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为什么失败(万字篇)

项羽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佩服他的说他英雄气概,死于小人刘邦之手;不认可他的说他是个莽夫,只知道打打杀杀,最终自食恶果。凭着军事迅速崛起,又迅速跌落,如昙花一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

前202年,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临死前,项羽慨叹,起兵八年,从未败北,今困于此,实乃天要亡我。想必不少人都有疑问,项羽这么强大的人,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

项羽为什么失败,我看过各种解读,总觉得言之未尽,都没有把项羽失败的原因拆解清楚,亦或是浮于表面人云亦云,无法解构项羽失败的底层逻辑。我试着在这里给出自己的答案,也许看完这篇,你就不必再看任何其他的分析解读。

本文分为以下小节:一,谁能打败秦军主力;二,项羽的个性;三,建立秩序的底层逻辑;四,一以贯之的暴力方案;五,战略上的致命失误;六,兵败乌江的末路霸王;

一,谁能打败秦军主力

秦二世登基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打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枪,一时豪杰并起,纷纷加入了反秦联盟。陈胜,吴广,张耳,陈馀,项梁,刘邦,田儋,彭越,英布等,各路豪杰都走上了抗秦及争霸的舞台。

陈胜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时,便率先攻入市场,但由于自身素养的缺陷,并没有成为反秦势力中最强大的起义军。毕竟陈胜只是底层人出身,他既不懂政治,也没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更没能力完全控制自己的骄兵悍将,最终死于非命。

反秦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支是项梁,项梁是楚国将军项燕的儿子,名门之后,项梁与侄子项羽在吴中避仇,吴中贤士大夫都出自其家族门下。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后,项梁决定起事,去见会稽太守殷通,以眼神示意项羽,砍了会稽太守殷通的头,得吴中精兵八千人。

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项梁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此时,吴广由于骄纵被下属王臧杀死,王臧被秦将章邯击杀,迫于章邯的压力,陈胜的马车夫庄贾杀死陈胜投降。陈胜吴广起义落下帷幕,项梁做大。

为什么要立六国后人为王呢?一方面秦国的军力还非常强大,需要更多的起义者来对抗秦国,立熊心为王,其余六国后人必然也会响应,反秦联盟会更强大;另一方面,战国五百年,六国的招牌还是响亮的老字号,作为旗帜更容易赢得民心。

项梁采用了范增立六国后人的建议,陈胜没有采用张耳、陈馀立六国后人的建议,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

以楚怀王熊心为首的反秦联盟成立了,但反秦事业进展并不顺利。秦将章邯势如破竹,接连击杀齐王田儋,魏王咎,武信君项梁。起义军在秦军面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且起义军联盟之间,忙于互相攻讦,争夺地盘,而面对秦军,都无所适从,只能挨打。

此时,反秦事业的主要矛盾就是,强大的秦军力量和弱小的起义军力量之间的矛盾。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成为领袖。换句话说,领袖的地位必然是打出来的。反秦联盟中,若无此能人,被秦军镇压最终覆灭是迟早的事,所有造反的人都要玩完。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救赵。章邯和王离的大军已经围困赵王多时了。楚怀王的任命很有意思,他是项氏家族扶起来的傀儡,但显然他不想做傀儡,任命宋义是用来制约项氏的,项羽在他眼里只是个打仗的工具人。

此前,项梁由于打过几个胜仗,变得骄傲轻敌。宋义看了出来,料定项梁必败,果然项梁被章邯击杀。楚怀王认为此人知兵,任命宋义做上将军。但能看出端倪,和能把事情做好,是两回事。宋义拿到军权后,并不急于救赵,而是作壁上观,等待秦国和赵国两败俱伤再出兵。

于是局面就成了这样:章邯疏通甬道,给王离大军输送粮草,王离带着从边境抗击匈奴的正规军,猛攻巨鹿城。楚军宋义在一旁看着,陈馀大军在一旁看着,齐国军队在一旁看着,燕国军队在一旁看着,张敖的军队在一旁看着,一群看客,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一个人敢去触碰秦军的逆鳞。

只有被围困在巨鹿城中的赵王和张耳,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绝望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一旦赵国覆灭,其他的看客也会如风卷残云般,被秦军击破,一个也跑不了。剧本已经写好,主角秦军和配角反秦联盟军也准备就绪,正在按着剧本的设定来演出。

而在这个时候,项羽站出来了。项羽说,“现在军中却粮,士卒冻饥,这样下去能耗多久?况且秦军强大,赵国新立,以秦取赵如探囊取物,若不戮力攻秦,危在旦夕!宋义不体恤士卒而饮酒高会,不是匡扶社稷的人!”

