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时代的强兵——杂谈岳飞的武艺和岳家军战斗力

中国古代史上有两支很独特的军队,其之最独特之处在于,这两支军队都被冠以了领军大将的姓氏为名,就是南宋的岳家军与明朝的戚家军。翻一翻史书,古代再也找不出第三支这样的军队了。

而岳家军与戚家军的共同点就是——特别讲纪律,又特别的有战斗力。

尤其是“特别讲纪律”和“不扰民”这些颇具跨时代的特点,就让他们变得与同时代的封建王朝军队显得格格不入。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致于受到了统治者的忌惮,所以这两支军队的结局都是相同的:最后,统军主将被杀或被贬,军队全被拆分瓦解。

下面,本文来聊一聊岳家军。

北宋末、南宋之初,金国女真铁骑人马如龙,战斗力正值巅峰时刻。宋军名将都畏金如虎,声称“女真满万不可敌”。所以,宋军与金国交战,大多数都是被动防守。就是金军从哪儿进攻,我就在哪儿严防。这一点,与近代“国军”颇有相似之处,打得都是被动仗与死仗。

整个宋金交战期间,宋军的战法就是坚壁固守,防御再防御,几乎就罕有敢于积极寻找战机、主动出击的宋军。

而岳家军的最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南宋唯一的一支敢于野战、擅长野战、并经常积极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军队!

统军大将的性格决定了他麾下军队的作战风格,岳家军的战斗力,当然与岳飞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岳飞是什么个性?

他在尚未从军的青年时期,就已经武艺过人、胆大包天。然而,实际有武艺并不稀罕,稀罕的是,岳飞尚未为将,就以擅长组织指挥战斗而闻名州县了。

青年岳飞曾以“白身”义士身份,协助州府剿匪,一战成名。

话说北宋宣和四年,曾雄据北国,拥铁骑百万的强辽,被崛起的女真打得焦头烂额。

于是,宋徽宗一看辽国被打成这样了,就想趁机捡个便宜,便发动大军伐辽,欲乘辽国之危,一举夺回幽燕地,以圆了大宋“恢复幽云”的百年之梦。

由是,大宋开始调集全国精兵强将筹备北伐。而真定宣抚刘韐也在河北民间招募“敢战士”从军,协助朝廷北伐。

当时,正值岳飞青年时代,而岳飞武艺已可称称一县无敌。这样的壮士,当然会应募。于是便以“敢战士”的身份,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军旅生涯。

没料想,让女真骑兵打得落花流水的辽军,调过头来打宋军时,竟像大人揍小孩一样轻松。

于是,大宋北伐失败了!

然而万幸的是,大宋打仗不行,却有的是钱,终于靠着花钱,从女真手中买回了幽州。但是历史终会证明,不认真的强军备战,只想着靠花钱买尊严,那是不可靠的,最后大宋仍将自食恶果。

宋朝北伐失败,一身武艺的“敢战士”岳飞,自然也没有遇上摧锋破阵的沙场建功机会。随大军解散,敢战士们劳而无功、各自返乡。

辽国灭亡,但是比辽更剽悍的女真又崛起。

大宋用岁币换回的百十余太平安宁,也走到了尽头,天下纷乱,盗贼出没。

河北悍匪陶俊、贾进和二人,聚群盗横行相州,州府屡屡讨伐,却屡战无功,应对乏力。

于是,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岳飞自告奋勇,主动向州府请命:只要给他百余骑兵,他就能前去讨平这二位悍贼。

当时,州府也早闻岳飞有“武艺一县无敌”之称,有这样的壮士毛遂自荐,为匪情所忧的州府也当然乐见其成,便调来了一百几十名骑兵,临时任命岳飞领兵击贼。

常言道: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这大概就是岳飞生平第一次指挥战斗,然而,首战便显示出了他天生的将略、与非凡的智勇双全。

打仗与群殴打架的区别是:

