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哭”礼礼仪——规范丧礼礼仪篇(第一 下)

3、丧事哀哭的原则要求和特定场景讲究

古法丧礼在创立的时候就有原则性的基本设定,《礼记》诸多篇章中都有记述。后世朝代,有的执行得灵活一些,混得比较好;有的执行得死板一些,混得不怎么好,但总的思路一直存在。

我们不要一提古代社会,就认为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应当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传统文明的整体架构和要素构成是良性的,科学的,先进的,有效的。就是说,经是好经,特定朝代的和尚(皇帝朝廷)水平高低不同,有时被念歪了。

比如大秦建立的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就是现代通行的国家体制。欧洲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当权,才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比中国晚了两千年。为什么中华文明几千年从未间断,世界唯一,就是因为有中央集权体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家国文化的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也与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和家国文化意识形态直接相关。

礼仪文化是家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归纳起来,规范礼仪特别是规范丧礼的大原则有三项:一是礼不乱法,二是礼不妨生,三是礼不废情。

所谓礼不乱法,就是说,任何一种礼仪,都以遵守当时的法律为前提,所以礼不乱法,法不废礼。比如,传统文化条件下,男尊女卑,不是因为男人生来金贵,女人生来下贱,而是家庭财产传承机制造成的。就是说,因为男人是家庭财产的传承人,所以男尊女卑。现实社会条件下,男女平等,即女人也是家庭财产的继承人,所以礼仪位分应该是一样的。香火传承的核心不是人,是家业财产。谁继承家业,谁就是传承人。许多地区许多人,抱着旧时男女有别的死猪头不放,不准女儿主丧摔盆等等,肯定都是错误的。

所谓礼不妨生,也叫死不妨生,就是说,不能因为死者妨碍生者更好地活着。丧事活动中,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不能因为安葬死者倾家荡产,无法生活;可以按尊礼不食禁食,但不能饿坏身体;可以卖身葬父,但卖的是苦力,不是卖人;等等。

所谓礼不废情,就是说,礼是一种基本讲究,是规矩,也是情义。心之所指,情之所至,动心动情了,礼仪就无所谓了,变成次要的了。

关于哭,有哪些即基本要求和特定场景讲究,具体如下:

(1)有哀即哭,想哭就哭

《仪礼---士丧礼》说:“哭无时”,啥意思呢?就是说,家有丧事,重服的丧主、丧妇主、其他孝子孝孙等,情至深处,哀伤悲痛,想哭就哭。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时点限制,没有时辰限制,没有方式方法限制。

这就是礼不废情。主家操办丧事,一定要考虑气候天候,关注重点人员,不要因为哀哭哭出问题。实际生活中,丧事哭死人是有的,不罕见,往往都是至亲,很让人抓狂的。

(2)闻丧即哭,奔丧一路哭

《礼记----奔丧》有:“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随行。-----过国至境,哭尽哀而止。哭擗市朝。望过境而哭。-------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街,殡东西面坐,哭尽哀。”

就是说,主家有丧人员,闻丧即哭,尽哀;问清情况,再哭尽哀。奔丧到国境(这里是诸侯国,相当于现在的省市界),哭尽哀。经过集市等人多的地方,要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大哭。到家后,从大门的左边进入,由靠西门的台阶上去,进入灵堂。男人坐东面西,女人坐西面东,哭尽哀。

丧事所谓望国而哭,望乡而哭,望家而哭,望门而哭,就是从这来的。

(3)所有丧仪事项,都必须有哭声

丧事有许多礼仪仪式事项,统称奠仪。举行奠仪时,主家丧服人应当稽颡于尸体尸床或棺柩的两边,哀哭、哭尽哀。

就是说,只要有丧仪事项,就必须有哀哭哭声。按古法丧礼的设定,结合实际生活,大致包括初终(即倒头哭)、复(即招魂哭)、沐浴哭、饭含哭、小殓(即穿戴哭)、大殓(即入棺哭)、朝夕奠(即堂祭堂奠哭)、动柩朝祖(即告庙哭)、发引(即出殡哭)、路奠哭、祭土哭、下棺哭、点主哭、反哭(即回灵哭)、复吊哭、圆坟哭等等。

古法丧礼是下葬直接做坟,之后是居丧三年。期间还有虞祭、卒哭、小祥、大祥、禫祭等礼仪活动。现实生活中,一般习俗,圆坟之后,丧事结束,礼仪活动截止,不需再哭了。

(4)来宾哭,宾走不哭

《仪礼---士丧礼》有:“君使人吊”“君使人襚”等等规定,就是吊丧人带着财物来吊拜逝者,慰问家属。

只要有人来吊丧,灵堂哀哭人员必须放声大哭。这是礼仪要求,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也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吊丧人员行礼时,主家应当有人还礼。吊丧完毕后,主人止哭,送宾至大门外。

旧时大家庭,事大人多,礼仪讲究是在灵堂前面安排一个放哨的,有人来吊丧,赶快通知里面人哭。通讯方式一般用小鼓、小锣、小镲子、小梆子等。敲一下,一般哭;敲两下,使劲哭;敲三下,拼命哭,等等。

(5)吊丧人一路来哭,主家人应当一路迎哭

实际生活中,有“望乡而哭”“望家而哭”“望门而哭”的习俗要求。主家奔丧人员如此,亲戚吊丧人员亦如此。

就是说,有些亲戚吊丧人,到家门外大老远就哭了,是情绪情感所致,也是规范丧礼的传承。此时主家迎宾人员或其他在场人员,应当一路哭着迎上去。人家哭是有感情,讲礼仪;你哭是有感情,还礼。这就是仪礼的对等尊重原则。

(6)可以请人代哭

《仪礼---士丧礼》有:“代哭”的说法。实际生活中,因为自己身体哭坏了,或者自己哭不好,或者自己虽然能哭但哭得技术水平不够高,等等,可以请人代哭。丧礼是允许的。

哭为哀声,是丧事活动的一种标志,也是形成丧事氛围的一种必要手段。所以,请人代哭肯定不是什么封建糟粕,而是人们正常情感和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现实生活中丧事放哀乐一样,是一种丧事手段,也是一种情绪和氛围所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哭礼礼仪——规范丧礼礼仪篇(第一上)
新坟三年不立碑,真有这种规矩和讲究吗?
丧葬礼程序 (转载的)
告庙、堂祭、路奠、复吊,丧事都有哪些规模性礼仪事项?
“择葬日”——规范丧礼程序篇(第五)
丧服是一个套装吗?一套丧服都有哪些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