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伯承麾下三陈齐名,并称当世12年,为何建国前有一位突然掉队

前言:1949年初,因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江北大势已经成为了定局。

中原野战军上下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一来是为了庆祝艰难的淮海战役获得了胜利,二来是部队要进行大整编,部队更加正规化。

在全军上下都充斥着喜庆氛围的时候,身为总司令的刘伯承却非常烦恼。

党中央下达了要把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的消息确实要高兴,可只能下设3个兵团,这可把刘伯承给愁坏了。

他手下大将可真不少,三陈、杨勇、郭天民、王近山等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将,让谁做兵团司令都可以,谁做不上都觉得可惜。

刘伯承在这方面犯了难,决定去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可是问了一圈之后非但没有把皮球扔出去,自己的负担还更重了。

先定一个位置

为什么刘伯承元帅询问别人的意见得不到一点回复?当然是刘帅的威望太高了,并且三兵团司令要从六个纵队司令中六选三,这种事可没人敢出主意。

再者,这种事情不管怎么兜兜转到最后,也一定是要刘邓二人来拍板的。

虽然说要从六个人中选择三个人坐上兵团司令的位子,可这也不完全凭借刘帅对他们每个人的喜爱程度来定夺。

所以这兵团长要从能力、资历、威望、号召力等等诸多方面来公平选择,这就首先排除了四纵副司令郭天民。

郭天民的能力确实很强,要不然也不可能会进入到备选的大名单当中。

可是郭天民有一个非常欠缺的地方,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他一直都在晋察冀军区,直到1946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他才被调任到刘邓大军之中。

在其他竞争人能力也一点不比他差的情况下,再加上资历这方面他落后其他人一截,所以自然就放到了一边。

与郭天民相对的陈赓,陈赓大将的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不少,可大家对陈赓大将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幽默风趣这一方面。

可陈赓大将的功绩非常高,能坚持到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并且资历上还比陈赓大将要强的真没几个。

陈赓大将不仅仅是资历老,他在独立指挥这一方面的能力也是独树一帜的,在当初刘邓率领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陈赓大将就是独自领军作战的。

并且如果不是陈赓大将在一旁对刘邓大军进行帮助,恐怕进入大别山的军队还要再少一成。

在当时还有一个说法,“陈谢兵团等于半个野战军”,这完全就是对陈赓大将个人领兵能力的赞赏。

再加上陈赓大将的智商情商双高!那人脉一方面自然就非常广,并且当时中原局的六位委员就有陈赓大将一席。

并且毛主席对于陈赓大将也是非常喜欢,个人能力优秀,指挥能力优秀,说话很好听,这样的人谁又会讨厌呢?

种种方面的优越条件,陈赓大将担任一位兵团司令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

四去其二

在择定了陈赓大将担任一个兵团长之后就要从剩下的四个人中选择出两个人来了。

刘帅短时间内还真没能再选出一个人来担任,可他却又排除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近山将军。

王近山将军也是一员虎将,1930年参加的土地革命,1932年入的党,资历方面也没得说。

王近山将军还能征善战,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各方面王近山将军都十分优秀,唯独在进步速度方面王近山将军一直赶不上三陈和杨勇。

这一点不仅大家都看得出来,就连王近山将军也亲自承认他不如三陈和杨勇。

在王近山将军退出之后矛盾来到了陈锡联、陈再道和杨勇身上了。

越是排除越是犯难,剩下的每一个都是刘帅的爱将,他现在恨不得直接创建四个兵团,让这四个爱将没人领一个算了。

可是现在不是抗日战争时期,规矩就是规矩每个人都是要遵守的。

1949年1月的某一天,刘帅思虑良久,终于是有了决定,这一天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收到了刘帅的通知,说让他过去谈话。

在听到刘帅找他过去谈话的消息后陈再道心里咯噔一下,他直到大事不妙了。

全军上下都知道要改编,改编之后只有三个兵团,那他们几个谁先被叫过去谈话,那就意味着他没有资格了。

不过陈再道也没有什么太过悲愤,整理了一下情绪之后就去了刘帅的指挥所内了。

在看到陈再道进来之后刘帅随便说了几句之后就步入正题:“三个兵团的司令,我准备让陈赓、杨勇和陈锡联来担任。”

来之前陈再道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在指示亲口从刘帅口中得到这个消息而已,心理上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

并且对于刘帅选择的这三位陈再道也是心服口服的,既然没办法做这个兵团司令,那就继续做他的二纵司令,只要能上场杀敌就行。

陈再道最担心就是把他调离前方,不让他打仗那才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可是刘帅接下来的话让他直接绷不住了,刘帅告诉他组织上决定不让他继续担任二纵司令了,调任他去新成立的河南省军区,担任河南省司令。

野战司令属于一级军去,省级司令属于二级军区,二者虽然级别一样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性质上的差别很大。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负责打仗一个守备后方。陈再道当时就鸡眼了,你不让我担任兵团司令我没意见,可你不让我打仗不行!