打架只凭血气之勇,只要人一聚起,便是不管不顾凭着猛劲一冲了事。打仗却是无论大仗小仗,都离不开周密筹划。

岳飞初试牛刀的这一战,规模不大。但从战前谋划、地形勘察、战场的预设,兵力部署、战斗方案拟定等等,却是一项不缺。

岳飞便根据“凡是盗匪势力既成,便一定会掳掠人囗,胁迫入伙扩充队伍”这个特点,制定了自己的战斗计划。

他先挑选出精悍的敢死劲卒十余人,命其等乔装为商旅,带上了财帛货物,故意从贼寇盘据的地盘上过境。

于是,群贼果然下山劫掠,财帛掠走,人也被强征入了伙。这十余劲兵,就这样混入了强盗队伍中。

然后,岳飞率官军正式进兵讨贼。

到达后,岳飞先勘察了地形,选定了埋伏处,派百名骑兵隐蔽埋伏了下来,以待时机。而自已亲率二十余骑兵,逼近盗贼营垒挑战。

其时,众匪气焰方盛,又人多势众,又屡败官军,怎会害怕这区区二十骑?

于是,群盗倾巢而出,扑来与岳飞交战。

岳飞佯装不敌,没打几下,便率数十骑兵,故意落荒而逃了。

土匪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打顺风仗。只要敌一溃,匪众们就越打越勇,一定会追得起劲

所以,岳飞一败,土匪们全部奋勇猛追。一直追到了山口埋有伏兵之处,然后伏兵伏兵杀出,这下形势就不一样了。

土匪特点之二,就是缺军纪制度。一旦遇上突发情况,比如遇伏,就会惊慌失措,无组织、无纪律的特征立即爆发,最后必成了鸟兽散。

所以,伏兵杀出,土匪们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了一团。而岳飞立即率数十骑调转马头,返身突击,直杀进了匪群之中。

“岳无敌”自然是跃马挺枪,当先突阵,,枪刺刀砍之下,挡者无不披靡,直杀了个尸横遍野。

就这样,百余名骑兵两面夹攻之下,上千匪众顿时便乱作一团,哗啦一下,就全盘崩溃了。

而先前乔装商旅被强征入匪兵队伍中的十余劲卒们,趁着混乱,竟在匪群中结阵横冲,趁机就生擒了匪首陶俊与贾进和二人。

岳飞以少胜多,一战击灭众匪。二贼平定、官军大捷,由此一战,一州扬名。实事求是的讲,这就是天生将种。

凭这样的功劳,如果放在汉唐,立刻就能入仕,最少授个县级官职。比如三国孙坚早年,就是凭斩杀一名海匪,就立即被朝廷征召,成了钱塘县尉。

然而在“唯科举入仕”的大宋,岳飞这样的功劳立下了,事过后,仍是个平头草名。

可以断定,若是金国不侵宋,那么岳飞这样的人,最多就是被招进了州县衙门,当一个捕快的命。

岳飞的武艺是怎么来的?

大宋为防武人干政,用国策制度贱武。然而,大宋又因强辽在侧,而又不得不鼓励民间习武。

所以,北宋时代,汤阴等整个黄河以北地区,民间习武风尚还是很浓烈的。

河北诸州县作为抵御辽骑南下的重点防御地区,广办弓箭社,多有武师教头,教授民众武艺。这样做之目的,是为大宋保持优质兵源。

岳飞的师傅周同,就是其中的教头之一。周同将毕生武技都传授给了岳飞,二人情同父子。

史书记载,岳飞天生神力,能挽三石强弓,八石硬弩。骑射、枪棒武艺皆为周同所授,技成后,能左右驰射,枪棒一县之内无敌手。

挽三石强弓是什么概念?