项羽斩宋义头,夺宋义兵权,引兵渡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粮,项羽要与秦军决一死战。顺便插一句,秦将王离是王翦的孙子,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孙子,当年王翦灭楚,项燕兵败死于王翦之手。今日项羽遇上王离,此间种种恩怨必须有个了断!爷爷未竟的事业由我项羽来完成!

项羽派兵隔绝章邯的甬道,章邯粮草运不进去,王离军缺粮食。项羽率军以一颗必死之心,向秦军发起猛攻。项羽与秦军遭遇九战,楚军以一当十,大破秦军,战局已定,楚军大胜,当此之时,诸侯军才敢去攻击秦军,秦将王离战死,章邯引兵退却。

巨鹿之战,项羽凭借其果决的意志,超凡的军事才能,一举攻破秦军主力,这也是起义军第一次真正的打败秦军。战胜后,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对项羽都莫敢仰视,经此一战,项羽在反秦联盟中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

这一年项羽二十六岁。

同年,章邯军投降项羽。秦朝气数已尽,败局已定。

项羽名副其实地成了各诸侯之间的领袖。此刻,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强大的秦军力量和弱小的反秦联盟军的矛盾,变成了老百姓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秩序尚未建立之间的矛盾。主题从反抗暴秦,完全变成了诸侯争霸。

原来的矛盾项羽已经解决了,他打败了秦军,老百姓从暴秦的桎梏中解脱了。但打败秦军的人,真的就善于建立起一套新秩序吗?项羽又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如果项羽处理不好这个问题,那他的领袖地位还会长久吗?

二,项羽的个性

讲诸侯争霸,谁能建立起一套新秩序之前,我们来分析下项羽本人的个性思维特点,以及他的核心团队有哪些人构成。把这些弄清楚,才能知道,项羽是怎么做决策的,他本人行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以免浮于表面,就事论事。

项羽出身军事世家,在打仗方面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家学渊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话糙理不糙。项羽年轻时学书不成,认为书只是记姓名的,毫无兴趣。读书本身与将军的气质就格格不入,这很正常。

学剑又不成,项羽要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项羽略知其意,就不学了。以项羽日后的军事表现来看,与其说略知其意,不如说是天资聪明,融会贯通。项羽几乎百战百胜,放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名的一流军事家。

可见,项羽的第一个个性特点:将军思维,以武力解决问题。

鸿门宴时,刘邦向项羽赔罪说,“臣与将军勠力攻秦,没想到自己能先入关中,才能今天在这里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进谗言,让将军我和臣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何至于如此?”

刘邦一句客套话,直接让项羽把曹无伤供出来了。

而樊哙在鸿门宴为刘邦说情,“沛公先入咸阳,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而等待将军到来。劳苦功高如此,没听说得到什么封赏,反而听说要诛杀有功的人,这不是暴秦的作风吗,我认为将军不会这样做。”项羽没有回应

包括刘邦项羽对峙时,刘邦细数项羽十大罪状,项羽也没应对,而是拿起弓弩射击沛公。

可见,项羽的第二个个性特点是:不善于政治辞令。

韩信和刘邦汉中对时,韩信说,“有功劳该封爵的人,项羽把印磨坏了,都不舍得给出去。”陈平也向刘邦提起过,“项羽不信任别人,除了项氏家族和妻子的弟弟,其他人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得到重用。”

项羽的策略是差异化的,对宗族的人,他是乐于封赏的;对非项氏的人,再有功劳也没用,因为你不姓项。为什么后来刘邦,去离间钟离昧、范增和项羽的关系,那么容易就成功了?因为本质上项羽并不信任非项氏的其他人。

