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燕国在多次战争中表现拙劣,为何还能位列战国七雄?

燕国,于公元前1044年立国,结束于公元前222年,在战国诸侯纷争中存活很久、国运长达八百二十二年。

燕国在历史上多次遭遇不测。比如公元前539年,燕惠公欲灭权臣失败而逃亡在外,差点亡国;公元前332年,齐威王趁燕国国丧阶段偷袭夺燕10城;公元前316年,齐宣王再次袭燕,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好在燕地军民众志成城,才得以复国延命。

赵国曾经在帮助燕国民众复国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后来的燕王也不知什么想的,竟然趁着赵国长平之战元气大伤,60万大军攻赵,结果一败涂地,丢兵丢地丢脸面。

燕国给人的印象大致如此:国力偏低,战力偏弱,胜少败多,在诸侯争霸中存在度不强,但为什么就能位列战国七雄?我们不妨从这个国家的名望、人气、伐交和存活度这四个方面作探讨。

一、名望

燕国的立国君王为姬姓宗亲,不仅根红苗正,并且辈份高,在春秋战国诸侯排名上政治地位卓然燕国的开国君王是姬奭,他既是周王室宗亲,还是周朝开国大臣。他与周武王、周公旦属于同一辈份,被尊称为召康公。

尤其是在周武王死后,他留在镐京辅政周成王。周成王死后,姬奭又辅佐周康王。据说在他主政期间连续四十年“刑措不用”,深受贵族和平民都很拥护和爱戴。史称“成康之治”。他被后世推崇为中国“清官”的始祖。

由于燕国的开国君王血统正、辈份高、人人敬仰,所以每逢大周朝诸侯朝会或会盟时,燕国排名一直靠前。

燕国的政治地位有多高,翻开《史记》目录就知道了。三十世家排名第一的是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周太王的嫡长子,谁也比不了。三十世家排名第二的就是燕召公世家。

再用一个史实案例,说明燕国的政治地位就是高。

公元前664年,北方山戎南下攻略燕国。齐桓公以“尊王攘夷”旗号来救援燕国。燕庄公对齐桓公义举非常感谢,亲自将齐桓公送出燕界。齐桓公认为自己不能失礼于齐桓公,就把燕庄公踏入齐国的地方割让给燕国。

齐桓公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失礼呢?表面上他是说自己不是天子、不应该承受燕庄公亲自送入齐境的礼节,其实反映了两者在血统上的尊卑关系。

燕庄公是周王宗亲,齐桓公只是姜姓功勋之后。齐桓公如果坦然接受燕庄公超规格的礼送,就有可能引起天下人非议。

中国古代传统注重宗亲血统,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各种排名都要讲道德讲尊卑讲政治。正是因为燕国的立国君王名望太响亮,所以,只要燕国没有消亡,评比什么战国七雄或者其他排名,就必须有他。

二、人气

虽然燕国在总体战绩上很拉胯,但燕地军民的斗志和勇气从来不输别人,并且也出现过豪杰人物燕国八百二十二年历史,虽然老吃败仗,但也有过苏秦、乐毅这样的杰出人物闪亮登场。

1、燕国人气英雄之一:苏秦

苏秦本是中原雒阳人,他游学到燕地,被燕文公赏识重用。苏秦主张“合纵”六国、以抗暴秦,游说关东诸国,成功建盟。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六国联军,使秦军在十五年时间不敢东顾。

苏秦不仅是著名的外交纵横家,还是杰出的谋略家。他为燕文公筹谋燕国的发展方向,建议燕赵联合相依同进。

2、燕国人气英雄之二:乐毅

乐毅出生于中山国,本是魏将乐羊之后,作为魏国使臣到达燕国。这时候燕昭王正以“千金买骨”姿态招贤纳士。听说乐毅来到燕国,就以宾客的礼节款待他。乐毅多次谢绝不成,就同意做燕昭王的臣子。

乐毅代表燕昭王出使结盟赵楚韩魏。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为昔年燕王哙和子之被杀而雪耻。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

就在这时候,燕昭王死了。齐国趁机向继位新君燕惠王行反间计。燕惠王对乐毅本就有猜忌,免除了他职权。乐毅逃离燕国。五国灭齐计划功亏一篑,燕国由此丧失了称霸中原的最后良机。

3、燕国人气英雄之三:秦开

秦开是燕地本土将领。秦开年轻的时候在东胡做人质,后来逃回燕国,帮助燕昭王训练军队。后来秦开统军击败东胡,设立辽东郡,将中原文化拓展延伸到东北地区,经秦开训练的燕国军队纪律严整、装备精良,多次打败东胡远遁。

《魏略》还记载这样一件事,箕子朝鲜侯见燕国称王,就想以“以尊周室”的名义攻燕。结果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馀里”最后以满番汗为界。满番汗为河流名,就在今鸭绿江附近。这段时期,是燕国战力的高光时刻,在为整个华夏族群守疆拓土方面,燕国并不拉胯。

4、燕国人气英雄之四:荆轲

最家喻户晓的故事就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赵燕悲歌的代言词。

燕国几度面临国破的窘境,正是燕国军民的韧性和热血才存活良久。历史上“燕人”一词,往往包含有出身高贵、勇猛不服输之类的意思。

太史公曾这样评价燕国“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他的意思说燕国几度差点被灭国,但还是坚强的存活了近900年,是不是有“召公之烈”庇护的原因啊?