古代计重单位,一斗12斤,十斗合一石,一石为120斤。

古代一般军中用弓,步弓力大多为七至八斗,九斗之力的步弓,已属于普通人拉不开的硬弓。

能开一石弓的,那是百里挑一的勇士。

能拉开二石弓,则为万里挑一的勇士。

而岳飞开三石弓,那就是360斤的弓力,那是盖世之勇力了。

当然了,三石硬弓那只是试力之用,能开三石弓的岳飞,他打仗时仍然也只会用八斗九斗弓,最多不会超一石,而绝不会挎着三石硬弓上阵。

有人认为,能舞动一百二十斤大刀的人,也能拿一百二十斤大刀上阵打仗,那就是对武艺的一无所知了。

关于岳飞的家境如何,究竟是贫农还是地主?

宋史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周同逝世,岳飞不忘师恩,坚持依礼每月按时祭奠。

这就让其父岳和大为感慨,称赞其子道:“你这样的人,将来若国家有事,必是能为国效死尽忠者。”

由此,《说岳全传》中,岳飞之父早亡之说,那就是在乱谈了。

其次,史书又所谓岳飞家贫,那其实只是因为岳氏门中尚无官身,所以按士大夫标准看,那当然是相对较贫。

然而若按普通标准,那么就凭岳飞能练出一身精湛武艺来看,其家境至少是一个中等地主阶级的水平。

原因无他,就因为穷文富武!

因为真功夫必定来自于大强度的、长年累月脱离生产的反复专业训练,这是需要大量财力与营养支撑的。

而贫寒之家,是真撑不起来长期的脱产专业训练,也练不出岳飞这一身武艺的。

而岳飞的武艺,能在汤阴这种民风剽悍之地一县无敌,基本上就是天下数一数二了。

然而,令后人叹息的是:

大宋河北民间乡野中,多有岳飞这样的雄壮之士。却因为国策贱武,使得州县长官大多不识兵,虽然勇士遍地,却无人组织发动。最终在女真铁骑冲击下,河北空有遍地壮士,然而官军却一溃千里。

这就应了一句谚语:让一头绵羊率领着一群狮子,那狮子的战斗力就十不足一了。

南宋初期那些精兵强将们的悲哀。

客观评价,南宋之初并不缺名将,除岳飞之处,比如刘琦、韩世忠、以及打出和尚原大捷的吴玠、吴璘兄弟,无不是善战之将,麾下统是敢战精兵。

同时,哪怕南宋只拥有了半壁江山,但在生产力和冶炼技术上仍然是可以碾压金国的。这就使得宋军普遍在装备精良程度上,比如铠甲与强弩,就远远领先于金国。

就是因为宋军弓弩的强大杀伤力,迫使金国大力加强了重甲部队的建设。比如金国的拐子马和铁浮图等重甲步兵骑士,实际就是被宋军独步天下的强弓硬弩给逼出来的。

所以,宋军精锐部队的普遍特点就是甲坚兵利,装备精良。

由此,不缺将、不缺兵、也不缺人、不缺粮的南宋,明明他有精兵强将遍地,却为何宁愿杀了岳飞,不惜自毁长城,也要向金国乞和?

说白了,就是赵宋皇族本为武人篡国的出身,他们对本国精兵强将的戒心之重,远胜于对敌国的戒心。

“敌国无非就是要了我一些钱财人口土地,给他就是了,总能换一个暂时太平。而本国的精兵强将若不设法压制,那么他们有可能将来会要了我们的命!”

以上,这大概就是赵宋皇家的不可告人的祖传秘训,也是赵家人必须世代遵守的“传家宝”。

所以,当不可战胜的金国猛将兀术都要喊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感叹时,宋高宗立刻就想起了祖训。

这时候,大宋皇家顿感如芒在背,彼对岳家军的恐惧感,肯定已经超过了对金国的恐惧。

这就是大宋精兵强将们最大的悲哀!

岳家军拥有多少兵力?

有一说法是:岳飞麾下有十万大军,其中踏白、游奕和背嵬军,三支部队共有骑兵一万五千余,其中背嵬亲军就拥有精骑八千。

然而这个解释,是严重不符合史实,也是违背古代军事常识的。

首先,一万五千骑兵,那是个什么概念?