可见,项羽的第三个个性特点是:过分信任宗族势力,不信任其他人。

项羽攻击襄城,久攻不下,攻克之后,项羽把守城的军民都坑杀掉,来报复他们之前坚守襄城。在没必要去杀伐的情境下,项羽也会大动干戈。

可见,项羽的第四个个性特点是:性情暴戾。

以上是项羽个性上最重要的四个特点。西楚集团是以项羽为核心,项氏家族人员为核心圈层,范增龙且钟离昧为外围圈层,构成的领导团体。

为什么鸿门宴上,范增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却下不了决心?因为项羽更信任的是项伯,项伯不让杀,项羽听从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真的杀不了刘邦吗?也不是。而是范增指挥不动项庄,项羽和项伯没点头,项庄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范增非核心圈层,项伯是核心圈层,项羽决策时只相信项氏家族人。这才是刘邦能在鸿门宴上脱身,真正的原因。这也是项羽做决策的机制,只信项家人。

包括项羽后来要烹了刘太公,以项羽暴戾的个性,这事他是干的出来的。也是项伯的劝阻,项羽才罢休。项羽对项家人可谓言听计从。

即便钟离昧龙且范增,也不过是外围圈层,韩信陈平这些人,能受到重用吗?绝无可能。陈平最高做到都尉,韩信最高是执戟郎中,可谓大才小用。他们的离开是必然的。

三,建立秩序的底层逻辑

统治的本质就是建立一套安定的秩序。建立秩序的成本越低,统治就越稳固;建立秩序的成本越高,统治就越难以持续。统治和商业的核心逻辑是一样的,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收益和利润就越大,别人就无法和你竞争。

那么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统治手段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先不直接给出答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论语》中的两段话:

篇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做什么?”孔子道:“那一定是端正名分了!”子路说:“有必要这样吗?您真是迂腐到家了!为什么非要纠正名分呢?”孔子道:“你真是太粗野了!仲由!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东西,都会存疑不言。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无法办成;事情无法办成,礼乐制度便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所措。所以君子一定要师出有名,并且可以用言语说出来,说出的言语也一定得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语不能随意马虎。“

篇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孔子这两段话说,为政最重要是正名,取信于民。正名是说要有一套完备的话语体系,取信于民是说获取人民的信任。孔子是要占领民众思想的高低,思想是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占领民众的思想,民众的肢体自然也会顺从。

换个现代化的词语,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统治手段是,控制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出问题,就一切都没问题。

毛主席说,干革命要靠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笔杆子即是为了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占领民众的思想,赢得民心。

为什么统治最核心的手段是笔杆子,而不是枪杆子呢?因为后者的成本太高了,出问题就出动暴力机器,根本无法维持,暴力机器更多的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比如秦朝,起义军四起,民心大乱,要靠暴力机器去镇压时,已经没用了,因为镇压不完,镇压的成本太高了,社会秩序的实际运行是靠笔杆子的支撑。

枪杆子和笔杆子两者都是必需的,但枪杆子的成本远高于笔杆子,在同样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必然优先使用笔杆子。

正名,取信于民,笔杆子,指的都是一个东西,即是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它要维系对全球的统治,最重要的就是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显然,美国没有能力把全世界的国家都揍一遍。那样成本太高了,它的国力也不支撑它这么做。

不管是越南战争,还是当年的朝鲜战争,亦或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都没有讨到什么巧。在中东的战争打得国力疲敝。想挑战全天下,必然分分钟亡国。所以所谓的航母舰队,其实都是为意识形态的输出服务的。

美国对于输出意识形态这件事,可谓不遗余力。美国是这样说的,只要你采纳美式自由民主政治的方案,国家就可以强大。美国式自由民主政治,包治百病。这个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用一个成语形容叫做刻舟求剑。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等等,都各不相同。只能因地制宜,选取适合自己的制度,才是对的。哪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呢?好比说这件衣服好,不管什么样的人,高矮胖瘦,穿了都合身。睁着眼睛说瞎话罢了。

美国当然知道它的说辞站不住脚,但它还是要费尽心机去推广。因为这样对它的全球统治是最有利的,当所有人在思想中都相信美国的时候,美国永远就都是老大。这个统治成本最低,也最见效。美国这一套说辞生活中总有人去相信,跟磕了药似的深信不疑。

