

异族入侵时期的蒙古族、满族,现在与我们是一家人。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感慨镜子可以正人衣冠,明史则可以知道王朝兴替。

我们从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从罗斯福总统到明太祖朱元璋,同样都是爱子心切,一位不让儿孙后代享受特权,而是要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去建功立业,由此得到的才是儿孙们本身应该得到和享受的;一位滥开杀戒、视百姓如草芥,妄图用权力征服万民,以此开辟太平之路。

两者的做法截然不同,却高下立判。

古语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我们古代的孟母三迁、陶母退鱼、岳母刺字都是家风家教的榜样。

现代物理学家钱学森的母亲在儿子出国前,拖来一箱书籍,里面是《论语》《孟子》之类。

她希望儿子在攻读之余,不要忘了接受中国哲学的熏陶。

溺子如杀子。

三观正的父母,家里即使不大富大贵,也往往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从而把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下去。

能够保子孙后代平安的,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道德品质。

唯有厚德才能载物。

参考资料:

1、《明史》 张廷玉 著

本纪一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 冯胜 傅友德 廖永忠

2、《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

洪武大帝前言—洪武大帝第三十一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又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蓝玉一句“伯仁,终平矣,不负此生!”只是这位明代卫青下场太惨
开展军屯,迁移人口,打压麓川—细数明太祖朱元璋经略云南的努力
朱元璋给一开国功臣不停夹菜,功臣回家后赶紧杀死二子,然后自杀
明朝最牛的将领,提着儿子头颅踢到朱元璋脚下,说:你满意了吗?
朱元璋对傅友德说:你儿子剑法很好,他直接砍儿子首级,送给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