而在根本不缺战马的隋唐时期,唐高祖李渊决定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讨平洛阳王世充。于是扫倾国之精兵,统统交给了李世民统领。是役,唐军共出动步骑战兵四万余,这已经是能抽出来的最大兵力数了。而其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不过秦王麾下玄甲队千余骑。

然后,窦建德率河北大军援洛阳。李世民决定两面作战,以步军主力围洛阳,自己集中骑兵,急赴虎牢关拒河北军。

李世民从唐朝最精锐的四万大军中抽调出了全部骑兵,也不过三千五百余骑。

然而,就是这三千五百精骑,运用好了,可以一役击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那么,一万骑兵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直到大唐一统之后,历经贞观初励精图治,也是数年之后,才有了万骑规模的骑兵部队。

李靖以一万骑奔袭,可以灭了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由此可见,有大将统率万骑,那是可以灭国擒王的。

唐军虽然不缺马,但骑兵部队总兵力也不过几万骑规模,但这几万骑,分散于各大边镇,并不是集中在一起的。

又比如唐高宗早年,苏定方讨伐西突厥,唐军万里远征,共出动步骑二万,其中就是关中陇西军府步卒一万,沿途调集汉骑及内蕃骑共一万。

可见,就算盛唐,也一下拿不出一万规模的纯中原骑兵部队,还得靠着征召蕃骑。

那么,只占东南半壁,毫无产马区的南宋,岳飞又哪来的财力、物力、与合格的骑士来源?他能组建得起、还养得起一万五千骑规模的骑兵?

所以,岳家军拥有一万五千骑兵之说,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

又据说,岳飞曾缴获战马一万五千匹,这事我信,

然而一个合格骑士,都是自年少时就得开始骑射训练,十年之功、方为骑兵。

而岳家军的兵源大多为江淮荆襄人,这可并不是盛产骑士的地域,他就算有马匹一二万,但又哪来一万五千善骑射的战士?

如果一万五千匹马就能拥有一万五千骑兵,那岂不就是和有了一万五千架飞机、就立即有一万五千名飞行员那样的可笑?

所以,岳家军肯定有骑兵,但是绝不可能拥有万骑规模。合理推测,能有个一二千规模精锐骑兵,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

其次,岳家军兵力有十万大军这个说法,也是不可信的!

古代兵力数,往往水分很大,所谓十万大军,实际应该是战兵、辅兵、杂役与全军官兵家属加起来的总数十万人,倒是可能的。

岳飞麾下共有十二军的建制,那么古代一军的战兵共有多少人?

宋朝一军兵力具体数字,并无明确资料。

然而,不妨根据《三国志》襄樊之战推测,于禁率七军援樊城,结果七军覆没,关羽俘获共三万步骑。

那么,虽然东汉末与南宋已隔八百年,但同属没有无线电技术的古代。所以,从便于指挥的方面上讲,一军兵力编制,三四千人才是合理数字。

这样,岳飞麾下的十二军,总兵力为战兵三至四万人,其中骑兵二三千,那才是符合史实的。

或有人问:什么,岳家军才四万人?

那么,千万不要小瞧了四万步骑的战斗力!

名将麾下有四万步骑,灭国擒王都是可以的。

司马懿率四万步骑,可以四千里远征,平辽东,擒杀公孙康。

李世民率四万步骑,可用来同时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

苏定方只有二万步骑,可以万里远征,一役击灭西突厥。

以岳武穆这种不世出的五百年一遇之名将,麾下五万步骑,当然已足够让金人闻风丧胆,哀叹“撼岳家军难”了!