我们的文化说的是,君子和而不同,每个国家都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制度方案。显然,在逻辑上要比美国高明。不管美国所宣传的“美式自由民主政治”多么的“深入人心”,早晚会被中国方案取代。因为我们的逻辑是通的,它的逻辑讲不通。

在中东的战争,美国单纯的是为了石油吗,为了利益吗?都不尽然。还是为了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搞颜色革命。因为美国的“美式自由民主政治”没有兼容性,中东的人民有自己的信仰,美国要去推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必然和中东人民的意识形态有冲突,就必然要打起来。

所以说,统治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控制意识形态。美国在输出意识形态上面是非常成功的,对“美式自由民主政治”狂热的小伙伴比比皆是。尽管这个东西在逻辑上一窍不通。所以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只有我们的优秀文化更多的输出到全世界,我们与外国人打交道才会更便利,商业才会更好的开展,我们国家才会更有影响力。

再举一个更贴近的例子,你有两个领导,其中一个动不动就拿绩效来威胁你,不好好干活,就扣你的钱,你心里很生气但又没办法,只得乖乖地听他的指挥;另一个领导能力很强,气度非凡,让你惊为天人,也从来不威胁你,只是指导你做事帮你成长,你内心对他也特别崇敬,心甘情愿的受他的驱使。

哪一个领导你更喜欢?毫无疑问是后者。哪一个领导管理的成本更低?毫无疑问也是后者。这是人与人之间微观的意识形态上的占领。占领了意识形态,就占领了一切。宋江并不是最能打的,但是梁山头目是宋江,因为他声名远播,善于控制人心。好马出腿上,好汉出嘴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一以贯之的暴力方案

当你拿着锤子时,你看全世界都像钉子。项羽是一个武人,靠军事起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霸主地位,但成于此也败于此,项羽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是用军事的思维去解决的,不服气我就打你。

项羽也丝毫不在乎什么意识形态的东西,什么道义,什么民心,在他眼里一文不值。凡是不服我项羽的,我就打到你们服为止。简直像是一个疯子。

于是项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他不给人留活路,强力镇压,对方就更没得选,只能负隅顽抗。其他旁观者看项羽如此暴戾,也只能硬刚到底。于是项羽越打,背叛他的人就越多,他就不得不继续打下去。统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纵然百战百胜,又有何益?

前206年,项羽察觉章邯投降的秦吏卒有怨言,于是在新安城南坑杀秦卒二十万。何其残暴!这二十万秦卒的家人还会支持项羽吗?决然不会。

同年,项羽引兵西入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烧杀抢掠,与土匪流氓何异,这是能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的军队吗?与刘邦入关时约法三章相比,简直是丧心病狂。秦民对项羽无比的失望。如果你是秦民,你愿意选刘邦还是项羽?毫无疑问选刘邦。项羽丝毫不顾及其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顾及民心所向,简直残暴不仁不可理喻。

谋士韩生劝项羽定都关中,王天下。项羽要东归,说,“富贵却不回故乡,如同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谁会知道呢?”韩生发牢骚说,楚人沐猴而冠,项羽大怒,烹了韩生。丝毫不顾及影响,失了天下谋士的心。

前205年,项羽派人击杀义帝,也就是楚怀王熊心。自然是为了报之前熊心排挤他的一箭之仇。度量如此,何以为王?

这让刘邦师出有名,发关中兵,联合各路诸侯,诛杀义帝者,共同击杀之!

