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军五大主力覆亡史:粟裕林刘各灭一部分,谁消灭的最多成疑问

国军五大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十八军、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当年号称国军精锐中的精锐,都在解放战争中葬身。分别被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

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都是主力,但各自表现并不一样,对各大野战军带来的麻烦也是高低不一。

首先就是关于消灭数量的问题。

五大主力都是美械部队,满编人数约3万多。东野消灭新一、新六两军不成问题,而华野和中野的作战任务却有交叉,华野消灭整编74师和第五军,又协助中野消灭十八军。论数量似乎华野最多,但消灭第五军时有中野部队助战,第五军战果似又不能全归于华野。这个账怎么算呢?

我们试作一对比计算。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整编七十四师:败非战之罪

整编七十四师覆没最早,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全部歼灭,师长张灵甫以下3.2万余人绝大部分被歼灭。

整编七十四师是五大主力之中,唯一一个在1947年重点进攻中就被歼灭的。其余四支部队都覆没于三大战役。

正因此,颇有人指摘张灵甫过于骄狂自大,兵入绝地而致败没。

战争是人类斗争的最高形式,自大狂、低能儿没有资格登上孟良崮战役这样高级别的战争舞台。张灵甫本人是国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整编七十四师也是国军毫无疑问的头等精锐。整编七十四师的覆没,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傲慢和自大造成的,真实原因并非一两句话能说清。

首先应当承认,国军的总体战役思路和筹划没有什么大问题。

(一)1946年的全面进攻不奏效,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好,立即改成重点进攻,打陕北和山东。

(二)为防被华野分割围歼,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队形。国军各部执行的基本正确,这给华野调动、分散国军带来极大困难。

(三)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第五军分别担任三个进攻兵团的骨干,辅以几个次等师,攻守有余,使华野难以应对。

(四)张灵甫的中心开花战术,不是国军大员们一拍脑门的灵机一动,而是针对华野主力飘忽不定、难以捕捉的特点,走出一招险棋,逼华野主力现身。只要一接触,咬住,就有可能实现主力决战。

(五)从实力上看,国民党军投入山东战场四十五万大军,临沂、济南、济宁、淄博等要点城市都在其控制之中,整七十四师、十一师和第五军,单独拿出来一支,至少能打败华野一个或两个纵队。

那为啥还是败了?

从还原历史的角度,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把原始情形复原,要细细地考量战役全过程,对比推究粟裕的指挥全过程,找出一切影响战局走向的因素。

但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问题,却主张宜简单不宜复杂。决定胜负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在单位战场投入的兵力+火力,或者说二者叠加后形成的单位时空战斗力。

再简单而直接地说,谁能在5月下旬的孟良崮周边投入的部队更多,谁就能赢。

粟裕也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在孟良崮歼灭整七十四师。之前一度在新泰吸引整编十一师,未成。又想在沂水一线歼灭敌阵最右翼的桂系第七军。都没有成功。

这直接说明一个基本军事规律,战争是混沌的,是双盲的。没有任何指挥者能在决战之前就划好路线图、像下棋一样布置好兵力、在既定的时间开战,而是根据敌我兵力的动态调动、战场形势快速变化,选择最利于我的时间、地点进行决战。

整编七十四师就是粟裕在变化极其快速的战场形势中,最后选中的歼击对象。

国军之所以战败,之所以送掉这么强大一个主力师,不在战略目标失误,不在各部之间互不救援,黄百韬整二十五师、李天霞整八十三师,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进援。

当然黄、李与张灵甫有芥蒂这是事实,但不至于拒不发兵,黄、李两师救援有快有慢,但都到达孟良崮外围,黄师与张师枪炮之声相闻,数公里之遥,就是打不过去。

挑中打整七十四师,在于张灵甫比桂系七军更加冒进、突出,在于我军几个主力纵队距离该师最近,在于胡琏整十一师始终持重不进。

中心开花不是一个完美的招法,因为张灵甫把整七十四师的执行力套用到其他主力部队头上,以国军散漫、笨重的调度,无法完成这样高强度、快节奏的战场转换。

整七十四师孟良崮之殁,不在他不能打。华野五个纵队近五比一的强大优势,换谁来能招架得住?