刘帅对于直到消息后陈再道的表现早有预备,再让他发泄完之后进行了一阵的劝说,最后才让陈再道不高兴的接受了任命。

毕竟组织的决定高于一切,他们可以有意见可以提,但是一定要遵守。

就这样,三大兵团司令的人选算是确定了下来,刘帅的脑袋终于不用再头疼了,可以专心用到前线的排兵布阵上面。

陈锡联与杨勇

陈赓和杨勇任兵团司令如果属于没有竞争对手或者众望所归的话,那陈锡联和陈再道两人就属于竞争对手,谁上任都可,谁不上任都行这种样子。

其实在早期红军的时候,陈再道的进步比陈锡联是要快不少的,两人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在红军时期都坐到了团级职位,在大扩编时期陈再道升任师长在职位上超过了陈锡联。

直到全面抗日时期,陈锡联才发力超过了陈再道,1937年8月陈锡联担任129师385旅769团担任团长,陈再道担任386旅陈赓的副手。

这一时陈再道还是比陈锡联高半级的,可在1938年的时候经中央决定385旅一分为二,老旅部率领770团回陕甘宁根据地保卫党中央,新的385旅则是由陈锡联担任旅长。

八路军在这之前只有两位旅长,徐海东和陈赓,这两位的资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更别说陈锡联了。

但陈锡联还就是能够后来者居上,这无不是在证明陈锡联到底是有多么优秀,就连党中央都注意到他的存在了。

1943年,陈锡联基本追平了陈再道所有的职务,这一时期二陈的功绩、能力都相差无几,谁也无法从这二人中排出个先后来。

真正让陈锡联完成对陈再道超越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候就开始指挥大兵团作战,这下走上了陈锡联擅长的赛道。

陈锡联真有一点韩信的味道,指挥的兵越多他就越清晰,用起来越是顺手,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一连打出了多长漂亮的战争。

其中最有名的两场战役分别是:羊山集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最有创意的两场战役之一的飞兵宿西县。

这样一个越打越有感觉,进步飞快的将军,别说刘帅喜欢了,哪个元帅不喜欢?而兵团司令最核心的就是作战指挥,而这也正是陈锡联最为擅长的领域。

三陈讲完,就要讲一下这位把三陈拆开的杨勇上将了。

其实杨勇和三陈相比的话有一点先天不足,他比三陈晚了两年才来到晋察冀军区的,杨勇上将一开始跟随115师进入了山东,他开辟了冀鲁豫根据地,后来因距离晋冀鲁豫军去更近,这才在1940年加入了刘帅。

杨勇将军同样是一元虎将,作战勇猛的同时还非常沉着,颇有大将之风,从来不会意气用事,并且一切都以上级命令为主。

杨勇上将对于军令从来都是执行的非常彻底,而且他并不是执行死命令,在完成命令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杨勇将军经常打硬仗,不是正面主攻就是配合其他部队打主攻,而且他的伟人非常可靠,只要给他下达命令那就必然会完成。

再加上沉重、严谨的性格,天生就是指挥官的命,刘邓二位对于杨勇上将也是非常喜欢。

倒也不是因为杨勇上将得到了上级的喜欢才担任了兵团司令,如果把你放在刘帅的位置上,你下面有一个各方面能力都满足,下命令就执行、从来不抱怨、也一定会完成,一个用起来这么顺手的将军你会步提拔?

所以杨勇将军升任兵团司令一职,全军上下都没有任何意见。

并且在后来杨勇上将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司令,由此可见刘帅对杨勇上将的提拔没有一点错误,否则也不会再后来担任北京军区的司令。

最后回归标题,陈再道将军去担任河南省司令员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场解放战争当中了,直到新中国成立。

所以说上一句陈再道将军从三陈的队伍中掉队也不过分吧?

当然了,说陈再道将军掉队,那是以曾经三陈并列的标准来看待陈再道将军,并不是说陈再道将军差。

总结:每一位元帅、将军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将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并不只是局限于前线的战场上,正是因为有着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新中国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如此和平的国家里自当牢记将军们曾经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陈再道被调离二野,任河南军区司令,因资历老不好安排职务?
这个野战军兵团数量虽少,但兵团司令员的质量高,都是当时的名将|王近山
他是中野副司令,被拟定为兵团司令,让陈锡联、陈再道担任左右手
中野三陈,是刘邓大军最倚重的三位将领,后来他们都授予什么军衔
除了陈赓大将,刘伯承邓小平麾下二野3个兵团司令,9个军长跻身“二野五虎将”的还有谁?
【每天老照片】-1万-7074- 中野三位名将,在解放战争都是兵团司令,为何授予的军衔却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