齐王反楚。项羽令诸将击齐,自己率领精兵三万人,把刘邦十余万人打的落花流水。

前204年,九江王英布背叛项羽。项羽让项声,龙且攻九江王。

五月,项羽领兵东击彭越。刘邦趁机占领成皋。

六月,项羽击败彭越。引兵而西,又击败刘邦。刘邦从成皋出逃。

项羽果然是百战百胜。在政治上,在人心上,项羽已经彻底的输了。但是在军事上,项羽还没有输。诸侯看汉王不利,由背叛汉王,亲向楚国。这只是因为项羽还能打,这些诸侯对项羽已经没有任何好感,仅仅是因为项羽还能打,不得已倒向楚国而已。

彭越攻下梁地。项羽又引兵东行,去打彭越。于是刘邦趁机占领荥阳,成皋,敖仓。

前203年,项羽攻破梁地。又回兵成皋。

项羽就这样像个救火队长似的,东奔西走。这是项羽思想上的错误,解决方案上的错误导致的,单靠武力是无法维系统治的。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项羽不明白这个道理。

天下所有人都希望项羽出局,项羽如此残暴不仁,毫无底线,只有项羽出局,天下才能安定。然而项羽仍然无所畏惧,他意识不到自己的种种错误,只是倚仗自己军事才能,东征西战。尽管大家都看项羽不顺眼,但是却没有能力干掉他。

打不过项羽统领的楚军,这是汉军联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一个叫韩信的将军出现了,项羽派龙且讨伐韩信,韩信大败龙且,龙且战死。

听到龙且的死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惧。

五,战略上的致命失误

项羽从来不谈什么战略,项羽除了会打和杀外,一无是处。年轻时学书不成,虽为楚国贵族,实际则毫无文化,说他沐猴而冠都抬举他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来说一下项羽在战略上的三个失误。

第一个战略失误是没有建立统一战线。具体来说是三条统一战线,和诸侯王的统一战线,和天下人才的统一战线,和老百姓的统一战线。这三者,无一例外的,项羽都站在了其对立面。相反,刘邦建立了这三条统一战线,最终战胜了项羽。

为什么项羽没有建立这三条统一战线呢?一方面是项羽没有这个意识,自身的格局不够;另一方面是他在军事上能力太突出了,习惯于用军事手段,军事思维去解决问题,没有想过其他的方式。

毛主席说,政治就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项羽的朋友只有项氏家族及江东子弟,他对项家人是信任又偏爱的,对自己的士卒是十分体恤的。他的心里只有这个小家,而没有天下大家。

所谓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心中得有天下,才能够得天下。项羽并没有这个意识。

第二个战略失误是,项羽没有理解郡县制的含义,思维方式仍旧停留在战国争霸的时代。这个倒是正常,秦始皇太过于超前了,别说项羽,当时的其他人中龙凤如韩信,也是如此,思维还停留在战国时代。这也是韩信没有反刘邦,觉得自己会裂地而王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巡游,项羽看到后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其志不小。但实际上呢,项羽和秦始皇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秦始皇的格局和开创性,远非项羽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秦始皇真是看到了周朝分封制的弊病,才以旷古烁今的魄力和勇气建立了郡县制。

分封制时,诸侯国的财政、行政、军备大权都是独立于中央所存在的。俨然国中之国。发展下去,必然会和中央形成竞争,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秦始皇用郡县制,实现了所有权和治权的分离,郡守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这种创造性的革新怎么赞美都不过分。

项羽即便没有看到郡县制的好处,回到周朝分封制也好,消灭诸侯王,分封项氏子孙到全国各地,至少也会有短暂的太平,虽然最终发展下去会大打出手,但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郡县制和分封制,项羽都没有采用。而是回到战国争霸的模式,各诸侯王既非项氏人员,又有独立的行政财政军事大权,那怎么可能和平呢?他封自己做西楚霸王,让天下再倒退到争霸的地狱模式。实在是最错误的选择,他的统治也必然不长久。

第三个战略失误是,项羽没有定都关中。这与前一个战略失误是分不开的,项羽并不想王天下,自然就不会去想在哪里定都可以王天下。项羽是要做西楚霸王,做楚人的王,衣锦还乡,而不是做天下的王。

这就导致后续反楚联盟形成时,项羽四处征战的局面。倘若他定都关中,土地肥沃,据关而守,即使单纯守着,也不会丧失天下,兵败身亡。这个战略上的决策失误,导致了他后续战争上一系列的被动局面。定都关中,后续必然不会被围垓下,粮草也不会短缺,胜负也未可知。

以上三个战略错误一定,项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即便没有韩信出现,项羽最终也会败,他可以靠军事才能维持统治,他的子孙有这个能力吗,项羽政权的失败只是早和晚的问题。