岳家军的与众不同。

南宋有精兵强将,但是他们与岳飞比,彼等在战斗精神与气势上,却是万万不及岳武穆麾下岳家军的。

因为当时的宋军,与金交战,野战无一例外不敌金军,想要战胜金军,唯一办法就是依托有利地形,深沟高垒,凭借强弓劲弩防守反击,说白了,就是得靠地形与武器之利,才能打败骁勇无双的女真甲士。大名鼎鼎的和尚原之战,也是这样打出来的。

所以,除岳家军之外,宋金交战千篇一律的皆为金军进攻,宋军防御。

而只有岳家军是唯一的例外!岳家军能防守,也敢于主动进攻、敢于与金军野战决胜。

而且只要作战时机一到,岳家军必定会积极主动攻击,迂回包抄,步骑协同,战术运用充满了进攻精神,每能在野战中硬碰硬的击溃金军。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打破这个神话的,就是岳家军。

岳家军最令后世人惊叹的是什么?

就是岳飞对他麾下军队提出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个要求。

岳飞治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于赏罚分明,特别讲纪律、特别能打仗,又决不扰民的作风,这些特点就成了岳家军的标志。

中国古代能打的军队多了,但是唯有岳家军才有这样的作风,这是唯一的。

也正是这种铁一样的纪律和作风,成就了岳家军的战斗力,使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由此可知,在军士地位普遍低贱的宋朝,岳家军士卒却是荣誉感爆满的。否则,那是万万做不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

众所周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人民军队在艰苦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并身体力行的做到了,使之成了人民子弟兵的标志。

而后人的惊叹在于:岳武穆却在八百多年前,竟然也有这样跨时代的治军理念。

正是这种严格的纪律,造就了岳家军全体将士的荣誉感,而军人的荣誉感必定会使部队士气高涨,从而扎扎实实的在抗金战争的历次战斗中,锤炼出了这样的一支全新军队。

为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想,宋高宗赵构对于“决不扰民”的岳家军是什么感受?

没的说,肯定是如梗在喉芒!

因为这支军队的理念已经超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认知,赵家皇帝肯定会越想越不舒服,这也是符合规律的。

所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南宋,肯定是容不下岳飞这种“时代另类”般的统军大将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的用兵特点。

岳飞对兵法的理解,也是与众不同的。

众所周知,自北宋始,宋军最讲究结阵野战,厚重坚实的宋军步兵阵,那就是为骑兵量身定做的。

宋朝的太祖太宗,都曾亲制阵图,凡是宋将,首先就得学习阵图。

而岳飞用兵,却如天马行空。

岳飞最擅长亲领一支骑兵迂回奔袭,找到敌人的软肋,然后像刀子一样直插入去,一举摧垮敌军。这打法,与大唐秦王李世民用兵颇有神似处。

宗泽爱岳飞之才,发现岳飞打仗时擅长野战突袭,却少用结阵对战之法,便授阵图给岳飞,且与岳飞谈论兵法。

岳飞对曰:“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就是这一番话,让宗泽也不得不叹服!

如此天授名将,假设生于汉唐,必能开疆拓土、扬威于绝域,战绩应该不会逊色于卫霍。

然而生在文贵武贱、防武人甚于防敌人的大宋,那就成了悲剧。

历史这东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妨比较一下北宋末而南宋末。

金灭北宋时,北宋有以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将纷纷崛起、脱颖而出,纵横疆场,与如初生之虎的女真铁骑,能打得有生有色,硬保半壁江山不失。实际如果宋高宗有决战之志,那恢复河北,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自从南宋以莫须有杀岳飞之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等到元军南下灭宋时,宋军之中将再也出不了北宋末时那种“岳飞、韩世忠”式的大将了。

相反,北人和汉将纷纷踊跃投元。那就是因为杀了岳飞之后,大宋实际已冷了天下英雄之心,于是就再也保不住江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只有岳飞能在正面硬抗中战胜女真骑兵?
中国冷兵器时代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五大军队
郾城之战简介
宋金郾城、颍昌之战
签军:金兀术在郾城之战中的最大短板
议和的嫁衣:岳飞的四次北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