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将改写,仅用一招破灭老美“绞杀战”

前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抗美援朝。

在这场看似弱小的志愿军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的战争中,有一位叫刘居英的将军,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他制定了一系列出色的战术,让美军屡战屡败,不得不选择停战谈判,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感谢他,没有他的话,中国历史可能被改写。

刘居英将军如何能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战胜美军?他又是如何让美国不得不选择停战的?

从青年学子到革命先锋

1917年,刘居英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的他,就经常看到街头游行示威的场面,但是年幼的他并不理解这些场景背后的深层含义。

1930年,本靠农吃农的刘家却因发大水导致家中颗粒无收,而刘居英只能去投靠了大姐,大姐将他送往了吉林师范读书。

在校期间,他学习先进思想,就在次年,日本公然发动9·18事变,东三省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他也终于知道了小时候看到的那些游行示威的含义。

于是,他跟随队伍,领导学生们一起游行,学习各种新思想,扎进了救国的道路,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此,他真正的开始了自己一辈子的革命道路。

1935年,18岁的刘居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化学系,成为一名双语状元,而国民政府竟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对浪潮。

在随后的一系列学生运动中,刘居英亲眼目睹共产党人舍生忘死、英勇抗争的场面,对比国民党的软弱无能,深受感动。

1936年2月,刘居英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刘居英先后在豫西、山东等地从事地下工作,生活极为艰苦,常常需要改换名字、身份,住在穷乡僻壤的农民家里,避开敌人的追捕。

有一次,敌人突然对山区进行大扫荡,刘居英只能躲进山洞,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躲了7天7夜,才得以脱险。

1940年,刘居英转入军界,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鼓舞士气出了不少力量,还有一次,部队在战斗中几乎溃败,刘居英带头组织反击,终于击退了敌人,获得了一个战机。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刘居英几乎走南闯北,辗转每个抗日根据地,为党的工作拼搏奉献,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刘居英从未退缩。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刘居英被任命为山东省委秘书长和公安局长,他迅速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恢复地方秩序,惩处汉奸,稳定人心。

但国共内战随即爆发,1946年初,刘居英回到家乡东北,任长春市市长,很快,由于国军压境,局势严峻,他不得不执行撤离长春的艰难任务。

在随后的三年内战中,刘居英继续在东北坚持斗争,1949年,在各方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新中国终于诞生。

1950年,刘居英出任铁路管理局局长,开始服务祖国建设事业,开启他传奇人生的崭新篇章。

铁路英雄刘居英:冰雕之上,与火车的不解之缘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第一次保家卫国运动,为了支援朝鲜人民抵御美国的侵略,中国派出了志愿军,而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则由刘居英负责。

1950年10月,云山战役打响,志愿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很快,战场被美军从云山推移到了上甘岭,这里地势复杂,山高路险,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

美军则利用其制空权优势,发动了残酷的“绞杀战”,每天都有成群的B-29轰炸机,铺天盖地般轰炸桥梁和铁路。

刘居英毅然决定亲自带队开展这场“修路大赛”。他迅速组建了4个铁道师,并要求增加高炮力量为修路保驾护航。

仅“绞杀战”期间,就进行了上万架次的轰炸,每公里铁路线上就有一枚炸弹,桥梁被炸得面目全非,钢筋混凝土无一幸免。

在这种密集轰炸下,刘居英带领铁道兵还在坚持,无论白天黑夜,在弹雨纷飞时,他们仍在断裂的桥梁两端拼命工作,与时间赛跑,但伤亡惨重之余,运输也十分困难。

志愿军司令彭德怀见状,于1951年1月请求中央支援,中央在沈阳召开后勤会议,刘居英作为代表发言,描述了前线困境,他请求派遣高射炮保护运输线,周总理当即批准,立即调派了3个高炮兵师支援。

在高炮的保护下,刘居英带领铁道兵继续忙碌,他们将修复的重点放在确保主要补给线的畅通上。

刘居英日夜不休,与美军飞机展开生死竞速,他制定出“顶牛过江法”“分段倒运法”“单向行驶法”“赶羊过路法”等创新运输方案,还研发出多种可快速安装的便携式桥梁,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志愿军战士们夜以继日地抢修路基、桥梁,白天又与美军飞机较量。在刘居英的指挥下,志愿军高炮部队击落美机200余架,有力保障了运输线路的安全。