六,兵败乌江的末路霸王

项羽听说龙且战死,采取了与以往行事风格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派武涉去和韩信谈判,告诉韩信兔死狗烹的道理,期望韩信能背弃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项羽便有一线生机。结果韩信拒绝了。

韩信的军事才能从哪里来?无非理论与实践。用兵之道是谁教的,不得而知;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前,仅有的军事实践便是在项羽的军队。从这个角度看,是项羽培养了韩信。韩信攻赵时背水一战,怎么看都有项羽反秦时破釜沉舟的影子,两个战役可谓异曲同工。

项羽自知粮食不够,失道寡助,答应了刘邦划鸿沟为界的约定,引兵东归。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决定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气的机会。在汉王刘邦的许诺下,各路诸侯一并赶来,针对项羽的歼灭战打响了。

反楚联盟的军事总指挥是韩信,一个中国历史上独一档的军事天才,对战穷途末路的昔日霸王。韩信设计十面埋伏,把战争完成了艺术,如神仙打仗般一天不到便消灭了项羽主力;四面楚歌,把音乐又玩成了战争,彻底瓦解了项羽和楚军的意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悲歌慷慨。

项羽夜里突围后出逃,迷失道路,问一田父,田父故意误导他向左,于是项羽陷入大泽中,走投无路,被汉军追上。田父是否真实存在,大概不存在,但项羽人心尽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项羽知道此次难逃一死,对属下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亲自打了七十多仗,从未败北,于是才称霸天下。然而今天最终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罪啊!今天固然决死,我愿和你们一起快战,一定可以突破重围,斩杀敌将,拔取敌旗。让你们知道,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的罪。”

已至此时,项羽仍然执迷不悟。因为他能打仗,打败了秦军主力,于是成为西楚霸王。这是对的。而今天被围困在这里,是上天要亡他吗?是的。但上天为什么要亡他呢?因为项羽不仅不能给天下提供安定的秩序,而且自矜功伐,做了太多滥杀无辜的事情,失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上天才要亡他。而于此种种,项羽只字不提。与诸君快战,可见项羽的意志已经彻底瓦解了。快者,痛快也。现在只求一个痛快,然后等待命运的审判。

项羽想要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说,“江东虽然小,但是地方千里,数十万人,也可以称王。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也没法过去。愿大王赶紧度过乌江!”项羽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现在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兄弟可怜我,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我内心难道不惭愧吗?”

乌江亭长是否真实存在,大概也不存在。但项羽此刻对江东父兄的惭愧,却是发自内心的。对故乡人,江东子弟,项羽确实是爱惜的。江东子弟是他起家的基本盘,他能支撑那么久,也是靠江东子弟的支持。

说罢,项羽自刎于乌江。末路霸王就此落下帷幕。

总结

以上小节完结,不知我是否把项羽失败的原因说清楚了。再来总结下文章内容:项羽为什么能成为西楚霸王?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危难时刻打败秦军主力,取得领袖地位。而面对如何建立一套新秩序这个问题,项羽无所适从。他既没有采取郡县制也没有采取周朝分封制,而是回到战国争霸的地狱模式,为诸侯争霸埋下伏笔。在诸侯角逐中,项羽不注重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控,杀义帝杀子婴烧秦宫坑杀秦卒二十万,失去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控,失去了天下民心。在决策用人上,只信项氏家族成员,其他人得不到信任和重用,任人唯亲,导致韩信陈平等优秀人才离走,心中只有小家没有大家,更没有王天下的气度。放弃定都咸阳,导致后续战争非常被动,东奔西走。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用武力征服。让统治的成本变的非常高,虽百战百胜也无益。最终遭到各诸侯围攻,遭到天下人的抛弃,丧失唯一可以依靠的军事优势后,兵败乌江,结束了自负又糊涂的一生。

至于说,项羽是不是英雄,我想他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否为英雄,要看他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这才是唯一判断标准。他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秩序了吗?没有。纵然一个人再会打仗,曾经有多么的威风,只要他做的事对百姓无益,那他就决然不是英雄。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忍耐是韬光养晦
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项羽传记
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项羽失败之谜
韩信,刘邦和项羽
解密你不知道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