正是由于燕国存在着苏秦、乐毅、秦开和荆轲这样的人气英雄故事,再加上地域特征很明显的燕赵风骨,使燕国的名声并不弱,得以位列七雄。

三、伐交

虽然燕国的国力不强、军事一般,但在群雄争霸合纵连横的对抗平衡中,往往充当一个很关键的砝码。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在诸侯排名中燕国的政治地位极高,这种优势,往往在合纵或连横过程中起到名义上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作用。

比如苏秦游说六国“合纵”,就得以燕国君王全权代表的身份讲话。六国“合纵”会盟,公推的带头大哥只能是燕王,否则谁服谁?而苏秦自然而然成为“合纵长”,得以配六国相印。

后来乐毅能够统率五国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同样得益于燕王作为周室宗亲的“名正言顺”。帮姬姓燕王打外姓的齐国,对诸侯们来说就是政治正确。

由于燕王这种特殊的身份,所以秦国一直在拉笼燕王,特别是在秦赵两雄争斗之际,燕国的站队几乎能左右结局。秦能实现破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后期的燕王违背了苏秦“燕赵一体”战略构想。

虽然燕国的国力不强、军事一般,但他的站队和表态太重要。所以许多国家表示要和燕国合作共赢,谁会故意去抹黑说燕国不雄?

四、存活度

燕国享国八、九百岁,是活到最后为数不多的大国,自然要算作七雄。关于“战国七雄”,有两种起源说法:

第一种源于司马迁编排了《六国年表》,再加上秦国,形成了“七雄”;

第二种源于刘向说法,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 “战国晚世万乘之国七”,意思是到了战国后期,拥有万乘战车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了。所以有了“战国七雄”的说法。

这二种说法,其实是同一个标准:存活到最后,还有七个大国,统称为“战国七雄”。

燕国作为周王宗亲,被分封到北方防御外族,最初的战力在诸侯中理应是最强的,所以燕国自然属于“万乘之国”。

即使到战国后期,各国逐渐减少兵车的使用,但燕国还保留大量兵车。据史书记载燕王喜趁赵国长平大败,以六十万大军攻赵,就动用兵车两千乘。

秦灭六国的顺序依次为韩赵魏楚燕齐。燕几乎存活到最后。毫无疑问燕国完全符合入选 “战国七雄”的标准的。

五、地利

这并非是燕国位列“七雄”原因,反而使燕国错过了称霸的先机。许多人认为燕国能活成“七雄”,靠得是地理位置好,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当国家的军备较弱,地处偏僻之处,或许能活得长些。但这种活法存在度不高,很难入选“七雄”。这里可以举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例子,谁会把辽东公孙度当作“七雄”或者“四国”之一?

燕国的地盘大致在今天的河北北部至辽宁部分地区,在当时就是一个没什么商业、能耕种的土地不多、人口稀少的苦寒边塞地区。

燕国本应是顶级配置的宗亲诸侯国,如果立国在中原,必然开局就是兵强马壮粮草多,在最初的争霸战中能有先手之利。但为了国防的需要,立国于北方苦寒地带,不仅没有地利,反而阻碍了发展空间。

燕国守护边境,修建长城,先后与山戎、东胡爆发大规模战争。而齐、赵诸国却在争先做大做强。后来燕国若要向南发展,只能选择与强大的赵或齐为敌。

远离中原,使燕国经济难兴;面对强虏,使燕国军力疲惫,这样的地理位置难称地利。

六、总结:

燕国能名列“战国七强”,主要是因为燕国本属“万乘之国”,同时存国时间久远决定的。

燕国开国之君周王室宗亲身份,无论在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在诸侯之列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燕国在苦寒之地为周王室和诸侯们守护边境,丧失了自我发展和争霸中原的机会。

然而燕国也涌现了苏秦、乐毅这样豪杰、还有荆轲刺秦的故事,燕赵风骨,慷慨悲歌,不容他人小觑。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书录》

《魏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八)东海之滨的恩恩怨怨
三十世家之燕召公世家第四
一个死于王道的国家,曾活了800年
读史明智:从《史记·燕召公世家》入手,看姬姓诸侯的八百载盛衰
一生一战而成名,一人一城而复国
苏秦不是要搞合纵伐秦吗,为什么搞坏齐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