1952年上半年,刘居英又制定出“抢22点”“重空车循坏运输法”等应对美军切断运输的办法。

在他的带领下,志愿军成功打通了一条牢固的钢铁运输线,确保了前线弹药物资供应,为志愿军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居英与他率领的铁道运输部队,以超常的毅力和智慧,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建立起一条经受住敌人重创的战略运输动脉,书写了抗美援朝战争运输保障的传奇篇章。

面对美军凶残的轰炸和切断,刘居英身先士卒,与铁道运输战士并肩作战,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抢修被炸断的桥梁和铁路,亲身参与运输线路的修复工作。

为保障运输安全,刘居英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曾多次在前线指挥时突发昏厥。

但刘居英从未退缩,他反复强调:“我的命是命,你们的命也是命,哪有革命不流血,哪有革命不牺牲!”正是刘居英顽强的意志和广大铁道战士的牺牲奉献,使得这条运输线路得以在敌人密集轰炸下奇迹般修复并畅通。

为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刘居英还亲自带队深入前线考察,他注意到单向行车会造成不必要的等待,于是制定了“单向行驶法”,要求所有火车单项行驶,防止追尾。

他还发现多处桥梁承受不了过重的火车压力,便想出“顶牛过江法”,用两头车轮将车厢顶过桥梁,为防止过长的火车连接追尾,刘居英又命令在火车尾部敲钢轨发出信号提醒后面的车队,刘居英的这些创新思路,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成为铁道运输史上的经典案例。

在运输保障取得初步成效后,刘居英又与高炮部队进行深入配合,他根据前线作战情况指挥高炮布防重点,制定灵活的射击方案,最大限度保护运输线路的安全。

在刘居英的指挥下,高炮部队击落美军飞机200余架,对运输线起到了坚实的防空屏障作用。可以说,运输线路的畅通有力地支撑了前线作战,而高炮的保护又使运输线不致中断,两者互为效应,共同击败了美军的“绞杀战”。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志愿军在刘居英的指挥下成功打通了一条经得起战火洗礼的运输动脉,这条运输线为志愿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其背后则印证了一位铁道兵的无私奉献和非凡才能。

刘居英与他率领的铁道战士以强大的意志力战胜重重困难,他们用坚如磐石的运输线路,铸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可战胜的力量。

仅1951年,就修复了300多座桥梁,主要运输线得以畅通无阻,这为志愿军的后续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在前线,志愿军士兵正遭受严寒的折磨,寒冬腊月,刘居英带队视察上甘岭前线时亲眼目睹,由于没有棉衣,士兵们冻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每晚都有数十人死于风雪。

刘居英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立即着手解决给养问题,白天继续运输重型装备,夜晚则运送轻装物资。

他甚至亲自动手在车厢内垫上稻草,利用夜晚遮掩运送上万件棉衣,在这样两轮运输下,前线官兵终于都收到了棉衣。

在刘居英与铁道兵的不懈努力下,朝鲜的运输线得以保持畅通,这为志愿军的后续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

哈工大的校长

1954年回国后,刘居英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军队高等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副院长。

1961年,陈赓去世,刘居英接替他出任院长。任内,刘居英积极落实陈赓留下的宝贵遗愿,把学院办得有声有色。

他勤奋工作,被称为“工作狂”,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学院建设,在他的感染下,老师学生团结奋发,创造了多个奇迹。

1969年学院迁到内陆后,刘居英继续担任院长直至1972年卸任,在他的努力下,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出大批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退休后,刘居英重返铁路系统,参与指挥了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1987年正式离休。

2015年,这位革命老军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笔者认为

新中国的发展充满荆棘,需要许多普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刘居英一样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践行入党誓言,让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浪潮?这些值得我们深思。历史滚滚向前,我们仍需不懈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战局或将改变?看看这部纪录片,他有多厉害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他向总理提一建议,总理:同意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将改写!仅用一招破灭老美“绞杀战”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他提出重要建议,总理:同意!
抗美援朝时的铁道兵: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运输线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117)抗美援朝的铁道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