故云:非战之罪也。

二、第十八军:锅不能黄维背

第十八军是陈诚土木系的王牌、大腿,也是蒋介石起家部队之一。

当年蒋介石率军北伐,自兼第一集团军军长,手下六个主力师,一、二、三、八、九、十一师,前五个军都是黄埔教官当师长,十一师系闽军投靠过来的。蒋介石把陈诚派过去当副师长,架空闽军老师长曹万顺,后来陈诚接任十一师师长,把这个师整顿的颇有起色。

十一师在“围剿”江西苏区时曾受过重大挫败,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红军将十一师包围起来一顿狂揍,十一师伤亡过半,仅逃出一个多团,五名团长被击毙四个,师长肖乾、副师长黄维均受伤。

十一师是十八军的骨干部队,该军1943年在石牌战役中发挥神勇,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立下大功,其中尤其以胡琏任师长的十一师打得尤为顽强。1943年8月,胡琏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一年后,又晋升为十八军中将军长。

胡琏打仗非常有水平,既肯死打硬拼,也善于动脑筋。举一个例子。

1946年9月中旬,刘伯承在定陶战役后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胡琏整编十一师的整编十一旅,居然冒着被刘邓部队围歼的风险,冒进前出,在鲁西南地区疯狂进攻。

胡琏不懂兵法吗?不熟悉刘伯承用兵特点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之所以敢在赵锡田整三师刚刚被消灭的情况下猖狂进犯,乃在于胡琏揣知敌情,判断刘邓大军无力连续作战。

刘伯承在1946年9月8日向军委报告的电报中不甘心地说:“刻十一旅之两个团正向定陶前进,这个敌人早已冒进,实在好打,可惜没有力量……”

胡琏是神算子吗、会未卜先知吗?自然不是。能判断出敌情的大致情况,还在于胡琏业务能力一流。

那么后来打成没有呢?刘伯承极尽奇思,把胡琏整十一师和邱清泉第五军调开,企图一手拖住邱清泉,另以三个纵队围攻并吃掉胡琏。战役设计非常高妙,谁能把五大主力的两支调开?刘伯承能。但调开了仍然吃不下,啃不动。毕竟人力有时而穷,再高明的军事家也不是万能的,也要遵循基本军事规律。

胡琏在中原、华东战场出入三年,刘、粟二位穷尽力量也没有敲掉胡琏。

军史爱好者讨论十八军在淮海战役中覆亡时,喜欢把原因归结到黄维不会指挥,说他是书呆子。

黄维固然有点院校派的风格,善于研究军事而不善于指挥作战。但十八军之亡,锅不能全推给他。

讨论这个话题,我们要置身更大的背景。名将到底有多大能量?

名将能不能改变一支军级部队的颓势?能。再大就说不准了,兵团级单位形势很复杂,非一两人能改变。

名将能不能撬动局部战场的胜负平衡?能。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名将能不能改变战略走势?不能。基本没有例外。

十八军的灭亡,就是这样的逻辑链路。

蒋氏给十二兵团(十八军的上级单位)定下的战略任务,就是向东北方向前进,去救黄百韬七兵团。大方向定死了,无论前面有多少解放军拦着,就是要去。

留给兵团司令的空间,只是先向北后向东,还是先向东后向北。实战中黄维和部下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但真正决定十二兵团命运的恰恰不是先去东还是先去北,而是去或不去。

这种情况下,换胡琏来当十二兵团司令,会比黄维强多少吗?不见得,他也无法违抗命令。

十二兵团被围后,蒋介石紧急把胡琏派回双堆集,要他想办法挽回局面,据说胡琏说过这样的话:我军被共军包围是家常便饭,可是他们哪次能一下吞掉我?

言下之意,似是指责黄维、杨伯涛(时任十八军军长)指挥不行。

但胡琏到场之后左右运筹,仍然无法逞其技。为什么?战略大势就是你往别人口袋阵里钻,换谁来都是在口袋阵里打圈圈。

胡琏往日之所以能摆脱刘伯承、粟裕的围攻,盖因其在战役层面有极大的机动空间,向前打不动便可后退,向东走不通便可往西,机动灵活是其两大生命力之一。

淮海战役既丧机动之权,又与解放军越来越多的兵力硬拼,结局只能是一个死字。

对比两大野战军消灭整编七十四师和十八军,谁打的更干脆利落呢?

刘粟二位都成功克制了这两支国军主力,但区别在于,中野在选择战役方向上没费什么劲,攻敌所必进,把兵力合情合理地投入战场即可。华野则是自己创造战机,于不可能之中寻找一线之机。

至于歼敌数量和助战部队的情况,我们继续分析之。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篇目是:

三、第五军:真正钢铁军团

四、新一军与新六军:傲慢与偏见毁自己

史料来源:

《刘伯承军事文选》

《粟裕战争回忆录》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

《国民党军史》(团结出版社2018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杨勇为何说:宁捉一个胡琏,不要十个黄维?
粟裕一生败仗不过十,解放战争第二年占了5次!胡琏系强劲对手
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死前让子孙拿纸笔画下一幅地图
孟良崮战役华野强悍阵容
孟良崮战后:毛主席突然下令停止破坏铁路,三大司令理解各不相同
粟裕包围蒋介石王牌主力,毛主席却下令:火速撤退!事后大赞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