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去世,参加葬礼是去吊唁还是悼念,意思不同别搞错了

文/@成长新视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当老人去世后,亲友们要在规定日期集中前往参加主家组织的丧葬活动和吊唁仪式,直至丧葬活动结束。

吊唁与悼念不同,主要表现在内涵意义、时空维度、参加人员和活动形式等四个方面。

一、内涵意义不同。

吊唁,是祭奠逝者并对家属慰问,属于被动意愿的行为。

悼念,是怀念逝者,对逝者表达哀思和怀念,属于主观意愿的行为。

二、时空维度不同。

吊唁,俗称吊孝、吊丧,是在丧葬活动期间举行的重要仪式之一,若丧事活动为期三天,吊唁一般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吊唁,与烧倒头纸、报丧、破孝、设灵棚、破土、摔老盆及安葬等环节同等,是整个丧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悼念,时间不固定,可以在丧事活动期间举行,也可以在其他时间举行,没有特别要求。

三、参加人员不同。

吊唁,在中国民间的整个丧葬活动中,是参加人员最多的重要环节,不仅所有前来参加吊唁的亲朋好友必须要到场参加,器乐演奏人员也全程参加活动,还会有周围的父老乡亲们前来观看。参加吊唁仪式的,只有男性,没有女性。

悼念,可以个人行动,也可以多人行动,没有性别、人数等要求。

四、活动形式不同。

吊唁,是在丧葬活动中最具仪式感的环节,有标准流程、专职司仪、器乐伴奏、规范场景和必须上场参加仪式的人员等,著名的二十四拜也就是在个时候出现的。

举行吊唁仪式前,灵棚内放置好棺木,棺木前摆放供桌、香烛、老盆、纸钱等,孝子孝孙跪在棺木周围,司仪站立在灵棚前,器乐准备就绪,上场吊唁人员及其他人员站立在周围。

司仪一声呼喊,按照排好的登场次序,吊唁人员依次上场参加仪式,或三鞠躬,或四叩拜,或二十四拜,或四十八拜。最先上场的人员,一般是侄子、女婿先上,其他人员按照与逝者的远近亲疏关系,依次登场。

吊唁者,无论年长年少,辈分高低,但凡参加吊唁仪式的,孝子必须要向吊唁者磕头表示感谢。吊唁者,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辈分,或鞠躬,或磕头,或作揖,但都要为逝者上香、烧纸,表达哀思。

悼念,强调的是主观意念,没有仪式感,场景、人员等都没有要求,可以坟前悼念逝者,也可以在家中设置的灵堂悼念逝者,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悼念逝者。比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悼念逝者。

结语。

老人去世,无论是吊唁还是悼念,都是表达对逝者沉痛的怀念之情,着装上都要注意保持素雅,切不可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和传承,分享至此,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葬习俗[五篇]
台州丧俗改革一探·台州日报
中华民间丧葬风俗程序
晨之风民俗散文之《豫东农村的白事(之二)》
漾濞彝族丧葬应取缔不文明的部分,向更加文明节约的方向发展(论文)
亲人去世后,这8件事不能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